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視野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隧道視野效應:一個人若身處隧道,無法看到隧道以外的路徑
美國的一個攝製組,想拍一部中國農民生活的記錄片。於是他們來到中國某地農村,找到一位柿農,說要買他1000個柿子,請他把這些柿子從樹上摘下來,並演示一下貯存的過程,談好的價錢是1000個柿子給20美元。
柿農很高興地同意了。於是他找來一個幫手,一人爬到柿子樹上,用綁有彎鉤的長桿,看準長得好的柿子用勁一擰,柿子就掉了下來。下麵的一個人就從草叢裡把柿子找了出來,撿到一個竹筐里。柿子不斷地掉下來,滾得到處都是。下麵的人則手腳飛快地把它們不斷地撿到竹筐里,同時還不忘高聲大嗓地和樹上的人拉著家常。在一邊的美國人覺得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來。接著又拍了他們貯存柿子的過程。
美國人付了錢就準備離開,那位收了錢的柿農卻一把拉住他們說:"你們怎麼不把買的柿子帶走呢?"美國人說不好帶,也不需要帶,他們買這些柿子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些柿子還是請他自己留著。"天底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農心裡想。看著美國人遠去的背影,柿農搖搖頭感嘆道:"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傻瓜!" 那位柿農不知道,他的1000個柿子雖然原地沒動地就賣了20美元,但那幾位美國人拍的他們採摘和貯存柿子的記錄片,拿到美國去卻可以賣更多更多的錢。他也不知道,在那幾個美國人眼裡,他的那些柿子並不值錢,值錢的是他們的那種獨特有趣的採摘、貯存柿子的生產生活方式。
柿農的蠅頭小利比起那幾個美國人的利益來說實在不算什麼。在企業的投資構成中,我們的決策者是像文中的柿農一樣只看到眼前的比較直接的"小利益"還是能把眼光放長遠一些,發現更大,但可能比較隱蔽的"大利益"呢?
現在的麥當勞,已經發展成了全世界快餐業的巨無霸。可你知道嗎,這並不是它的創始人麥當勞兄弟的功勞。將麥當勞一手做大的,是另一個叫瑞·克羅克的人。
克羅克是一個一生坎坷的人,年過五十後還事業無成,做著一門小小的生意--推銷奶昔機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業務報表上有一家叫麥當勞的汽車餐廳,一口氣訂購了八台奶昔機器。他認定這是一家不一般的店,立刻動身前往觀看。他發現,這家餐廳的生意很是紅火。克羅克敏銳地意識到,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麥當勞這樣的快餐店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於是,他立即找到了餐廳老闆麥當勞兄弟,要求合伙與他們做生意。克羅克向他們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要是去別的城市開幾家分店的話,將會大大提高現在的營業額,並自告奮勇為它們開路,只要他們提供資金。但麥當勞兄弟並不感興趣,他們已經很滿足了。因為當時憑著這一個店,一年就已經能夠穩賺25萬美元,這在當時不是個小數字。不過,他們同意讓克羅克加入進來,幫他們料理生意。
克羅克進入快餐店後,很快就掌握了經營快餐店的一套辦法。他曾多次建議麥當勞兄弟改善營業環境,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並提出配製份飯、輕便包裝、送飯上門等一系列經營方法,以擴大業務範圍,增加服務種類,獲取更多的營業收入。由於克羅克經營有道,為店裡招徠了不少顧客,生意越做越好。這使麥當勞兄弟對他極為看重,對他更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餐館名義上仍是麥氏兄弟的,但實際上餐館的經營管理、決策權慢慢已經完全掌握在克羅克的手中了。與此同時,克羅克不忘做大麥當勞的想法,建議麥氏兄弟在全國各地開設連鎖店。在克羅克的努力下,6年之後,麥當勞在全美國的連鎖店達到200多家,克羅克已經看到了一個快餐帝國的前景。
通過與麥氏兄弟的合作,他發現這兩個人目光短淺,跟他們長期合作不會有太大發展前途。看著快餐帝國的美妙前景,克羅克決定買下麥當勞,自己獨自單干。
1961年的一個晚上,克羅克與麥氏兄弟進行了一次很艱難的談判。起初,克羅克先提出較為苛刻的條件,對方堅決不答應,克羅克稍作讓步後,雙方又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終克羅克答應以270萬美元的現金,買下麥當勞餐館。麥氏兄弟儘管有種種憂慮與不安,但面對如此誘人的價格,他們終於動心了。"270萬美元,整整270萬美元呀!這麼優惠的價格,傻瓜才會不接受呢!"雙方就此達成協議,並很快進行了產權交割,辦理了有關移交手續。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而快餐館也借眾人之口,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其在美國的知名度。1968年麥當勞有1000家店鋪,1978年就達5000家。經過40餘年的發展,目前麥當勞已有7萬多家店鋪,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乎達到了每四小時開一家新店的速度。1965年4月15日,麥當勞公司股票上市時,每股為225元,不到一個月就漲了一倍。20年後,股價約為原來的175倍。
麥當勞兄弟創立了麥當勞,最後卻又失去了麥當勞,他們可以經營好一個店,卻沒有戰略的眼光,看不到未來的趨勢,所以經營了25年,一個店還是一個店,直到克羅克的出現,才把麥當勞打造成了一個王國。
識時務者為俊傑。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現在怎樣,而是將來會怎樣。要看到事物的將來,就必須有高遠的眼光。看清了它的將來,堅定不移地去做,事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明智的人總會在放棄微小利益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利益。
縱觀古今中外富商巨賈的成長歷程,無不都是面對機會後果敢決策才取得成功的。成功就是一場賭博。成功者的過人之處,就在於面對機會而敢賭敢拼。當然,冒險或投資要見機行事。有的人因冒險而一步登天,也有人因冒險而家敗人亡。該不該去冒險,全在於對形勢的充分估計和正確分析。
下麵的故事是隧道視野效應最好詮釋。 北方有一匹馬和一頭驢是非常好的朋友,每天回到宿舍,都要交流一天的勞動心得。馬每天載著主人在外面跑,告訴驢:“我總希望主人帶我去更遠的地方!”驢則在家裡拉磨,每天回來之後,總埋怨:“今天主人又把我的眼睛矇住讓我幹活,什麼也看不見,真鬱悶!”所以更多的時候是馬在講他的見聞。一段時間之後,驢逐漸適應了蒙著眼睛幹活,“這種感覺也很不錯”,對馬說。
春天到了,馬因為平時的傑出表現獲得了一次和主人遠行的機會,到了南方,見到了青山綠水和繁華城市。一年之後,馬滿載著南方的特產回到了家裡,見到了依然在那裡拉磨的驢。
馬談起了旅行的經歷,驢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驚嘆道:“你走了那麼多的路,有這麼多的收穫,我想都不敢想。”馬說:“你錯了,論走的路,兩個差不多,問題在於我和主人有著一個更大的目標,並始終如一地朝著目標努力;而你卻將眼睛矇住,年復一年地圍著磨盤轉,所以始終走不出狹隘的天地。自然就沒有我這番見識。”
工作要出成果,必須有一個遠大的目標並執著如一。而制定遠大目標則需要有更寬的視野,不能把自己限制在一個狹小的領域。馬始終有著強烈的願望去擴寬自己的視野,而驢則容易滿足,故步自封。這也是現實中卓越者和平庸者的區別。
另一方面,驢的視野狹小除了他自身的動力不足、能力展現不夠之外,還同主人的制度設計相關。這也提醒管理者,使員工具備更寬的視野,管理效果則自然能夠提高。多學習,多出去看看,雖然花費一些時間,花費一些金錢,但一定會有更豐厚的回報。
啟示1:貪圖小利,代價慘重
如果一個人身處隧道,他只有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這樣通常無法做出高瞻遠矚的決策。有些人目光短淺,喜歡貪圖小利,視眼前利益如生命,這樣終究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啟示2:決策應立足當下,放眼未來
隧道視野效應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現在怎樣,而是將來會怎樣。想看到事物的將來,就必須有高遠的眼光。看準了它的發展趨勢後,要堅定不移地去做,這樣才能取得大成就。總覽古今,明智的人總是善於在困境中找到看到未來的希望,總是捨得放棄眼前的微小利益,去贏得長遠的更大的利益。
啟示3:積極嘗試,擺脫環境的限制
隧道視野效應告訴我們,若想讓自己有開闊的思路和長遠的眼光,就應該站在高處、站在開闊的地方,就要去拓展眼界,增長見識,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見多識廣,才能深謀遠慮。
評論(共13條)
那位柿農心裡想的是柿子可以帶走不帶走。又沒說他不知到他們可以另外賺錢。作者故意貶低中國農民的智商。一件是可以由好說壞,也可以由壞說好。
那位柿農心裡想的是柿子可以帶走不帶走。又沒說他不知到他們可以另外賺錢。作者故意貶低中國農民的智商。一件是可以由好說壞,也可以由壞說好。
讀懂故事背後的思想很重要!
那位柿農心裡想的是柿子可以帶走不帶走。又沒說他不知到他們可以另外賺錢。作者故意貶低中國農民的智商。一件是可以由好說壞,也可以由壞說好。
好吧,我認為這是作者寫得有問題,他不應該加上“中國”兩字以至於引起某些敏感人士的反感╮(╯_╰)╭。
做人做事要有大局觀,才不會有那幾位果農的疑惑? 他們的大局觀不夠,不懂得從世界,乃至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分析問題.
那位柿農心裡想的是柿子可以帶走不帶走。又沒說他不知到他們可以另外賺錢。作者故意貶低中國農民的智商。一件是可以由好說壞,也可以由壞說好。
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_╰)╭
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_╰)╭
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誰願意坐井觀天,思維的繭是潛移默化無法察覺的,怎能怪別人狹隘與蠅頭小利,二微生物窺不見也想象不到三維世界。
克羅克不是在麥氏兄弟那打幾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