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支付手段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

目錄

什麼是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貨幣的五大職能之一。

  支付手段是指貨幣充當用來清償債務或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的職能。

  支付手段一方面使商品交換出現賒購、賒銷,這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又在形式上加深了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相對於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而言,支付手段雖不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但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貨幣在人們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廣泛了,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也越來越普遍了。

支付手段概述

  由於人們對不同形式消費的主觀評價不同,通過交換各取所需可以增加所有人的效用。同樣,人們對處於不同時間的消費主觀評價也有所不同,交換同樣可以增加總效用。此時,消費的具體形式變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財富的數量。比如,對正在求學的年輕人,同樣數量的財富現在使用比將來使用更有價值;而對中年以後開始考慮退休的人來說,同樣數量的財富留到將來使用比現在使用更有價值。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這種不同時間的財富使用權對不同人具有不同效用的現象更多,在他們之間就可以進行互利的交換。

  這種時間維度上的交換要通過信用借貸實現。由於交換雙方的效用增加不等,效用增加較多的一方應該支付一定費用給效用增加較少的一方。又由於一般而言人們對未來財富的評價總是低於現在,也就是“人性不耐”或稱時間偏好,所以一般規律是提前消費的人向推遲消費的人支付費用,這就是利息。

  由於利息的存在,信用不僅在有閑置資金時能提高經濟效率,在沒有資金閑置時也可以通過重新配置資金提高效率。比如,甲使用資金帶來的效用提高較小,乙的效用增加較大,乙願意為其效用增加支付一定的利息,而甲發現乙出的利息比自己使用資金帶來的效用增加更有吸引力,於是會把資金借給乙,這時總效用比甲使用時大。這也是經濟上的擇優配置原理。

  融資用於投資時社會總效用增加更大。因為需要貸款的企業必須支付利息,利息來源於企業利潤,而利潤來自銷售。每一次銷售都使交換雙方效用增加,企業的賣價高於成本,而消費者的買價低於自身效用的增加,所以,企業的利潤小於消費者效用的增加。利息又小於利潤,否則企業就不會貸款了。由於中間兩級放大,所以社會總效用增加更大。

  信用增加效用的另一種原理是改變財富支出的時間序列形式達到提高效用的目的。比如,前面貯藏動機討論中的兩種情況。對於一個一次性獲得較多收入想在未來逐漸支出的人來說,根據時間維度的擇優配置原理,持續穩定的支出比一次大量支出更有價值;而對一個想購買大件消費品或投資的人來說,規模效應在起作用,一次集中支出比分散支出更有價值。信用同樣可以在不同時間序列形式的收入和支出之間進行交換和重組。

  交換與信用是現代社會提升經濟效率的兩個重要手段。從根本上講,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率的提高來自科技進步和社會合作。信用關係象交換一樣,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基於互利的合作,而且是一種比商品交換更高水平的社會合作。如果說交換的發展促成了廣泛的社會合作帶來生產力的一次解放,那麼信用的發展則可以促成更高水平的社會合作,帶來生產力的又一次解放。交換和信用,尤其是信用的發達程度是發達經濟區別於不發達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可以說,雖然發達的信用體系並不能保證一個經濟體成為發達的,但沒有發達的信用體系則一定意味著經濟活動中還有很多潛力未被髮揮出來,經濟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樣的經濟體一定不會是發達的。

  社會分工形成了專門從事交換的行業,就是商業;同樣也形成了專門從事信用中介的行業,就是金融業。這兩個行業的發達程度代表了一個社會交換和信用的發達程度,也標志著其經濟潛力的發揮程度。

  信用與交換的差別在於,借貸與償還過程中財物都是單方向轉移的,這種單向的財物轉移稱為支付。用於支付的財富形式稱為支付手段。還有一些情況財物也是單向轉移的,如慈善募捐、贍養親屬、遺產繼承等等,它們與信用的差別在於信用包含借貸和償還兩次支付過程,而這些情況下只有一次支付

  支付與交換都是財物的轉移過程,支付手段所需的特征與交易媒介是相似的,所以貨幣也是最常見的支付手段。

  在商品的賒購者用貨幣對賒銷者清償債務時,此時的貨幣所執行的就是支付手段的職能。廣而言之,在一切沒有商品於同時、同地與之反方向運動的經濟活動中,貨幣所執行的都是支付手段的職能。

貨幣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有什麼區別

  區別:

  1、 含義不同: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貨幣被用來清償債務或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就是貨幣支付手段的職能。

  2、 產生的背景不同:流通手段是在貨幣出現以後,貨幣成了商品交換的媒介;支付手段是隨著賒帳買賣的產生而出現的,在賒銷和賒購中,貨幣被用來支付債務的。

  3、 兩者購買的對象不同: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購買的主要是實體的商品;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購買的主要是服務。

  4、 兩者貨幣交付的時間和空間不同: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在購買商品是,一般都是一次性交付,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可以分開的。或先交錢,後服務;或先服務,後交錢。

  區分:

  根據貨幣發生轉移的時候有無商品的轉移來確定。如果此時只有貨幣發生轉移,那麼就是在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如果此時既有貨幣發生轉移,又有商品發生轉移,那麼此時貨幣就是在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支付手段職能代替貯藏手段職能

  由個人或企業獨自進行財富的積累和貯藏效率是比較低的:

  首先,每個人即使貯藏數量很多也未必能保證需要;

  其次,分散貯藏增加了全社會貯藏財富的總量,這樣不僅增加了貯藏過程中財富的損耗,而且處於貯藏狀態的財富得不到充分利用,社會經濟效率必然是低下的。

  把個人的貯藏轉化為社會性的貯藏,用較少的貯藏貨幣滿足更多的使用需求。因為當很多人分散貯藏時可能每個人的錢都不夠解決自己問題的,而集中貯藏和使用時,則可以解決任何一個人的問題。同時減少貯藏財富總量,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用於生產經營,增加社會財富。社會性貯藏意味著有些人要使用他人的貯藏,也就是在用信用代替貯藏。

  把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可能造成生產和消費的不平衡,造成巨集觀經濟波動。要避免這種情況應儘量減少貨幣作為貯藏手段使用,而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可以部分取代貯藏手段職能。對需要儲蓄的人來說,以現金方式存儲或者以債券方式存儲都是可以的,現金的優勢在於流動性強,債券的優勢在於可以生息。但從巨集觀經濟角度看,則二者的效果完全不同。如果以現金方式存儲,則這部分貨幣從流通中漏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減少,影響物價的穩定併進而影響生產。如果以債券方式存儲,則這部分貨幣又到了另一些人手中,繼續參與經濟迴圈,只是使用者改變,對經濟沒有影響。從社會合作的角度看,信用借貸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而貯藏是個人的行為,前者比後者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社會效果是很自然的事。

  存款的效果介於現金和債券之間,大部分存款會被銀行貸放出去,但銀行為了保持流動性、隨時滿足儲戶提款需求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準備金,這部分準備金就沉澱下來成為貯藏貨幣。所以把財產以存款方式貯藏也會造成貨幣從流通中漏出,但漏出的數量比較少。

  要想減少貨幣貯藏手段職能所占比例需要發達的信用體系。因為:

  第一:減少貯藏貨幣數量意味著儲蓄轉化為另一些人的借款,這不僅需要有足夠多的人肯於借錢,而且需要有人肯借給他們錢,所以借錢者又必須是有信用的,也就是全社會需要足夠多的有信用的人。

  第二,需要有多種形式的信用,使有貸款需求的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貸款形式。

  第三,如果有發達的債券市場使人們可以方便的把債券兌換成貨幣,也可以減少貨幣的流動性優勢,增加債券的吸引力。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Angle Roh,Dan,Zfj3000,鲈鱼,Yixi,泡芙小姐,Mis铭,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支付手段"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