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反饋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管理定律
AL續
安慰劑效應盧維斯定理
阿爾巴德定理藍斯登定律
暗箱模式藍斯登原則
阿爾布萊特法則垃圾桶理論
阿姆斯特朗法則藍柏格定理
阿什法則雷鮑夫法則
艾奇布恩定理懶螞蟻效應
阿羅的不可能
定理
牢騷效應
艾德華定理洛克忠告
艾科卡用人法則拉圖爾定律
阿倫森效應魯尼恩定律
暗示效應拉鋸效應
安泰效應M
氨基酸組合效應木桶原理
B墨菲定律
彼得原理蘑菇管理定律
不值得定律馬太效應
貝爾效應名片效應
保齡球效應米格—25效應
布里特定理馬蠅效應
比倫定律末位淘汰法則
柏林定律麥克萊蘭定律
巴菲特定律目標置換效應
彼得斯定律梅考克法則
白德巴定理摩斯科定理
布利丹效應美即好效應
波特定律馬斯洛理論
布利斯定理曼狄諾定律
波特法則冒進現象
布朗定律毛毛蟲效應
伯恩斯定律摩爾定律
布利斯原則木桶歪論
名人效應
拜倫法則N
冰淇淋哲學鯰魚效應
比林定律南風法則
邦尼人力定律尼倫伯格原則
玻璃天花板效應凝聚效應
巴納姆效應納爾遜原則
半途效應希爾十七項
成功原則
貝爾納效應鳥籠效應
貝勃規律O
邊際效應奧卡姆剃刀定律
菠菜法則奧格威法則
標簽效應奧狄思法則
杯子理論奧美原則
弼馬瘟效應歐弗斯托原則
搬鐵塊試驗P
C螃蟹效應
長尾理論帕累托法則
刺蝟法則帕金森定律
長鞭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磁石法則破窗效應
磁力法則皮爾斯定律
蔡戈尼效應皮京頓定理
從眾效應皮爾·卡丹定理
權威效應披頭士法則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攀比效應
超限效應Q
全球化鏈條定律群體壓力
傳染效應喬布斯法則
參與定律犬獒效應
成事定理青蛙法則
拆屋效應喬治定理
出醜效應秋尾法則
D強手法則
多米諾骨牌效應齊加尼克效應
達維多定律情緒效應
倒金字塔管理法R
定位法則熱爐法則
大榮法則柔性管理法則
杜利奧定理儒佛爾定律
杜根定律洛克定律
迪斯忠告人性定理
燈塔效應|銳化效應
達維多夫定律S
德尼摩定律三強鼎立法則
杜嘉法則手錶定律
杜邦定律水壩式經營法
登門檻效應首因效應
疊補丁效應生態位法則
等待效應
德西效應
狄倫多定律
多看效應
E生魚片理論
250定律隧道視野效應
惡魔效應
F500強企業經
典管理法則
反暗示效應
弗洛斯特法則雙木桶理論
輻射效應失真效應
適纔適所法則
飛輪效應史坦普定理
弗里施法則史華茲論斷
肥皂水效應舍恩定理
凡勃倫效應史提爾定律
法約爾原則斯坦納定理
費斯諾定理矢澤定律
費斯法則“4+2”法則
複壯效應思維的定勢效應
反饋效應社會惰化效應
反木桶原理蘇東坡效應
弗洛伊德口誤森林效應
峰終定律
G聖人理論
聲譽磁場
光環效應T
格雷欣法則同仁法則
身體語言
古狄遜定理跳蚤效應
溝通的位差效應特雷默定律
管理溝通論踢貓效應
溝通無限論托利得定理
古德曼定理特裡法則
古德定律鐵釘效應
格利定理蛻皮效應
孤峰原理湯水效應
果子效應托伊論斷
過度理由效應投射效應
過度學習效應同群效應
功能固著心理頭魚理論
感覺剝奪實驗鴕鳥政策
鐵鍬試驗
態度改變—
糖果實驗
W
感情效應王永慶法則
共生效應韋特萊法則
箍桶理論威爾遜法則
烏茲納澤定律
H威爾德定理
花盆效應翁格瑪麗效應
花生試驗
環境蓄勢
黑洞效應
蝴蝶效應沃爾森法則
霍桑效應沃爾頓法則
華盛頓合作定律沃森定律
猴子理論王安論斷
互惠關係定律韋爾奇原則
傑亨利法則溫德定律
海潮效應無折扣法則
橫山法則沃特曼定律
海恩法則武器效應
猴子大象法則X
赫勒法則新木桶定律
信心獲得鹹鴨蛋理論
懷特定律斜坡球體定律
哈默定律夏皮羅法則
壞蘋果法則西點軍校的
經典法則
霍布森選擇效應希望效應
海因里希法則虛榮效應
和諧定理Y
哈羅效應羊群效應理論
亞佛斯德原則
J“100-1=0”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魚缸理論
激勵倍增法則影響世界的
100個定律
金魚缸效應蟻群效應
吉格勒定理雅格布斯定理
吉爾伯特定律印刻效應
吉格定理150定律
吉德林法則Yerkes-Dodson
法則
競爭優勢效應約翰遜效應
監獄角色模擬
實驗
野鴨精神
棘輪效應郵票效應
近因效應優先效應
經驗的邏輯
推理效應
優勢富集效應
金屬切削試驗延遲滿足實驗
K因果定律
苛希納定律異性心理
快魚法則雁陣效應
異性效應
醞釀效應
擁有效應
坎特法則Z
卡貝定律智豬博弈理論
克裡奇定理墜機理論
柯維定理自來水哲學
卡爾岑定理煮蛙效應
刻板效應自吃幼崽效應
L自我參照效應
雷尼爾效應自我選擇效應
零和博弈帳篷理論
柯維定理最高氣溫效應
卡爾岑定理詹森效應
雷尼爾效應責任分散效應
蟑螂效應
座椅舒適感
[編輯]

反饋效應(Feedback effect)

目錄

什麼是反饋效應

  反饋效應是指及時對活動結果進行評價,能強化活動動機,對工作起促進作用。

  反饋原來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訊號的效應。心理學借用這一概念,以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瞭解,而這種對結果的瞭解又起到了強化作用,促進了學習者更加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一心理現象稱做"反饋效應"。

反饋效應實例分析

  素有“經營之神”之稱的日本松下電器總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六個人都點了牛排。等六個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讓助理去請烹調牛排的主廚過來,他還特別強調:“不要找經理,找主廚?”助理註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會兒的場面可能會很尷尬?

  主廚來時很緊張,因為他知道叫他的客人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先生。他緊張地問道:“是不是牛排有什麼問題?”

  松下略帶歉疚地說:“牛排很美味,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於廚藝,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廚師,但我已80歲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廚與在場的其他人都困惑得面面相覷,松下接著說:“我想當面和你談,是因為我擔心,當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廚房時,心裡會難過?”

  在這裡,松下幸之助所運用,就是即時反饋的技巧。

反饋效應的心理實驗

  下麵是心理學家赫洛克做過的一個著名反饋效應的心理實驗:

  赫洛克把被試者分成4個等組,在4個不同誘因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第一組為激勵組,每次工作後預以鼓勵和表揚;第二組為受訓組,每次工作後對存在的第一點問題都要嚴加批語和訓斥;第三組為被忽視組,每次工作後不給予任何評價,只讓其靜靜地聽其它兩組受表揚和挨批評;第四組為控制組,讓他們與前三組隔離,且每次工作後也不後也不給予任何評價。

  實驗結果表明:成績最差者為第四組(控制組),激勵組和受訓組的成績則明顯優於被忽視組,而激勵組的成績不斷上升,學習積極性高於受訓組,受訓組的成績有一定波動。這個實驗表明:及時對學習和活動結果進行評價,能強化學習和活動動機,對工作起促進作用。適當激勵的效果明顯優批評,而批評的效果比不聞不問的效果好。

  在生活中,有反饋(知道學習後的測驗成績)比沒有反饋(不知道測驗成績),學習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即時反饋(每天知道測驗成績)比遠時反饋(測驗成績要一周後才知道)所產生的效應(激勵作用)更大。

  這個效應提醒我們,有效的反饋機制是活動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對於別人的活動必須及時地反饋調節。無論是在管理還是在指導活動中,要多種多樣的手段即時地搜集和評定活動效果,如觀察交談、現場提問、效果評價等,然後及時反饋信息,隨時調節活動過程,對存在的問題,也不必馬上實施懲罰性的方式,而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疑難,不使問題累積。

  在反饋時,要正確運用鼓勵和批評。鼓勵和批評都是把握的基本方式,不能偏廢。鼓勵很重要,但不能誇大其詞;對錯誤和問題的批評要及時、慎重,不能譏笑和嘲諷。要使鼓勵和批評收到實效,關鍵是理解和尊重,憑敏銳的感覺和溝通的智慧對症下藥。

  後來,心理學家布朗通過實驗對反饋效應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結果表明,反饋主體和方式的不同對學習和工作的促進作用也不相同。一般來說,自己進行的主動反饋要優於別人的反饋。這給我們的啟示在於:

  一是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及時地進行自我反饋,避免毫無目的的學習和不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的學習方式。

  二是重視別人所作的評價,認真總結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是正確對待自己的進步,成功時不驕傲,仍堅持繼續努力;進展不理想時不要喪失信心,決心迎頭趕上。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arty,Angle Roh,Dan,黄金通,Mis铭,野鹤.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反饋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9136e595bdb15e9ad24e96f5e2e5a1f7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5月5日 09:03 發表

這個才是根本。這是如何漁。當你看到這個反饋效應,你告訴自己,我今天看東西,學到了反饋效應。這正是在使用反饋效應。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