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貨幣流通速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貨幣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 circulation/Velocity of Circulation)

目錄

貨幣流通速度概述

  貨幣流通速度是指單位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周轉(或實現交換)次數。

  商品實現交換後,一般會退出流通,進入生產或生活消費;而貨幣作為實現商品交換的媒介手段,是處在流通中不斷地為實現商品交換服務。在一定時間內,多種商品交換活動不斷繼起,同一單位貨幣就可以為多次商品交換服務,從而實現多次周轉。例如,在一定時間內,甲用10元向乙買花生,乙用這10元向丙買布,丙又用它向丁買衣服,這10元貨幣在一定時間內實現了30元的商品價值,其流通速度是3次。

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因素

  主要有經濟和心理兩個方面,其中經濟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貨幣收入水平和支出結構變化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費結構不會有大的變化。當收入水平有較大提高時,消費結構中用於高檔消費品的部分會增加。在積儲過程未實現購買力,居民持幣率就呈上升趨勢。這就會促成貨幣流通速度的減慢。

  ②產業結構及生產專業化狀況的影響。不同生產周期、不同資本有機構成的產業部門之間的比重不同,以及社會生產的專業分工程度不同等,都會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生產周期長的部門,資金周轉慢,其貨幣流通速度相對較慢;反之,則較快。資本有機構成高的部門,資金占用多,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反之,則加快。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分工越細,進入市場交易的中間產品越多,生產效率越高,生產周期縮短,實現國民生產總值越多,流通速度就越快;反之,則較慢。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所有這些方面發生變化,都會相應地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發生快慢不等的變化。

  ③經濟單位數量和金融市場發達狀況的影響。參與經營及收入分配的個人和企業數量越多,社會整體效益提高,貨幣流通速度就加快,否則貨幣流通速度就慢。金融市場越發達,商品交易之外的貨幣交易占用量越多,貨幣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則相對加快。

  ④財務及結算制度的影響。如一定時期中分多次支付工資,每項支付期短,會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反之,則慢。金融業發達,能採用多樣靈活的結算方式,減少資金占用時間,可以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反之,則慢。

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消費者對經濟形勢的預期和對信用貨幣及紙幣的信任程度。心理因素包括人們的支付習慣、消費心理、價值觀念,以及對通貨膨脹率利率等變動的預期,還包括對政府的重大政策變化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預期等。心理預期導致的行為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時甚至是很大程度上左右人們的儲蓄和購買行為,從而影響貨幣流通速度。

上述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諸多因素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使貨幣流通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難以考察和計算的變數。

貨幣流通速度的計算公式

  貨幣流通速度的計算公式,從K.馬克思關於貨幣流通規律的公式變換得出。貨幣流通規律的基本公式是: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必要量(M)=待銷售商品數量(Q)×單位商品價格(P))/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V)

  即M=\frac{QP}{V}

  將上式移項,即可得出貨幣流通速度的計算公式為:

  V=\frac{QP}{M}

  依據這一公式,可以計算出任何時期的實際貨幣流通速度。對計劃未來時期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一般是以前期或正常年度的貨幣流通速度為基礎,綜合分析以上各項因素的影響,再作出預測。一般是排列一定時期中影響貨幣流通速度正、負變化的諸因素,最後預測出該期貨幣流通速度是呈加快或延緩的變動趨勢。 計算貨幣流通速度,還有兩個著名公式,即現金交易方程式劍橋方程式。現金交易方程式由美國經濟學家I.費希爾提出,其公式為:   MV=PT式中M表示流通中貨幣數量,V表示貨幣流通次數,P表示一般商品價格,表示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交易量的總和。在貨幣周轉量V與其相對應的商品交易量PT 的概念範疇下所求出的貨幣流通速度可用V代表,又稱貨幣的交易流通速度,它主要受支付制度和支付習慣的影響。劍橋方程式是在英國經濟學家A.馬歇爾的現金餘額說基礎上,由A.C.庇古用方程式首先提出,其公式為:

  M=kpy

  式中M表示人們持有的貨幣量,k為貨幣量占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P為最終產品和勞務價格水平,y為按固定價格計算的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P即為名義收入它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表示貨幣流通速度的根據劍橋方程式求得的貨幣流通速度,用V表示,又稱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是當代國際上有關貨幣流通速度的流行觀點。

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乘數的關係

  貨幣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根據貨幣乘數理論其公式為:

  K_2=\frac{M_2}{B}=\frac{1+c+t}{c+r_d+t\cdot r_t+e}

  其中,K2為廣義貨幣乘數,c為現金漏損率.rd為活期款準備金率,t為定期和儲蓄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rt為定期存款準備金率,e為超額準備率。

  結合(1)和(2)得出:

  K_2\cdot B=\frac{GDP}{V}

  不難看出,在一定的名義GDP下,基礎貨幣B和貨幣流通速度V之間存在著反比關係,即在一定的產出水平下,貨幣流通速度增大,則貨幣乘數減少;反之亦然。所以要分析金融創新對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只要找出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就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貨幣流通速度"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0.191.41.* 在 2011年6月28日 15:43 發表

看過!

回複評論
222.85.7.* 在 2012年1月2日 20:26 發表

智庫百科,為何評論的人如此少

回複評論
49.125.54.* 在 2012年5月10日 23:41 發表

MBA 很給力

回複評論
202.103.39.* 在 2012年8月9日 16:27 發表

錯誤百出。請更正!

回複評論
202.175.26.* 在 2013年5月2日 13:50 發表

很有用的說!

回複評論
117.136.11.* 在 2013年7月26日 16:04 發表

B為什麼就成貨幣乘數了?????!!

回複評論
王晓霞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8日 20:34 發表

B不是貨幣乘數,是基礎貨幣,K2是貨幣乘數。

回複評論
y桑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9日 12:05 發表

王晓霞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8日 20:34 發表

B不是貨幣乘數,是基礎貨幣,K2是貨幣乘數。

謝謝指正,錯誤之處已做修改~

MBA智庫百科是可以自由參與的百科,如有發現錯誤和不足,您也可以參與修改編輯,點擊條目上方的編輯進入即可參與,期待您的加入!~

回複評論
王晓霞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11日 19:40 發表

據本人的研究,公式K2B=GDP/V也是有問題的,正確的公式應為V=PQ/B=GDP/Bz=K2GDP/M2z,z為增加值率,z=GDP/PQ. 另外,改的其實也不對,假設原來的公式是對的,應改為貨幣乘數K2(而不是改為基礎貨幣B)。 其實最後一段的結論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乘數成反比是錯誤的。按本人更正的公式,兩者是成正比的。

回複評論
王晓霞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15日 19:59 發表

嚴格來說成正比和成反比都是錯的,成正比是V/K2=常數,成反比是VK2=常數。事實是V/K2不等於常數,VK2不等於常數。

回複評論
175.146.149.* 在 2015年10月27日 16:20 發表

根據筆者新研究,c=PQ/T,c為產銷率,T為總產出;z=GDP/T 這樣V=PQ/B=cGDP/Bz=K2cGDP/M2z

回複評論
61.151.178.* 在 2017年12月6日 21:06 發表

11111

回複評論
Henry诚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12月13日 17:32 發表

在一定時間內,多種商品交換活動不斷繼起,同一單位貨幣就可以為多次商品交換服務,從而實現多次周轉。

“不斷斷起”是啥

回複評論
111.146.26.* 在 2018年4月7日 22:46 發表

Henry诚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12月13日 17:32 發表

在一定時間內,多種商品交換活動不斷繼起,同一單位貨幣就可以為多次商品交換服務,從而實現多次周轉。

“不斷斷起”是啥

就是一次交換緊接著下一次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