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世界市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世界市場(world market)

目錄

什麼是世界市場

  市場、世界市場,既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經濟概念。

  市場是社會分工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也是商品經濟順利發展的重要條件。從狹義上說,市場是指從事商品和勞務交換的場所或領域。從廣義上說,市場則是指超出單純商品買賣場所範圍,在流通領域內各種交換關係的總和。因此,市場是一個經濟的範疇。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換的場所,是世界範圍內通過國際分工聯繫起來的各國市場以及各國之間市場的總和。具體地說,世界市場不僅包括一般的商品買賣活動的運動空間,還包括與對外貿易有關的貨幣結算貨物運輸、貨物保險等內容。在世界市場,商品是交換的主體,其他活動都是為商品交換服務的。

  世界市場是在各國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世界市場並不是各國國內市場的簡單之和,兩者之間既有不可分割的聯繫,又有十分明顯的差別。世界市場這一概念,可以從其內涵與外延兩個方面來理解。世界市場的內涵,是指國際商品經濟關係的總和,包括商品交換背後的生產者之間的關係。世界市場的外延,是指它的地理範圍,其地理範圍要比一國的市場範圍大,前者包括世界各國之間的商品交換,後者只包括一國疆域之內的商品交換。在世界市場的內涵和外延兩方面中,其內涵決定世界市場的經濟本質。

  世界市場的含義還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各國國內市場的形成是世界市場形成的前提,只有各國國內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商品交換突破國家界限而擴大到世界範圍,世界市場才能真正形成。第二,世界市場是以國家為媒介並超越國家界限而形成的商品交換關係的反映。第三,世界市場受各國經濟和政治關係的制約和影響。

世界市場的分類

  世界市場的構成十分複雜,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1.按地理方向劃分。世界市場按洲別或地區可以劃分為西歐市場、西歐市場、北美市場、非洲市場、東南亞市場等等;也可以按國別劃分為美國市場、日本市場、德國市場、英國市場、中國市場等等;聯合國在有關的統計中常把世界各國劃分為發達國家市場、發展中國家市場和中央計劃經濟國家 市場三大類。

  2.按市場對象劃分。世界市場可以劃分為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勞務市場。其中商品市場是主體。也可按大類劃分為紡織品市場,糧油市場、機械市場、化工市場等;還可按品種細分為小麥市場、咖啡市場、茶葉市場、汽車市場等等。

  3.按消費者劃分。可按性別、年齡、收入職業等劃分,如婦女用品市場、兒童用品市場、勞保用品市場等等。

世界市場的特點[1]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開始的產業革命,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勝利。產業資本取代了商業資本的地位,開始在世界市場上占據統治地位。世界市場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1. 大機器工業只有在經常擴大生產,奪取新市場的條件下才能生存,因此,這種擴大再生產的壓力驅使資產階級超越已有的市場範圍去尋找新市場。生產技術和工藝的發展與進步就意味著需要更大的市場來容納這個新的生產力。事實表明,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每一次新的工業快速增長,都是與國外新市場的開闢,即世界市場的擴大同時發生的。
  2. 大機器工業既需要不斷擴大的世界銷售市場,同時也需要不斷擴大其原材料的供應來源。大機器工業成為吸納各種農產品礦產品原料的巨大市場。英國等國產業革命以後工業迅速增長,使它們越來越多地到世界市場,特別是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地購買大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這樣,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把越來越多的原料來源卷入到世界市場上來了。
  3. 產業革命以後,工廠規模和數量的擴大使人口不斷向城市集中,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了許多大工業中心城市。這些工業中心城市所需的大量食品及其他消費品,已不可能單靠國內生產來供應,因而需要不斷從世界市場去採購輸入。
  4. 社會生產力的快速增長,加快了人們對荒蕪原野的開發。19世紀國際間的移民運動有了極大的發展,數以百萬計的歐洲移民到了北美、大洋洲及其他地方。中國、印度等國的大批勞動力也以各種形式移往世界各地。這種國際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無疑也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5. 大機器工業為加強國內之間以及國際間的經常性經濟聯繫所需的交通運輸工具,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大工業需要把大量原材料及產品作遠距離的運輸。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推動了鐵路的大發展;輪船取代了帆船;電報的發明極大地便利了世界市場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商品生產和交換越來越具有世界的規模,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都加強了。

  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主要特征

  • 世界市場的規模大大增加

  戰後由於一系列殖民地國家獨立,它們不再由宗主國來安排進入世界市場,而以獨立主權國家的身份進入世界市場,世界市場的參加主體大大增多了。另外,各國卷入世界市場的深度也在增加,表現為各國對外貿易額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即外貿依存度有提高的趨勢。1970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為11.4%,1980年上升為14.1%,1990年進一步上升為16.2%,現在該數值仍在上升。國際貿易的方式也呈現多樣化。戰後的各國間貿易除了傳統的商品貿易之外,還在國際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資金、技術、服務等合作和聯合投資,共同開發生產各種新產品,開發新市場已屢見不鮮。國際經濟合作形式的多樣化促進了國際貿易方式的多樣化。像補償貿易來料加工貿易租賃貿易等新的貿易形式在戰後得到很大發展。

  • 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由於二戰後國際分工格局的變化,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戰前初級產品工業製成品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大約是60%與40%,戰後這個比例開始倒過來了。

  戰後的科技革命和經濟高速增長,在加深國際分工的同時,也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國家間流動加強,於是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起來,不但傳統的服務貿易項目,如銀行保險運輸等隨著國際貿易發展而發展,其他的服務項目,如國際租賃、提供國際咨詢和管理服務、技術貿易國際旅游等也在戰後得到快速發展,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大於同期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目前,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已相當於世界商品貿易額的四分之一左右。

  世界各國經濟聯繫日益加強,有一部分國家通過結成地區性經濟集團,在一個區域的範圍內追求更加緊密的國際經濟聯繫。於是在一個世界市場的範圍內,存在許多跨國家的區域性市場。這些地區性經濟集團,對內實行程度較高的自由貿易,對外則實行一定程度的歧視或排斥,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就是這樣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看起來這似乎使世界市場被分割為一些板塊,使世界市場變小,但世界上眾多國家在參加到世界市場中去的時候,原本就實行內外有別的政策。因此,世界上有多少國家和地區就可以認為世界市場被分割為多少板塊。

  • 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在世界市場上的聯繫在加強

  戰前,作為唯一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對參與世界市場是持警惕態度的。戰後初期,出現了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東西方處於冷戰狀態,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關係受到嚴重影響。我國在結束“文革”以後,以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實行改革開放,與其他國家、地區建立和發展多層次的經貿關係。中國恢復了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法席位,最近又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自從黨的十四大確立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之後,我國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與世界市場的聯繫也更加緊密。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起,積極要求改變原來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以便更有利於世界各國的發展。

世界市場發展的幾個階段

  世界市場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密切聯繫在一起的,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演變而經歷著不同的發展階段。

萌芽時期(16世紀初至18世紀60年代)

  國際貿易雖然在公元前就已經出現,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由於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商品經濟落後,交通不發達,因而並不存在世界性的市場。15 世紀末至 16 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對西歐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準備了條件。地理大發現之前,世界上只存在若幹區域性的市場。地理大發現之後,區域性市場逐漸擴大為世界市場。新的世界市場不僅包括歐洲原有的區域性市場,而且包括亞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這一階段,世界市場中處於支配地位的是前資本主義的商業資本。這是萌芽時期世界市場的主要特點。

發展時期(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70年代)

  18世紀中葉以後,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先後進行了產業革命,建立起機器大工業。在機器大工業的推動下,國際貿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迅速發展。這一階段,世界市場的範圍不斷擴大,中歐、東歐、中東以及印度洋沿岸的廣大地區都成為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南太平洋和遠東的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等也開始進入世界市場。同時,國際商品流通的基礎已再不是小商品生產者的工場手工業品,而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是英國)的工業製成品與經濟落後國家的食品、原料的交換。世界市場上主要的經濟聯繫是工業國家和農業國家之間,而各工業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聯繫也大大加強。這一時期世界市場的主要特點是:產業資本取代商業資本而占據了統治地位。

形成時期(19 世紀7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19 世紀 70 年代,發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使工農業生產迅速增長和交通運輸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大大改變了歐洲經濟的面貌,也改變了世界的經濟面貌。尤其是交通運輸業的革命,成為19世紀末世界經濟、世界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另一方面,第二次科技革命也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由自由競爭向壟斷階段的過渡,資本輸出急劇擴大並具有廠特別重要的意義。資本輸出使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化逐步實現,並與商品輸出相結合,從而加強和擴大了世界各國間的商品流通。這一階段,國際貿易把越來越密的經濟網鋪到了整個地球的各個角落,世界各國從經濟上互相聯結起來了。這樣,在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統一世界市場的主要特點是:壟斷資本在世界市場占據了統治地位。

  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市場形成的標誌有:

  1.多邊貿易和支付體系的形成。由於國際分工的發展,世界城市和農村的出現,西歐大陸和北美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從經濟不發達的初級產品生產國購買了越來越多的原料和食物,出現了大量的貿易逆差。與此同時,英國繼續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從西歐大陸和北美的新興工業國輸入的工業品持續增長,經常呈現大量的逆差。但英國又是經濟不發達國家工業品的主要供應國,呈現大量的貿易順差。這樣,英國就用它對經濟不發達國家的貿易順差所取得的收入來支付對其他經濟發達國家的貿易逆差。而經濟不發達國家又用對西歐大陸和北美的貿易順差來彌補對英國的貿易逆差。英國此時成為多邊支付體系的中心。這個體係為所有貿易參加國提供購買貨物的支付手段;同時,使國際之間債權債務的清償,利息、紅刊的支付能夠順利完成,有助於資本輸出和國際間短期資金的流動。

  2.國際金本位制度的建立與世界貨幣的形成。世界市場的發展與世界貨幣的形成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有在世界市場充分發展以後,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才能充分地展開。在這一時期,建立了國際金本位制度。它也是世界多邊貿易和支付體系發揮作用的貨幣制度。這個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給世界市場上各種貨幣的價值提供一個互相比較的尺度,並能使各國貨幣間的比價(匯率)保持穩定;二是給世界市場上各國的商品價格提供一個互相比較的尺度,從而使各國的同一種商品的價格保持一致,把各國的價格結構聯繫在一起。

  3.形成了比較健全固定的銷售渠道。大型的固定的商品交易所、國際拍賣市場、博覽會形成了;航運、保險、銀行和各種專業機構健全了;比較固定的航線、港口、碼頭建立了。這一切都使世界市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世界市場的發展趨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命運取決於市場。企業要真正走向市場,就必須面向市場,瞭解市場,適應市場。市場是供求關係的總和,市場的發展變化既具有十分廣泛而又深遠的聯動效應,又要受到一系列相關市場因素的制約。只有充分認識和掌握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企業才能有效地運用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市場的發展趨勢,從而制訂相應的市場發展對策,積極主動地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促進企業的發展。本文就從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大視野出發,論述當代世界市場跨世紀發展的若幹大趨勢,從而進一步探索當代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其基本趨勢,為中國企業家制訂市場發展大戰略提供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大思路。

市場的科技化

  市場的科技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一個大趨勢。每一次重大的科學技術革命,必將造成相應的產業革命,從而造成相應的市場革命和消費革命。在二十世紀,尤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並且迅速應用於生產實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產業革命浪潮,市場面貌日新月異,各種新產品、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務、新觀念、新技術、新工具、新組織等新的市場要素層出不窮,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力要素,科學技術的市場流通與市場配置,造成了科技的市場化,包括科技發展目標的市場化、科技人員的市場化、科技經費投入的市場化、科技成果的市場化,如此等等。而科技的市場化,必將造成市場的科技化,包括市場主體的科技化、市場客體的科技化、市場關係的科技化,如此等等。

市場的國際化

  世界市場自古有之,例如古代東西方各國之間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市場交易,中國的“絲綢之路”、“絲瓷之路”便是明證。然而,那隻是一種不發達的國際市場交易行為,僅僅只是少數幾種商品的跨國流通。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包括市場主體的國際化、市場客體的國際化、市場關係的國際化等。當代市場的國際化,不僅表現為商品流通與商品交換的國際化,而且表現為商品生產的國際化、商品消費的國際化。

  市場化的本質便是社會化,而社會化的生產方式又促進了市場化,使商品生產分工日益精細,商品交換範圍日益擴大,國際化生產與營銷方式日益發達。作為國際化的市場主體,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的資產和年銷售額已遠遠地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據世界銀行1993年的統計資料,大約只有60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在1991年超過了100億美元;而美國《幸運》雜誌1993年7月26日列出的“全球500家工業公司”中,就有139個跨國公司在1992年的銷售額超過了100億美元;此外,《幸運》雜誌在1993年5月31日還公佈,有7家服務公司、56家銀行、30家金融公司、5家儲蓄機構、32家人壽保險公司、13家零售商、4家運輸公司和27家公用事業公司僅在美國的資產就都超過了100億美元。這些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積極開展跨國生產和跨國營銷,大大地推動了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市場的軟化

  市場的軟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大趨勢。這是我個人的一種認識和看法。所謂市場的軟化,是指市場的知識化、市場的信息化、市場的無形化等,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市場的軟化,既導致了生產的軟化,也造成了營銷的軟化。

  在現代商品價值中,商品的知識價值、商品的美學價值、商品的信息價值、商品的商標價值、商品的形象價值、商品的服務價值、商品的心理功能價值等商品無形價值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商品價值的軟化,就要求企業也採取相應的市場發展戰略。舉例來說,在我國比較“疲軟”的手錶市場上,一些價值幾十元一隻的國產手錶大量積壓,而一些價值幾千上萬元的進口手錶卻很有市場;有些國產手錶機芯被外商買去稍加重新設計之後又高價返銷國內市場,可見,不是手錶的“硬體”不可靠,而是手錶的“軟體”不適應市場需要。另外,在“國水”與“洋水”之間展開的一場飲品大戰之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雪碧、七喜等洋可樂、飲料大舉進攻中國市場,而國產飲料則節節敗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國產飲品中軟價值含量太低。

市場的綠化

  市場的綠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個大趨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發展,既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文化的發展,又是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的發展。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改變了人們對於市場與環境的看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因此,市場的發展同樣也面臨著環境保護的新問題,市場的綠化也就成為當代市場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

  所謂市場綠化,也就是要實現商品生產及其市場營銷的無污染化、無害化、清潔化等,包括清潔生產、清潔包裝、清潔銷售、清潔運輸清潔消費等。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十分重視市場綠化問題,大力開展綠色生產和綠色營銷,消費者也非常重視綠色消費,從而大大地推動了市場的綠化。

市場的標準化

  市場是買賣關係的總和,要正確處理買賣雙方及第三方的利益關係,就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必要的市場行為規範和標準。隨著當代世界市場科技化和國際化的發展,市場主體日益增多,市場交易範圍日益擴大,市場客體日益豐富,市場關係日益複雜,市場環境更加變動不居,市場聯繫更加緊密,市場規範越來越多,市場競爭和市場衝突也更加激烈。為了維護世界市場交易活動的正常進行,就必須建立起新的世界市場秩序,規範和約束各類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制訂必要的市場標準。要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就必須瞭解並適應各種市場標準,例如,產品設計標準,環境保護標準,產品責任標準,安全衛生標準,稅收標準,計量標準,包裝標準,標識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服務標準,合同標準,交易方式標準,如此等等。這也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

市場的差別化

  市場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市場環境的複雜多變性,造成了市場需求的多樣性。一方面,市場的科技化、市場的國際化、市場的標準化與規範化等造成了市場的統一性;另一方面,市場的文化、市場的區域化、市場的個性化等又造成了市場的差異性。這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大趨勢。要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企業就必須採取相應的市場差別化戰略,包括產品差別化、價格差別化、顧客差別化、服務差別化、營銷差別化,如此等等。例如,在日本家電行業中,東芝公司主要強調產品差別化,松下公司以價格差別化為主,而三洋公司則主要實行服務的差別化戰略。

市場的替代化

  任何一種產品的市場都會逐漸變得飽和與成熟,並且逐漸會變得衰老或死亡,被一種新的產品及其市場所替代。有些傳統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比較長,而現代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則日益縮短。一種新產品上市後,迅速進入成長成熟期,然後進入市場飽和期,最後變得衰老,逐步退出市場。因此,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日益縮短,使市場的替代化速度日益加快,這也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一個主要特征。例如,二戰後美國市場上天然氣和石油代替煤,國外石油代替國內石油,卡車貨運代替鐵路和輪船,地下輸油管代替油罐和駁船運輸石油及石油產品,私人汽車代替公共交通,噴氣式飛機代替活塞式飛機,露天採礦代替地下採礦,連續澆鑄代替不連續澆鑄,焊接代替鉚接,以及機械化、自動化、農業化學化等等。

市場的高級化

  市場的高級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個基本趨勢。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產業發展和更新換代。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帶動了消費革命和市場革命。生產的高級化,必將造成消費的高級化和市場的高級化。市場既是一種尺度,又是一面鏡子;它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又反映了人們的實際生活狀況和條件。當代西方發達國家紛紛轉移落後產業,限制低級市場發展。在中國市場上,六十年代國家曾經用以農產品為原料、每斤幾元錢的“高級糖果”、“高級點心”等來回籠貨幣;七十年代單一機械、中低技術為主要特征、單價百元左右的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成為供不應求的“三大件”;八十年代以機電一體化為其主要特征、價格千元以上的電冰箱、彩電、洗衣機、收錄機等產品又盛行一時;九十年代國家又推出了新的汽車產業政策,並加速住房制度改革,萬元級、幾十萬元級的汽車、住宅等市場正迅速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世界市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ebbd8779dccbdba14e2876a74d41b0e0 (討論 | 貢獻) 在 2023年8月6日 17:20 · 湖南 發表

在世界市場,商品是交換的主體,其他活動都是為商品交換服務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