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信用。
信用(Credit)
目錄 |
信用是以償還付息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如賒銷商品、貸出貨幣,買方和借方要按約定日期償還貨款並支付利息。馬克思說:“這個運動——以償還為條件的付出——一般地說是貸和借的運動,即貨幣或商品的只是有條件的讓渡的這種獨特形式的運動。”。信用與商品買賣不同,商品買賣是商品價值與貨幣價值雙向等量轉讓運動,信用是定期的單方面轉讓有價值物,到期再償還。
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信用產生的基礎。最初的原始形態的信用產生於原始社會的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使原始公社解體,產生了私有制家庭和階級,出現了貧富的差別。貧困的家庭,為了維持生產和生活,向富裕家庭借債,便產生了信用。原始形態的信用大多是實物的借貸,隨著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出現了貨幣借貸。高利貸是古老的生息資本,它盤剝的對象主要是廣大的小生產者。高利貸對社會生產力起破壞作用,它使生產者陷於貧困,無力進行擴大再生產,甚至難以維持簡單再生產。
封建制度被資本主義制度代替之後,貨幣借貸關係有了新的發展變化。資本主義的借貸資本取代高利貸資本。隨著借貸資本關係的發展,直接貨幣借貸又逐漸被以銀行為中介的借貸關係所代替。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營的必要資本限額增大,需要集中大量資本才能經營生產。貨幣借貸關係適應這種要求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資金籌集的活動。
在社會化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中,信用形式也不斷發展,主要形式有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等。
1.商業信用
是以賒帳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時買賣雙方之間相互提供的信用。以這種方式買賣商品,在商品轉手時,買方不立即支付現金,而是承諾在一定時期後再支付。這樣,雙方形成一種債務關係,賣方是債權人,買方是債務人。賣方所提供的商業信用,相當於把一筆資本貸給買方,因而買方要支付利息。賒銷的商品價格一般要高於現金買賣商品的價格,其差額就形成賒購者向賒銷者支付的利息。
(1)商業信用的工具是商業票據
商業票據是債權人為了確保自己的債權,要求債務人出具的書面債權憑證。它分為期票和匯票兩種。期票是債務人向債權人開出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款項的憑證。匯票是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命令,要求債務人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項的憑證。商業票據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流通。
(2)現代商業信用產生的原因
商業信用在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就已經產生,其得到廣泛發展則是在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中實現的。這是因為:第一,產業資本的迴圈和周轉需要商業信用;第二,商業資本存在和發展需要商業信用。
(3)商業信用的特點
(4)商業信用的局限性
- 商業信用的規模和期限受單個資本擁有的資本數量和資本周轉狀況的限制。
- 商業信用也要受商品使用價值流轉方向的限制。
2.銀行信用
銀行信用是銀行或貨幣資本所有者向職能資本家提供貸款而形成的借貸關係。它是適應產業資本迴圈周轉或再生產運動的需要而產生的。在再生產過程中,各個企業之間會出現貨幣資本餘缺不均的狀況。為了保證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需要企業之間進行貨幣餘缺的調劑。銀行通過借貸關係,將再生產中游離出來的閑置貨幣資本和社會上的閑置貨幣集中起來,再把它們貸給需要貨幣的企業。
(1)銀行信用的特點
- 銀行能把社會上各種閑置資金集中起來,形成巨額銀行資本,因此,銀行信用不受個別資本的數量和周轉的限制。
- 銀行信用的對象不是商品資本,而是貨幣資本。
- 銀行信用的債務人是職能資本即工商及農業企業,債權人是銀行。
(2)銀行及銀行業務
銀行信用主要由銀行來辦理。銀行是專門經營貨幣資本的企業,是借款人和貸款人的信用中介。銀行的業務分為兩個方面: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
3.國家信用
是指國家直接向公眾進行的借貸活動。國家在這種信用關係中處於債務人的地位。國家信用在國內的基本形式是國債,它通常以發行公債券和國庫券的形式來實現。公債券是由政府發行的一種長期債券,發行公債籌措的資金,主要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和其他非生產性開支。國庫券是由國庫直接發行的一種短期公債,主要是為瞭解決短期的國庫開支急需。
4.消費信用
是工商、企業、銀行或其他信用機構向缺乏貨幣購買力的消費者提供貸款的活動。消費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賒帳、分期付款和發放消費信貸等。
(2)分期付款是消費者購買商品後,先支付部分現款,然後根據簽訂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餘下的貸款。在貸款未付清前,商品所有權屬於賣者。賒賬、分期付款都屬於商業信用範疇。
(3)發放消費信貸時,根據受貸的對象不同分成兩類:一類買方信貸,銀行直接對商品消費者發放貸款;二是賣方信貸,銀行對銷售商品的企業發放貸款。消費信貸是推銷商品、擴大銷路的一種手段。它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可以刺激消費和促進生產發展,暫時緩解生產過剩的矛盾,但是,消費信用使消費者提前動用了未來的收入,會使將來的購買力縮小,加深了生產與消費的矛盾。
商品經濟的信用體系中,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銀行信用在信用體系中居主導地位,商業信用是銀行信用乃至整個信用體系的基礎。
信用是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中產生的,以償還支付利息為條件的借貸關係。無論在何種社會制度下,只要存在著較為發達的商品貨幣關係,就必然存在信用關係。
信用在商品經濟中具有雙重作用:(信用的雙重作用)
1.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信用制度加速了資本的積聚和集中,使許多大型企業得以建立和發展;信用制度節省了流通費用,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使非現金結算發展起來,大批交易可以不使用現金支付,既節省了流通中的現金貨幣量,也加速了貨幣投放和回籠的速度;信用制度促進了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分配和利潤率的平均化。
2.信用又加深了商品經濟社會的矛盾
首先,信用的發展有可能造成虛假繁榮,加深了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加速了生產過剩危機的爆發。
其次,信用還會引發貨幣信用危機。當信用造成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尖銳化併發生生產過剩危機時,貨幣流通與信用關係也會發生混亂。因為生產過剩、商品銷售困難,使商業信用引發的債務得不到償還,商業信用急劇減縮,銀行貸款難以收回,勢必造成貨幣流通和信用的嚴重混亂,發生貨幣信用危機。
好的,十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