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8个条目

企業風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企業風險[1]

  企業風險是指企業在其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可能遭受到的損失威脅。由此可見,企業風險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不管是在採購生產銷售等不同的經營過程中,還是在計劃組織決策等不同職能領域里,企業所遇到的風險都統稱為企業風險。

企業風險的特點[2]

  ①突發性:企業風險的爆發往往是偶然的,具有較強的隨機性。

  ②客觀性:因為決定風險的各種因素是客觀存在的,所以風險的存在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物。

  ③無形性:風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項無形要素。

  ④多變性:風險的種類、性質、大小等內在要素均會隨著企業內、外在條件的變化而呈動態變化的特征。

  ⑤損失與收益的對稱性:由於風險可能對事物造成損失,因此風險常常是和不利相聯繫;但是和風險相伴隨的不僅是潛在的損失,也有獲利的可能。一般地,風險越大,可能的回報率越高。

企業風險的分類[1]

  1.自然風險人為風險

  按風險產生的原因分類,企業風險可分為自然風險和人為風險。自然風險是指自然界中客觀因素的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如雷電、雪崩、風暴、地震和洪水等。人為風險是指由於人們主觀行為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如盜竊、搶劫、玩忽職守和故意破壞等。

  2.靜態風險動態風險

  按風險的性質分類,企業風險可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靜態風險又稱純粹風險,是指只有損失機會而沒有獲利可能的純損失風險,如火災、地震、汽車碰撞等。動態風險也稱為投機風險,是指既有損失機會又有獲利可能的風險,如新項目建設、新產品開發等既可能給企業帶來收益,也可能帶來損失。

  3.財產風險人身風險責任風險

  按風險的對象分類,企業風險可分為財產風險、人身風險和責任風險。財產風險是指財產所遭受的損毀、滅失和貶值的可能性。人身風險是指由於人員的變動或工作能力的喪失而造成企業收入損失的可能性。與財產風險相關的損失有兩種類型:財產直接損失間接損失或後果損失。責任風險是指因侵權行為而使侵權人的收入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4.可接受風險不可接受風險

  按風險承受能力分類,企業風險可分為可接受的風險和不可接受的風險。企業在研究本身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礎上,確認能夠接受損失的最大限度,低於這一限度的風險稱為可接受的風險,高於這一限度的風險稱為不可接受的風險。

  5.環境風險、過程風險和決策信息風險

  按風險產生的企業內外環境分類,企業風險可分為環境風險、過程風險和決策信息風險。環境風險是指由企業外部環境因素所產生的風險。過程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各種內部原因而產生的風險。決策信息風險是指企業在決策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完善或決策人的能力有限性而造成的風險。

  除此之外,企業風險還可以按照業務類型,分為本金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存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外匯風險和新產品開發風險等。

企業風險的成因[2]

  任何一個企業,在從事經營活動時都將涉及三項基本的要素,即企業所處的外部經營環境、企業自身的內部條件以及企業根據內、外部情況組織配置資源的能力。正是這三項要素所存在的不確定性便直接導致了企業風險的三大成因。

  ①外部環境。外部壞境是指企業的生存環境。任何企業都存在於一定的經營環境之中。經營環境對企業越有利,提供的機會越多,企業營運就越順利,成功的可能性l誘因。尤其是在當今時代,市場需求日趨多樣,競爭程度愈加激烈,經營環境呈現出.

  ②內部條件。內部條件是指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所占有的有形及無形資源要素的總和。它是企業經營的物質基礎和必要前提,主要包括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原料、信息以及管理策略、企業文化等軟體和硬體等必要要素。企業的內部條件決定著企業的規模、實力。企業的內部條件越完善,就意味著企業自身的優勢越大,抵抗風險的能力也越強;反之亦然。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企業間的競爭日益表現為智力的競爭,企業所擁有的技術、創新能力、信息及傳輸網路等軟體要素日益成為競爭的焦點,因此,軟體要素的素質、水平已逐漸成為決定企業競爭狀況的關鍵。

  ③資源配置。資源配置水平是一個企業整體實力的綜合反映,企業的資源配置取決於企業所處的內、外部條件以及資源配置策略。一般地講,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越有利,機會越多,資源配置就相對越容易;企業內部條件越好,實力越強,則企業進行資源配置時也將更為有利。較強的資源配置能力通常表現為: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和捕捉商機的能力、快速的組織調配資源能力、富有創造性資源策劃能力以及良好。

  現實生活中,不少企業正是由於具有快速準備和組織調配資源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掌握了有效的資源配置策略,才得以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立住腳,並取得良好經營業績的。同時,高水平的資源配置能力還可能幫助企業彌補自身的一些不利因素,將外部環境中的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機會,使企業獲得高額報酬

企業風險的防範[3]

  1.利用信息進行企業風險防範

  (1)信息在風險決策中的作用。

  風險是由不確定性引起的,在不確定性情況下,決策主體所做的決策行為是建立在有限信息基礎之上的。如果決策主體能夠通過一定的渠道獲得更多的信息,那麼就可以降低決策行為的風險。事實上,隨著信息量的增加,不確定性也就相應減少,當企業處於充分信息狀態下,原來的不確定性決策也就轉變為確定性決策了。由於決策行為的結果可以百分之百地得到肯定,因而此時也就不存在風險。決策者可以根據確定的評判標準選擇最佳的決策行為方式。風險決策實質上是一個信息不充分的博弈過程。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的內涵和外延得到極大的拓展,各種信息元素急劇膨脹,瞬息萬變,信息已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血液”。面對這種現狀,如果哪個企業能夠更快地掌握更多、更準確競爭信息和決策依據,那麼它就能更好地提高決策效果,贏得競爭的勝利。

  (2)風險信息處理。要有效地防範風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及時獲得並正確處理有關的風險信息,這可從3個方面考察。

  ①信息輸入。風險管理的信息資料常常分佈在不同的時問和空間中,必須採取一定的方法搜尋、收集與風險防範相關的信息資料,使其轉化為所需要的信息形式。收集信息應掌握及時、完整、準確的原則,以保證信息數據的有效性。這一步工作沒做好,會導致“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的後果。在信息輸入階段應註意數據樣本總體的內在分佈規律,在輸入時同時應考慮到處理和輸出階段的關聯要求,以保證風險信息資源的共用性。

  ②信息處理。儘管在信息收集過程中帶有一定的選擇,但最終為企業所獲取的信息仍有可能良莠混雜,有些甚至是無效、錯誤的信息。因此要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這就要求在一般的數據收集、統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信息的加工、分析,總結出反映企業自身經濟活動內在發展趨勢的規律。挖掘信息資料的潛力是風險信息處理中的重要內容,從開發信息資源角度看,這也可以說是一項具有質的飛躍性質的工作,它為風險的防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③信息輸出。信息處理結束後,按照使用要求,常以一定的形式輸出,形成風險決策所需的信息。信息的輸出應儘量符合風險管理的使用要求,既要考慮充分發揮風險主體的洞察力,又要註意把握時機,以利於在判斷、分析風險原因的過程中充分發掘信息的最大潛力。

  2.利用博弈策划進行企業風險防範市場如戰場,身處市場經濟大潮中的企業,時刻都面臨著競爭風險的威脅。尤其是勢單力薄的中小企業,在日益複雜多變的環境形勢下,及時調整經營博弈的策略思路,對於提高企業競爭效果無疑顯得極為重要。

  (1)競爭理念的演變:化干戈為玉帛,變競爭競合

  競爭一詞的傳統含義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為了各自利益而相互爭鬥的現象。競爭所帶來的結果往往是一方獲勝而另一方失敗,其中也不乏兩敗俱傷的情形。但是,近年來隨著企業所處的外部經營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企業奉行的經營信條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傳統的競爭內涵也日益得到修正。原來那種勢不兩立、你輸我贏的競爭已越來越為優勢互補、共同獲益的“雙贏”模式所替代。這是因為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消費者需求日趨複雜多變,使得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大,企業單憑自身的資源實力已很難適應當前風險曰益增加的形勢要求,不少企業紛紛尋求合作發展策略,即通過與外界力量的聯合,優勢互補,增強聯合體的綜合競爭能力,以達到共同獲益、共同提高的目的。通俗地說,就是共同把“蛋糕”做大,使大家都能獲得儘可能多的份額。可見,現代企業的競爭理念已從傳統的你死我活的搏鬥變為互利互惠的合作。企業從對立走向聯合,體現的實質就是在一定資源條件基礎上的一種合作博弈行為。假設市場中有兩家相互競爭的企業,可以知道,每個企業的資源相對於外界環境而言都是有限的,如果企業之間進行對抗式的競爭博弈,那麼在達到最終的競爭均衡狀態時,每個企業都將為此消耗掉自身大量的資源。然而,如果企業採取合作博弈的方式進行競爭,則情形將大不一樣。通過合作,兩家企業各自將自身的優勢資源聯合在一起,產生“1+1>2”的功效。也就是說,對於同一外部形勢而言,兩家企業的整體資源實力得到了相對增強,二者參與對外競爭中所處的地位將更加有利。上述分析說明:合作博弈擴大了資源配置的範圍,並通過減少“內耗”而達到增強整體競爭實力的目的。當聯合體由於資源實力的改善而獲得更好的競爭結果時,各合作方也就能從中獲得比單純依靠自身力量參與競爭所能取得的更為有利的結果。

  (2)利用合作博弈的方法防範企業風險的方式。通過合作博弈實現企業風險防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6類。

  ①與下游客戶聯盟。識別並滿足消費者需求是一切經營戰略成功的基礎,也是企業競爭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與消費者實現真正互惠互利的聯合,不僅有助於企業及時準確地捕捉市場信息,同時也可維護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良好關係,降低市場營銷成本。這種前向合作模式,較適合於以零部件生產為主的企業。

  ②與上游供應商聯盟。正如前向合作能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益一樣,與供應商的後向聯盟則可以降低供應成本,建立穩定的原材料供應渠道。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由於它在生產及營銷過程中需要大量優質的原材料及配件支持,因此,通過與供應商結盟,獲得對關鍵零部件生產的控制,可以更好地使產品具有特色,增加可靠性,而且,也有助於減輕中小企業自身的資源不足壓力。例如,2001年當羽絨服市場開始引進鵝絨服時,連續6年穩居行業老大的江蘇康博集團與上游供應商聯盟,大量買進鵝絨,從而利於不敗之地。

  ③與競爭對手聯盟。如前所述,現代競爭的理念正由對抗轉為合作。面對日益嚴峻的經營形勢,不少昔日的競爭對手現在紛紛摒棄前嫌結為盟友。在日新月異的電腦產業界,這種趨勢更為明顯,如腫與康柏聯合、IBM與微軟合作等。與競爭對手合作,關鍵是要識別自身與對手之間最主要的差別,合作博弈應以這種差別為基礎,審慎地進行戰略定位,確定合作的範圍和程度,否則企業將喪失自己的競爭優勢

  ④與配套產品生產聯盟。企業與配套產品生產商的關係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其中任何一方的產品發生變動,都會相應地影響到另一方。因此,如果企業能通過合作關係與配套產品生產商形成一種互相促動、相生相長的協調聯動機制,則必將使雙方具有更加有利的競爭地位。如微軟公司的視窗軟體與英特爾公司的晶元所組成的“Wintel”架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現在,它幾乎已成為電腦業界的配置標準,微軟和英特爾都從中獲益良多。

  ⑤與科研機構聯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所產生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科研機構一般具有巨大的人才、技術優勢,但由於受到資金及生產條件的限制,其技術成果往往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企業則能較好地彌補這些不足,而且企業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來維持生存和發展,這樣就在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產生了合作地進行動機

  ⑥與其他機構聯盟。一般來說,只要能對企業的博弈提供更加有利的資源條件支持,則都可作為企業合作的對象。除上述對象以外,其他如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貿易機構均可作為企業的潛在合作伙伴,只要合作方式合理合法,那麼,企業就能得到大量的人、才、物力支援,從而大大緩解風險壓力。

  3.利用風險過濾區理論進行企業風險防範企業風險的產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它貫穿於企業決策行為的全過程。因此,防範企業風險應該運用系統思想的指導,從整體、全程的角度考慮企業決策行為風險控制

  1)建立健全風險防範管理系統

  (1)預警系統。

  它的主要功能是監控可能的風險因素,尤其是重點監測風險值較大的關鍵要素,及時、敏銳地發現異常徵兆,並準確預報風險。風險預警一般通過模糊控制來實現,即設置模糊臨界值區間時,當企業內外條件變化處於臨界值區間以內時,說明此時處於安全狀態,當變化超出臨界值區間時,則表明狀況異常,應發出警報。

  (2)分析處理系統。

  它的主要功能是抑制風險的爆發,降低風險發生的機會。其主要作用方式是:當收到預警系統發出的警報後,詳細分析潛在問題的成因,進行創新對策籌劃並將創新措施及時付諸實施,以消除風險成因,防止風險發生。

  (3)應急系統。

  這是一旦風險發生後企業便可以啟用的應急措施。它的主要功能是:在風險發生後,能有效地處理風險、應付危機,最大程度地消減風險影響的範圍和程度,並以最快速度恢復企業正常運營。應急系統一般採用備選方案的形式預先準備,即根據預測的未來變化狀態和企業可能遇到的風險,事先設計相應的備選方案,當風險發生後,則依據實際狀況選擇與之對應的應急措施加以實施,以便及時補救,變被動為主動,使風險損失降為最小。2)嚴格工作程式企業的風險價值鏈管理需要理性思考,三思而後行。應建立相應的工作程式,如國際上廣泛應用的5個過濾區,如圖:

  Image:企业风险防范的5个过滤区.jpg

  企業風險防範的5個過濾區就是在5個方面對企業風險進行防範和排查。

  (1)法律政策過濾區,考察企業經營是否在法律政策上存在風險。

  (2)技術考核過濾區,企業應知道不是最好的產品才暢銷,而是市場最需要的產品才能暢銷。

  (3)成本考核過濾區,主要考核企業產品壽命周期成本

  (4)規模生產過濾區,主要考核企業產品量本利的分析。企業產品生產規模越大,產品的成本越低,但是當生產超過一定規模後,生產規模再擴大,產品成本反而開始升高。

  (5)銷售策略過濾區,主要考慮產品策略價格策略營銷網路促銷手段等方面的風險。

企業風險防範案例[3]

  首鋼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首鋼)是一傢具有80年曆史的老企業。改革開放20年以來,首鋼已發展成為一個以鋼鐵業為主,兼營礦業機械、電子、建築海外貿易等多種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被國務院確定為120家試點企業集團和512家重點企業之一。然而,近幾年首鋼經濟效益出現大幅度下滑,面臨困境,首鋼開始探索風險價值鏈管理。首鋼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以識別風險因素。在巨集觀經濟環境方面,我國鋼鐵工業產量逐年增加,大部分產品供大於求,出現階段性和結構性的相對過剩。在市場方面,鋼材價格大幅度下滑,利潤減少,水電運費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風險和壓力越來越大。另外,公司內部潛伏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如產品品種單一、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盲目上項目、亂鋪攤子、資產負債率高、資金緊張、盲目兼併其他虧損廠家、職工新增8萬多人、包袱沉重。面對這些風險,公司及時評估,並推行一系列的防範措施。首先,公司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從根本上規避市場風險。在限制鋼規模擴大、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走“質量、品種、效益、環境”的發展道路,依靠科技創新,優化鋼鐵生產的工藝結構產品結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和光電一體化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重點發展房地產業服務業。其次,加快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分散和化解市場風險,打破鋼鐵大鍋飯,各單位按照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要求,直接面對市場承擔壓力和風險。再次,推進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樹立“大科技”觀念,落實“科教興廠”戰略,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落實科技工作責任制。最後,開展增收節支活動,實現企業抗風險目標。經過一系列的企業抗風險管理首鋼提高了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的風險價值鏈管理意識,1998年公司實現年利潤9.5億元左右,負債率從1996年的63.96%下降到了48.61%,資金流動比從43%提高到96%,總體經營狀況明顯好轉。其於2000年榮獲國家級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企業風險管理案例分析[4]

  一、案例回放

  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中國國內棉花價格不斷上漲,這本來應該是所有棉農和棉花企業值得慶賀的日子,作為中國國有最大的棉儲企業——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儲棉”)卻愁眉苦臉。這家成立還不到一年的大型國有企業,由於決策失誤導致嚴重的經營危機,造成了巨額虧損。

  平衡市場 國賦重任

  棉花儲備一直是我國調節棉花餘缺、平衡市場供求、保護棉農利益、保證紡織工業生產和軍需民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長期以來,國家儲備棉保管業務由棉花企業承擔,棉花供大於求時國家收儲,棉花供不應求時國家拋售。隨著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棉花市場化進程加快,過去的管理體制已不適應形勢的要求,急需設立直屬的棉花儲備庫和獨立的儲備棉管理機構。為此,國務院明確提出,對現行的國家儲備棉管理體制進行改革。2003年3月,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成立,註冊資金10億元人民幣。成立之初,國家就為其定責為獨立承擔國家儲備棉的經營管理和中央直屬棉花儲備庫建設及管理任務,具體落實國家巨集觀調控措施。

  追逐暴利 忘乎所以

  2003年,國內主要產棉區大雨綿綿,造成棉花大面積減產,當年國內棉紡行業發展迅猛,國內棉花的需求量節節攀升。從8月開始,國內棉花價格迅速飆升,以致在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炒棉熱”在國內棉花市場暗流涌動。

  大量的市場需求,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中儲棉怦然心動,忘記了自己“平抑棉價,調控市場”的職責。同年10月,中儲棉突然決定進口15萬噸棉花。隨後幾個月又“毅然”決定進口了10多萬噸。據一些紡織業內人士反映,中儲棉在與外商簽訂進口合約,乃至棉花陸續進口後,作為業務指導部門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曾勸說該公司配合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儘快以合適的價格組織銷售。但是,中儲棉並沒有聽從勸告。

  大禍釀成 孰是孰非

  2004年3月份開始,“炒棉熱”所醞釀的危機終於如火山般爆發了。原來一路飆升的國內棉花價格逐漸走低,不少參與炒作棉花的貿易企業相繼被套牢,而被寄予調控市場厚望的中儲棉也不幸陷入其中。

  事發後,有關業內人士估計,由於此次進口棉花被深度套牢。10億元人民幣註冊資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已至少虧折了一半。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儲棉尚有20萬噸進口棉花在手裡。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確定的不高於13100元/噸的價格收儲,其虧損在6億元左右。而根據中國棉花網公佈的動態行情,1月11日,國內標準級棉花價格為11789元/噸。以這個市場化的價格來計算,中儲棉虧損已近10億元。也就是說,按2005年的市場行情,中儲棉10億元註冊資金已虧損得所剩無幾。

  據有關記者採訪瞭解,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一直反對政策性儲備公司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活動。對中儲棉進口20多萬噸棉花,財政部事先並不知情。國家發改委則表示,中儲棉此次經營進口棉花主要是企業經營行為,發放進口配額是給企業進口的機會,在配額量內進多少、何時進、按什‘麽價進,均由企業自行決定,盈虧也由企業自行承擔。中儲棉負責管理國家的棉花儲備。其棉花儲備業務由發展改革委員會指導,其經營性業務則不屬於發展改革委員會指導的範圍。

  有關知情人士透露:“進口這批棉花,中儲棉內部並沒有經過計劃、論證等科學決策過程,而是由主要負責人個人決策的。按當時的行情,進口20多萬噸棉花所需資金不少於50億元,由於是中儲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行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不可能全部供應資金,以致中儲棉後來出現資金支付困難,部分棉花在到岸後無法提貨,無端地又增加了一筆滯留費用。”由於缺乏資金無法提貨,有些棉花在到岸後被迫在港口滯留長達3個月的時間,滯港費滯箱費就高得驚人。

  據瞭解,在虧損發生後,中儲棉曾希望有關部門按他們的成本價格收儲這批棉花,但中儲棉的這一“企業虧損、國家埋單”想法終被否決,最後在多方協調下,國家有關部門同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按13100元/噸收儲這批棉花。

  亡羊補牢 為時未晚

  “中航油”倒下了,“中儲棉”也倒下了……接著呢?在局外人看來,難免會有“倒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的感覺。事實上,事件背後是無盡的悲哀,是對國有企業監管失控的追問,更是對國企“肇事者”職業良知乃至責任的拷問。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有關部門應從顧客利益角度考試,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坦誠失誤,採取輓救措施,遏制和避免類似事件再度出現。

  首先,界定企業性質。中儲棉事件表明,國家有關部門有必要對181家中央企業進行一次甄別,把類似的承擔“政策性功能”的“企業”從央企中區別出來。讓事業法人性質“回歸”到它們本來的位置,解除它們的競爭性市場主體功能,同時進行專門的分類管理。過去,對於承擔“政策性功能”的“企業”,有關部門往往習慣於“政策扶持”,不僅賦予經營權力,而且多給予行業壟斷許可一一中儲棉就壟斷著棉花進V1權。事實證明,“政策扶持”不僅不利於這類“企業”做大做強,相反會導致它們功能混亂;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也有提供“準公共產品”的國有機構,其無不是處於功能單純狀態。

  其次,迫切需要對中央企業的出資人歸口和監管歸口進行新的梳理、劃分。中儲棉事件暴露出了多個部門負責,多個部門又都控制不力問題。在這方面,必須打破舊的既得利益格局。所謂既得利益不僅體現在經濟利益方面,人事任免權、業務控制權也是既得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步伐。國資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大型國有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等制度,並嚴格執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儲棉事件標志著以中央企業為代表的大型國企改革步伐必須加快。

  二、案例分析
  1.政府管理角色和出資人角色混雜,公司很難形成有效的治理結構

  中儲棉公司政府管理角色和出資人角色混雜,以致責任都無法落實,也沒人為此負責。中儲棉總經理雷香菊將虧損的主要原因歸咎於國家的巨集觀調控,雷香菊對此解釋稱,因為中儲棉管理總公司“是政策性公司,主要是調控市場的”,“我們的業務受發展改革委員會指導”,因此“我們每進一次棉花都要經過發展改革委員會同意”。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一直反對政策性儲備公司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活動。對中儲棉進口20多萬噸棉花,財政部事先並不知情。發改委則表示,中儲棉此次經營進口棉花主要是企業經營行為,發放進口配額是給企業進口的機會,在配額量內進多少、何時進、按什麼價進,均由企業自行決定,盈虧也由企業自行承擔。中儲棉負責管理國家的棉花儲備,其棉花儲備業務由發展改革委員會指導,其經營性業務則不屬於發展改革委員會指導的範圍。依此看來,中儲棉公司的角色是雙重的,而國家履行完出資人外也置之不理了,這就很難形成有效的治理結構。

  2.中儲棉炒棉,完全由主要負責人拍腦袋,個人決策,根本無人監督

  作為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政策性公司,中儲棉公司完全處於無人監督的境地。據一些紡織業內人士反映,中儲棉在與外商簽訂進口合約,乃至棉花陸續進口後,作為業務指導部門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曾勸說該公司配合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儘快以合適的價格組織銷售。然而,如果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對此表示,此次中儲棉進口棉花主要是企業經營行為,中儲棉負責管理國家棉花儲備,其棉花儲備業務由發展改革委員會指導,其經營性業務則不屬於發改委指導的範圍,那麼作為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政策性公司,究竟由誰進行監督?中儲棉該穩定棉價而不執行時究竟又應該由誰下髮指令?由誰進行監督?

  3.中儲棉賭進口商品棉釀成悲劇,經營者追求利潤傾向

  其實,中儲棉釀成的悲劇是經營者追求利潤的結果,是忽視道德風險的結果。中儲棉的行為一開始就存在道德風險,但不管是公司內部,還是中儲棉的指導部門,都沒有對此予以關註。中儲棉嚴重忽視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2003年度,儲存了大量棉花,待價而沽。此外,又把部分棉花銷售給作為中間商的各地省級棉麻公司,幫助它們層層加價。許多業內人士都認為,中儲棉的突然大量進口,還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國際棉價,據瞭解,中儲棉通過所謂的“內部獎勵機制”動員並鼓勵員工高價賣棉,價格越高,獎金就越多。一個本應承擔平抑價格,穩定市場,促進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實施的國有企業,在追逐巨額的利潤前,已經喪失了最後的理性,甩開膀子為正在興頭上的“炒棉熱”推波助瀾。

  4.無法剋服的制度性缺陷,所有權難以人格化,委托代理問題無法解決,難以界定人們如何受益如何受損

  中儲棉事件發生後,新聞媒體紛紛撰文質疑:作為國有企業,作為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政策性公司,國家所有權是如何體現的,中儲棉向誰負責,責任到底歸誰。這些其實就是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儲棉的制度是如何設計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制度性缺陷、所有權非人格化、委托代理問題無法解決等面臨重大道德風險,而高級管理人員的不力也最終將道德風險引發了道德危機,以至於使國家蒙受重大損失、企業步入瀕臨破產的境地。

  三、幾點啟示
  1.全力推進大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型國有企業更應該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上做出表率。大型國有企業應建立科學高效的企業決策、管理、運營體制和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機制,積極培養和聘用專業管理人才,向規範化、現代化的管理過渡,抵制急功近利、短期行為等不利於企業健康成長的經營思想,使企業發展建立在準確的市場預測、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科學的經營管理之上。只有這樣,才可以從體制上防範道德風險。

  2.剋服制度性缺陷

  解讀企業信息,就信息價值來說,破產企業信息價值要比一般企業信息價值高,不尋常的破產企業信息價值要比一般破產企業信息價值高,因為可以解讀出不尋常的企業管理缺陷,甚至是制度缺陷。中航油和中儲棉兩大公司,一瞬間,使納稅人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巨額資產灰飛煙滅,很不尋常。說它很不尋常,是因為一般企業走向破產,都有一個漸進過程,而它們沒有。

  一般企業走向破產的漸進過程是:企業出現虧損,董事會問責經理,經理無力改變局面,董事會則撤換經理;局面繼續惡化,股東就問責董事會,甚至重組董事會。如果經理、董事會和股東都無力扭轉局面,企業凈資產趨近於零的時候,就威脅到債權人利益,此時債權人就走到前臺,發揮破產機製作用,保護債權

  這個過程每走一步都有企業管理制度和國家法律依據,保證每走一步都有避免走向破產,扭虧為盈,衰敗轉向發展的可能,甚至破產程式重整。市場上這樣的事例要比破產清盤的事例多得多。企業破產,應該說多數是該做到的都做到了,該努力的都努力了,企業有許多不可控因素,如經濟波動、政策變化、價格變動、競爭加劇等。

  企業走向破產的路上,誰採取行動改變局面?資本所有者。動力來自哪裡?保護自有資本。為保護自有財產,他們竭盡全力,心血費盡,手段用盡,最終回天無力。

  現在要解讀的是,中航油和中儲棉為什麼沒走這個過程。也不是沒有機會,中航油虧損從顯現到580萬美元、1.32億美元、1.8億美元、3.5億美元,最後上升到5.5億美元,有近一年時問。說它的資產瞬間灰飛煙滅,是因問題是瞬間暴露的。也不是沒有制度,有消息稱,中航油絕對是一個公司治理結構極為完善的公司,還有完善的風險控制結構。

  癥結在於,企業資產所有者不是真實的、人格化的。經濟學講,花錢辦事有四種類型: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果;花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只講節約不講效果;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只講效果不講節約;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既不講節約又不講效果(王東京)。一般來講,企業經理就是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打工替別人賺錢),兼辦自己的事(追求高薪酬展示才幹等)。所有者則是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所以經理必須接受所有者控制,或者說所有者必須控制經理。經理在所有者面前,只有服從的份沒有對抗的理,可以辭職但不能我行我素。控制即約束是和激勵對應的,約束不足產生權力濫用,激勵不足產生懶惰。對經理的激勵和約束,都是所有者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資本所有者非人格化,“所有者”和經理一樣,不獲資本收益不擔資本風險,就變為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這樣,企業就邏輯性的由追求資本收益最大化,轉變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即“內部人控制”。這樣的動力機制很難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因為風險收益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風險損失是真正所有者的。而中儲棉,資本似無主資本,不見所有者蹤影,這是最危險的。

  目前一種主流觀點認為,“一股獨大”是企業低效率高風險的原因。其實國外企業不乏“一股獨大”。道理上講,若“一股獨大”占企業60%股份[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盈虧也占60%比重,所以它應是最關心、最精心於企業效率和資產安全。股權相對集中倒是可防止內部人控制,之所以暴露國有股“一股獨大”問題,只因此“一股獨大”非彼“一股獨大”。

  控制企業風險的還有經理層內部相互制衡力量。企業風險一定程度上也是經理人員風險。企業破產,經理人員失業。重新謀職,其在經理人市場也會貶值。所以,企業出現風險,經理人員都會儘力控制和化解風險。總裁(總經理)一意孤行,他們用自己掌管的權力制衡,制衡無效,進而辭職。國有企業經理人員都是國家幹部,還有行政級別,企業破產另有安排,況且應破產也不一定破產,所以缺乏這種制衡力量。

  國有企業低效率高風險、內部人控制、“一股獨大”和透明度低等問題,一般都歸咎於所有者缺位,寄希望於國資委行使所有者權利。但國資委成立後,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風險事件不減反增,高管落馬消息目不暇接。“反覆出現的問題,就要從規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現的問題,就要從制度上找原因”。

  國有企業有其固有的、無法剋服的制度性缺陷,所有權難以人格化,委托一代理問題無法解決,難以“界定人們如何受益如何受損”(H·登姆塞茨)。激勵和約束動力都來自所有者,這種制度缺陷必然帶來投資和經營低效率高風險。對這種制度缺陷,發達國家經濟學家、企業家和政府殫精竭慮欲求突破,幾十年也未修成正果,只能證明經濟規律不可違。國有企業虧損補貼財政難以承受的時候,選擇了競爭領域國有資產向民營部門轉移。

  我們成立國資委行使國有企業出資人權利,政府是出資人代表,國資委是代表的代表,國資委派出的董事會成員,又是代表的代表的代表,長長的委托一代理鏈條上,仍無資本受益和受損者,不能突破國有企業制度缺陷。企業競爭是所有者強弱和優劣的競爭,沒有強難有優,這是國有企業一般沒有民營企業效率高的根本原因。所以說,“不能以為出資人制度找到了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種完美出路,只能是次優和階段性制度安排”。

  3.進一步細化風險監控點,全面落實風險控制措施

  風險管理是一個多方面協作的過程,既涉及董事會、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等內部組織,也涉及國資委、紀檢委等外部組織。風險的管理一定要細化,因為某一個方面的細小風險都可能導致企業重大危機的發生。現代企業應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進一步細化風險監控點,全面落實風險控制措施,尤其是道德風險的防範越細化越有成效。

  4.加強監察稽核力量,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中儲棉事件的發生,其高級管理人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國家監察稽核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其風險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國家在國有企業的管理上,要履行出資人的責任,要給企業放權的同時加強監察稽核力量。一個人,讓他不負責任,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負很多責任。企業亦如是。所以,建立讓國有企業負責任的制度之一,就是不讓企業負兩項責任,也不能腳踩兩隻船。制度設計上,把公益性和贏利性國有企業分開。設計一個制度的目的,都是為了達到某個價值目標。公益性國有企業制度建立在社會公益基礎上,以公益目標為主監管和考核企業。這類企業微利或不虧即可,利潤大幅增長倒是該警惕了,可能損害了公共利益

  為實現公益目標引起的效率損失由財政補貼,因為補貼換取了社會公益,而且這類企業也不多。贏利類國有企業不承擔公益責任,社會也不承擔其生存責任,自主經營,風險自擔,監管和考核的唯一指標是利潤。

  對國有企業分類,有人提出這樣有價值的思路:不管制就競爭,不競爭就管制。國有企業中的壟斷行業,要麼打破壟斷,放開競爭,在競爭中降低價格,提高質量,社會從競爭中受益;要麼管制,包括價格管制,令企業產品平抑市價,社會從管制中受益。兩者必具其一,不能讓企業享有行政壟斷特權又不承擔社會責任。

  這樣的制度設計又提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監管國有企業問題。實踐證明,具有不同職責的國有企業也使監督者處於兩難境地,重公益影響利潤,重利潤影響公益。公益是隱性的且難量化的,利潤是顯性的且數字化。為了彰顯監管績效,舍公益追利潤,中航油和中儲棉冒險投機成功,其利潤也當然記入央企總利潤之中。中航油賭期權,中儲棉賭進口商品棉釀成悲劇,監管者單純追求利潤傾向不能說不是原因之一。二是給《國有資產法》制定帶來難題,兩種不同職能的國有資產是無法用一個法律規範的。所有國有企業應當分類監管。公益企業是政府經濟和社會職能的工具,是政府企業,由政府專門機關監管;贏利性國有企業由出資人代表機構監管。《國有資產法》規範公益類企業國有資產;贏利類國有企業適用於規範民營企業的法律。

參考文獻

  1. 1.0 1.1 王建民.工商管理培訓系列教程 管理經濟學(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07月.
  2. 2.0 2.1 宋劍濤,羅雁冰,何宇.管理經濟學.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07.
  3. 3.0 3.1 薑保雨,曾玉珍.管理經濟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8.
  4. 杜安國主編.掃清風險絆腳石:企業風險管理案例分析.立信會計出版社,2009.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風險"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8.28.204.* 在 2013年2月28日 17:22 發表

開卷有益

回複評論
58.210.142.* 在 2013年10月19日 14:53 發表

hao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