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貿易逆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貿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目錄

貿易逆差的概念

  貿易逆差(trade deficit)也稱為“入超”或“貿易赤字”,是“出超”的對稱。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之間的差額。當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等時,稱為“貿易平衡”。當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時,出現貿易盈餘,稱“貿易順差”或“出超”。當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時,出現貿易赤字,稱“貿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

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

  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美國國會貿易赤字調查委員會於2000年11月發表了一個關於貿易逆差成因的調查報告。在他們看來,其成因主要在於美國與其它國家不平等的貿易關係,諸如:其他國家非關稅壁壘;外國商品對美國的傾銷;外國政府對本國公司的補貼;發展中國家較低的工資水平和生產條件以及美國本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消失等。不過,報告更多地是強調外部因素。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主席費爾德斯坦(Feldstein,1993)強調財政赤字對美國貿易逆差的決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孿生赤字假說”:在巨額財政赤字背景下,貨幣當局為了防止通貨膨脹,不會為財政赤字融資,因此財政赤字會導致利率升高、外資流入美元升值,從而產生了貿易逆差。

  這一觀點在20世紀80年代很有說服力,小布希上臺以來,美國財政赤字又與貿易赤字一樣逐年擴大,2003財年達3750億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億美元,而2005年預計將達到5210億美元的最高記錄。但是,這難以完全解釋美國巨額逆差,因為1989-1992年財政赤字在大幅度擴大,但貿易赤字卻在縮小;1993-2000年財政赤字逐年縮小,1998年開始出現“扭虧為盈”,2000年更是出現2370億美元的高額盈餘,但貿易赤字卻在逐年擴大。即便考慮“時滯”因素,亦不能完全解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巨額逆差。

  也有一些學者強調中國因素在美國當前巨額貿易逆差中的作用,但更多的學者從經濟繁榮與旺盛的社會總需求來分析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成因。這一觀點亦得到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肯定。

  在巨集觀經濟體系之中,一國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時,國際收支表現為逆差,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國際收支表現為順差。故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皆因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總需求過於旺盛。或者說美國貿易逆差問題的癥結是總支出增長速度超過了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當前,美國總消費約占GDP的82%,而總儲蓄率又非常之低,經濟系統中內生出強大的進口需求。從美國進口商品的類別來看,美國進口增長的也主要表現為消費品進口的快速增長。2002年消費品的進口比1994年增長了107.3%。從實證研究來看,美國學者斯特芬和克穆一通過對1996-1999年貿易逆差與經濟增長的關係進行了分析,認為經濟繁榮至少能解釋32%的貿易逆差。

  以上觀點,均從不同角度解釋了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在我們看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根源在於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和旺盛的社會總需求,從而巨額貿易逆差伴隨經濟增長而出現。

美國貿易逆差的貢獻

  實際上,從較長時期來看,美國貿易逆差沒有損害美國利益,反而對美國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這些貢獻包括:

  其一,有助於防止美國經濟發展過熱。因為大量廉價的進口商品涌入國內市場,可抑遏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若沒有巨額貿易逆差,美國很難這麼輕鬆地推行赤字政策。布希繼任時的2001年,美聯邦財政尚有1273億美元的盈餘,但此後由於大規模減稅、經濟調整導致財政收入減少和反恐、伊拉克戰事導致財政支出急劇增加,美財政狀況開始急劇惡化。在這一背景下,貿易赤字擴大一方面是必然的結果,另一方面也為美國經濟增長中抑制通脹作出了貢獻。

  其二,有助於推動美國提高勞動生產率。國外商品在美國市場上所產生的競爭效應,迫使美國公司不得不設法提高效率,從而促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例如,就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速度來看,美國1973-1995年是1.4%,1995-2000年上升到2.5%。而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貿易逆差,也基本上是從1995年以後開始大幅度上升的。

  其三,有助於美國開拓國際市場、獲取國際利益。有了巨額的貿易逆差為背景,在其他國家一再鼓勵出口,甚至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出口的情況下,美國堅持強硬政策,以“公平貿易”為幌子,頻頻挑起貿易戰。他們強化金融支持,加強對國內產業的保護,同時又強迫他國開放市場,或者干預他國的經濟政策。例如,近年來,美國頻頻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

  其四,巨額貿易逆差對美國產業結構調整和高級化也作出了貢獻。大量廉價的進口商品,使得美國得以依賴國外進口日常消費品,然後集中人力、物力優先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生產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從而在國際分工中居於高級地位。例如,在2003年全球信息科技業100大企業排行榜中,美國75家,日本僅4家。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福利分析,由於它們屬於朝陽產業,利潤率高,其所獲得的福利是普通初級產品所不能比擬的。

  另一方面,美國近年來相對上升的失業率,也與貿易逆差關係不大。自2000-2003年6月,美國製造企業失業人數高達260多萬人。由此出發,美國政府和越來越多的學者把經濟中出現的問題歸之於巨額逆差,尤其是對中國的逆差。美國2004年的一個民意調查顯示,71%的美國民眾相信,來自中國的競爭是導致許多美國人失業的一個主要原因。

  事實上,美國製造業工人的失業問題不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競爭,而是由於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的比例迅速下降,出現了“去工業化”現象。其原因在於,他們的需求模式從製造品轉向了服務,製造業的生產效率相對服務業大幅度提高,以及與之相關的製造品價格大幅度下降。而在這一過程中,發展中國家製造業的競爭這一外部因素對“去工業化”的貢獻不足1/5,中國的出口占美國進口的比例約12%,中國的競爭最多只能解釋美國製造業失業問題的2%。

  所以,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貿易逆差不是失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再考慮到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對其經濟增長的貢獻,從而經濟增長、低失業率伴隨巨額貿易逆差出現。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5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7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貿易逆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4.80.100.* 在 2009年7月5日 03:01 發表

華盛頓缺乏貿易政策也間接導致了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明的政策直接的導致了對未來的不明朗狀態。這種不明朗狀態是美國的工業衰退的成因之一。缺少貿易壁壘的美國同時也失去了對進口的限制,他們的做法等於把美國市場拱手讓給了諸如日本,南韓,和我們中國等出口國。我們的低成本讓我們很快的就能占領美國的市場,同時導致了美國和眾出口國的貿易逆差。美國對自由貿易的麻木追崇,對出口政策的缺乏支持是現今美國巨大貿易逆差的罪魁禍首。

回複評論
118.112.144.* 在 2010年6月2日 18:36 發表

現在再談也沒有意義了,金融戰已完成。

回複評論
222.66.157.* 在 2012年6月11日 11:32 發表

貿易問題,從來都不是貿易本身而已.

回複評論
61.144.226.* 在 2013年3月28日 10:59 發表

222.66.157.* 在 2012年6月11日 11:32 發表

貿易問題,從來都不是貿易本身而已.

而是貨幣與經濟問題!

回複評論
14.116.142.* 在 2018年5月20日 04:37 發表

美國佬又贏了

回複評論
M id db18a6f09e1505fb37766dd282952499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11月10日 10:35 · 河南 發表

當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時,出現貿易盈餘,稱“貿易順差”或“出超”

回複評論
M id 181a8ef9305b187352fff76e2644ac70 (討論 | 貢獻) 在 2023年10月14日 19:28 · 内蒙古 發表

那美國為了保證美元的地位,是要保持在貿易中的逆差還是順差呀?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