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機制(Mechanism)
目錄 |
機制一詞最早源於希臘文。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動作原理。生物學和醫學通過類比借用此詞。生物學和醫學在研究一種生物的功能(例如光合作用或肌肉收縮)時,常說分析它的機制。機制這個概念用以表示有機體內發生生理或病理變化時,各器官之間相互聯繫、作用和調節的方式。人們後來將機制一詞引入經濟學的研究,用經濟機制一詞來表示一定經濟肌體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繫和作用的關係及其功能。
很長時間以來,“機制”一詞越來越時髦,各種體制改革研討會上,專家放言,必稱機制,報章雜誌乃至紅頭文件上,也頻頻出現這個熟悉的字眼。到底什麼是機制呢?查閱任何一本漢語詞典,大體上都能找到這樣的註解: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和相互關係;某些自然現象的物理、化學規律;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等等.這些解釋,聽起來似乎有些拗口,也不大容易記住,但畢竟是權威的,準確的。
機制是以什麼為載體的呢?或者說是通過什麼形式建立,依靠什麼實現的呢?
機制的建立,一靠體制,二靠制度。這裡所謂的體制,主要指的是組織職能和崗位責權的調整與配置;所謂制度,廣義上講包括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以及任何組織內部的規章制度。也可以說,通過與之相應的體制和制度的建立(或者變革),機制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體現。
可以通過改革體制和制度,達到轉換機制的目的;也就是說,通過建立適當的體制和制度,可以形成相應的機制。例如: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兩種不同的體制;在兩種經濟體制之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經濟運行機制。現行社會保障體制與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職工退休制度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體系,現行體制對企業運行機制的推進是舊體制難以望其項背的。
從微觀結構來看,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確立了一種新的所有制體制,也形成了一種新的高層組織結構——以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班子構成的組織體制,在企業運行機制的轉換與完善方面,其所發揮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在機制的形成上,制度的作用更加直觀;用人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在內部競爭、激勵機制的建立過程中首當其衝;監察、[[審計制度在監督、約束機制完善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機制的構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項體制和制度的改革與完善不是孤立的,也不能簡單地以“1+1=2”來解決,不同層次、不同側面必須互相呼應、相互補充,這樣整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還要特別重視人的因素,體制再合理,制度再健全,執行的人不行,機制還是到不了位。而且體制與制度不能完全分離,而應相互交融。制度可以規範體制的運行,體制可以保證制度落實。
在任何一個系統中,機制都起著基礎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狀態下,有了良好的機制,甚至可以使一個社會系統接近於一個自適應系統——在外部條件發生不確定變化時,能自動地迅速作出反應,調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實現優化目標。正常的生物機體(如人體)就具有這種機制和能力。
顯然,公司作為複雜的社會系統中的一個組織,我們不可能構建出一種機制,使它完全成為一個不需要管理者干預的自適應系統,但在設計企業的運行模式時,應該把機制的構建作為重點來把握,這有助於企業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措施的針對性和適用性,降低管理成本,減少隨意性和個案處理的幾率,從“人治”走向“法治”,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實現科學合理的企業運行機制,重要的是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企業外部環境的建設,二是企業內部機制的構建。
國務院於1992年7月頒佈實施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一方面通過巨集觀經濟體制改革來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為企業轉換機制創造外部條件,另一方面實行向企業放權(14項自主權))為企業內部機制的構建提供空間,同時把經濟體制改革與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結合起來。
改革開放以來,企業外部經營環境已經今非昔比。從全國來看,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價格體制、工資體制、就業體制、社會保障體制等方面的改革,有力地推動了政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角色轉換,與此相應的各方面管理職能的社會化、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既為企業解除了束縛,又提供了公平競爭的舞臺。正是由於有了各方面的改革,今天的企業經營者才不再為“產品的產供銷有沒有上級計劃、產品價格如何確定、好項目能不能投資、重要人才可不可以提拔錄用、違規違紀人員怎樣處置、增加工資有沒有計劃額度”等問題苦惱。
在改善外部環境的同時,如何進行企業內部機制的構建呢?
1、要在內部的組織體制和結構上做文章
就產權結構而言,實行股份制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這種結構體制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形成一種權力制衡機制,知果能引入不同的所有製成份,則這種體制的激勵約束功能就會更加明顯。
就法人治理結構而言,應該結合公司制企業的特點,規範企業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組成,以及議事規則、目標考核等,切實發揮法人治理機構的作用。
就管理結構而言,應該貫徹精幹、科學、高效的原則,合理設計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科學的部門和崗位職能配置。組織結構變革的實踐發展演變至今,形形色色的組織形式在許多專業著述中都有描述,至於一個企業到底應該採用哪一種結構形式,則需視相關行業和企業的具體情況研究確定。
2、要通過企業內部各方面體制和制度的建設,實現微觀機制的整合
我們常把企業的經營機制、激勵機制、分配機制、決策機制等相提並論,但這些機制之間確實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卻分屬於不同的層次;理清其中的脈絡,才能使機制的構建更具有目的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簡單地說,企業的內部運行機制可以分解為兩大機制:一個是自我發展機制,一個是自我約束機制。形象地比喻,企業就好象在市場經濟的道路上跑的汽車,自我發展機制就是它的動力系統,包括發動機、燃料供應與儲備等;自我約束機制就是拉制系統,包括方向盤、剎車、主(被)動安全系統、報警裝置等。
根據兩大機制]]的功能特征,再作進一步的分解,又有:
A.自我發展機制;包括:競爭激勵機制、人才開發機制、積累機制、投入機制、創新機制等。
B.自我約束機制;包括:決策機制、控制機制、監督機制、制約機制、預警機制等。
按照以上所述,我們就可以按照內部機制]]的功能構成,從具體問題入手開展分析和設計,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最終實現機制構建的目標。
競爭激勵是發展機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競爭本身也是一種激勵,甚至是一種生存意義上的激勵。其切入點是用人(包括經營者及各層次幹部的擇優錄用、競爭上崗)與分配製度的改革與完善。從人才開發與儲備機制來講,則應著重抓好以企業發展需要與崗位要求為參考的繼續教育、技術培訓和規劃指導。控制與監督則是約束機制中的重要環節,財務監管、成本核算、法律規範、關鍵崗位制約,以及審計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和責權配置是工作的重點。
前面我們說過,機制的構建要通過體制與制度的建設來實現。在體制(組織體制與管理體制)建設中,應註意各部分之間的相互協同與制約。在制度建設中,則應區分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某些情況下制度的作用在於禁止,更多的情況下則在於引導。
特別要說明的是,機制的構建不是簡單、絕對的,而是紛繁複雜的,激勵機制不僅僅是如何用人、工資獎金知何分配,它還涉及到其他許多方面,如領導作風、內部氛圍、企業文化等許多因素。因此,在機制的構建上一定要避免模式化和形而上學。
機制的構建又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有不斷創新的問題,社會環境不斷發展,人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機制也要隨時作出相應的調整。
1、經濟機制
經濟機制是表示一定經濟機體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繫和作用的關係及其功能。由於機制是在經濟肌體運行中發揮功能,所以又稱為運行機制。一個經濟肌體在整體運行中包含著它的各構成要素的局部運行。各構成要素都自成系統,各自都有特定的運行機制。
2、市場機制
市場運行機制是市場經濟的總體功能,是經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工業革命的發動是建立在市場運行機制基礎之上的,或者說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現代生產力的成長過程是在市場運行機制的驅動下進行的。市場運行機制是經濟社會化乃至經濟全球化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市場運行機制是價格機制、競爭機制、風險機制、供求機制所構成的。價格機制是市場經濟的核心機制,競爭機制是市場經濟的關鍵機制,風險機制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機制,供求機制是市場經濟的保證機制。
3、企業運行機制
企業運行機制是指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機能及其運行方式,是引導和制約企業生產經營決策並與人、財、物相關的各項活動的基本準則及相應制度,是決定企業經營行為的內外因素及相互關係的總稱。企業運行機制是企業的經營系統、技術創新系統、財務系統等運行過程中各環節內部以及各環節之間本質的內在的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工作方式的總和。
4、企業經營機制,就是企業經營系統運行過程中的機制,即企業各經營環節內部以及各經營環節之間內在本質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工作方式的總和。
5、企業創新機制,它的主要功能是使企業保持旺盛的創新活動,保證企業在不斷創新中獲得更大的利益,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企業創新機制制約因素有利潤分配機制、銷售機制、價格機制和供給機制。
6、財務機制,它主要是由獎金、成本和利潤等相互聯結的價值範疇所構成的財務活動體系。它主要包括資金的運動機制、消耗的核算機制和財務成果的分配機制。
7、企業的經營機制、創新機制、財務機制三者相互制約,每一機制功能作用不足或扭曲都會對其他有關機制產生消極影響。
8、企業的經營機制、創新機制、財務機制是從企業硬體的運行機制來考察的,此外還有企業軟體的運行機制,它包括企業的價值觀、理想、信念、行為規範等。企業文化的要素滲透到企業硬體運行機制的每個環節,並制約和影響著企業的整體運行機制。
9、企業運行機制構成圖
企業戰略機制,就是指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的方略和策略,以及企業經營活動所採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它們之間的有效組合的總稱。
企業戰略形成機制的八大原則
1、可持續發展原則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是強調了四個方面的替代:技術替代、產品替代、體制替代、產業替代。現在對企業強調的是四短一長,即企業的壽命要長,但是技術、產品、體制、產業這四個方面的周期要短,最好是不斷地替代。它們替代得越快,說明這個企業越有發展的活力。
2、量力而行原則
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必須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問題。因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在人、財、物、體制等方面都是有承受能力的限度的。經營戰略要服從於企業的承受能力。
3、比較優勢原則
在制定企業經營戰略時,一定要分析企業的比較優勢在哪裡,一定要把企業的比較優勢搞清楚。這主要是考慮企業在市場上處於什麼位置,占有率為多少。
4、規模經濟原則
在企業經營戰略的設計上,一定要考慮規模經濟或不經濟的問題。
5、流動性原則
流動性差的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就差,所以它要有一定的流動性。
6、務本性原則
所謂務本性原則,就是指我們在企業戰略的設計上不能離開企業這兩個字,尤其在企業經營戰略上要考慮對企業目標的限制問題。
7、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實際上強調的就是企業在制定經營戰略中要避免一種不好的傾向,即狹窄性,也就是考慮問題的思路比較狹窄,在各個方面考慮得不是那麼開放。
8、動態性原則
動態性原則就是指在企業經營戰略的設計中一定要把預期搞好。預期就是對未來整個企業的發展環境以及企業內部本身的一些變革,要有科學的預期性。如果沒有科學的預期性,那麼企業就會陷入困境,甚至短命。
企業戰略的實現機制是指企業開拓和爭奪市場的全部措施或手段的總和,也就是企業利用它所擁有的對市場有影響作用的各種要素來開拓和爭奪市場的一切方式、方法。
1、價格機制——就是指企業利用價格以及與價格相關的因素來開拓和爭奪市場。價格機制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機制,即價格漲落機制、買價與賣價機制、成本機制、供求機制和利潤機制。
2、質量機制——就是指企業以承諾產品的高質量為方式來開拓和爭奪市場。質量機制包括質量的內涵、質量標準、質量的比較優勢、質量和技術標準比。
3、效用機制——就是指以承諾產品的高效用為手段而獲得市場的機制。效用機制包括同類產品的消費效用比較、消費支出與消費效用比較、消費安全與消費效用比較和個性化發展與消費效用比較等。
4、品牌機制——就是指企業利用品牌來開拓和爭奪市場。當一個企業的產品是名牌的時候,這個企業就有能力開拓和爭奪市場。品牌機制包括品牌的內在含義、提高品牌檔次、充分利用品牌效應、創造品牌和收購品牌。
5、資源機制——就是指企業通過控制某種對市場非常有效用的資源的方式,來開拓和占領市場。資源機制包括使用資源、控制資源和創造資源。
6、服務機制——就是指企業通過承諾良好的服務方式來開拓和占領市場。服務機制包括服務形式、服務內容、服務水平、服務方法和服務費用。
7、客戶機制——就是指通過爭取擁有客戶的方式,來開拓和爭奪市場。客戶機制包括客戶開拓、客戶選擇、客戶管理、客戶溝通、客戶引導和客戶感情聯絡。
8、文化機制——就是指通過產品的文化品味去開拓和爭奪市場。文化機制包括造就產品的文化品位、利用文化品位、收購文化品位和提高產品文化含量。
9、技術機制——就是通過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減少產品的有害性,增加產品的適應性。技術機制包括無害性技術、適應性技術。
10、銷售機制——就是指通過各種比較好的銷售方式去開拓和占領市場。銷售機制包括有效的銷售形式、組建銷售網路、利用產權制度、採用各種利益手段、利用各種媒體、利用行政及其社團的力量、銷售導向和銷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