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政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政治(Politics)

目錄

什麼是政治

  政治是指對社會治理行為,亦指維護統治的行為。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這個詞一般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

  • 19世紀以前的政治概念

  “政治”——詞,在我國最早出現於周末春秋時代的一些典籍中。先秦諸子們對政治的使用有兩個特點,一是“政”與“治”常常分開使用,論“政”多於論“治”;二是“政”的涵義基本上是君主的治國之道,包括倫理、秩序、法令和權力

  西方“政治”概念的出現幾乎與我國同時。它的詞源是希臘文“波里”。“波里”既是地理概念,也是人民進行包括政治生活在內的所有公共生活的單位。在後來的英文中,“波里”既被轉譯為政治(Politics),也被直譯為城邦國家(City—state)。因而,在政治思想家那裡,政治與城邦國家幾乎是同義語。“政治”一詞在詞源學上的演變決定了古代西方人的“政治”涵義要比中國人的政治涵義寬泛得多。

  15世紀法國的政治哲學家布丹從主權著眼,把政治視為與主權相關的國家制度與國家組織。義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弗利以徹底的現實主義態度和純粹的經驗主義方法,把政治從其它社會現象中剝離出來,將其與權力等同。

  17、18世紀西方的政治概念更正式、更嚴格。啟蒙思想家們認為,政治是一種法律現象,是立法、執法、守法的過程,法國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鳩是這種政治觀的集中表達者。

  • 當代西方政治界說

  自20世紀始,政治學也日益確立了自己獨立的學科地位。對政治概念的認知,最富代表性的是以下幾種:

  1.政治是國家的活動

  諸多政治學者都認為,政治就是與國家的各類活動相關的現象,國家活動是政治的精確表達方式。如美國政治學的創始人約翰?伯吉斯認為,政治即國家,政治活動即國家活動。

  2.政治是權力

  早期行為主義政治學的創始人拉斯韋爾認為,政治過程乃是權力的形成、分配與使用過程。卡特林也指出,政治舞臺就是權力市場,政治活動就是企求權力性的活動,政治關係就是權力關係。

  3.政治是稀有價值的權威性分配

  美國最有影響的政治學家戴維?伊斯頓認為,政治過程就是決策過程;通過權威性政策的制訂與執行,各種稀有價值得以分配;凡與分配稀有價值的權威性決策有關的活動都是政治活動。

  4.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

  孫中山先生提出:“政治兩個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

  •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政治的論述

  1.政治的本質特征——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揭示了政治的本質特征,即“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作為社會的上層建築的政治,其本質、其內容以及政治關係、政治方式等都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政治集中表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關係和各種社會經濟利益。

  2.政治的屬性——階級性

  政治的階級性具有下列三重含義:

  第一,在存在著剝削和壓迫的私有制社會中,政治的階級性主要表現為對立階級之間不同程度的衝突和鬥爭。

  第二,當激烈的階級鬥爭已經過去,對立階級的矛盾趨於緩和之際,政治的階級性表現為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利益與意志進行經濟建設。

  第三,政治包含了各種類型的階級關係。

  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政治的階級屬性的論述中可以得到兩點啟示:其一,政治的內容不是單一的、固定的。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和更新。階級鬥爭只是政治一個階段、一個方面的任務,而不是它唯一的內容和永恆的主題。其二,政治不僅表現了階級矛盾和階級關係,也表現了人民內部各個階層、各個集團之間的關係,因而,調節、整合人民內部的各種關係和矛盾,同樣是政治的功能。

  3.政治的根本問題——國家政治權力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政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國家政權機構”; “政治就是參與國事,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的活動方式、任務和內容。”

  4.“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

  政治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客觀現象,其形成與發展均受客觀規律支配[1]

政治的特征[1]

  1.至上性

  政治的至上性表現為它居於整個社會之上,權威性地控制與調節著社會全局的功能。政如黨可以領導整個社會,政治權力能夠超越一切社會權力;政治領袖可以影響千百萬人的命運……。

  2.滲透性

  政治滲透於各種社會活動之中,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由昨天的非政治問題演變為今天的政治問題。

  3.全局性

  政治所涉及和處理的問題是事關社會全局的大問題,它要以社會整體的最高利益來評價和限定個人的需求,政治所關心的是那些整合了個人需求的社會公共利益、公共價值、公共目標及相關的社會公共事務。

  4.綜合性

  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調節機制,僅靠自身單一的規範與手段是不夠的。它必須集理性、情感、信仰的力量於一身,綜合運用法律、道德、宗教等規範與手段才能履行自己的功能。

政治的起源與發展[1]

  政治,並非是與人類社會共生的社會現象。它出現於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

  1.原始氏族社會的政治

  政治起源於原始氏族公社階段。

  原始氏族社會政治的特點是:第一,社會公共權力是建立在血緣關係基礎之上的,氏族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直接地、平等地分享社會一切權力,對一切公共事務具有平等的參與和表決能力。第二,作為社會共同體的首領只是經選舉而產生的服務於社會的公僕,並不意味著特殊的地位和權力。第三,公共權力機構僅僅是氏族成員共同行使公共權力的場所。不是一部分社會成員壓迫另一部分社會成員的暴力機關。

  2.階級社會的政治

  隨著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和社會分工的出現,人類第一次分裂為經濟利益尖銳衝突、矛盾不可調和的階級。為了不使鬥爭的雙方和社會在鬥爭中毀滅,把階級衝突制約在一定的範圍內,國家政權便取代了原始社會的公共權力,執行著對全社會的控制與調節功能。錶面上,國家凌駕於社會之上,管理著全局性的公共事務。但實際上,國家權力已演變為階級的政權,是統治階級所壟斷的支配其它階級的強制性力量。它對諸種社會矛盾的解決和對社會關係的調節,是以維護特定階級的利益為前提。

  3.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

政治的功能[2]

  政治的功能是政治產生和發展的原因,而這種功能對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經濟、社會以及人類本身發展需要,政治功能日益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政治已經日漸走下上層建築的聖壇,世俗化、社會化成為當代政治一個重要的走向。

  政治最初始的功能是政治統治的功能和社會公共治理的功能,體現出了政治功能的二重性。在階級矛盾並沒有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巨集觀經濟調節、法治秩序、行政管理公共福利、文化教育作為政治社會、經濟社會新派生出來或細分出來的功能日漸發展和完善,改變了原有政治結構和政治體系。公共選擇理論的學者布坎南認為,在西方現行民主政體下,政府的行為往往並不符合公眾社會利益,如果說市場有缺陷的話,那麼政府缺陷就和市場一樣多。他認為,當前西方社會面臨的嚴重的經濟問題,與其說是市場制度的失效,不如說是政治制度的失效。

  (一)政治的治理功能

  統治功能。從政治的本質來看,統治功能是政治的首要功能,政治是階級利益的集中體現。人們的所有行為都與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因而人類所有的政治思想、政治實踐、政治制度,都無不以一定社會階級、社會集團的物質利益為基礎。這樣就賦予了社會公共權力以階級屬性。從社會政治共同體的角度而言,政治的實質就是確立、維護、發展、反對或者限制一定社會階級、社會集團的經濟物質利益。政治最為重要和最集中的組織形式是國家、政黨以及政治社團,這裡國家是以特定的階級利益為基礎和歸宿的,由此建立了公共權力形式的政治組織制度;政黨是階級利益的最高代表;政治社團的基礎則是社會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具體利益和要求。無論是國家的政策、方針、法規、條令,還是政黨的政綱、政紀和政治活動以及政治社團的政治要求、政策措施,各自都是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的。

  管理功能。政治統治者出於其地位的保護,階級壓迫常常通過管理功能來實現,將政治權力主要運用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利等方面的政治意志執行過程。政治是國家意志的體現,而管理則是這一意志的執行。政治的管理功能強調了政治的公共治理、公共服務的作用,執行管理職能的國家機構一般是由專業化文官組成的官僚體系,負責管理職責的政府必須按照政治原則幫助民眾解決各類社會問題,為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福利。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們更多的從公共管理的角度把政治理解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協調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利益關係的過程,社會成員從事社會公共活動的方式、方法和途徑等。當今國際社會,政府越來越多地將其職能集中於公共福利和公共政策問題上。

  (二)政治的經濟功能

  利益分配功能。實現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必須依靠三種力量:一是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實現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二是通過政府干預的作用實現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三是通過“第三種力量”,即通過激發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實現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三種力量互為作用、缺一不可。由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人們之間合法的收入差距會進一步擴大。以平均主義的方式縮小差距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差距過大不利於營造有益於生產力發展的社會穩定的氛圍。政府要在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前提下,以稅收轉移支付的方式,把差距調節在合適的範圍內,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幫助更多的勞動者以誠實勞動的方式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為我們正確把握社會利益關係體系內矛盾、衝突的可控性,自覺構建均衡的利益關係格局,提供了客觀的可能性。

  經濟調控功能。政府的經濟功能主要是指政府組織實施經濟發展、經濟改革和巨集觀調控的職能。在經濟轉軌時期,政府的經濟功能主要體現在:一是政府憑藉有效的動員能力,把民眾組織動員起來,在較短時間內形成改革的共識和合力。二是政府運用政權力量把資源迅速配置起來,以投入來推動經濟發展,縮短經濟起飛的準備過程。三是政府通過制度創新供給,維護市場秩序公平競爭的原則,扼制壟斷行為。四是政府以巨集觀經濟政策為手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節總供給總需求及社會再生產的比例關係,推動企業組織依據經濟發展的要求重新組合,擴大規模效益

  (三)政治的社會功能

  社會調節功能。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職能是為社會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公共資源,調節市場經濟。諸如,利用公共政策調整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用“有形的手”糾正市場失靈,承擔改革成本,通過經濟的良性發展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憲政理論表明,政府應受制於社會,現代政治要致力國家的社會化。也就是說政府對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支配權交給社會組織或社會成員,從而使得社會組織或社會成員所獲得的權力可以用以制約政府掌握的權力,減少或避免政府失誤,以社會來約束和制約國家。

  社區發展功能。政治根源於人類的勞動生存利益關係,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社會調控自身的需要。換句話說,政治是人類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人類社會存在和延續的必要條件。沒有政治,社會就會解體,更不用說發展了。人天生是要過社會生活的,任何單個的人是無法生存下去的。社區居民基於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生存的需要,不斷產生共同關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各種形式的交流和互動在不斷地形成和擴展,現代社會全新的社會公共領域在逐步而顯著地擴大。這實際上是政治的治理功能對社區公共空間的建構。馬克思在談到印度時認為,印度人民分散於全國各地,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社會制度———村社制度,每一個這樣小的單位都成為一個自足的獨立組織,過著閉關自守的生活,正是由於這種封閉的體系使得印度的專制制度成為可能,“這些田園風味的農村公社不管初看起來怎樣無害於人,卻始終是東方專制制度的牢固基礎。”

  (四)政治的文化功能

  文化引領功能。文化能夠提供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思想資源。可以這樣認為,政治文化是各種政治態度、價值、感覺、信息和技能的獨特分佈,它對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有直接意義。

  主導意識形態的功能。政治說服的兩個主體是作為統治者的政治精英和被統治者的社會公眾。對於政治精英來說,進行政治說服的目的,是為了使社會公眾形成或保持與政治系統要求相一致的,維護政治統治所需要的政治態度和價值觀等;而社會公眾希望通過政治說服維護自己的利益訴求。政治文化彙集政治精英和社會公眾的政治說服目標和內容,促進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同時將政治說服的影響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和角落,從而影響執政者和社會公眾的思想和行為,為最終達成政治一致和妥協服務。

  傳播滲透功能。大眾傳媒信息傳遞重要而有效的介質,作為社會公器,在政治系統和公眾之間擔負著橋梁和紐帶的中介性作用。大眾傳媒通過對信息的篩選、整合併最終傳播的過程,體現著自己的社會價值與核心功能,同時通過其政治功能的有效發揮,在政治系統、執政者和社會公眾之間構築健康、有序、和諧、統一的運行機制,最終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和諧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在實際的社會政治生活中,利益矛盾與衝突是客觀存在的。在現代社會政治活動中,需要面對雙向多層次的信息流動、傳播和收集,由不同技術形式組成的大眾傳媒能夠全方位立體地承擔起政治溝通的整個功能需要,將社會的各種信息和資源進行篩選、整合,構建起一個信息交流迴圈系統,滿足政治溝通的所有需要。社會政治的整合必然是以達成某種共識作為先決條件的,而意識形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政治共識。有了政治共識,才可能造就相當程度的政治團結,“尤其是在政治領域,作為政治團體成員共同的思想體系、理論體系和價值追求,意識形態能夠使政治集團的成員團結起來,採取一致的行動。”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第一章 政治.政治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精品課程
  2. 臧乃康.第一篇 緒論.政治學概論[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寒曦.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政治"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8.116.126.* 在 2015年1月24日 10:21 發表

政府強制徵用土地和拆遷甚至連民眾都不需要簽字就直接終結了有人管嗎?

回複評論
120.6.113.* 在 2016年5月3日 14:06 發表

118.116.126.* 在 2015年1月24日 10:21 發表

政府強制徵用土地和拆遷甚至連民眾都不需要簽字就直接終結了有人管嗎?

回複評論
180.121.51.* 在 2017年5月8日 21:22 發表

政治是法律意義上的,國家是政治聯合,就有了公共性質,而人是政治動物,表明人具有政治屬性,人的政治權利是國家賦予的。政治有平等,這是精神上的,說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政治又以公正和正義為目的,其手段一樣為目的服務,則有對話,交流等。

回複評論
1.86.230.* 在 2018年1月7日 12:02 發表

無語

回複評論
120.230.94.* 在 2022年4月21日 20:28 發表

厲害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