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美國國債(U.S.Treasury Securities)
目錄 |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係。
美國國債,是指美國財政部代表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根據發行方式不同,美國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實物券式國債(又稱無記名式國債或國庫券)和記賬式國債3種。根據債券的償還期限不同,美國國債大致可分為短期國庫券(T-Bills)、中期國庫票據(T-Notes)和長期國庫債券(T-Bonds)3類。由於有美國的國家財政信譽作為擔保,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美國國債的信譽度非常高。在國際金融運作中,它常常被用作一種比貨幣更安全、更方便的支付手段。
世界其他國家出於對外貿易和跨國資金融通的需要,產生了巨大的美元資產需求。美國國債具有很高的流動性,能夠像活期存款一樣隨時在規模龐大的美國債券市場上出售、變現,受到各國中央銀行的歡迎。這樣,美國國債從單純地滿足美國政府的財政融資需求,轉變為為世界提供美元資產的資金供應渠道。據估計,目前美國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債總額約為10萬億美元,其中約30%由外國政府持有,是世界各國外匯儲備庫中最重要的金融資產。
美國自立國以來已有國債。因為美國獨立戰爭和通過邦聯宣言,美國1791年1月1日錄得國債75,463,476.52美元。其後45年,國債增長,但在安德魯·傑克遜總統任內1835年1月8日曾短暫縮減至零,但其後很快又增長至數百萬美元。
國債第一次急劇增長主因是美國南北戰爭。國債在1860年為6500萬美元,但在1863年已超過10億美元,戰爭後更增至27億美元。在1900年前,國債金額緩慢波動,後來在1910年代和1920年代初穩步增長至220億美元,主要是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支出。
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國債由1940年的510億美元,一下子提升至戰後的2600億美元。其後,國債的增長與通貨膨脹增長率相約,直到20世紀80年代時,國債又開始迅速增加。1980年至1990年,債務增加了兩倍多。冷戰結束後,債務曾短暫減少,但在2005年底,總債務已經達到7.9萬億美元,是1980年水平的8.7倍。
2008年9月30日,美國國債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除以美國人口即人均32,895美元。若計及Medicare(公帑資助的長者和殘疾人士醫療福利)、Medicaid(公帑資助的貧窮人士醫療福利)、社會保障等福利項目,其負債達59.1萬億美元。在2007年,美國國債占其GDP36.9%,總債務占GDP65.5%。根據中情局資料,美國國債占GDP比率全球第26高。
國債是政府欠債權人的債務,不論該債權人是國民或外國人。而外債則是所有國內機構,包括公營和私營,欠外國債權人的債務。在美國,美國外債大部分是政府欠外國債權人,美國財政部轄下美國公債局負責按日計算政府欠債額度。
自2003年財政年度,計及預算和非預算支出,美國國債以每年500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債務隨著赤字上升而增加,美國的年度預算赤字2007年約為1620億美元,預料2008年將升至4100億美元。國會財政預算辦公室估計政府到2012年可錄得盈餘。然而,這一估計是根據現行法律推算,假定大規模減稅措施於2010年屆滿。當美國政府有盈餘,它可通過贖回債券以降低債務,同時停發新債券;也可在債券未到期時在公開市場回購債券。
美國多個政府部門曾警告,相對歷史水平,債務水平將大幅度增加,這主要是由於對醫療、社會保障等項目的必要開支。若不改革福利制度,預料到2030年至2040年,政府稅收可能不足以支付福利開支。
財政年度末 | 美國國債 十億美元 | 占GDP百分比 |
1910 | 2.6 | |
1920 | 25.9 | |
1930 | 16.2 | |
1940 | 43.0 | 52.4 |
1950 | 257.4 | 94.1 |
1960 | 290.2 | 56.1 |
1970 | 389.2 | 37.6 |
1980 | 930.2 | 33.3 |
1990 | 3,233 | 55.9 |
2000 | 5,674 | 58 |
2005 | 7,933 | 64.6 |
2007 | 9,008 | 65.5 |
2008 | 10,024.7 | 90.0(est) |
- 公眾和政府持有:
財政年度末 | 美國政府帳目 | 公眾持有 |
1999 | 2.020 萬億 | 3.636 萬億 |
2000 | 2.269 萬億 | 3.405 萬億 |
2001 | 2.468 萬億 | 3.339 萬億 |
2002 | 2.675 萬億 | 3.553 萬億 |
2003 | 2.859 萬億 | 3.924 萬億 |
2004 | 3.072 萬億 | 4.307 萬億 |
2005 | 3.331 萬億 | 4.601 萬億 |
2006 | 3.664 萬億 | 4.843 萬億 |
2007 | 3.958 萬億 | 5.049 萬億 |
2008 | 4.216 萬億 | 5.809 萬億 |
- 外國持有: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7年11月 | ||||
地區 | 十億美元 | 百分比 | 十億美元 | 百分比 | 十億美元 | 百分比 |
中國大陸 | 681.9 | 22.10% | 652.9 | 21.57% | 458.9 | 19.65% |
日本 | 577.1 | 18.70% | 582.0 | 19.23% | 589.6 | 25.25% |
英國 | 360.0 | 11.67% | 357.2 | 11.80% | 174.1 | 7.46% |
加勒比銀行中心 | 220.8 | 7.16% | 219.3 | 7.25% | 108.0 | 4.63% |
石油輸出國組織 | 198.0 | 6.42% | 187.6 | 6.20% | 138.7 | 5.94% |
巴西 | 129.6 | 4.20% | 134.5 | 4.44% | 121.7 | 5.21% |
俄羅斯 | 78.1 | 2.53% | 80.9 | 2.67% | 33.5 | 1.43% |
盧森堡 | 75.0 | 2.43% | 81.4 | 2.69% | 67.9 | 2.91% |
香港 | 66.0 | 2.14% | 65.2 | 2.15% | 51.7 | 2.21% |
瑞士 | 63.0 | 2.04% | 61.2 | 2.02% | 38.1 | 1.63% |
挪威 | 59.1 | 1.92% | 50.5 | 1.67% | 27.6 | 1.18% |
中國臺灣 | 43.3 | 1.40% | 39.1 | 1.29% | 37.1 | 1.59% |
德國 | 43.3 | 1.40% | 42.9 | 1.42% | 38.6 | 1.65% |
新加坡 | 37.4 | 1.21% | 32.6 | 1.08% | 40.2 | 1.72% |
愛爾蘭 | 35.2 | 1.14% | 29.0 | 0.96% | 17.5 | 0.75% |
泰國 | 35.1 | 1.14% | 34.8 | 1.15% | 27.5 | 1.18% |
墨西哥 | 34.6 | 1.12% | 33.1 | 1.09% | 31.9 | 1.37% |
土耳其 | 28.7 | 0.93% | 27.6 | 0.91% | 25.6 | 1.10% |
南韓 | 28.6 | 0.93% | 32.1 | 1.06% | 37.8 | 1.62% |
加拿大 | 17.2 | 0.56% | 18.6 | 0.61% | 24.0 | 1.03% |
印度 | 16.2 | 0.52% | 12.2 | 0.40% | 14.8 | 0.63% |
埃及 | 15.1 | 0.49% | 15.0 | 0.50% | 10.6 | 0.45% |
義大利 | 14.7 | 0.48% | 14.0 | 0.46% | 15.5 | 0.66% |
智利 | 14.6 | 0.47% | 14.9 | 0.49% | 8.5 | 0.36% |
荷蘭 | 12.9 | 0.42% | 13.0 | 0.43% | 14.2 | 0.61% |
波蘭 | 12.6 | 0.41% | 11.4 | 0.38% | 11.1 | 0.48% |
比利時 | 12.2 | 0.40% | 12.8 | 0.42% | 14.2 | 0.61% |
瑞典 | 11.0 | 0.36% | 11.5 | 0.38% | 14.1 | 0.60% |
所有其他 | 164.3 | 5.32% | 159.5 | 5.27% | 142.3 | 6.09% |
總計 | 3085.9 | 3026.7 | 23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