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黃金市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黃金市場(Gold Market,International Gold Market)
目錄 |
黃金市場的概述[1]
黃金市場,是集中進行黃金買賣的交易場所。黃金交易與證券交易一樣,都有一個固定的交易場所,世界各地的黃金市場就是由存在於各地的黃金交易所構成。黃金交易所一般都是在各個國際金融中心,是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黃金市場上買賣的黃金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各種成色和重量的金條、金幣、金絲和金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金條。大金條量重價高,是專業金商和中央銀行買賣的對象,小金條量輕價低,是私人和企業買賣、收藏的對象。金價按純金的重量計算,即以金條的重量乘以金條的成色。
黃金市場的主要參與者[1]
1.出售黃金的採金企業和進口黃金的各國工商企業;
2.利用黃金作為對外結算、投資與保值手段的各國企業、個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
3.專門經營黃金買賣的各國金商和經紀人;
4.通過買賣黃金調節儲備資產與國際收支的各國中央銀行;
5.利用金價漲落牟取暴利的黃金投機商;
6.某些國際性金融機構(如IMF等)。
黃金市場的構成[1]
1.按市場交易有無固定地點劃分,有無形市場和有形市場。黃金市場大多通過經紀人成交。黃金市場對每個黃金經紀人的席位收取高額費用。
2.按市場的作用大小劃分,有主導性黃金市場和地區性黃金市場。
黃金市場的供給與需求[1]
1.黃金市場的供給
2.黃金市場的需求
黃金價格及影響其變動的因素[1]
1.黃金價格的變動
2.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貨幣。形成世界經濟體系以後,黃金是國際貨幣。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召開的會議上決定,廢除黃金官價,用特別提款權逐步代替黃金作為國際貨幣制度的主要儲備資產,宣佈黃金非貨幣化。但是從那以後,黃金仍然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作為國際儲備資產、價值的最終儲藏手段。在通貨膨脹嚴重、政治經濟危機時期,黃金的價值更會增加。
早在19 世紀初期,世界上就已經出現了較為健全的國際黃金市場。當時處於金本位制時期,西方國家的黃金市場都是自由交易、自由輸出入。後來,隨著金本位制的崩潰,各國政府紛紛實行外匯管制,黃金交易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如規定黃金一般要出售給官方外匯管理機構或指定的銀行,至於工業和其他用途的黃金,也需向外匯管理機構或指定的銀行購買。但是,國際黃金市場沒有因為黃金已不再是貨幣材料而萎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對黃金管制有所放鬆,黃金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交易量也明顯增多。進入70 年代以後,國際黃金市場又有了新的發展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一些國家和地區相繼開放黃金市場或放鬆對黃金輸出入的管制。如加拿大溫尼伯期貨交易所於1972 年11 月開業進行黃金買賣;美國於1975 年宣佈允許居民持有和買賣黃金;香港在1974 年也撤消了對黃金輸出入的管制。此外,澳大利亞、新加坡也先後於1978 年4 月和11月設立了黃金期貨市場。這樣,加上原有的倫敦、巴黎和蘇黎世黃金市場等,黃金市場幾乎遍佈世界各地,而且黃金交易量也迅猛增加,最終導致巨大的國際黃金市場的形成。
(2)倫敦以外的一些黃金市場的重要性上升。倫敦的黃金市場在歷史上雖然始終是西方世界最重要的國際黃金市場,但是,由於20 世紀60 年代以來世界各地黃金市場的開放及其業務的不斷擴大,倫敦作為國際黃金市場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例如,1969 年後,蘇黎世通過給予南非儲備銀行以優惠的信貸支持,以獲得南非80%黃金新產量的供應,加之原蘇聯所拋售的黃金大部分也通過蘇黎世黃金市場進行交易,因此使其很快成為西方世界很重要的國際黃金市場之一。另外,紐約、芝加哥國際黃金市場的擴展也十分迅速。
目前,它們對黃金的吸收量己占到世界總吸收量的25%左右,對國際金價的動向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儘管如此,由於倫敦國際黃金市場對黃金的運輸、精煉、庫藏等,具有較高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其黃金價報價對世界黃金行市仍有很大影響。所以,倫敦仍不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黃金市場之一。
(3)各黃金市場金價波動劇烈,投機活動越來越頻繁。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國際黃金市場的金價一直動蕩不定。如1980 年1 月黃金價格曾達到850 美元/盎司的破紀錄的高峰,然而僅到當年3 月,又迅速下跌至470 美元/盎司。波動幅度高達近80%。與此緊密相聯,國際黃金市場中“買空賣空”的投機活動日益盛行,而這種投機活動又進一步加劇了金價的波動。
(4)期貨市場發展迅速。自1947 年美國解除黃金禁令,開辦了黃金期貨市場以來,紐約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受此影響,不僅新加坡、澳大利亞相繼開闢了期貨市場,就連一貫以黃金現貨交易著稱的倫敦市場也於1981 年開辦了期貨市場,使國際黃金市場的結構和佈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於各地黃金市場對金價波動的敏感性進一步增強,黃金價格的差距也隨之趨於縮小。此外,期貨交易的性質也較以前有了重大變化。過去對黃金的期貨交易通常是為了使買賣雙方免受金價波動的影響,而近年來對黃金的期貨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投機服務,期貨交易雙方到期後,大多數並不實際交割,而只是支付金價波動的差額。
國際黃金市場的參加者。作為賣方出現的參加者主要有:產金國生產黃金的企業;擁有黃金需要出售的集團或個人;為解決外匯短缺和支付困難的各國中央銀行;預測金價下跌做“空頭”的投機商等。作為買方出現的參加者主要有:為增加官方儲備的各國中央銀行;為投機或投資的購買者;預測金價上漲做“多頭”的投機商;以黃金作為工業用途的工商企業等。此外,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如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也參與黃金市場的買賣活動。
在世界的黃金自由市場上,黃金的交易是操縱在交易商或經紀人手中的。交易商或經紀人的區別主要是他們在市場上的功能所決定的。經紀人所擔任的是在固定的交易所與投資者之間發揮媒介作用的角色,他僅收取一些佣金,並不在交易過程中擁有交易的黃金;而交易商則是以自己的錢購買黃金,然後再轉賣給投資者,反過來又從投資者那兒收購黃金,隨時在市場上扮演著買進賣出的銷售商角色,以賺取黃金買進與賣出之間的差額。交易商必須時刻註意和預測金價市場的波動情況,如果他們預測金價會上漲,就設法增加他們手中所持有的黃金數量,並提高黃金的出售價;相反,如果他們預測金價會下跌,就會適度降低價格,以便儘快賣出手中所持有的黃金。交易商和經紀人每天都必須處理業務,他們是以開發黃金市場為主要工作的專業人員,與各大洲的黃金交易中心都有聯絡。他們的利潤主要來自複雜的“套利”作業。黃金在不同市場上的價格可能會有出入,交易商便可在低價的市場上買進而在高價的市場上出售以賺取其中的差價。
從事黃金買賣的交易所都有一種特色,即使是一家小小的交易公司,裡面也是情緒高昂、喧鬧異常。由於政治和經濟情況的變化都會引起金價的升跌,交易商必須隨時收聽有關世界各地政治與經濟情況的報道。無論是中東雜誌所做的有關石油價格的評論,或者南非金市的銷售量等等消息,對現代的黃金交易商而言都是同等重要的消息。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對黃金的交易持完全不加限制的政策,而大多數國家都有對黃金交易和管理的具體限制和規定,甚至在特定時代的某些地區,私人持有黃金可能會被當局判處死刑。因而在黃金買賣中有“黑市”和“灰市”兩種情況。
所謂“黑市”,就是在黃金的持有被完全禁止的地方,需要以不正常的高價才能在暗中交易的市場(即“黑市”)上買到。黑市的高昂價格常造成日益猖獗的黃金走私集團。印度是黃金走私最為嚴重的國家,走私進入印度的黃金,大部分經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迪拜。從迪拜經過阿拉伯海灣到印度,是世界上最為活躍的一條黃金走私路線。
所謂“灰市”,是指像大部分的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國家,黃金的買賣和持有要受到許多方面的限制,即便能夠持有或買賣黃金,往往也要課以重稅。當然,即便是在擁有自由市場和公開市場的國家中,黃金市場的買賣通常也得對官方做報告、請示,真正毫無限制的國家是十分稀少的。
國際黃金市場可根據其性質、作用、交易類型和交易方式、交易管製程度和交割形式等作不同的分類。
(1)按其性質和對整個世界黃金交易的影響程度,可分為主導性市場和區域性市場。
A.主導性市場。是指其價格的形成及交易量的變化對其他黃金市場起主導性作用的市場。這類市場主要有倫敦、紐約、蘇黎世、芝加哥、香港等。
B.區域性市場。主要指交易規模有限,且大多集中在本地區並對整個世界市場影響不很大的市場。這類市場主要有巴黎、法蘭克福、布魯塞爾、盧森堡、新加坡、東京等。
(2)按交易類型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
所謂現貨交易,是指交易雙方成交後兩個營業日內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
所謂期貨交易是指交易雙方按簽訂的合約在未來的某一時間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在同業間通過電話聯繫進行交易的歐洲型市場,如倫敦、蘇黎世等是以現貨交易為主;設有具體交易場所的美國型市場,如紐約、芝加哥、香港等,是以期貨交易為主。
由於黃金交易及其類型上的差異,黃金市場又呈現著國際化的趨勢,因而世界上就出現了兩大黃金集團:一個是倫敦—蘇黎世集團,另一個是紐約一香港集團(包括芝加哥)。這兩大集團之間的合作十分密切,共同操縱著世界黃金市場。其中倫敦黃金市場的作用尤為突出,至今該市場的黃金交易和報價仍然是反映世界黃金市場的一個“晴雨表”。
(3)按對黃金交易管理程度的不同,可分為自由交易市場和限制交易市場。
A.自由交易市場。是指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居民和非居民均可自由買賣的黃金市場,如蘇黎世。
B.限制交易市場。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黃金的輸出入一般要受管制,只准非居民自由買賣,而不准居民進行自由交易的黃金市場,如1979 年10 月英國撤消的全部外匯管制前的倫敦市場;另一種是對黃金的輸出入實行管制,只准許居民自由買賣的國內黃金市場,如巴黎市場。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同國際黃金市場沒有聯繫,事實上黃金也可以流入,且在黃金的交易價格上是相互影響的。
黃金市場的發展不但為廣大投資者增加了一種投資渠道,而且還為中央銀行提供了一個新的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
(一)黃金市場的保值增值功能
因為黃金具有很好的保值、增值功能,這樣黃金就可以作為一種規避風險的工具,這和貯藏貨幣的功能有些類似。黃金市場的發展使得廣大投資者增加了一種投資渠道,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投資風險。
(二)黃金市場的貨幣政策功能
黃金市場為中央銀行提供了一個新的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也就是說,央行可以通過在黃金市場上買賣黃金來調節國際儲備構成以及數量,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雖然黃金市場的這個作用是有限的,但是由於其對利率和匯率的敏感性不同於其它手段,從而可以作為貨幣政策操作的一種對沖工具。隨著黃金市場開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它的這個功能也將慢慢顯現出來。可以說,通過開放黃金市場來深化金融改革是中國的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的一個客觀要求。
從國際經驗上來看,黃金市場的參與者可分為金商、銀行、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各個法人機構、私人投資者以及在黃金期貨交易中有很大作用的經紀公司。
(一)金商
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於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許多金商有廣泛的聯繫,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繫,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二)銀行
銀行又可以分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可身並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士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
(三)對沖基金
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人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貸交易所構築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相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繫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四)各種法人機構和私人投資者
這裡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專門購買黃金消費的(如各種工業企業)黃金製品商、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業務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種類多樣,數量眾多。但是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分,又可以分為風險厭惡者和風險喜好者:前者希望迴避風險,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後者就是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取利益。前者希望對黃金保值,而轉嫁風險;後者希望獲利而願意承擔市場風險。
(五)經紀公司
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並收取佣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將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活躍著許多的經紀公司,他們本身並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佣金。
(六)交易所
從國際經驗上來看,黃金交易一般都有一個固定的交易場所,目前世界上共有五大黃金交易所,分別是英國倫敦黃金交易所、瑞士蘇黎世黃金交易所、新加坡黃金交易所、香港黃金交易所和東京黃金交易所。我國上海黃金交易所於2002年底成立,位於上海外灘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內。
在我國的黃金市場上還不存在類似國際黃金市場的上對沖基金之類的市場機構。我國黃金市場實行的是會員制,目前共有金融類和非金融類共108家會員,其中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類會員占據了大部分的交易量。隨著上海金交所一年多的營運,中國黃金市場最大的供應商也漸漸浮出水面,中國黃金總公司下屬的中金股份有限公司是成為金交所最大的黃金提供者。
1.黃金的計量問題
(1)黃金的重量標準
與任何物品一樣,無論是金塊、金條或金幣,黃金都有其重量規格。國際上計算黃金、白銀等貴重金屬的基本單位是金衡盎司,也稱“特洛伊”盎司。盎司舊稱“英兩”,系英制中的容量、重量和質量單位。金衡盎司是重量、質量盎司中的一種,其質量折算表如下:
1 金衡盎司=31.103477 克=0.62207 市兩(中國10 兩制)=1.09714常衡盎司=0.8310106 司馬兩。
金塊的質量大小不等,既有僅僅10 克左右(輕於1/3 盎司)的薄片形式的小塊狀金錠,也有重達數百盎司的金條。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鑄造成任何形狀與規格的黃金條塊,不過購買這些金塊時需要支付鑄造費用。對於標準規格100 盎司或400 盎司條金的購買,則不必支付鑄造費用,當然,與其他投資一樣,經紀人或零售商品的“佣金”是必不可少的。
對於投資者來講,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與喜好選擇恰當規格的黃金進行投資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對於喜歡購買小於10 盎司條金的投資者來說,購買金塊並不經濟,因為購買較輕的金塊不但要支付鑄造費用,同時要付出較高的額外價格(溢價)與經紀佣金。例如,一盎司金塊的額外價格可能是10盎司金塊每盎司額外價格的10 倍。因此,如果你只想購買少量的黃金,最好是投資金幣或紙黃金(黃金券、黃金儲蓄戶口、黃金抵押貸款戶口和保證金交易合約等都稱為紙黃金)。不過,通常只有小額投資者才對金幣感興趣,如果你擁有較雄厚的資金或對金條有偏好或者較大的金塊符合你的預算與投資理念時,則就購買大的條金,這樣可相對地支付較低的溢價(因為大小與重量不同的條塊金,各自需要支付的溢價所差無幾),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2)成色要求與“K”金
成色是指金屬貨幣、金銀條塊或飾品的金屬純度,一般以千分比表示,也可用百分比表示,還可用“開”或“K”表示。
黃金的成色是指金幣、金塊及黃金飾品的純度,其可分為24 分,1 分為一開(K),純金為24 開(K)。
黃金分為生金與熟金兩大類,天然生金經熔化提煉後即成為有光澤、柔韌性強的熟金,熟金可以鑄造成金條、錠、寶、塊,或製成各種不同的飾品、器皿等。由於提煉的技術不同,過去曾以成色高低分為純金、赤金、色金。
因為黃金所含的雜質很難提凈,所以,純金實際並非百分之百的足金。現在把熟金統稱為色金(指成色不足的黃金)。只是根據所含其他金屬成分的不同,分為清色金與混金兩種。凡黃金中只含白銀的,不管成色高低都稱為清色金。成色在95%左右的為赤黃色,80%左右的為正黃色,70%左右的為青黃色。人們常說的:“七青,八黃,九五赤”,就是識別清色金的口訣。混金,是指黃金內除含白銀外,還含有銅、鉛等其他金屬。通常含銅和銀的多,含鉛與其他金屬的少。根據含金量成分的不同,又分為大混金、小混金、金幣、K 金等。美國與英國的金幣較多,其成色一般為90%,印度金幣的成色高達90%以上。
K 金也稱洋金,其成分除黃金外,還含有銅、銀等。其成色以K 為計算單位,一般分為24K、22K、20K、18K、14K、12K,每K 含金量為4.15%。
K 金計算成色的方法是:
成色=K 數×4.15%(每K 含金量)
24K 成色金為24X4.15%=99.6%
18K 成色金為18X4.15%=74.7%
12K 成色金為12×4.15%=49.8%
以上分別表示24K、18K、12K 的含金量為99.6%(或996‰)、74.7%(或747‰)、49.8%(或498‰)。
由於K 金多用於鑲嵌珠寶飾品、錶殼、眼鏡等,人們在購買金飾時,常常發現飾品上標有24K、18K 等純度。不過,飾品上列印的K 數,只能作為鑒定成色時參考,不能作為依據,要以實際成色為準。
就黃金條塊而言,目前可買到最純的金塊其純度為0.9999,即專家所稱的“四九純金”。
對於黃金的成色要求,一般都有明確規定,比如香港政府1985 年實施的金飾標註法令指出,所有售出的黃金飾品,均須附有標示黃金含量成色的標記,而出售者也須就所供應的每件製品給出詳細的發票或收據。對成色標誌規定的形式有:
黃金及黃金合金製品的成色標註,除以阿拉伯數字及英文字母“K”“C”“ct”等來標誌(如18K、14K 等)外,還可用精確到三位數的阿拉伯數字表示,例如“750”(表示含金量為750‰相當於18K 金)、“500”等。對於含金量不低於950‰的黃金飾品,也可用中文字“足金”表示。
(3)品質標誌與鑒定
與購買任何商品一樣,投資黃金的人對其品質十分敏感,是否貨真價實,成色純度如何,是每個黃金買賣人士都要明確的問題。
黃金與其他商品一樣,也有不同的品牌(商標)。但由於黃金這種商品看起來十分相似,非肉眼所能鑒別,故通常採用黃金所具有的化學特性來驗證其真偽。因此,黃金的品質,必須符合其化學成分的要求。不同熔煉業者的金條,如果品質標準一致的活,其本質應無差別,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些熔煉業者的商譽較佳,而他們熔煉的黃金條塊,也確實優於其他廠一家,特別為投資者所信賴,並得到全世界的公認。
因此,當你購買黃金時,一定要先確定你所購買的黃金是由世界公認的精煉業者所製造。如果你所買的金塊並非出自國際公認的精煉業者,則當你再出售時,某些銷售商會向你索取分析金塊的費用。
所有金片或金條錶面上都鑄印有許多資料,包括黃金的成色、重量、註冊編號以及生產公司的名稱或標記等,用以“驗明正身”。
2.影響國際黃金市場價格的因素
(1)黃金供求數量的變化,對國際黃金市場黃金價格的漲跌有著直接的影響。
一般他說,在供應量有限,需求量較大、供不應求的時期,國際黃金市場上的金價就會上漲;反之,金價就會下跌。南非是生產和供應黃金最多的國家,它所生產的黃金已占到西方世界黃金產量的70%以上。因此,南非的黃金年產量的變化,對世界黃金市場的供應量的增減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1970 年南非黃金年產量達到1000 噸左右。從1974 年開始,產量有所下降,近些年南非的黃金年產量維持在700 噸左右。據有關資料統計,1978—1981年世界黃金供應量分別為1265 噸、1300 噸、1029.5 噸、1153.9 噸。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甚至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世界各國對黃金的需求逐年增加,主要用途是:補充官方黃金儲備、私人儲藏、作為工業原料、用於投資和投機性需要。據有關資料統計,1976—1979 年世界對黃金的需求量分別為1570噸、1650 噸、1840 噸、1860 噸,呈逐年上升趨勢。由於世界黃金產量徘徊不前,且在短期內很難有較大增長,而對黃金的需求量卻逐年增加。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給世界黃金市場造成了巨大壓力,促使國際黃金市場的金價呈強勢上漲。當然,這種總量供應不足和金價呈強勢上漲勢態,是從總體上講的,實際上黃金價格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於國際黃金市場上瞬時供求的變化。
(2)經濟因素對國際黃金市場黃金價格亦有很大的影響。
A.世界經濟周期發展趨勢的影響。一般來說,在經濟危機或發生經濟“衰退”的時期,利潤率會降低到最低限度,人們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於是紛紛拋售紙幣去搶購黃金,以求保值。這時對黃金的需求就會增加,從而刺激黃金價格上漲。反之,在經濟複蘇時期,由於對資金的吸收量大,利潤率增高,人們反過來願意把黃金拋出,換成紙幣進行投資,以獲得更多的利潤。這時候如果持有黃金非但不能獲取利息,還要支付保管費等。因此,在這一時期,人們對黃金需求就會減少,黃金價格便會呈現疲軟局面。黃金價格徘徊不前,時起時伏,經濟危機的影響是比較強烈的。但1973—1975 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屬於例外。在這次危機中,國際黃金市場的黃金價格非但沒有下降,反而呈現明顯的漲勢。但這種異常現象並不能說明經濟周期變化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消失了,而是在伴隨經濟危機的進程中,其他刺激黃金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力要大於經濟危機迫使金價下降的影響力。當時正值石油輸出國組織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對這一時期的黃金價格上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B.通貨膨脹率和利率對比關係變化的影響。一般他說,通貨膨脹會使人們手中持有的貨幣無形地貶值。當利息收入不足以抵消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損失時,人們也會對紙幣失去信心,認為持有黃金比持有紙幣更穩妥、更安全,對黃金的需求增加,金價就會上升。但如果利率與通貨膨脹率變化不一致,在通貨膨脹率低於利率時(即實際利率較高的時候)不僅會抑制金價的上漲,甚至可以迫使金價下跌。因為這時候將資金投入證券市場或存入銀行,不僅可以保值,而且還可以獲取較高的收益。例如,國際黃金市場上,黃金價格自1980 年2 月以來,一直處於穩中有跌的態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美國的利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以各國通貨膨脹率均呈下降趨勢。
C.石油價格變動的影響。石油一向以美元標價。如果石油價格上漲,美元就會貶值,而美元的貶值又會導致人們拋售紙幣搶購黃金來保值,進而刺激黃金價格上漲。如1973 年10 月第4 次中東戰爭爆發,為了抵制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的侵略,中東產油國決定對非友好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同時大幅度提高油價,使油價上漲近4 倍,對西方的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西方工業國家石油進口費用急劇增加,國際收支狀況普遍惡化,通貨膨脹加劇,貨幣信用低落;另一方面,產油國美元收入顯著增加。為了減少美元匯價下跌造成的損失,這些產油國便將出口石油所得的部分美元拋向黃金市場,形成黃金價格節節上漲的局面。而1981 年後,由於石袖供過於求,油價不斷下跌,又對1982 年上半年出現的金價下跌風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D.外匯市場變動的影響。一般他說,當某種貨幣地位疲軟,出現匯率下跌,導致貨幣實際貶值時,人們就會急於拋售持有的該種貨幣去搶購黃金,以求保值。這樣以該種貨幣所表示的黃金價格就會上漲。以美元為例,由於美元仍是目前國際清算、支付以及儲備中使用最多的貨幣,其國際貨幣市場中所占比例亦最大,所以,當美元匯價出現波動時,國際黃金市場上的黃金價格,就會相應地出現波動。當美元匯價出現“疲軟”時,往往會引起大量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從而導致金價的大幅度上漲。反之,當美元匯價出現“堅挺”時,金價一般都處於比較平穩或穩中略有下降的趨勢。
(3)政治局勢與突發性重大事件,對國際黃金市場上的黃金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
黃金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投機商品,任何政治、經濟的大動蕩,都會在國際黃金市場的金價上反映出來。如1979 年11 月,美國和伊朗的關係惡化後,伊朗停止向美國出售石油。美國則採取了凍結伊朗在美國存款的報複行為,伊朗扣留美國人質的問題也遲遲得不到解決。同年12 月,原蘇聯出兵阿富汗,立即加劇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美蘇關係也呈現出緊張狀態。由於上述兩個政治事件的發生,增加了西方人士的憂慮。他們害怕政治局勢的惡化使自己的美元財產遭到損失,便大量搶購黃金,從而使金價急劇地大幅度地上漲。在倫敦國際黃金市場上,黃金的價格每盎司連破500、600、700 美元大關,到1980 年1 月21 日,竟達到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峰。此後,國際政治事件對黃金市場的影響力逐漸減弱。當1982 年上半年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發生危機時(英國與阿根廷為爭奪該島而發生戰爭),只使國際黃金市場的金價略有回升。而波蘭局勢緊張、兩伊戰局相持不下等接二連三的事件,不僅均未能引起金價的上漲,相反,在這些事件發生後,金價仍然呈穩中有跌的勢態。這是因為不少人認為那不過是局部或區域性的動亂而已,釀不成世界大戰,對他們的資本均構不成嚴重的威脅。不管怎樣,一些重大的國際政治事件,對國際黃金市場的金價還是有些影響的。
3.國際黃金市場的交易方式和特點
國際黃金市場的交易方式主要有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兩種方式。
(1)黃金現貨交易及其特點。國際黃金市場上黃金現貨交易的價格較為特殊。在倫敦國際黃金市場上的黃金現貨交易價格,分為定價交易和報價交易兩種。
定價交易的特點是提供客戶單一交易價,既無買賣差價,按所提供的單一價格,客戶均可自由買賣,金商只收取少量的傭,金。定價交易只在規定的時間里有效。短則一分鐘,長則一個多小時,具體時間視供求情況而定。
報價交易的特點就是有買、賣價之分。一般是在定價交易以外的時間進行報價交易。如倫敦國際黃金市場,每日進行兩次定價交易,第一次為上午10 時30 分,第二次為下午3 時。定價交易在英國最大金商洛希爾父子公司的交易廳里進行,該公司擔任首席代表,其他各金商均選一名代表參加。在定價交易前,市場的交易活動要停止片刻,這時各金商對外均不報價,由首席代表根據市場金價動態定出開盤價,並隨時根據其他代表從電話里收到的訂購業務調整價格。若定價交易開盤後沒有買賣,則定價交易結束。若有買賣,首席代表就不能結束定價交易活動。訂購業務完成時的金價即為黃金現貨買賣的成交價格。定價交易是世界黃金行市的“晴雨表”,世界各黃金市場均以此調整各自的金價。定價交易結束後,即恢復正常的黃金買賣報價活動。
國際黃金市場上的報價交易由買賣雙方自行達成,其價格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定價交易的影響。但一般說來,報價交易達成的交易數量要多於定價交易達成的現貨交易數量。在黃金市場上進行現貨交易,除支付正常的黃金價格外,還要支付給金商一定的手續費。倫敦國際黃金市場的手續費一般為0.25%。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支付給金商的手續費已有下降的趨勢。
(2)黃金期貨交易及特點。在國際黃金市場上進行的期貨交易,又分保值交易和投機交易兩種。
保值交易是指人們為了避免通貨膨脹或政治動亂,出於尋求資產價值“庇護所”的意圖,而購買黃金的活動。當然,也有的是以避免由於金價變動而遭受損失為目的而進行黃金買賣的。一般他說,套期交易是保值的理想辦法。對套期交易者來說,期貨市場是最方便的購銷場所。
國際黃金市場上的投機交易,則是利用市場金價波動,通過預測金價在未來時期的漲跌趨勢,買空或賣空,從中牟取投機利潤。在進行期貨投機時,金投機者預測市場金價將會下跌時,便賣出期貨,即所謂的做“空頭”或“賣空”。如果屆時金價果然下跌,他就可以按跌落後的價格買入黃金,以履行賣出期貨的義務,從而賺取先貴賣後賤買的差額投機利潤。但在一般情況下,他並不必購買黃金現貨來履行賣出期貨的義務,而只是收進價格之間的差額。反之,當投機者預測未來市場金價趨漲時,他買進期貨,即所謂的做“多頭”或“買空”。期貨到期後,如果金價真的上漲,他可以將原來低價買入的期貨,再按上漲後的價格賣出,從中賺取先賤買後貴賣的差額利潤。同樣,一般情況下也不需要在買賣時交割實際黃金,而只由投機者收取金價差額即可。當然,投機者可以一面做“空頭”,又可另一面做“多頭”。例如,當投機者預計1 個月後金價會上升,但到3 個月後金價又會下降,那麼,他可以一面做購進1 個月的遠期黃金合約,另一面出售3 個月的遠期黃金合約。在國際黃金市場上,那些實力雄厚的銀行和壟斷企業,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市場的投機活動,製造市場金價的大起大落,而它們在價格之前,購之於先或拋之於先,以從中牟取暴利。
(3)各類黃金的交割方式和特點
在國際黃金市場上,所交易的黃金,不論是期貨還是現貨,其大宗交易,特別是在國際金融機構、國家之間,以及大的壟斷金融機構之間的黃金買賣,一般是採用帳面劃撥方式,把存放於某金庫的屬於某一國家或集團的寄存黃金改變一下標簽即可,很少採用直接以黃金實物進行交割的方式。但是在黃金市場上,私人或企業集團對新開采出來的黃金進行交易時,一般多按實物進行交割。在黃金交易活動中,成交額較大的是各種成色和重量的金塊。其中,專業金商和中央銀行交易的對象一般是重量為400 盎司、成色為99.5%的大金錠。進入世界黃金市場的大金錠,必須有國際公認的鑒定機構的印記。世界上的主要產金國,如南非、加拿大、原蘇聯等,所開采的黃金一般都以這種形式投放市場。各金庫儲存的大量黃金,也大多是這種規格的金錠。普通私人黃金儲存者交易的對象一般是成色和重量不等的小金條,最常見的是1 公斤重的金條(合32.150742 盎司),小金條的成色分為99.5%、99.9%和99。99%幾種。小金條的售價要高於大金錠。
在國際黃金市場上交易的黃金,除金錠、金條外,還有各種金幣和黃金券。作為貯藏手段,1 盎司1 枚的金幣,不僅比400 盎司一塊的大金錠和1公斤一條的小金條便於轉移,而且在很多西方國家還可以逃避遺產稅。因此,不少人對金幣趨之若騖,爭相購買,用於貯藏。金幣有舊金幣和新金幣兩種。舊金幣的可供量有限,是一種稀有金幣,一般為古玩收藏家購買的對象。因此,舊金幣的價值可高於其本身所含金量實際價值的30%一50%。新金幣的購買者多為以保存貴金屬價值為目的的投資者。新金幣價格的漲落直接依存於黃金市場黃金價格的變動。一般他說,新金幣的價格要比金條的價格高出3%—5%。另外,近年來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宗教團體甚至企業,紛紛發行紀念金幣。這種金幣不僅有特定的紀念意義,而且限量發行,一般不再翻新,儲藏時間越久,其收藏價值越高,價格就上漲。由於紀念幣的圖案設計優美、雕型逼真、紋飾清晰、工藝精緻、包裝美觀,所以購買者均把它視為一種稀有的保值手段和工藝珍品或高級禮品。雖然紀念幣均標有面值,但出售價格大大高於所標面值。其具體出售價格,一般是以其實際含金量按當時國際黃金市場上黃金價格乘以1.5 來計算的,它隨著國際黃金市場上的黃金行情的變動而變動。
黃金券是黃金的憑證,持有人可隨時向發行銀行兌換黃金或與其等價的貨幣。黃金券的面額有多種,最小的僅0.5 盎司。黃金券有編號和姓名,不得私自轉讓,遺失可以掛失。對於購買人來說,由於黃金券可以隨時兌現,與持有黃金實物無異,既可以用於保值,又可以用於投資,而且比持有黃金實物更為安全,所以很受歡迎。對於發行銀行來說,由於黃金交易逐漸增大,而黃金的可供量有限,往往不能滿足交易的需要。而通過發行黃金券,不僅可以擴大黃金交易量,還可以增加自身的收益。所以,近些年來黃金券的交易量逐年增加。
1.倫敦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歷史悠久,也是世界主要現貨市場,由5 家大黃金交易公司組成。二次世界大戰前,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黃金交易的數量巨大,約占全世界經營量的80%,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成噸買黃金的市場。
二次大戰後,英國的政治、經濟地位下降,經濟尚未恢復,英鎊大幅度貶值,黃金市場大大超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的35 美元1 盎司的黃金官價,英國被迫實行外匯管制,倫敦黃金市場也因此關閉。進入50 年代後,英國和世界各國經濟都趨於好轉;1954 年,倫敦黃金市場重新開放。1960 年,第一次美元危機爆發,倫敦黃金市場價格上漲到每盎司41.50 美元,美、英、法等8 國組成“黃金總庫”,以維持金價。1968 年,美元危機再度興起,形成搶購黃金風潮,僅半個月內,英國的黃金儲備就流失14 億美元,“黃金總庫”也無力維持金價,被迫實行黃金雙價制。1979 年10 月,英國廢除了全部外匯管制,英國居民可以自由買賣黃金,倫敦黃金市場現在雖然不是世界最大的黃金市場,但仍不失為世界主要的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其價格變化,被看作國際黃金市場價格的晴雨表。
倫敦黃金市場交易的黃金數量巨大,多採用批發交易。該市場現貨交易由美元計價,期貨交易為英鎊計價。
2.蘇黎世黃金市場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起來的世界性黃金自由市場。它以瑞士三大銀行為中心,聯合經營黃金。與倫敦金商不同的是,他們不但充當經紀人,還掌握大量黃金儲備進行黃金交易。瑞士是著名的西方各國的資金庇護所,每逢國際政治局勢發生動蕩或貨幣金融市場發生波動時,各地大量游資紛紛涌向瑞士,購金保值或從事投機活動。加之,瑞士利率低,持有的黃金可以列為現金項目,市場交易沒有任何限制,其業務發展趨勢,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現貨交易中心。
3.紐約黃金市場
紐約黃金市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期貨市場。每年有2/3 的黃金期貨契約在紐約成交,但交易水分很大,投機活動充斥整個市場。紐約黃金市場的發展歷史很短,但發展速度相當快。1974 年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交易開業之初時,每月黃金買賣數量不超過4 萬筆,而到1976 年初,每月成交數達50 萬筆。1977 年底,每月上升到100 萬筆。1979 年上升到每月650 萬筆。1981 年每月成交數達1040 萬筆,日交易量達30000—40000 筆,成交額約70噸黃金。1980 年,紐約黃金市場交易量達8 億盎司,約25000 噸黃金,而世界黃金供應量每年只有1700 噸。
紐約黃金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使得世界黃金市場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促進了紐約黃金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紐約黃金期貨市場巨大的交易量,使倫敦黃金市場的每日定價制的權威受到影響,有時還不如紐約黃金市場的定價更具適合性。
4.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70 多年的歷史。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香港黃金市場已發展成世界主要的黃金交易中心。1987 年黃金進口總值達186 億港元,比1986 年增加了273.5%,同期黃金成交額由1231 億港元上升到3714 億港元,升幅高達300%。
香港黃金市場可分為:
(1)主體市場,以集資為主的金銀貿易市場,以港元計價。
(2)無形市場,以倫敦經營方式,通過電訊成交。
(3)期貨市場,按紐約、芝加哥方式交易,美元計價。香港黃金市場的黃金買賣集中在香港金銀貿易場進行。由於香港時間凌晨2 時30 分至3 時這段時間正值世界其他黃金市場休市之際,欲繼續進行黃金買賣交易者,就必須到香港黃金市場,加之香港黃金市場無外匯管制等客觀有利條件,使香港黃金市場迅速發展,現已成為世界四大黃金市場之一。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苦行者,村姑,Vulture,沙漠之鹰,山林,Anson,Hanmlate,Wwdz,Kane0135,Zfj3000,Kuxiaoxue,Dan,ROURTW,Zxe,刘,Yixi,鲈鱼,Tears~,泡芙小姐,连晓雾,方小莉,Mis铭,Lin,苏青荇.評論(共5條)
感謝編輯的詳細解釋。我這裡也想補充一下關於國際黃金平臺的分辨和選擇,對投資者非常必要。 目前這個市場平臺主要有兩大模式。 第一種是經紀人模式,也就投資者和平臺存在中間人。 第二種是終端模式,也就是直銷,投資者自主操作賬戶。 經紀人模式的平臺較為混雜,魚目混珠,保障性極低。因存在中間人與平臺分成等利益關係,一來你的交易成本很高,二來大部分經紀人為了個人佣金而不顧投資者賬戶風險,任意操作。甚至要求“授權書”,代客操盤,令其損失慘重。此模式風險極大,不建議選擇該類平臺。 而終端模式,也就是沒有經紀人,賬戶由客戶自主操作。交易成本低,風險可控。請務必要選擇這種。但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平臺的正規性。選香港沒有經紀人的平臺,有很多不錯的。千萬不要選大陸平臺,在當地不合法,保障性極低。也不選國外平臺,太遠。有問題很難追究。 2、去查一下百度口碑,客戶口碑越好,平臺越好。目前口碑最高是大田環球。好評有96%。我現在在做,產品優惠而且安全穩定。 3、平臺服務。新手要選擇有教學服務的,會走少很多歪路。有經驗者可以選擇資深金金融團隊,最好是有直播室的,可以提供盤面技巧,還可以交流,會有很大幫助。 4、賬戶資金。1、入金門檻,最低的有30美金開戶的。2、點差,就是交易成本,市面標準是0.5,但是行業競爭激烈,很少要0.5的了,優惠的去到0.1都有。超過0.5的一定要小心,極大可能是有經紀人存在。 5、客服態度。一定要選擇有人工的。機器客服非常死板,不然一旦有緊急情況需要註資必然會耽誤你的單子。
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不錯,很全面。我做交易員的都不得不佩服這份黃市場的纖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