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就業率(Employment Rate)
目錄 |
就業率是指某一時點內就業人口數占經濟活動人口數(就業人口數+失業人口數)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未成年人、在校學生、退休和喪失勞動力的人都不包括在勞動力之中.勞動力人數是就業人數和失業的人數之和.
計算公式為:
就業率= | 就業人口數 |
X 100% |
(就業人口數+失業人口數) |
影響我國就業率的因素[1]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影響我國就業率的主要因素如下:
- 1.國民產出水平
在經濟繁榮時期,失業率低,就業率水平高,在經濟蕭條時期,就業水平低,失業率高。可見國民產出水平的提高和降低會直接影響就業率的上升或下降。奧肯定律描述了國民生產總值變化與失業率間的關係。現實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差別較小,所以,本文采用GDP來作為衡量國民產出水平的指標。
- 2.工資水平
工資剛性理論認為,工資可以對勞動力供求的變化作出反映,但其調整過程是非常緩慢的,正是調整的緩慢才導致失業的上升和下降,也影響就業率的變化。雖然經濟理論認為,工資感性的作用是被動的,主要原因是總需求不足.但是,作為影響就業的一個原因,這裡也把它納人分析的體系之中.
- 3.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率也影響著就業,菲利普斯曲線表示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相互關係.在短期內,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成反向關係,即低水平的失業率伴隨著高水平的通貨膨脹率。雖然在長期內,長期菲利普斯曲線表示它們不存在替代關係,但總體上說,通貨膨脹率對就業率的影響是存在的。
- 4.其他因素
影響就業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政府政策、勞動者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等。這些因素對就業率的影響也都是存在的。但是本文把這些都當作隨機因素考慮。只研究那三個重要的因素。
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2]
- 1.畢業生質量。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每年向社會提供的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生的餘地也越來越大,標準越來越高,已經從以前的“饑不擇食”轉為“挑肥揀瘦”,從重視數量轉變為重視質量。因此,在“雙向選擇”這種新的就業模式下,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主要因素是學校所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的質量。畢業生的能力與素質越高,與社會要求之間的差距越小,在就業市場上就越具有競爭力,就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反之,如果畢業生得不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畢業生充分就業、提高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也就無從談起。
- 2.就業觀念。
“雙向選擇、自主擇業”使畢業生在就業時,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因此,在這種新的就業模式下,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或態度對高校就業率就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務實的就業觀念能使畢業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順利實現就業。而過高、不恰當的就業期望則會使畢業生脫離社會實際情況,形成就業阻力。
由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仍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來自家長、社會在計劃經濟時代的舊觀念對畢業生的就業觀念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還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與社會需求產生了極大矛盾,突出表現在擇業的地區性矛盾和行業性矛盾兩個方面。
由於很多畢業生都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上述矛盾,同時,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對自身定位也不准確,從而出現許多畢業生有業不就或待業的現象。這部分學生的大量存在,必然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產生負面影響。
- 3.高校的專業設置。
在精英教育、供給導向的情況下,不管什麼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都會被社會接受,順利實現就業。然而,如今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由以前的“供給導向”轉向了“需求導向”。在這種新的社會形勢下,一個高校所設置的專業合理與否與其畢業生的就業率有著密切的關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按照社會需要設置的專業能使該專業的畢業生適銷對路,從而提高就業率。相反,如果高校只根據學校師資狀況和辦學條件,設置一些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專業,或不按照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招生,就不僅會損害該專業畢業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對高校畢業生的整體就業率也會造成消極影響。
- 4.高校就業部門為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服務。
高校就業部門為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服務水平如何也會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影響來自以下兩個方面:(1)就業信息。高校就業部門一個重要職能是為畢業生提供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信息。豐富的就業信息能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就業信息的匱乏,則會使畢業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找不到將自己推銷出去的渠道和機會。(2)就業指導。高水平、專業化的就業指導,能使畢業生獲得順利就業的利器,增加成功求職的機會,從而提高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
- 5.學校的社會聲譽。
不可否認,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狀況也會對其畢業生的就業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實現:(1)用人單位認可畢業生的程度。學校聲譽越高,用人單位對該校畢業生的認可程度也就越高。在同等情況下。用人單位選擇該校畢業生的可能性也就大於其他學校的畢業生。(2)吸引用人單位主動來校選用畢業生的多寡。毫無疑問,學校聲譽越高,就會有越多的用人單位積极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或主動來校作專場招聘會,這無疑會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有效途徑[2]
- 1.開展職業發展教育。
職業發展教育是指從學生進校開始所進行的全程化職業指導工作。其目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職業發展目標,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原動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力。
當前,許多學生上了大學後,之所以學習不努力,根本原因是失去了人生髮展動力,缺乏職業發展目標和人生目標。職業發展教育就是要幫助大學生既樹立大學生涯發展目標,又樹立長遠的職業和人生目標;教會大學生如何規劃大學生涯,怎樣實現大學生涯目標;培養大學生就業主體意識。
有了人生髮展目標和就業主體意識,大學生必然會將就業時面臨的壓力轉變為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動力,激發自己學習知識、培養素質及鍛煉能力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自己學習的內在積極性,並將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轉變為自己主動、自覺培養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力的外因條件。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力提高了,學校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也必然會得到提高。
- 2.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大學生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總的來說,高校可以通過抓住以下幾個關鍵環節來提高教學質量:
一是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指南。學校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要科學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重創新”的要求,優化方案。要加強通識教育、拓寬專業面向、實施分類培養、註重發揮個性特長,使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更加符合現代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和人才成長規律⑦。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定期開展社會調查和畢業生跟蹤調查,努力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並形成特色。
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起著主導作用,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思想水平、科學文化水平和敬業精神③。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是關鍵。為了提高學校的師資水平,一方面,學校要努力創造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營造引進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和管理.特別是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繼續教育。
三是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現在,一些學生不願上課,並不是教師授課水平不高或方式不好,而是教學內容陳舊、過時,跟不上社會變化對人才的要求。因此,學校要順應科技發展趨勢,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提高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四是抓好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於學生深化理解並運用理論知識、鞏固理論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其他教學環節無法替代的。學校要改變過去勇器種“重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傳統觀念,不斷更新實踐教學的內容,改革實踐教學的方法,增加應用性、開放性的實驗和實習項目,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素質以及創新精神。
五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實踐表明,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運用,在改革高校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師生信息科技知識素養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是高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高校要改變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大力推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 3.就業圍繞市場轉,合理設置專業。
以市場為取向的就業模式,要求高校必須面向社會辦學,按照市場和社會需求合理地設置專業。真正按照市場和社會需要設置的專業能使大學畢業生按照社會需求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使高校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適銷對路,提高就業率。為此,高校應該經常開展市場調研工作,瞭解社會需求。對於那些市場需求明顯不足的專業,應該停招或限制招生規模。而對於市場需求旺盛的新興專業,高校應該根據自身辦學的優勢,結合經濟建設的需要,開設新興專業。總之,以市場為取向的就業模式,要求高校辦學必須主動適時調整專業結構,促進學科專業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的銜接。
- 4.優化就業指導工作。
當前,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利於就業的觀念和行為,比如觀念陳舊、期望值偏高、定位不合理、缺乏自信、盲目攀比、不知道如何推銷自己等,這些觀念和行為是可以通過就業指導來有效解決的。通過就業指導可以:
(1)轉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合理定位,幫助學生走上一條既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又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道路;
(2)幫助畢業生正確認識自我,客觀認識職業環境,根據自身特點,結合社會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職業,實現人職匹配,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優勢;
(3)幫助畢業生掌握就業技巧,使畢業生獲得成功求職的利器;
(4)幫助畢業生提高心理素質,維護畢業生的權益。
- 5.拓展就業信息。
豐富的就業信息能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高校在畢業生自己求職的同時,也應該努力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就業信息。
一是要舉辦畢業生就業招聘會。高校要定期舉辦畢業生就業招聘會,並誠懇邀請用人單位來校參加。對於主動來校的用人單位,學校要做好相應的服務工作,讓用人單位滿意,讓學生滿意。學校也要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向社會和用人單位進行廣泛宣傳,使他們瞭解學校、瞭解畢業生的總體情況。
二是要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去。除了舉辦畢業生就業招聘會外,高校就業部門還應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去。尤其是要到用人單位中去,瞭解和收集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除此之外,高校就業部門還應該加強與人才中介機構的聯繫,誠懇邀請他們帶團來學校選用畢業生,或從他們那裡瞭解、收集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
三是要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在建立有形市場的同時,高校還要建立自己的“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站”。通過網站,畢業生可以及時查閱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在網上發佈個人的基本情況和求職信息,以備用人單位查詢。通過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可以大大提高就業信息的傳播速度。擴大就業信息的受眾面以及增強信息的時效性,從而為畢業生順利就業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