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倫定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比倫定律[1]
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F·比倫提出比倫定律:失敗也是一種機會。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過失敗的記載,你就未曾勇於嘗試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認為,無論是誰,做什麼工作,都是在嘗試錯誤中學會的,經歷的錯誤越多,人越能進步,這是因為他能從中學到許多經驗。
日本企業家本田先生也說:"很多人都夢想成功。可是我認為,只有經過反覆的失敗和反思,才會達到成功。實際上,成功只代表你的努力的1%,它只能是另外99%的被稱為失敗的東西的結晶。"
中國有句俗得不能再俗得俗語:“失敗是成功之母。”太過一帆風順從不犯錯的人很難相信他會取得多麼了不起的成績。縱觀全世界的歷史偉人或者當今的領袖人物,無論是商場上還是政界上,成功的人中無不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失敗和挫折中,而能夠從這些挫折和失敗中不斷爬起來的人都取得了成功。
不要刻意害怕失敗而猶豫不決,害怕犯錯而縮手縮腳,失敗也是一個機會,更加是一個可以比從成功中學到更多東西的機會。怎樣對待"失敗"是企業成長過程中迴避不了的問題。一個成功的企業,它會知道從失敗中記取本企業"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教訓,不單是從失敗中找到能夠孕育出成功的"成功之母",更是從失敗中更多地知道了什麼不應該做,應該割捨什麼。割捨是企業在面對失敗時的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企業把失敗當成財富,是因為失敗證明瞭有的路走不通。企業在進行一項沒有前人開拓的投資時,先要想到這是一次機會。當然,這裡指的是"深思熟慮"的投資冒險,而非盲目地一頭扎入廢棄的深淵之中。儘管最後的結果也許是"不可行"。但知道了這個"不可行",可能就是這次失敗對企業的最大價值。一個歷經百年的企業不可能沒有失敗的經歷,但它們與一般企業的區別在於:它們不會為失敗而後悔,而是通過失敗向自己證明瞭自己原先不知道的很多東西。知道了這些東西,也就是把握了後來的機會。
比倫定律的啟示[1]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機會無處不在。但機會又是稍縱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準備後再去把握。這就要求我們有一種試錯精神。即使最後證明自己錯了,也不會後悔。因為你把握了機會,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機會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人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一筆財富,含義也大致在此。
如果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裡,你的事業很順利,感覺運氣不錯,但若按“比倫定律”來衡量:“不曾有過失敗”恰恰意味著在過去一帆風順的一年裡,你丟失了一些好機會。在過去的一年裡,你若遭遇了一些失敗,雖然是痛苦的,但在挫折中付出的血汗越多,成功也越段實,收穫也會越飽滿。甚至有點踉踉蹌蹌經歷了挫折,只要最後走出困頓,闖出一片新天地,那些歷程都值得記錄和總結。
萬象世界,成敗相依。比倫定律辯證地認知“失敗”,把失敗看作是成功的前奏。當你回望過去一年的時候,有失敗和挫折,恰恰說明你勇敢地探索過、奮鬥過。明智的領導者,會實事求是地回望來路。如果在過去一年裡真的沒有過失敗的記載,倒會令他擔憂和警醒。因為比倫定律告訴你,無失敗恰恰意味著“未曾勇於嘗試”。那些勇於嘗試的人,也許暫時遭遇了失敗,只要他們在摔倒後站起來挺起胸繼續進擊,就會最後獲得真正的成功。
比倫定律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嘗試”的根本規律,當抓住一個機會,也面臨著一個新風險,正考驗著你的智力和再接再厲的毅力,看你能否邁檻闖關贏得這個機會。
在行業圈子裡,流傳著寶潔公司的這樣一個規定:如果員工三個月沒有犯錯誤,就會被視為不合格員工。對此,寶潔公司全球董事長白波先生的解釋是:那說明他什麼也沒乾。
汽車工業是個全球性工業,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企業大規模向外發展,是從汽車開始的。但日本汽車第一次嘗試進軍美國市場,卻以失敗告終。面對失敗,它們不埋怨、不相互指責,而是舉國一致、重新部署,反覆斟酌查找失敗的原因,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他們重新確定了向美國提供油耗低、質量好、符合美國人的操作習慣、具有美國風格的美式汽車的戰略。實踐證明,他們的新戰略是可行的。
IBM公司在1914年幾乎破產,1921年又險遭厄運,20世紀90年代初再次遭遇低谷。但是,在一次次糾錯中,他們最終都戰勝了暫時的困難。有一次,IBM公司的一位高級負責人曾由於工作嚴重失誤,造成了1000萬美元的損失,他為此異常緊張,以為要被開除或至少受到重大處分。後來,董事長把他叫去,通知他調任,而且還有所提升。他驚訝地問董事長為什麼沒把他開除,得到的回答卻是:要是我開除你,那又何必在你身上花1000萬美元的學費?
1995年,由於種種原因,聯想(香港)集團出現巨大的管理、產品和財務危機。在有被投資者拋棄的危險時刻,聯想沒有恐慌,他們冷靜分析了出現問題的原因,果斷將香港聯想和北京聯想合併,使聯想整體渡過了難關。從這件事情中,聯想掌舵人柳傳志悟到:中國內地市場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應該是聯想的主戰場。正是基於對失敗和挫折的反思,聯想重新部署了中國本土市場的策略與佈局,他們終於搭上中國PC市場快速增長的快車,成為1996-2002年中國快速增長的PC市場上最大的贏家。
其實,這不是聯想第一次遭遇市場挫折。聯想的起家是靠從科學院貸到的20萬塊錢,由於當時急於賺大錢,在一筆生意中被騙去8萬,整個公司陷於困境。1998年,聯想管理層又出現巨大震蕩。在聯想20年的成長過程中,雖出現過幾次重大挫折,但與許多中關村企業不一樣的是,他們能夠迅速從這種挫折中站起來。
二十餘年來,微軟一路坦途,但比爾·蓋茨認為習慣於失敗是成功的基礎。因此,蓋茨常常雇佣在其他公司有失敗經驗的人做其助手,借用他們的經驗避免重蹈覆轍。蓋茨最為欣賞的人是福特汽車創始人福特和通用汽車創始人斯隆。蓋茨辦公室有一張福特的照片,作為激勵,也作為警惕--福特夢想做出便宜好用的交通工具,創造出汽車世紀,但最後固執地堅持原來的信念而不能持續進步,二十年後霸主地位被後起的通用取代。懸掛一張福特照片,既是對他普及汽車全民化的崇敬,又是對他失敗的一種反思。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等待oοО○,蔓草寒烟,JACK,Vulture,山林,Zfj3000,Angle Roh,Kuxiaoxue,Cabbage,Dan,鲈鱼,黄金通,泡芙小姐,Gaoshan2013,Mis铭,Llyn.評論(共25條)
並不是所有的失敗都可以從頭再來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從失敗中脫身,只有智者才明白失敗的含義,也只有勇者才能從失敗中飛躍!
失敗是成功之母,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人生下來哪有不跌跤的?問題是總結經驗,不要輕易跌跤,不要跌大跤,不要跌倒了再也爬不起來。問題就在這裡,在一個地方跌兩次跤的,自己就有問題。
上面說的不完全,這個理論我學到很多,它告訴的不光是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是要學會思考,找到機會。對於機會要把我住,不要畏懼失敗。對於一個公司來講很重要,特別是公司的管理人員!
失敗是成功之母,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人生下來哪有不跌跤的?問題是總結經驗,不要輕易跌跤,不要跌大跤,不要跌倒了再也爬不起來。問題就在這裡,在一個地方跌兩次跤的,自己就有問題。
跌倒了爬起來,但不要總在一個坑裡面反覆的爬!
“行業圈子裡,流傳著寶潔公司的這樣一個規定:如果員工三個月沒有犯錯誤,就會被視為不合格員工。對此,寶潔公司全球董事長白波先生的解釋是:那說明他什麼也沒乾。 ”這個例子取的太片面了,有種斷章取義的感覺,,,別人鼓勵失敗是事出有因,不能只看結果而沒分析當時公司的處境與公司人氣的氛圍……
贊同你的觀點
失敗是成功之母,如果母親多了,你認為這個孩子是不是有問題?所以失敗一次就夠了,不長經驗的話。就辭掉他
太逗,這個必須的
在發生錯誤事件的過程中,當事人是否聽取了意見,是否是從大局出發做出的決定?關鍵還是要看犯了錯誤後的態度,如果能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這樣是件好事。但依然一意孤行,剛愎自用的話,這樣的人才是不可重用的。
誰是比倫,我怎麼都找不到他的相關資料,也找不到考皮爾公司是什麼。
何必糾結於有或無呢,他只是在給你普及一種知識,或許英譯的原因有所不同。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叫狗蛋又如何
失敗並不意味著一無所獲,起碼,我們可以總結出造成失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