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0个条目

財務風險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財務風險管理(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目錄

財務風險管理的定義

  風險管理的定義和風險的定義一樣,國內外學術界存有不同的觀點。傳統的觀點認為,風險管理是企業六大管理功能之一。這種觀點來自著名的法國管理理論學家亨利·費堯(Henri Fayol)。費堯在其1949年發表的著作《一般與工業革命》中認為,風險管理活動(也就是他書中所指的“安全活動”)是企業的基本活動之一。只不過,費堯書中的“安全活動”所指的範圍遠比現在“風險管理活動”所指的範圍要小。

  美國風險管理學家格理森(J T Gleason)在其所著的《財務風險管理》一書中,強調了風險管理對企業這一組織的重要性並將風險管理的內容概括為以下三個方而:(1)對企業所面臨的所有風險做出準確和及時的測量;(2)建立一種過程用以分析企業總風險在生產經營業務範圍內如何進行評估;(3)在企業內部建立專門負責風險管理的部門,以控制企業風險和處理企業風險發生所帶來的損失。

  1964年,美國風險管理專家威廉姆斯(Wiliams)和漢斯(Hans)在其合著的《風險管理與保險》一書中,明確提出了企業風險管理的五個要素。並認為,儘管不同企業風險管理在操作上可能存在較大的差別,但都有著相同的確定要素。這些共同的風險管理要素是:(1)企業風險任務的確定;(2)企業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評價;(3)企業風險控制;(4)企業風險融資;(5)企業風險管理信息反饋。

  著名的風險管理顧問費力克斯·克洛曼(H Felix Kloman)和約維·海門斯(Yacov Y Haimes)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解釋。他們認為,企業風險管理要素的觀點是基於企業作為“系統”這一結構的。該觀點認為企業風險管理過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種信息系統,該觀點是將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理論技術運用於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的重要理論基礎。我國理論界的普遍認識是將公司風險管理看作為各經濟主體通過風險識別、度量、分析,併在此基礎上採取適宜的措施防範控制風險,用合理經濟的手段綜合處理風險,以最大限度實現保障的科學管理過程。

  財務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特殊的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風險管理經驗和近現代科技成就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管理科學。財務風險管理是指經營主體對其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度量和分析評價,並適時採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防範和控制,以經濟合理可行的方法進行處理,以保障理財活動安全正常開展,保證其經濟利益免受損失的管理過程。

  綜上所述,財務風險管理是由風險識別、風險度量和風險控制等環節組成的,其中核心是風險的度量問題。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降低財務風險,減少風險損失。因此,在財務風險管理決策時要處理好成本和效率的關係,應該從最經濟合理的角度來處置風險,制定財務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的動態性決定了財務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由於企業內外環境不斷變化,因此,在財務風險管理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應該根據財務風險狀態的變化,及時調整財務風險管理方案,對偏離財務風險管理目標的行為進行修正。

財務風險管理的程式

  財務風險管理是一個連續的、迴圈的、動態的過程。1983年在美國風險和保險管理協會上,世界各國風險管理專家共同討論並通過了“101條風險管理準則”,作為各國風險管理的各個層面,為世界各國公司所借鑒。一般風險管理分為三個階段:風險識別、風險度量和風險控制。

  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對風險所作的定性判。現實社會中的風險並不都是顯露在外的,未加識別或錯誤識別的風險通常不僅是難以優化管理的風險,而且還會造成意料之外的損失 所以在這一階段,風險識別的手段,相關信息的收集、辨別,風險的彙總、分類,風險走勢的監測都是必要的。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程式的基礎。

  2.風險度量

  風險度量是指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對風險的大小進行計量的過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發生地點,風險及發生損失的程度是有差別的。相應地,在是否要管理、如何管理等方面,準確地度量風險程度與差別就成為提高風險管理效率、質量的關鍵性因素。

  風險度量是風險管理程式最重要的環節,它直接決定了企業對風險的態度和決策結果。風險衡量的方法有很多種。按其是否可計量,分為可計量風險和不可計量分險。可計量風險是指可以運用數學方法進行計算,並通過相關指標的大小判斷風險的大小。常用的計量方法有:數理統計法杠桿分析法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這三種方法在使用範圍上各有不同,又有各自的優缺點,在理論和實務界也存在頗多爭議。數理統計法的優點是科學嚴密,邏輯性強;缺點是樣本地選擇和概率的估計要求太高,計算過程複雜繁瑣。杠桿分析法直接利用財務報表數據,計算簡單,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杠桿繫數與風險大小的邏輯關係不清,有時會出現背離的現象。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法(CAP 在具體對風險進行度量時,貝塔繫數的計算麻煩,需要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經驗判斷,需要較準確的數理統計數據。所以,此方法適用於統計基礎好,統計數據較準確,信譽度較高的大規模企業集團。

  3.風險控制

  在完成了以上步驟之後就要對是否實施風險控制、如何實施進行決策。風險控制的方法分為兩類:制度控制和技術控制。制度控制基本上屬於管理的範疇,包括與風險事件相關的組織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制度設計,無一不與風險控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都是風險控制的制度體現。技術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分散法、轉移法、和迴避法。

  需要註意的是,風險管理的程式在理論上似乎是按順序進行的。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風險會隨著環境和事件的進展不斷發生變化。因此,風險識別、風險度量和風險控制也要不斷調整,並不拘泥於固定的程式。

  綜上所述,風險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始終,可以這麼說,企業管理的過程,就是風險管理的過程。在新的形勢下,正確地認識風險,把握風險的特征,洞悉風險與環境變化的辯證關係,掌握風險管理的方法,是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察。

財務風險管理的內容

(一)籌資風險管理

  籌資風險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償債風險。由於借入資金嚴格規定了借款方式、還款期限和還款金額,如果企業負債較多,而經營管理現金管理不善,可能導致企業不能按期還本付息,就會產生償債風險。償債風險如不能通過財務重整等方式及時加以化解,則可能進一步導致破產清算的風險。二是收益變動風險。這種風險主要來源於資金使用效益的不確定性(即投資風險的存在),這種不確定性會通過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產生放大效應。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條件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多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地降低,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相反,當稅前利潤下降時,會給所有者收益造成更大的損失。

  1.可選擇以下的財務指標來評估籌資風險。

  第一,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的比率。它反映企業可用在短期內能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第二,速動比率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速動資產是流動資產減去變現能力較差且不穩定的存貨預付賬款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等之後的餘額。速動比率較之流動比率更加準確、可靠地評價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其償還短期負債的能力。第三,已獲利息倍數,是指企業一定時期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證程度。第四,資產負債比率,又稱負債比率,指企業負債總額對資產總額的比率。它表明企業資產總額中,債權人提供資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業資產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第五,財務杠桿繫數,是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影響財務杠桿繫數的因素包括息稅前利潤、資金規模、資金結構、固定財務費用水平等多種因素。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固定財務費用越高,財務杠桿繫數越大,財務風險也越大。

  2.防範與控制籌資風險。

  第一,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這是防範和控制籌資風險的根本,因為企業還本付息的資金最終來源於企業的收益。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長期虧損,即使現金管理十分有效,也會導致企業不能按期支付債務本息的壓力。第二,適度負債,優化資本結構負債經營猶如一把雙刃劍,在給企業帶來更高收益的同時,也可能帶來較大的籌資風險損失,所以企業一定要做到適度負債經營。如何確定適度負債的“度”,是比較複雜和困難的。從理論上講,可以藉助最佳資本結構理論來確定,即滿足綜合資本成本最低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籌資額。在實際工作中,“度”的選擇要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適應。對一些生產經營好、資金周轉快的企業,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對於經營不理想、資金周轉緩慢的企業,其負債比率應適當低些。第三,合理搭配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的搭配比例應與企業資金占用狀況相適應。一般來說,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應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應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這種合理搭配的穩健的負債策略。對於籌資風險的防範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投資風險管理

  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後,進行投資的類型有兩種:項目投資證券投資。無論項目投資還是證券投資,都不能保證一定達到預期收益,這種投入資金的實際使用效果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資風險。與項目投資相關的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外部經濟環境和企業經營方面的問題所導致的經營風險,與證券投資相關的風險則是證券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

  1.評估投資風險。

  第一,經營杠桿繫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量變動率的倍數。它反映了項目投資風險的大小。經營杠桿繫數越大,投資項目面臨的風險越大;反之,越小。第二,投資收益率方差,是指各種可能出現情況下的投資收益率與期望投資收益率的平方差。該指標通常用來評估證券投資風險的大小。如果投資收益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應計算不同時期的投資收益率的綜合方差。投資收益率的方差和綜合方差越大,說明該證券的風險越大。

  2.防範與控制投資風險。

  第一,加強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業如果能夠在投資之前對未來收益情況進行合理預測,將風險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將資金投向那些切實可行的方案,就會對防範與控制投資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運用投資組合理論,合理進行投資組合。根據投資組合理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同投資項目收益率的相關係數越小,投資組合降低總體投資風險的能力越大。因此,為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要註意分析投資項目之間的相關性。企業進行證券投資時,可購買不同行業的證券以降低相關係數;如果購買同一行業內的證券,應儘量避免全部購買同一家公司的證券。企業進行項目投資時,在突出主業的情況下,也應註意多種經營,使多種產業和多種產品在利潤和時間上相互補充,以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資風險。

(三)資金回收風險管理

具體來講包括三個方面:

  1.識別資金回收風險。

  資金回收風險主要是指應收賬款的回收在時間上和金額上的不確定所導致的風險。一是時間上的不確定性,表現為拖欠風險,即客戶超過規定的信用期限付款的風險。企業的資金運動的一般過程是:貨幣資金生產資金一結算資金一貨幣資金。應收賬款的拖欠風險使上述資金迴圈的第三個鏈條發生中斷,造成企業結算資金不能及時回收和再生產資金相對不足。二是金額上的不確定性,是指應收賬款無法收回,形成壞賬的風險。顯而易見,如果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而成為壞賬,必然對企業的現金流量產生直接的損失。此外,由於這部分壞賬的已納稅款也不能退回,從而使企業蒙受更大的損失。

  2.評估資金回收風險。

  第一,應收賬款周轉率,是一定時期內主營業務收入凈額與平均應收賬款餘額的比率,反映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第二,應收賬款回收期,反映企業收回應收賬款所需的平均時間。應收賬款回收期長,則應收賬款周轉率低,說明資金回收較慢,資金回收風險較高;反之,較低。第三,壞賬損失率,為本期發生的壞賬損失占本期到期的全部應收賬款的百分比。第四,應收賬款收現率,為本期有效收回的應收賬款占本期到期的全部應收賬款的百分比。一般來說,壞賬損失率越大,應收賬款收現率越小,說明企業承受的資金回收風險越大;反之,越小。

  3.防範與控制資金回收風險。

  第一,選擇合理的銷售方式和結算方式。對於財務狀況和資信狀況好的客戶,採取賒銷的方式,並將累計賒銷金額控制在信用額度之內,結算時相應採取分期收款、商業匯票等風險較小的結算方式。對於那些信用狀況不好、償債能力差的客戶則宜儘可能採取現銷方式,相應採取匯兌支票等結算方式。第二,制定合理的收賬政策,及時催收貨款。對逾期未結清欠款的賒銷客戶,企業應組織人員加緊催收。同時應分清主次,按照應收賬款逾期的不同時間和具體情況,採取靈活的政策。第三,建立壞賬準備金制度。企業應依據謹慎性原則,對於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在其發生之前提取壞賬準備金,以減少本期虛增的利潤,防範資金回收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

(四)收益分配風險管理

  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指企業將實現的凈收益按照法律規定的順序,分別用於彌補虧損、擴大積累、完善職工集體福利設施和對投資者進行分配。

  1.識別收益分配風險。

  分配給投資者的盈餘與留在企業的保留盈餘,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企業脫離實際一味追求給投資者高額的回報,必然造成企業的保留盈餘不足,給企業今後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債權人的利益。相反,如果企業為減少外部融資需求而減少對投資者的分配,又會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影響企業的聲譽和價值。因此,收益分配風險是指企業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時間和金額上的不同權衡和取捨,從而給企業的價值帶來的不確定性。

  2.防範與控制收益分配風險。

  第一,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一般來說,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取決於公司的實際盈利情況。以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如果公司的盈餘是穩定的,則可以發放較高的股利,否則,只能發放較低股利。這時的股利政策可以減少因盈餘下降而造成的股利無法支付、股價急劇下降的風險,還可以將更多的盈餘轉化為投資,以提高權益資本在公司資本中的比例,減少財務風險。第二,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塑造投資者信心。收益分配政策不當或者收益分配政策頻繁變動都可能對企業造成不利影響。此時,企業應積極採取措施,向投資者傳達正面有利的信息。尤其值得註意的是,企業不能為了重塑投資者的信心而披露虛假信息,否則,不僅不利於企業價值的提升,反而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要正常的運作,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是財務管理的重要任務。企業在籌資、投資、資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四個方面實施風險識別、評估、防範和控制等風險管理活動,有效實施財務風險管理,有利於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實現企業財務目標

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

  財務風險存在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不同的財務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不盡相同。因而,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建立並不斷完善財務管理系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即應制定財務管理戰略。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應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有效運行,提高財務管理系統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二)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

  企業應通過會計政策和會計策略來解決財務風險問題。財務風險存在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因此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範意識貫穿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基於目前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淡薄的現實情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風險意識培訓,積極向風險管理較好的企業學習,努力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並能夠貫徹於整個企業財務活動的始終。

(三)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使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為防範財務風險,企業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儘量採用定量分析方法,並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對各種可行方案決策,切忌主觀臆斷。如在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決策中,應採用科學的方法,計算各種投資方案的投資回收期投資報酬率凈現值內含報酬率等指標,並對計算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在考慮其他因素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這樣可以使產生失誤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從而可以避免因決策失誤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四)科學控制財務風險

  1.堅持謹慎性原則。建立財務風險基金即在損失發生前以預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項專門用於防範風險損失的基金。企業可以按一定標準提取壞賬準備金,這是彌補風險損失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損失發生後,從已經建立了風險基金的項目中列支,或分批進入經營成本,儘量減少財務風險對企業正常活動的干擾。

  2.建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監督制度。有關部門應定期對資產管理比率進行考核,同時加強流動資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動資產的周轉率,進而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增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另外,還要盤活存量資產,加快閑置設備的處理,將收回的資金償還債務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財務風險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