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貿易順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出超)

貿易順差(Trade Surplus)

目錄

貿易順差的定義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麼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中國貿易順差的特點[1]

  當前,中國持續性的貿易順差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1.區域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貿易順差集中在歐盟.美國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以2006年為例,對歐盟貿易順差為916.6億美元;對美國貿易順差為1442.6億美元;對香港地區貿易順差為1446.0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0.7%.26.2%和28.8%。而同一時期,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貿易呈現逆差局面,如對日本逆差為240.8億美元,南韓為452.5億美元,對東盟為182.2億美元。

  2.貿易順差集中在加工貿易領域

  2005年,中國加工貿易領域實現順差,為1427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364億美元,是全國貿易順差的1.4倍;2006年實現順差接近1900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340多億美元,是全國貿易順差的1.1倍,可見,加工貿易是中國貿易順差主要來源。

  3.貿易主體集中在民營和外資企業

  2006年,中國出口總額達9690.7億美元,其中國有企業出口額為1913.4億美元,占總額的19.71%;外資企業出口額為5638.3億美元,占總額的58.2%;民營企業為2139億美元,占總額的22.1%。由此可見,中國貿易主體主要集中在民營和外資企業。

我國貿易順差的成因分析[1]

  基於我國貿易順差呈現特點的分析,我們可發現貿易順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1.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

  我國與歐美髮達國家之間的貿易順差是我國貿易順差主要來源。究其原因不難發現,我國大量勞動力儲備所帶來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使得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而歐美髮達國家則在資產技術相對豐富,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在70%以上,製造業僅占15%左右。以2006年為例,我國對歐盟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機械及運輸設備、紡織及服裝品、來料加工製成品、化學及相關製品、食品及活性動物等資源性或勞動密集型商品,而歐盟對我國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服務業貿易中擁有絕對貿易順差,尤其是高端運輸設備、鋼鐵製品、化學及相關製品。中美雙邊貿易與歐盟雙邊貿易類似。因此,中歐、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應該說是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地區在全球化條件下國際產業結構轉移和自身比較優勢的自然體現。

  2.國際產業轉移

  從國際分工形態演化角度來看,當代經濟全球化重要特點是產品內分工迅速興起併在國際分工領域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加工貿易正迎合了這種國際化趨勢。我國則是基於穩定的政治環境,日益健全的公共基礎設施,優惠的政策安排和高素質廉價勞動力等優勢,吸引了美、日、歐盟等世界眾多跨國企業直接投資或股權投資,使加工貿易在我國作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形式發展起來。而進入我國的FDI多為出口導向型中小跨國公司,主要投資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並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商品,導致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拉動我國出口的支柱產業。2006年我國出口總額58%來自外企,其貿易順差凈值占我國貿易順差總額的51%,其中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5130.7億美元,產生貿易順差1888.8億美元。再加之,我國處於國際產業鏈條末端——加工組裝階段,導致我國貿易順差中涵蓋了日、韓、東盟和臺灣地區對歐美的貿易順差。

  3.出口導向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為緩解資金外匯短缺,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我國確立了“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並採取了一系列“獎出限入”的優惠政策和“進口替代”措施,鼓勵出口。1994年匯率制度改革,壓低了人民幣匯率,有力促進了出口;1998年以後,國家調整了出121退稅率,同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出口和利用外資;2005年初紡織品配額取消,促使我凰紡織品出口“井噴”式擴大。這都使得我國出口商品競爭優勢進一步得以發揮,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

降低我國貿易順差的措施[1]

  1.實行貿易政策中性化戰略

  為了改變貿易不平衡狀況,最大限度分享經濟全球化好處,我國應對貿易戰略進行調整,摒棄“出口至上”的貿易戰略,實行出口、進口和內銷並重的平衡貿易戰略,即中性貿易政策

  中性貿易政策是指一個國家貿易政策既不擴大出口也不鼓勵進口。顯然,這種政策在價值取向上追求無限接近公平的貿易秩序。為此,我國貿易政策應以國內經濟發展要求為基礎,採取開放型的公平與保護並存的貿易政策,擴大出口戰略讓位於貿易平衡戰略;從出口導向戰略轉變為進出口結合戰略;從數量擴張戰略轉變為品牌戰略;從單純雙邊貿易戰略轉向參與區域性合作戰略。

  2.加強進口貿易發展

  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促進作用是“進出”共同作用的結果。進口是推動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也是彌補供給缺口、緩和貿易摩擦、誘導國內需求、激發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要樹立“進出”並重的貿易思想。

  (1)進口關稅政策靈活化

  在降低整體進口關稅水平基礎上,根據國家產業政策來調整不同產品的關稅稅負,可實行瀑布式的關稅結構,即初級產品免稅或征收最低關稅;半成品征收相對高關稅;最終產品征收最高關稅,使關稅結構趨於合理化。

  (2)適度增加進口,發揮其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

  持續貿易順差使我國已具備增加進口、提高進口增長率的條件。適度增加進口,不僅會推動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發生,而且有助於提高社會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產生新的消費熱點,推動我國消費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應制定切實可行的進口戰略,加強進口管理,整頓進口秩序,把握進口規模,推動我國進口貿易從被動限制向主動調整轉變。

  (3)優化進口結構,實施進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一是優化進口商品結構,增加戰略性商品進口,尤其是國內短缺的資源、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對國內支柱產業和技術落後產業則可採用進口促進策略,著重引進關鍵設備和先進技術,加快我國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二是優化進口地區結構。在增加與歐盟、美國等國家進口數量,擴大進口規模,平衡貿易收支的基礎上,大力拓展俄羅斯、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減少貿易風險,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應變能力

  (4)建立健全進口風險防範機制

  政府需引導企業以合理的進口需求為基礎,制定科學的進口決策,充分發揮各類機構,如行業協會、商務代表處、貿易促進委員會的功能,為企業提供有效信息,促進交易。並加強對進口商相關政策法規和國際慣例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增強風險防範能力。

  3.出口政策規範化

  近年來貿易順差不斷擴大,進口增長率遠低於出口增長率是其直接原因。若能縮小兩者差距,貿易順差的增長就會放緩,減緩出口增速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共識。

  (1)增強政府出口調控能力和服務功能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遏制企業低價競銷、降低貿易摩擦風險,政府應建立信息披露機制和政策協調機制,將國際市場信息、貿易伙伴國政策變化等情況,充分及時披露給國內企業,加強對企業政策指導,引導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和出口戰略,降低出口風險;同時加強對WTO規則和貿易伙伴國法律政策研究,在合理框架內製定透明、公開的進出口政策,利用通行國際慣例規則保護國內市場和促進出口,儘量減少或避免貿易摩擦。

  (2)完善加工貿易政策,改變增長方式

  我國出口貿易額中,加工貿易占我國出口比重較高,2005年占55%;2006年占53%。加工貿易快速發展的背後存在著產業層次不高、加工環節技術含量較低、區域發展失衡、準入門檻偏低等問題。因此完善加工貿易政策便是當務之急。一是提升加工貿易技術水平,改變在國際分工中處於末端、增值幅度低的問題,促進其轉型升級;二是逐步淘汰那些增值比例不高、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加工貿易企業

  (3)發揮出口退稅的杠桿作用

  出口退稅制是與貿易自由化相兼容的中立性的貿易政策工具,其對改善貿易結構調整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據研究,出口退稅降低4%,出口增長進度會下降1%-2%。因此,要充分發揮稅收杠桿,一是對於資源性商品。應限制其出口,退稅率可採用取消或降低原則;二是對於關係到國民生計的商品,如農產品,退稅率可暫不做大幅度變動;三是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退稅率,促進出口商品結構升級。

  (4)改革結售匯制,釋放部分外匯需求

  貿易順差對我國貨幣政策自主性的制約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結售匯制原因,因此,可逐步放鬆為按比例結匯。即規定一個自願持有的外匯比例限額和最高上限,超過這一比例和上限部分必須結售,剩餘部分自願結售,這可減輕央行外匯款壓力,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但需要註意的是由於我國目前匯率制度還很不完善,因此結售匯制的改革應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最終實現意願結匯藏匯於民的匯制改革目標。

貿易順差對巨集觀經濟的影響[2]

  貿易順差從原理上說是賺了,對巨集觀經濟自然是好的影響,這會增加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並促使GDP增加。順差還會增加外匯儲備,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的對外信譽,有利於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應對突發事件,平衡國際收支波動,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穩定本國匯率。但中國的事情偏偏要複雜一些。

  首先,貿易順差過大說明我們生產的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賴較重,而內需的能力不足,一旦國際市場有什麼風吹草動,國內產業就會陷入被動。國際市場一旦對中國產品的需求萎縮,我們國家眾多出口加工型企業就必然面臨停產的窘境,就業率也會有所下降,整體經濟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其次,貿易順差過大意味著中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較為緊俏,而購買中國產品一般是需要人民幣的。當國際市場上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增加時,商品價格就會上漲,相應的對人民幣的需求也就增加了;但是,短期內,外匯市場上的人民幣供應量不變,此時就會出現過多的商品追逐過少的貨幣,使得國際市場中的人民幣顯得“緊缺”,從而具有較強的升值壓力。我們知道,任何一國貨幣如果需求增加,必然伴隨著升值趨勢。我們舉個美元的例子看一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改革開放,大量的西方的消費品進入我國,但需要美元等外匯才能購買。這個時期到歐美留學、移居、外訪的人員開始增多,這都需要美元,當時美元兌人民幣的官方匯率為8:1左右,由於美元在我們國家極為短缺,很多人用超過官方匯率的9:1、10:1的比率兌換,以解決他們對美元的需求。所以那時美元保持著對人民幣的升值態勢。

  回過來看我們的情況,由於貿易順差過大,人民幣升值一旦成為預期,國際游資就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如果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他們立刻從匯率中獲取大額利潤而套現離場,造成我國金融市場的動蕩。如果升值真的成為現實,相應的外幣就會貶值,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會立刻縮水,而出口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由於現階段我國出口的產品多是初加工產品,附加值也不高,出口額越多意味著這些初加工產品的份額越高,就必然會增加環境的成本。由於短時間內我們難以擺脫產業鏈低端的生產位置,如果形成慣性,我們國家的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業就難以獲得突破。

促使中國貿易順差迅猛增長的原因[3]

  一是經濟全球化為這一結果提供了基本條件。在全球化的推動下,當今各國的經濟比以往聯繫得更加緊密,商品和服務越來越更自由地在國與國之間流動,這必然為推動剛剛加入世貿體系的我國貿易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二是我們的供給能力比較強。近三十年來的快速增長,國內投資的較快增長,以及國際分工帶來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我國的生產能力已經是大大增強,而且形成了較強的產業鏈,更重要的是,形成這一生產能力的,正是國際上短缺的或者是不願意經營的加工貿易,目前占我國出口比重已達60%,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三是國際市場對中國生產的商品需求比較大。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勞動密集型仍是我國目前生產的基本特征,而與我國貿易量最大的歐盟、美國、日本等都是以技術含量較高的經濟結構為特征,與我國經濟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同時這三個地區和國家經濟總量占世界大約75%左右,自然決定了國際市場對我國生產的商品和服務需求也比較大。     四是我國生產成本比較低,決定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根據國際組織數據測算,目前我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僅相當於發達國家的2%-3%,亞洲四小龍的5%-6%,亞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快,由於經濟增長比較快,相應來說盤子就比較大,本來貿易順差可能沒有這麼多,但是由於世界經濟總量很大,相應也放大了貿易順差的量。 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未來中國保持貿易順差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寇煒材,陳熙主編.教育科研論叢.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洪功翔,李麗,駱永民等編著.從60個指標數據看懂巨集觀經濟.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3. 宇琦編著.領導幹部每天讀點經濟學.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6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貿易順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8.8.129.* 在 2009年11月17日 11:49 發表

解釋的很清楚,謝謝

回複評論
218.82.17.* 在 2010年2月13日 21:25 發表

謝謝

回複評論
219.236.172.* 在 2010年3月18日 20:07 發表

THANKS A LOT, LOL

回複評論
183.32.65.* 在 2010年6月5日 23:50 發表

解釋的很簡潔謝謝

回複評論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8月10日 15:07 發表

謝謝指正,已做修改~

MBA智庫百科是可以自由參與的百科,如有發現錯誤和不足,您也可以參與修改編輯,期待您的加入!~

回複評論
119.147.225.* 在 2013年1月5日 12:12 發表

是不是應該更新了

回複評論
邓秀刚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8日 09:41 發表

文中的“我國”改為“中國”,概念更加準確。

回複評論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9日 11:04 發表

邓秀刚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8日 09:41 發表

文中的“我國”改為“中國”,概念更加準確。

感謝Zouguoshang的貢獻!

回複評論
Aq545811871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10月17日 16:23 發表

出口 // 出1口

回複評論
202.75.86.* 在 2018年1月5日 19:16 發表

因此要樹立“進出”並重的正確貿易思想。

不用"正確"這形容詞會更客觀

回複評論
LuyinT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8日 10:13 發表

202.75.86.* 在 2018年1月5日 19:16 發表

因此要樹立“進出”並重的正確貿易思想。

不用"正確"這形容詞會更客觀

我覺得有道理,就順手改正啦~你也可以一起編輯分享哦

回複評論
M id ac5124f0e39ad5f227b275f40bea2a1f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2月4日 20:55 發表

發達 // 髮達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