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貝爾納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貝爾納效應

  英國科學家貝爾納(John Desmond Bernal)思維敏捷,領域廣闊,在結晶學、分子生物學方面有重大貢獻。

  貝爾納發散型思維能力極強,在科學的各個領域都有靈感,有想法,但他在收斂型思維方面能力不足,未能專註於一個或幾個課題深入地進行窮追不捨的研究。

  因而,他未能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未能挖掘自己深厚的科學潛力,未能獲取諾貝爾獎,未能進入一流的科學家的行列。

  有人把這種由於興趣過於廣泛,思維過於分散,而不利於科學創造的現象稱為“貝爾納現象”,也可把“思維分散,興趣平攤”,導致的“樣樣皆知,樣樣不專”的心理現象,統稱為“貝爾納效應”。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對於科學研究不能停留在錶面,而是要深入的研究。或者對於研究需要專註。

貝爾納效應案例

  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的“三傑”(另二位是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之首,他不僅是畫家,而且是建築工程師和數學家。

  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著名的化學家、物質不滅定律的發現者、俄羅斯語言奠基人、數學家與詩人。

  羅素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顯然,他們都具備極好的發散型思維能力,這三個人都是跨文、理兩大科的重量級學者。但不可忽視的是,達·芬奇時代與羅蒙諾索夫時代,自然科 學分工遠不及如今如此細密,其研究深度也遠不及如今如此精到,有時一個課題,一個實驗,就要十年、幾十年。羅素最早只是研究理論數學,其後,他將主要精力用到對哲學、史學、文學的涉獵與探討上。如果他一輩子只搞數學或某一個方面的專項研究,也難以有那麼多的精力涉足這麼多的人文類學科。

  現今時代,很難見到先天有藝術靈感者,還可以在游刃有餘地玩藝術的同時,又在某一個數理領域的職業有所建樹從而達到文理兼融的人;更不用說在某專業上有驚人的成就,同時還精通文、史、哲的奇人。也就是說,在現今科技高度專業化的時代,人們無不受到貝爾納效應的制約。[1]

貝爾納效應涉及人物

  英國科學家貝爾納(John Desmond Bernal)是一位非常有趣的科學天才,他具有天章雲錦般的想象和深刻過人的洞察能力。

  他本人除在結晶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做過重大貢獻外,還在“科學”的其它領域里放射出了創造的光芒。他研究過氨基酸、維生素、液體的結構、隕星上的生命、大陸漂移等,在每個領域都提出了大有前途的問題。

  他在科學方面曾做過奠基性的工作,他也做過結晶學和生物化學方面的前沿研究。他才智過人,當他研究過蛋白質晶體的第一批X射線衍射圖後,就敏感地預見蛋白質的結構問題可以獲得解決。

  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科學思想。可是他只停留在得到的洞察上,沒有下工夫去深入研究,他把這個問題的解決留給了其他人。有人認為,如果他深入研究自己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獲得諾貝爾獎。可是他把這些機會都留給了別人,他在一個地方放一槍,就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他的許多朋友為他惋惜。

參考文獻

  1. 司岩, 石佾. 貝爾納與貝爾納效應[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1987,(4):4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Zfj3000,黄金通,Solitude1314,Dan,上任鹅陈.

評論(共1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貝爾納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官小妞妞 (討論 | 貢獻) 在 2008年9月12日 11:49 發表

扶持人才就是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回複評論
玄熵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月11日 21:19 發表

解讀:需要註意培養人才。

回複評論
35leo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0月19日 08:56 發表

有限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回複評論
58.254.39.* 在 2010年3月16日 10:20 發表

這個和貝爾效應重覆了

回複評論
Zhjw362594044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3月20日 09:50 發表

這也行 贊

回複評論
刘兴峰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7日 14:51 發表

這個效應就有點扯淡的感覺.

回複評論
alo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8月20日 23:21 發表

達到高品質管理的基礎

回複評論
Weirpi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1月2日 16:49 發表

心胸、氣度與境界! 置一已私利玩度外!

回複評論
117.136.50.* 在 2015年12月13日 15:54 發表

能賺錢就行,管那麼多幹嘛?

回複評論
42.88.54.* 在 2017年7月18日 17:29 發表

58.254.39.* 在 2010年3月16日 10:20 發表

這個和貝爾效應重覆了

沒人看到,做個解釋?

回複評論
192.168.1.* 在 2018年10月27日 00:03 發表

我第一次看到這種說法!!!貝爾納效應是告訴人們對待問題要深入,努力鑽研而不是停留在錶面。難道和別人吃飯的時候隨意靈感爆發,提出一個諾獎級的問題自己不幹就讓別人做也叫伯樂精神????

回複評論
M id 1391f9341d5fbc7a346bf666633ca36a (討論 | 貢獻) 在 2023年3月1日 01:18 · 广东 發表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有意義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