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上層建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

目錄

什麼是上層建築[1]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兩部分。

上層建築的內容[2]

  上層建築也是一個具有多層次結構的系統。總的來說,它由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兩大部分構成。政治上層建築是指特定社會形態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軍隊、警察、法庭、監獄、政府機關等設施,也包括政黨、社會團體等組織。思想上層建築,通常也稱為觀念上層建築或社會意識形態,是指特定社會形態中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大部分社會科學。不論是政治上層建築還是思想上層建築,都是由經濟基礎決定併為經濟基礎服務的。

  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同屬於社會意識範疇,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因為它們都是人們根據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和發展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思想和觀念建立起來的。但政治上層建築與思想上層建築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恩格斯把政治上層建築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稱為思想的“物質附屬物”,這種“物質附屬物”自然與純意識形態是有區別的.

  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的聯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治上層建築是在一定思想、觀點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上層建築總要與思想上層建築相適應。

  第二,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也總要建立一定的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保證自己的傳播和貫徹。

  第三,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一旦建立,就成為一種既定的現實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思想上層建築。從這一點來看,思想上層建築又要適應政治上層建築,服務於政治上層建築。恩格斯指出:“國家作為第一個支配人的意識形態力量”,它“一旦成了對社會的獨立力量,馬上就產生了新的意識形態”。

  第四,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之間,總的來說是相互適應的,它們都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其中,思想上層建築既反映經濟基礎,又反映政治上層建築。

決定上層建築的質和量的因素[3]

  第一種觀點:主張經濟基礎是生產的人認為,社會上層建築的質的規定性和質變是受該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所決定,但是在量上,則是由生產力所決定的,隨著生產力的量的變化而相應地引起上層建築的量的變化。

  第二種觀點:主張經濟基礎是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的人認為,上層建築的質和量都是由生產關係決定的。生產力對上層建築的數量起作用一定要通過生產關係。這就是說,生產力的狀況為上層建築的量在物質資料上準備了可能性,但它本身還不會造成上層建築的量。

  第三種觀點:在看到生產關係、階級關係對上層建築的。規模起決定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上層建築各部分之間的影響作用。其中尤其是政治對於上層建築的其他部分的影響比較經濟因素更直接、更迅速。

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經濟基礎是第一性的,是上層建築的根源;上層建築是第二性的,是經濟基礎的派生物。上層建築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出來為經濟基礎服務的。

  ②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必有什麼樣的上層建築。

  ③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著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上層建築變化發展的方向由經濟基礎決定,當著某種經濟基礎向上發展的時候,它的上層建築也處於前進之中;當著某種經濟基礎走向沒落的時候,它的上層建築也日漸腐朽。經濟基礎的根本質變決定全部上層建築也必然或遲或快地發生根本質變;經濟基礎的部分質變也決定上層建築要發生部分質變。

2、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①從服務方向上看,上層建築要保證自己的經濟基礎的發展的方向。上層建築要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幫助它形成、鞏固和發展,併排除自己的經濟基礎的對立面。

  ②從服務方式上看,上層建築通過對社會生活的控制來為經濟基礎服務。政治上層建築力圖把人們的行動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內,思想上層建築通過影響人們的思想來支配人們的行為

  ③從服務性質上看,上層建築反作用的性質取決於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當上層建築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基礎即進步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社會的發展;當上層建築為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基礎即腐朽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阻礙社會的發展。顯然,上層建築的進步與否,歸根到底取決於它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3、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

  ①上層建築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建立的,但上層建築不可能絕對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

  ②在同一社會內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處於量變狀態。這種矛盾要求上層建築不斷地做出調整,以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

  ③當某種社會形態走向腐朽的時候,需要對經濟基礎進行變革。這時,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的變革要求就會形成尖銳的對抗。在這種情況下,惟有從根本上變革上層建築,才能解決這一矛盾。

  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不斷產生又不斷解決,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任汝芬主編.2011考研政治考點識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0.10.
  2. 翁光明主編.馬克思主義原理(緒論與哲學篇)修訂本.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01.
  3. 遼寧省黨校系統哲學教材編寫委員會編.哲學原理討論彙集.遼寧省黨校系統哲學教材編寫委員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寒曦.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上層建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5.66.196.* 在 2017年5月4日 06:52 發表

非常有用,條理清楚。美中不足的是缺少舉例幫助理解。

回複評論
M id 75f5538f424234941013f267187bc0b6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2月17日 16:58 發表

啃基礎,從零學起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