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暗示效應(effect of hint)
目錄 |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一般說來,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語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體場合對好的行為進行表揚,就是對其他同學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勢、眼色、擊桌、停頓、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經驗的班主任還常常針對學生的某一缺點和錯誤,選擇適當的電影、電視、文學作品等同學生邊看邊議論,或給學生講一些有針對性的故事,都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所謂的暗示是指: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化、最典型曲條件反射。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暗示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救治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關鍵在於接受心理暗示的個體自身如何運用並把握暗示的意義。
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其實經常使用著暗示,或暗示別人,或接受別人的暗示,或進行自我暗示。積極的心態,如熱情、激勵、贊許或對他人有力的支持等等,使他人不僅得到積極暗示,而且得到溫暖,得到戰勝困難的力量。反之,消極的心態,如冷淡、泄氣、退縮、萎靡不振等等,則會使人受到消極暗示的影響,使人承受的不僅僅是暗示帶來的壓力與痛苦,而且還會波及到人的身體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認真對待各種語言暗示、行為暗示、信譽暗示、情境暗示、表情與動作暗示等。當我們感覺到來自他人的暗示,甚至已經因此而導致自己身心發生改變時,一定要註意分析暗示的來源、原因以及對自己的作用,儘量做到接納積極暗示,摒棄消極暗示。
當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如果發現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時,也要註意暗示的方式和度,儘量使他人接受積極的、適度的暗示,防止因為暗示而導致他人心理甚至行為方面出現不必要的問題。
例如在心理診所里,催眠醫療師拿起一顆水晶球來吸引被催眠者的註意力,並慢慢地說:“你開始睡吧!”經過反覆暗示,被催眠者閉上眼睛,逐漸進入昏睡狀態。昏睡者並非真正的睡著了,仍然保持一點清醒,來接受催眠者的暗示。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心理專家對F1賽車手進行催眠暗示,將比賽的實際路線與技巧在催眠中讓車手暗示自己,例如在彎道控制方向,變成一種下意識的動作,結果大幅度提高了車手的成績。
評論(共40條)
將話題稍微提高一點,變成是:環境對人的影響的問題了
我個人認為: 首先,人,要做好自己,堅定自己的本質;有去粗取精的能力~~
然後,對外界,帶著正確目的、對症下藥地進行
小時候,母親對我的暗示,現在還管用
是的,對兒時的影響非常重要,它決定你的一生的前程和幸福.
小小暗示,處處般若。
暗示說遠一點,可以說環境決定人的一生,從更遠來說所謂的中國文化天人合一就是一種科學的文化。 畢竟人是依靠環境而生存的。環境的一切動態都決定了個人的發展。
對呀,身邊的人對你的暗示 也就是周圍環境對你的暗示 對你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 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對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是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 孟母三遷 相反 一個風氣不好的環境會對處於其中的人產生消極的、負面的效果 甚至走向犯罪的歧途
很贊同。
暗示說遠一點,可以說環境決定人的一生,從更遠來說所謂的中國文化天人合一就是一種科學的文化。 畢竟人是依靠環境而生存的。環境的一切動態都決定了個人的發展。
我覺得暗示不僅僅取決於環境,而且與個人心理狀態密切相關。環境是引子,所產生的行為和情緒是結果,中間經過一系列感覺、知覺、認知和信仰等心理活動,而這些心理狀態部分是天性賦予,部分後天獲得,既不脫離環境,也不依賴於環境。不是每個概念都可以用歸納的方法的說明,因為每個概念的獲得都具有一定限制條件,大多數僅僅適用於特定情境,若麻木擴大化,則失去概念本身應有的意義。
我不太會懂得上級和朋友的暗示,自己也經常給別人錯誤的暗示,唯有自我暗示比較有效!得多學習怎樣揣摩別人的暗示。
我也是這樣,這方面很遲鈍。
有時候給與自我積極的暗示比別人的幫助還管用,還有我發現我總是在給與別人積極的暗示,而我身邊我一個朋友老是在給與我消極的一些東西,這可怎麼辦呢?
我常受到暗示要我聽某人的,但常看不懂又看得懂,看了這篇文章和大家之言,有時一直受到不好會威嚇的暗示,會有負面情緒影響,所以這時家人和信仰就很重要
世界越來越美好!時間卻越來越少!自然在暗示文明人類儘快抵達幸福與快樂的同時,既然機遇來到觸手可及,不因該活在當下嗎?更因該積極投入到有品質的完美人生當中!難道不是嗎?
純心理學的理論,企業用在對人的管理上,還是會有一些功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