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勃倫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凡勃倫效應(Veblen effect)
目錄 |
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凡勃倫效應: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暢銷。它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較高而不是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願望。
凡勃倫效應需求規律是:當旅游產品或服務價格上升時,被認為是提高質量,其需求量也隨之上升。即旅游需求與價格的關係與一般的供求關係規律相悖離,價格上升,需求量反而會增加,即“揮霍消費”當消費者購買能彰顯其身份地位的豪華旅游產品和服務時,被認為是得到了更多更好的體驗及享受,需求隨價格上升而增加。
經濟學的凡勃倫效應告訴我們,高端消費人群影響並帶動消費行為。也可以理解為領袖的意見導向。即商品價格下降,有的消費者會認為是該商品品質滑落,或視為其獨占性的喪失,而停止再購買該商品。
有一天,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門徒,給他的徒弟一塊石頭,叫他去菜市場,並且試著賣掉它,這塊石頭很大,很美麗。但是師父說:“不要賣掉它,只是試著賣掉它。註意觀察,多問一些人,然後只要告訴我在菜市場它能賣多少錢。”
這個徒弟去了。在菜市場,許多人看著石頭想:它可作很好的小擺件,我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們可以把它當作稱菜用的秤砣。於是他們出了價,但只不過幾個小硬幣。那個徒弟回來說:“它最多只能賣幾個硬幣。”師父說:“現在你去黃金市場,問問那兒的人。但是不要賣掉它,光問問價。”從黃金市場回來,這個門徒很高興,說:“這些人太棒了。他們樂意出到1000塊錢。”師父說:“現在你去珠寶市場那兒,低於50萬不要賣掉。”他去了珠寶商那兒。他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竟然樂意出5萬塊錢,他不願意賣,他們繼續抬高價格——他們出到10萬。但是這個門徒說:“這個價錢我不打算賣掉它。”他們說:“我們出20萬、30萬!”這個門徒說:“這樣的價錢我還是不能賣,我只是問問價。”雖然他覺得不可思議:“這些人瘋了!”他自己覺得菜市場的出價已經足夠了,但是沒有表現出來。最後,他以50萬的價格把這塊石頭賣掉了。
他回來,師父說:“不過現在你明白了,這個要看你,看你是不是有試金石、理解力。如果你不想要更高的價錢,你就永遠不會得到更高的價錢。”
在這個故事中,師父要告訴徒弟是關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理,但是從門徒出售石頭的過程中,卻反映出一個經濟規律:凡勃倫效應。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情景:款式、皮質差不多的一雙皮鞋,在普通的鞋店賣80元,進入大商場的櫃臺,就要賣到幾百元,卻總有人願意買。1.66萬元的眼鏡架、6.88萬元的紀念表、168萬元的頂級鋼琴,這些近乎“天價”的商品流通,往往也能在市場上走俏。
其實,消費者購買這類商品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經濟現象,即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由於這一現象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註意到,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數量和質量過渡到追求品位格調。瞭解了“凡勃倫效應”,我們也可以利用它來探索新的經營策略。比如憑藉媒體的宣傳,將自己的形象轉化為商品或服務上的聲譽,使商品附帶上一種高層次的形象,給人以“名貴”和“超凡脫俗”的印象,從而加強消費者對商品的好感。
這種價值的轉換在消費者從數量、質量購買階段過渡到感性購買階段時,就成為可能。實際上,在東南沿海的一些發達地區,感性消費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而只要消費者有能力進行這種感性購買時,“凡勃倫效應”就可以被有效地轉化為提高市場份額的營銷策略。
在柬埔寨吳哥窟景區有一家玉器店,有一天,店老闆讓營業員把兩隻相同的玉鐲標上不同的價格出售,其中一隻標價一百美元,一隻標價八百美元。年輕的營業員覺得奇怪,就問老闆:“同樣的東西,為什麼一個比另一個貴七百美元?標價八百美元的那一隻能賣出去嗎?”
老闆笑而不答。不一會兒,一群外國游客走了進來,開始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一位女士拿起那兩隻手鐲,很仔細地比較了一會兒,然後買下了那隻標價八百美元的玉鐲。這時,她的同伴說:“這隻看起來和那隻一百美元的沒啥區別....”買玉鐲的那位女士立刻打斷了她的質疑:“有區別,這兩隻鐲子的質地不一樣。”
顧客走後,營業員問老闆:“她為何要買八百美元的那隻?兩隻玉鐲真的質地不一樣嗎?老闆聽了聳聳肩:“質地完全一樣,唯不同的只有價格。”
外國游客普遍對亞洲玉器瞭解程度不深,這時候,價格就成了他們分辨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一雖然這是個錯誤的指標,但依然有很多人會陷入這個陷阱中不能自拔。
一家珠寶店剛進了一批首飾,銷量一直很差。珠寶店老闆嘗試了很多方法,可效果都不明顯。
最後,老闆在出差之前,給售貨員寫了一張紙條:“所有物品,價格都乘以1/2”。
老闆希望通過打折促銷的方式賣掉這批首飾。當她回來的時候,所有的首飾也確實銷售一空。
但是,隨後她發現,由於自己的字跡太過潦草,售貨員把“1/2”當成了“2”。
所以,所有的首飾竟然都以原價兩倍的價格賣出去的!
珠寶起初賣不出去,售貨員在誤會中把他的價格抬高一倍,顧客卻一擁而上賣了個乾凈。
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暢銷。它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較高而不是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願望。
比如維生素C,功效一樣但是價格卻有很大的差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等待oοО○,Vulture,Wwdz,Angle Roh,Dan,董林港,Cabbage,Tingsea,黄金通,KAER,寒曦,132****9372,Tracy,陈cc.評論(共21條)
好像英文是 Veblen Effect 不是 Veblon.
是的,應該是Veblen Effect 已更改,MBA智庫百科是可以自由編輯的,您也可以參與更改,歡迎您參與
傳銷理論中就引用了這一理論,真是害人哪!!!!
傳銷和這兩碼事知道嗎?傳銷是通過洗腦強迫你“自願”的買,其產品既無品牌價值又嚴重背離實用價值。
錢多人傻,主要還是要製造稀缺性
我也認為如此,一般是:物以稀為貴
好像英文是 Veblen Effect 不是 Veb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