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國際收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收支(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目錄

國際收支的定義

  1.國際收支分為狹義的國際收支和廣義的國際收支。

  狹義的國際收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常為1年)內對外收入和支出的總額。

  廣義的國際收支不僅包括外匯收支,還包括一定時期的經濟交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收支的定義為:國際收支是一種統計報表,系統的記載了在一定時期內經濟主體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進行。

  (1)國際收支是一個流量概念

  (2)所反映的內容是經濟交易,包括:商品和勞務的買賣、物物交換、金融資產之間的交換、無償的單向商品和勞務的轉移、無償的單向金融資產的轉移。

  (3)記載的經濟交易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

國際收支的產生和發展[1]

  (一)國際收支概念的產生

  國際收支是由一個國家對外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往來活動而引起的。生產社會化國際分工的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貿易日益增多,國際交往日益密切,從而在國際間產生了貨幣債權債務關係,這種關係必須在一定日期內進行清算與結算,從而產生了國際間的貨幣收支。

  國際間的貨幣收支及其他以貨幣記錄的經濟交易共同構成了國際收支的主要內容。

  (二)國際收支概念的發展

  國際收支的概念是隨著國際經濟交易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

  資本原始積累時期,主要的國際經濟交易是對外貿易,因而早期的國際收支概念是指一國一定時期的對外貿易差額金本位貨幣制度崩潰後,演化為狹義的國際收支概念。二戰後,國際經濟交易的內容和範圍進一步增加與擴大,就發展為被各國普遍接受的廣義的國際收支。

  狹義的國際收支指一國一定時期的外匯收支;

  廣義的國際收支指一國一定時期內全部國際經濟交易的貨幣價值總和。

國際收支平衡表

  記錄了一國對外全部經濟交易,不僅包括純粹經濟交易引起的貨幣收支,還包括政治、文化、軍事引起的貨幣收支。

  一般採取複式計帳法,支出計入借方,收入計入貸方。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有: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帳戶、儲備結算項目、錯誤與遺漏

國際收支與巨集觀經濟

  (一)國際收支與國民帳戶

  (二)要素收入同巨集觀經濟帳戶的關係

  (三)國際收支同國內貨幣流通的關係

國際收支的調節

(一)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分類

  國際收支不平衡是絕對的、經常的,而平衡則是相對的偶然的。

  1.周期性不平衡,由於國際間各國所處的階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經濟周期一般包括四個階段,危機---蕭條---複蘇---繁榮。當一國處於繁榮階段,而貿易伙伴國處於衰退階段,易造成本國的貿易收支赤字。 由於各國經濟都會經歷繁榮和衰退的交替,就有周期性,兩國的國際收支也會交替的出現順差和逆差。只要經濟周期不太長,程度不太深,這種失衡就是短期的、較輕微的。

  2.結構性不平衡,由於國際市場對本國的出口和進口的需求條件發生變化,本國貿易結構無法進行調整所導致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如果本國產品的供需結構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產品供需結構的變化,如不考慮資本項目,將會導致本國國際收支的長期不均衡。

  3.貨幣性不平衡,由於一國的價格水平成本匯率利率等貨幣性因素而造成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如果一個國家貨幣發行不當,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價上漲生產成本上升,本國產品競爭力下降,導致出口下降,進口上升;或者利率下降導致資本外流增加,內流減少,使一國國際收支處於逆差狀態。

  4.收入性不平衡,由於一國國民收入相對快速增長,導致進口增長超過出口增長而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各國處於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經濟增長率會導致收入水平不同,進而影響進出口需求。如一國的經濟增長率相對較高,人們收入較高,進口需求增加,國際收支會產生逆差。

  5.季節性和偶然性不平衡,由於季節變化或突發事件所造成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如由於氣候原因造成一國糧食減產,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二)關於國際收支的調節理論

  主要集中於一國國際收支的決定因素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適當政策。

1.彈性論

  又稱為彈性分析法,其代表人物為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該理論研究收入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匯率變動對一國國際收支調整的影響,不考慮國際資本的流動,將商品和勞務收支作為國際收支。

  其基本原理:匯率變動通過國內外商品之間本國生產的貿易品和非貿易品之間的相對價格變動,來影響一國的供給和需求,從而影響國際收支。

  該理論假定:出口商品和進口商品的供給彈性無限大。貨幣貶值後,本國出口數量隨出口的增加而增加-出口本幣價格不變,出口收入升;而本國進口數量隨進口需求減少而減少,進口的本幣價格上升,進口的本幣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該理論認為,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與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之和大於1,貿易收支條件才能改善,這是貶值取得成功的條件即馬歇爾-勒納條件。該理論假定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無限大是不符和實際的,實際經濟生活中,匯率變化後進出口的實際變化還取決於供給對價格的反映程度。

  長期內馬歇爾-勒納條件成立,而短期內,貶值後的一段時期內,貶值前簽定的合同需要執行,生產的調整也要一定的時間,人們的預期進一步貶值而加速訂貨。經過一定時間的調整後,貿易收支條件才能改善。

2.吸收論

  其代表人物為亞德歷·亞歷山大,該理論以凱恩斯巨集觀經濟理論中的國民收入方程式為基礎著重考察總收入與總支出對國際收支的影響。開放經濟條件下,國民收入帳戶可表示為

  國民收入(y)=消費(c)+投資(i)+(出口(x)-進口(m)),

  可變換為:

  X-M=Y-(C+I)

  設 X-M=B B表示國際收支差額

  A=C+I A表示國內總支出

  B=Y-A

  當國民收入大於總吸收時,國際收支為順差;反之,國際收支為逆差。吸收論的國際收支調節政策,主要基於改變總收入和總吸收的政策,即支出轉換政策和支出增減政策。出現逆差時,表明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即總吸收超過總收入,應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減少對貿易商品的需求;但同時也會降低對非貿易商品的需求和總收入,必須運用支出轉換政策消除緊縮性政策的不利影響。

3.貨幣論

  其創始者為英國的哈里·約翰遜及他的學生。該理論建立在貨幣學說的基礎上,從貨幣的角度來考察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貨幣論的假定有:

  (1)在充分就業的條件下,一國的實際貨幣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穩當函數。

  (2)從長期看,貨幣需求函數是穩定的,貨幣供給變動不影響實物產量。

  (3)貿易商品的價格水平是由世界市場決定的。從長期看,一國的價格水平是和利率水平接近於世界市場物價水平

  貨幣論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幾個貨幣需求供給方程式:

  Md=Pf(y,i)`

  Md表示貨幣需求,P國內價格水平,f表示函數關係,i是利率,y表示國民收入。

  Ms=D+R

  Ms表示貨幣供給,D指國內通過銀行體系的貸款,R是通過國際收支獲得贏餘儲備。該式表明;國內貨幣供給受兩個機制的影響,一個是國內信貸,一個是國際收支順差。若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則有

  Ms=Md

  Md=D+R

  這個方程式包含的基本原理:國際收支是一種貨幣現象,即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或逆差是由國內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決定之間的均衡狀況決定的;國內收支順差表明國內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過度的貨幣需求由國際儲備來滿足;國內收支逆差,表明國內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國際收支問題反映的是實際貨幣餘額對名義貨幣供應量的調整過程。當國內名義貨幣供應量與實際經濟變數所反映的實際貨幣餘額需求想一致時,國際收支處於平衡狀態。貨幣論的政策主張有:

  a.可以通過貨幣政策來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

  b.貨幣政策主要指貨幣供給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可以減小順差,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可以減小逆差。

  c.為平衡國際收支而採取的貶值、進口限制、關稅等貿易和金融政策,只有提高貨幣需求尤其是國內價格水平時,才能改善國際收支。但若伴隨國內通貨膨脹,則國際收支不一定改善。

4.結構論

  其代表人物為保爾·史蒂芬等。該理論認為,國際收支逆差,尤其是長期的國際收支逆差,可以是長期的過度需求引起的,也可以是長期性的供給不足引起的。引起長期逆差的結構性因素有:經濟結構老化、經濟結構單一、經濟結構落後。

  結構論認為調節政策應主要放在改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面,以增加出口商品和進口替代品的數量和品種供給。其主要手段有增加投資,改善資源的流動性,使勞動力和生產要素勝利地從傳統部門流向新興行業。

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1.金本位制下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物價-金幣流動論 或 國際收支古典論)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國境,一國出現貿易逆差,導致黃金流出,則該國的貨幣供應量減少,物價降低,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逆差得到改善。相反,一國出現貿易順差,導致黃金流入,則該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物價上升,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貿易順差得到改善。

2.紙幣本位的固定匯率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a.利率效應

b.實際餘額效應

c.相對價格效應

3.浮動匯率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浮動匯率下,一國政府不對匯率進行調節。出現貿易逆差,外匯需求上升,本幣需求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根據彈性論,當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時,貿易狀況得到改善。

國際收支調節政策的措施

  國際收支調節政策,當出現赤字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外匯緩衝政策,指一國利用官方儲備的變動或臨時向外籌措資金來抵消超額外匯供給或需求,這種方法可以融通一次性或季節性的國際收支赤字。該政策受到儲備規模的影響,只適於規模較小的短期的國際收支赤字。

  2.財政貨幣政策,出現赤字時,可以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該政策可以降低商品和勞務的支出,從而降低進口;調整國內商品與國外商品的價格比,促進出口;提高國內利率,改善資本帳戶的狀況。其局限性:改善國際收支往往以犧牲國內經濟為代價。

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可以從三個渠道來影響國際收支:

(1)收入效應。 (2)利率效應。 (3)相對價格效應。

  3.匯率政策,利用匯率變動消除國際收支赤字,主要取決於以下條件:

  (1)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是否符合馬歇爾--勒納條件

  (2)本國是否有剩餘的生產能力可以利用,以便增加出口商品的生產能力。

  (3)貶值帶來的本國貿易商品和非貿易商品的相對價格優勢能否維持一段時間,匯率貶值引起的通貨膨脹能否為社會接受。

  (4)直接管制,包括外匯管制貿易政策管制,管制是否引起貿易伙伴國的報複。

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經濟影響

  一、國際收支逆差的不利影響

  持續的、大規模的國際收支逆差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不利於對外經濟交往。存在國際收支持續逆差的國家會增加對外匯的需求,而外匯的供給不足,從而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幣的國際地位降低,可能導致短期資本外逃,從而對本國的對外經濟交往帶來不利影響。

  2、如果一國長期處於逆差狀態,不僅會嚴重消耗一國的儲備資產,影響其金融實力,而且還會使該國的償債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債務困境不能自拔,這又會進一步影響本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並失去在國際間的信譽。如20世紀80年初期爆發的國際債務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債務國出現長期國際收支逆差,不具備足夠的償債能力所致。

  二、國際收支順差的不利影響

  持續的、大規模的國際收支順差也會對一國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具體表現在:

  1、持續性順差會使一國所持有的外國貨幣資金增加,或者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生搶購本國貨幣的情況,這就必然產生對本國貨幣需求量的增加,由於市場法則的作用,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價就會上漲,不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對本國經濟的增長產生不良影響。

  2、持續性順差會導致一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因為如果國際貿易出現順差,那麼就是意味著國內大量商品被用於出口,可能導致國內市場商品供應短缺,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另外,出口公司將會出售大量外匯兌換本幣收購出口產品從而增加了國內市場貨幣投放量,帶來通貨膨脹壓力。如果資本項目出現順差,大量的資本流入,該國政府就必須投放本國貨幣來購買這些外匯,從而也會增加該國的貨幣流通量,帶來通貨膨脹壓力。

  3、一國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容易引起國際摩擦,而不利於國際經濟關係的發展,因為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也就意味著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因其順差而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從而影響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他們要求順差國調整國內政策,以調節過大的順差,這就必然導致國際摩擦,例如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演越烈的歐、美、日貿易摩擦就是因為歐共體國家、美國、日本之間國際收支狀況不對稱之故。

  可見,一國國際收支持續不平衡時,無論是順差還是逆差,都會給該國經濟帶來危害,政府必須採取適當的調節,以使該國的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得到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際收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9.222.18.* 在 2010年4月8日 16:14 發表

不錯 比復旦的書寫的好

回複評論
124.14.163.* 在 2010年9月23日 11:46 發表

像 廈大的網路課程 朱孟楠的那個

回複評論
180.172.115.* 在 2010年12月19日 20:01 發表

比外貿更好

回複評論
122.96.40.* 在 2014年8月13日 22:29 發表

比百度百科詳細多了

回複評論
152****1558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1月17日 17:56 發表

為什麼沒有國際收支乘數論

回複評論
M id d1c28d8c2439a83e60883a2c94a57212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2月14日 01:41 發表

這個軟體真的很全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