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目錄 |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
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各國政府管理和經營外匯儲備,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個原則。
安全性是指外匯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和信譽高的銀行,並時刻註意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經營動向;要選擇風險小、幣值相對穩定的幣種,並密切註視這些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匯率的走勢,及時調整幣種結構,減少匯率和利率風險;還要投資於比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譽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等。
流動性是指保證外匯儲備能隨時兌現和用於支付,並做到以最低成本實現兌付。各國在安排外匯資產時,應根據本國對一定時間內外匯收支狀況的預測,並考慮應付突發事件,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組合。現金和國庫券流動性較強,其次是中期國庫券、長期公債。
盈利性是指在保證安全和流動的前提下,通過對市場走勢的分析預測,確定科學的投資組合,抓住市場機會,進行資產投資和交易,使儲備資產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資產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動性強的資產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匯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比如富國多重視流動性,以隨時干預外匯市場或用於對外支付,小國和資源貧乏國家多看重價值增值和財富積累。一般來說,應儘可能兼顧這三項原則,採用投資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實行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實現增值。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賣出外匯買入本幣,增加對國內的投資和商品需求,資金流入彌補逆差;當國內巨集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係,促進巨集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比如匯率降低時,中央銀行可以賣出外匯買入本幣,增加本幣的需求量,使匯率不至於進一步下跌。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巨集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
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357億美元,同比多增795億美元,一季度的外匯儲備增加額已經接近2006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55%。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達12020億美元,同比增長37.36%。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佈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占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占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係、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2004年1月,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充實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本金。這次註資行為不屬於外匯儲備的常規運用範疇,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執行人的角色。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占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涌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統計表明,2004年約有1000億美元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人民幣的匯率2005年7月21日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各國外匯儲備示意圖
在2001年末,已知的各國官方外匯儲備中,有68.3%儲備是美元,13%為歐元,4.9%為日元,0.7% 為瑞士法郎。
年外匯儲備前7位
(2006年2月) (2006年3月) 國家或地區 億美元 國家或地區 億美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 $8530 中華人民共和國 $8750 日本 $8500 日本 $8520 臺灣 $2570 臺灣 $2570 南韓 $2160 南韓 $2170 俄羅斯 $1950 俄羅斯 $2050 印度 $1410 印度 $1480 香港 $1250 香港 $1250
2004年美國國債持有量前10位
(包括私有和公共持有,單位:億美元)
國家或地區 9月 1月 日本 $7200 $5840 中華人民共和國 $1740 $1570 英國 $1350 $940 加勒比海地區銀行 $1000 $550 南韓 $670 $600 臺灣 $570 $530 德國 $510 $480 香港 $500 $540 瑞士 $490 $450 歐盟 $430 $430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JACK,苦行者,村姑,Vulture,沙漠之鹰,一凡,Anson,山林,Oval,Lolo,Wwdz,Zfj3000,Kane0135,Dan,Cabbage,Sxj009,鲈鱼,Yixi,泡芙小姐,Tears~,HEHE林,蔡占元,林巧玲,Lin.評論(共14條)
可以通過變賣資產來增加國際收支中資產項目,以抵消當前項目(current account)這要就實現了平衡。 國家主要通過買賣來影響需求與供給,進而影響匯率
當本國貨幣升值過於迅速(匯率出現波動)時,中央銀行可以在外匯市場上購買更多外幣來阻止這種趨勢。從而達到調節匯率的目的。
不知道理解的對否。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 ”這個概念誤導了中國的金融政策60多年,從字面講文義沒有錯誤,但從更高的角度看,外匯儲備屬於人民幣的兌現成本之一,是人民幣發行準備的一個組成成分,其作用是滿足國家進行國際收,因此這部分準備猶如商業銀行經營的對外營業的現金準備,遵循最小化原則。 執行人民幣發行準備的只能是價值穩定、不宜變質、普遍接受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 當今中國之所以沒有建立完備的貨幣制度,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的祖輩沒有給我們留下足夠的貴金屬遺產,或者說,老祖宗留下的遺產都被外族掠奪走了,破壞了我國金屬貨幣制度的基礎,給帝國主義後續的掠奪提供了方便條件。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 ”這個概念誤導了中國的金融政策60多年,從字面講文義沒有錯誤,但從更高的角度看,外匯儲備屬於人民幣的兌現成本之一,是人民幣發行準備的一個組成成分,其作用是滿足國家進行國際收支,因為外匯都是紙幣,各國紙幣普遍具有通貨膨脹的特點,因此外匯不具有價值的貯藏職能,這部分準備猶如商業銀行經營的對外營業的現金準備,遵循最小化原則,即以滿足國際收支的最低需要量為經營原則。執行人民幣貯藏職能的只能是價值穩定、不宜變質、普遍接受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當今中國之所以沒有建立完備的貨幣制度,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的祖輩沒有給我們留下足夠的貴金屬遺產,或者說,老祖宗留下的遺產都被外族掠奪走了,破壞了我國金屬貨幣制度的基礎,給帝國主義後續的掠奪提供了方便條件。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國中央銀行對於外匯儲備經營的原則應該是除了在國外有固定資產占款的占用以外,都應該變成經濟資源輸回國內,以滿足國家價值貯藏,財不外露的需要。以減少國家經濟利益在全部處於市場流動的風險。
ver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