生態位法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態位法則也稱“格烏司原理”、“價值鏈法則”
目錄 |
生態位法則原指在大自然中,各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態位”,親緣關係接近的,具有同樣生活習性的物種,不會在同一地方競爭同一生存空間。
後來,企業經營管理學借鑒了這條原理,用以解釋隨著市場份額的相對縮小,競爭的日趨激烈,提供同質產品或相似服務的企業中,只有不斷強壯自身或者開拓其他生存技能的那部分企業,才會立於不敗之地。[1]應用在企業經營上就是,同質產品或相似的服務,在同一市場區間競爭難以同時生存。
以我國近十幾年來高速發展的IT行業為例,聯想、騰訊等都是在自己的生態位里不斷演練技能、淘汰弱者之後的優秀企業。
俄羅斯人格烏司,將一種叫雙小核草履蟲和一種叫大草履蟲的生物,分別放在兩個相同濃度的細菌培養基中,幾天後,這兩種生物的種群數量都呈s形曲線增長,然後,他又把它們放入同一環境中培養,並控制一定的食物。l6天後,雙小核草履蟲仍自由地活著,而大草履蟲卻已消逝得無影無蹤。經過觀察,並未發現兩種蟲子互相攻擊的現象,兩種蟲子也未分泌有害物質。只是雙小核草履蟲在與大草履蟲競爭同一食物時增長比較快,大草履蟲被趕出了培養基。
接著,格烏司又做了相反的一種試驗,他把大草履蟲與另一種袋狀草履蟲放在同一環境中進行培養,結果兩者都能存活下來,並且達到一個穩定的平衡水平。這兩種蟲子雖然競爭同一食物,但袋狀草履蟲占用的是不被大草履蟲所需要的那一部分食物。
大自然中,凡存在者就有自己的“生態位”,親緣關係接近的,具有同樣生活習性的物種,不會在同一地方競爭同一生存空間。若同時在一個區域必有空間分割,即使弱者與強者共處於同一生存空間,但弱者仍然能夠容易地生存,所以鷹擊長空,魚翔潛底,沒有兩種物種的生態位是完全相同的。在食物依賴上也完全不同,有吃肉的就必有吃草的,吃肉吃草的分時供應,獅子白天顯威,老虎傍晚橫行,狼深夜覓食。這是一種“生態位”現象。人們把格烏司的這種發現稱為“格烏司原理”。
生態位現象對所有生命現象而言是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同樣適用於人類,因為生物所具有的各種屬性人類都具有。
每個人都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態位,即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經驗、行業趨勢、社會資源等,確定自己的位置。人們在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時,往往喜歡從資金、產品、市場來尋找原因,很少有老闆是從生態位的角度來尋找原因的。這裡所說的“生態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己所處的生態環境,一是自己所需要的生態環境。所謂“生態位環境”,即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為氣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社會環境為文化、觀念、道德、政策等。生態環境影響著一個人的性格,性格又對人的創業有直接影響。
同時, “生態位法則”,對我們今天研究企業的發展戰略及競爭謀略也有著很大的作用。按格烏司原理,一個物種只有一個生態位,但並不排斥其他物種的侵占,如一山不容二虎,並不是說A山的老虎不能到B山,老虎餓了哪裡都能去,不過去了就會發生一場生死搏鬥,這種現象在商界叫市場競爭。企業的產品在剛開始進入某個特定市場時,往往沒有競爭對手,形成原始生態位或競爭前生態位或虛生態位。但是,只要市場是開放的,均衡的,很快就會有其他競爭者大舉進入該市場,形成生態位的部分重疊。如果市場容量極大,大家尚能暫時相安無事,但隨著市場份額的相對縮小,競爭就會日趨激烈。企業無論大小強弱,都要像獅子與羚羊一樣訓練快速奔跑,否則你就會被吃掉。
可以這麼說,吃老鼠的貓即使成了老虎,充其量也只能吃狼吃狗,決不能吃獅子吞大象,這就是“生態位現象”。一個企業的成敗的原因有很多,“生態位”應該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為它要求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好企業並不是一年能賺幾個億或幾十個億的企業,而是長盛不衰的企業。自然界檢驗一個物種成功的尺度,是看這個物種是否能延緩下去,而檢驗一個企業的成功尺度是看這個企業能否生存下來,能否長久生存下來。做企業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賽跑。衡量企業成功的標準不是強大,而是生存,能生存就是最好的企業,偏離自己的生態位去做強者的企業,非垮不可。世界上的好企業都是百年不衰的企業。如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120年)、可口可樂公司(115年)、吉列安全剃刀公司(100年)、法國的人頭馬白蘭地酒業公司(241年)等。而這些百年不衰的公司往往都是選準了自己的生態位。這些企業既是強者又是適者。強者與適者的結合,是對自己“生態位”的高度發揮。在動物界,老虎是強者,但因為人們的開發,老虎在慢性饑餓中減少,而被視為弱者的老鼠,人們雖然天天滅,然而還是到處都有,因為老鼠的生態位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它可以避開老鼠藥和人們的棍棒生存。因此,誰適應大自然創造的法則就可以生存下來,否則就滅亡。
生態位法則的案例[2]
誕生於2006年的“I Do全球婚戒典範”,是恆信(HIERSUN)鑽石機構旗下一個專門經營婚戒的品牌,當恆信企業的品牌經營模式在珠寶市場被其他品牌效仿的時候,他們則看準了婚戒市場的市場缺口,成功打造了一個定位精準、品質精良的“I Do全球婚戒典範”品牌。經過四年的市場考驗,“I Do”以不斷遞增的市場份額證明瞭它不凡的品牌魅力和成功的商業模式。如果解析一下“I Do”的品牌定位,就不難發現它所選擇的市場突破缺口註定了其成功的必然性。
“I Do”的成功必然性之一,是其精準細分的市場定位。據中國時尚品牌網的分析顯示,在美國,超過30%消費者購買鑽石是因為結婚;而在中國,超過76%的消費者購買鑽石是因為結婚。基於消費者所構成的這種固有文化背景下,結婚時購買鑽石飾品自然成為了一個必要環節。即便是經濟危機席卷,不會舉辦奢華的婚禮,但對於鑽戒的需求仍然不會改變。因此,這就是“I Do全球婚戒典範”不斷增長的市場份額取決的一個先決條件。
“I Do”的成功必然性之二,是其高品質的品牌文化。產品設計理念延續的是濃厚的歐洲婚姻文化氣息,以及頻頻突破傳統的創意,“I Do”這種註重設計,註重文化理念的產品定位,也是註定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I Do”的成功必然性之三,是其完善的差異化營銷策略體系。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珠寶行業,已經逐漸形成以品牌形象和價值為核心的品牌競爭,“I Do”除了具備一般商品的屬性之外,它區別於其他品牌的最大特征就是投資保值以及情感傳遞的訴求。它以其獨特的體驗式營銷定位,將情感訴求滲透在品牌推廣的每一個環節,從本質上與其他珠寶品牌有所區分。因此,“I Do”正是放眼於獨具創意的品牌傳播和大量的廣告投放,才使得品牌在短時期內讓大家熟悉並贏得廣大準婚族的認可。
綜上所述,在中國這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既競爭殘酷又市場廣闊的珠寶海域中,“I Do全球婚戒典範”正是找準了市場缺口,彌補了珠寶生態環境下市場細分中的那部分空白,並憑藉企業品牌精準的市場定位、高品質的品牌文化以及近乎完美的差異化競爭策略選擇,才閃爍著如此奪人眼球的光彩,同時也令消費者找到了購買珠寶最初的情感訴求。根據“生態位法則”的原理,各珠寶企業若要更好的生存,就應該像恆信(HIERSUN)鑽石機構那樣不斷根據市場細分中的縫隙找到適合企業品牌定位的差異性,形成品牌優勢,只有如此才能在珠寶市場這個大的“生態環境”下爭取到市場份額。因此,當前國內外珠寶產業的市場競爭,已經逐漸由以品牌形象和價值為核心的品牌競爭取代了價格競爭、產品競爭,是一種新的競爭形態和走勢。
其實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