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馬瘟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弼馬瘟效應(Bimawen Effect)
目錄 |
兩千多年前,我國一些養馬的人在馬廄中養猴,以避馬瘟。據有關專家分析,因為猴子天性好動,這樣可以使一些神經質的馬得到一定的訓練,使馬從易驚易怒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對於突然出現的人或物、以及聲響等不再驚恐失措。馬是可以站著消化和睡覺的,只有在疲憊和體力不支或生病時才卧倒休息。在馬廄中養猴,可以使馬經常站立而不卧倒,這樣可以提高馬對吸血蟲病的抵抗能力。在馬廄中養猴,以“闢惡,消百病”,養在馬廄中的猴子就是“弼馬瘟”,“弼馬瘟”所起的作用就是“弼馬瘟”效應。
1860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有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銀行家前來拜訪林肯,正巧看見參議員蔡思從林肯的辦公室走出來。於是,巴恩對林肯說:“如果您要組閣,千萬不要將此人選入,因為他是個自大的家伙,他甚至認為自己比您還要偉大得多。”林肯笑了:“哦,除了他以外,您還知道有誰認為他自己比我偉大得多的?”“不知道,”巴恩答道:“您為什麼要這樣問呢?” 林肯說:“因為我想把他們全部選入我的內閣。”
事實上,蔡思確實是個極其自大且妒忌心極重的家伙,他狂熱地追求最高領導權,不料落敗於林肯,最後,只坐了第三把交椅---財政部長。不過,這個家伙確實是個大能人,在財政預算與巨集觀調控方面很有一套。林肯一直十分器重他,並通過各種手段儘量減少與他的衝突。
後來,《紐約時報》的主編享利·雷蒙頓拜訪林肯的時候,特地提醒他蔡思正在狂熱地謀求總統職位。林肯以他一貫的幽默口吻對亨利說:“你不是在農村長大的嗎?那你一定知道什麼是馬蠅了。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農場里耕地。我趕馬、他扶犁。偏偏那匹馬很懶,老是磨洋工。但是,有一段時間它卻跑得飛快,到了地頭,這才發現,原來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他的身上,於是我把馬蠅打落了。我的兄弟問我為什麼要打掉它,我告訴他,不忍心讓馬被咬。我的兄弟說:哎呀,就是因為有那家伙,馬才跑得那麼快的呀。然後,林肯意味深長地對亨利說:“現在正好有一隻名叫‘總統欲’的馬蠅叮著蔡思先生,只要它能使蔡思不停地跑,我還不想打落它。”
林肯所說的馬蠅實際上就是另外一種“弼馬瘟”。由於馬蠅的存在,馬匹變得更勤快了。
某種程度上說,企業組織類似於馬群。而那些個性鮮明、我行我素,同時又是能力超強、充滿質疑和變革精神的員工,就是企業中的“馬蠅”,或者是“弼馬瘟”。在一些組織中,他們被叫做“問題員工”,甚至上了“黑名單”,因為他們難於管理。
評論(共18條)
作為一個普通員工,同級別的中出現弼馬溫,事件折磨人的事情;如果領導自身具有弼馬溫的作用(我強調的是作用),那麼員工會更有動力!因此,作為領導,儘量不要折磨下屬換取高效率。心理學才是最需要掌握的一門領導藝術。
這個和鯰魚效應差不多嘛!
弼馬瘟效應重在動力; 鯰魚效應重在壓力。 而動力與壓力都能增添活力。
弼馬溫效應是從動力的角度產生的活力方式,而鯰魚效應是壓力角度方式創造的活力,在巨集觀上是弼馬溫的效果好哪?還是鯰魚的效果好哪?
過年不回家被領導說成了不正常,上班時間偷炒股被罵,要我不再炒,工作流程做的不對,被教育,思想開放,被說成有問題,領導發話了,上班再不正乾,我也不說了,直接開除,,求救,,,
團隊需要的是有能力又能激起別人鬥志的人。而不是只會負面影響團隊的人呀。
弼馬瘟雖然是馬群之中的異類,但確實能在這個群體中能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