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流通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貨幣流通量(amount of an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目錄 |
貨幣流通量是指市場上實際流通的貨幣總量。目前我國貨幣流通量統計實際就是針對流通中的現金量,即M0進行統計,通常又稱之為市場貨幣供應量。這是一個時點指標,實際工作中往往計算報告期末的貨幣流通總量。該指標的數值可以直接從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綜合信貸計劃執行表“流通中的貨幣”項目獲得。計算公式為:
期末市場貨幣流通量=期初市場貨幣流通量+本期現金投放總額-本期現金回籠總額
式中,現金投入與回籠分別指銀行將現金從業務庫投放到市場上和現金從市場回到銀行業務庫的數量。
投放貨幣就增加了貨幣流通量,反之,回籠貨幣就減少了貨幣流通量。增加或減少貨幣流通量主要是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貨幣流通量過少,不能滿足商品交換的需要,就會影響經濟發展;貨幣流通量過多,超出了商品交換的需要,就會出現通貨膨脹,同樣會影響經濟的增長。
一是一定時期的商品價格總額,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商品數量的乘積的總和;一是貨幣流通速度,即同一時期內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用公式來表示就是:
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M)= | 待流通商品數量(Q)×商品價格水平(P) | |
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V) |
這個公式表明瞭貨幣需求量變動的基本規律。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商品價格、流通的商品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這是金屬貨幣的流通規律。至於紙幣的流通規律仍是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做基礎的。
“貨幣流通量過多,超出了商品交換的需要,就會出現通貨膨脹,同樣會影響經濟的增長。”此為純理論推斷,缺乏實證。 貨幣流通量增加的原因並沒有去區分,實際上如果是央行增加貸款給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標準或者就是借錢給政府,並不會立即導致通貨膨脹,因為增加的貨幣都能買到等價的物品服務,要是任何物品漲價,那麼大家立即可以賣出物品賺更多錢,價格只能又跌回去。 如果貨幣流通量大量增加的原因是轉移支付,如捐贈、發放福利,這個過程是非等價交換的,這時才會導致物價上漲,大家都不是傻子,你白拿錢,我為什麼還用原來的價格賣東西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