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機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經濟機制。
經濟機制(Economic mechanisms)
目錄 |
經濟學中的經濟機制是指一定社會經濟機體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及功能。它存在於社會再生產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全過程。由於經濟機制是在經濟機體的運行過程中發揮功能的,因此它又稱為經濟運行機制。
經濟機制是表示一定經濟機體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繫和作用的關係及其功能。由於機制是在經濟肌體運行中發揮功能,所以又稱為運行機制。一個經濟肌體在整體運行中包含著它的各構成要素的局部運行。各構成要素都自成系統,各自都有特定的運行機制。
社會經濟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制約關係,以及為保證經濟運轉所採取的管理經濟的具體形式所構成的總體。經濟機制由經濟組織、經濟杠桿、經濟政策構成,生產關係是經濟機制賴以建立的基礎,經濟規律制約和支配著經濟機制。資本主義經濟機制由於受剩餘價值規律、價值規律的支配,自發地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因而具有自發性特征。社會主義經濟機制是人們根據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認識和利用,自覺地建立併發揮其作用的,因而具有自覺性特征。
經濟機制的內容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關係規定的,但是它又超出了生產關係本身的範圍,既同生產力有關,又同上層建築(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有關。因此,在對社會現象分類時,經濟機制不能完全歸入生產關係範疇,也不能完全歸入上層建築範疇,而是介乎兩者之間的特殊社會現象,是兩者的一種結合體。
在不同社會經濟形態中,存在著不同類型的經濟機制。在生產關係本質相同的情況下,在不同國度和同一國度的不同時期,經濟機制也會有所差別。但這種差別是同一類型經濟機制本質相同條件下的差別,而不同於本質不同的不同類型經濟機制之間的差別。在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社會經濟形態中,按照生產關係的不同性質,可以劃分為資本主義經濟機制和社會主義經濟機制兩大類。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剩餘價值規律、價值規律通過市場競爭、供求關係變化而形成的價格等具體形式,自發地制約著經濟的發展。雖然資本主義經濟機制也是體現了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相互結合,但是自發性是其重要特征。
與資本主義經濟機制不同,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中主觀因素起著重大的作用,自覺性成為社會主義經濟機制的主要特征。社會主義經濟機制是人們根據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認識和利用,自覺地建立併發揮其作用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是社會主義經濟機制賴以建立的基礎,在社會主義經濟範圍內起作用的客觀經濟規律決定著經濟機制的構成,包括採取什麼式樣的體制、組織、手段、方式和方法來影響、調節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經濟機制的功能[1]
(1)資源配置功能。資源配置問題源於人類經濟活動與自然的特定關係。經濟機制的資源配置功能,在於使資源配置儘可能達到一種最符合人的效用最大化目標的狀態。實踐中表現為,經濟機制會能動地給經濟主體發出“指令”,指示它去開發利用資源,將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組合起來,按照社會的意願和要求進行生產。
(2)動力功能。經濟機制的動力功能反映在它是如何誘導經濟主體使之願意在某一領域從事資源配置的經濟活動,從而保證源源不斷地滿足人們效用最大化的需要的。換句話說,就是如何保證經濟主體的積極性的問題,需要依賴於經濟機制的動力功能來解決。經濟機制具有一種促使經濟主體從事經濟活動的內在推動力,即一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併在該行為過程中儘量選擇機會成本最小的方式。成本和機會成本以及市場需求構成了經濟機制的約束因素,制約經濟主體的某些行為,就好像物理世界物體運動的摩擦力一樣,是與內在推動力相逆的阻力。可見,動力功能是由相互影響的激勵功能與約束功能完成的。激勵功能保證經濟主體從事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和資源配置的效率;約束功能就是制約經濟主體從事某一經濟活動,以保證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發展方向。正因為如此,政府便可以通過制度安排,增大經濟主體從事某些經濟活動的機會成本以約束那些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需要的行為,如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與環境污染等。
(3)風險轉移功能。積集生產要素資源與組織生產,總是存在著不確定性和風險,而且,人們的需求也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這就使得原來的資源配置狀態有可能不符合人的效用最大化要求。對於這樣的問題,經濟機制具有一套風險轉移的功能。這種功能表現為:在人類經濟活動中自動地產生了在空間的坐標軸上即在全社會範圍內各有關經濟主體之間和在時間的坐標軸上即在歷史和未來之間轉移風險或分散風險的機制,譬如保險公司、證券市場、期貨市場、規模經濟以及多角化綜合性企業等。經濟機制的風險轉移功能在資源的配置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保證經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的經濟機制是組織和管理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廣泛和複雜的體系。它包括相互制約的社會主義經濟諸因素的內在結合關係,及其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向前發展的作用機制。同時,它也包括國家組織管理經濟的機構,有關發展經濟的方針、政策,以及影響、制約經濟發展的杠桿。社會主義經濟機制組成部分之一的作用機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諸因素的內在制約關係,蘊含於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本質中,因而是無形的。至於作為社會主義經濟機制具體形式的利用機制,是人們自覺地依據經濟規律所建立的實現經濟規律作用的具體形式,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經濟管理的機構和組織,包括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實施領導和組織的綜合管理機構(計劃、財政、勞動、商業、物資等)和專業管理機構(工業、農業等),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經濟組織管理機構,以及在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各種形式的聯合公司。
②指導經濟活動的方針、政策和規定,主要指國家有關計劃、財政、勞動、工資、價格、物資等方面的政策規定,以及為指導經濟活動所採取的具體措施。
③經濟杠桿,包括用來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價格、信貸、稅收、利潤、工資等等。社會主義經濟機制的各個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經濟管理機構通過制定指導經濟活動的方針、政策對國民經濟實施管理,而各項經濟方針、政策要收到實效,又都離不開對經濟杠桿的運用。
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表明,社會主義經濟機制有一個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因為人們對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本質和經濟規律有一個認識過程。同時,具體建立怎樣的比較適宜的經濟機制,也有一個實踐和積累經驗的過程。
近年來,中國隨著經濟改革的進行,經濟學界對經濟機制的論述越來越多,但對這一概念的內涵的認識還存在分歧。概括起來有三種觀點:
①認為經濟機制就是客觀存在的經濟規律;
③認為經濟機制是客觀經濟規律與經濟規律在經濟實踐中具體表現形式的統一。
經濟機制與經濟規律的關係主要有兩方面的意見:
一方面的意見是,比較強調經濟規律對經濟機制的基礎和決定作用,認為經濟機制是經濟規律的表現形式或過程。如有的同志認為,經濟機制“體現了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通常把經濟機制稱為經濟規律的作用機制,也就是經濟規律賴以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如果離開經濟機制,人們就無法認識客觀經濟規律。”有的同志把生產關係——經濟規律——經濟機制的過程概括為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認為經濟機制是受經濟規律制約的,人們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的能動性越強,就越需要不斷地完善經濟機制。也有同志提出經濟機制是經濟規律和經濟現象之間的“中介”或“樞紐點”,經濟機制更具體、更現實地體現經濟規律的內在本質及其作用。
另一方面的意見是比較註重於經濟機制與經濟規律的相互關係和作用。如有的認為:“經濟機制和經濟規律之間的相互關係,很大程度上可以同物理規律和在它們的基礎上製造的勞動工具相比擬。”經濟規律的作用只是經濟機制內容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經濟機製作為經濟生活的一種具體現象,又是經濟規律、經濟本質的具體體現。應當根據經濟規律的要求建立與其相適應的經濟機制,而且同樣一些客觀經濟規律作用範圍記憶體在著若幹個經濟機制的具體方案可供選擇。有的同志指出:“經濟規律既是經濟結構內部的必然聯繫,又是經濟機制的必然聯繫……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經濟規律不過是經濟機制的規律。”“經濟規律與經濟機制的關係是雙重的。一方面,經濟規律是經濟機制中表現出來的必然聯繫;同時經濟機制是經濟規律的作用及其過程。”
經濟機制與經濟體制的關係
1.認為社會主義經濟機製作為經濟管理機制,不過是從另一角度來看的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是就制度的形式這個意義上講的,著眼於同經濟的基本結構的關係;而機制則是就一定的形式所規定的過程講的,著眼於同經濟規律作用的關係。
2.認為經濟機制是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二者有區別。“經濟體制是指一個國家組織和管理社會經濟活動的制度和形式,是社會經濟活動的規範”,它“包括兩部分:一是組織經濟,二是管理經濟。”“經濟機制不同於經濟體制的其它方面的特點則在於它是一種內在的功能。要使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且協調地發揮作用,就需要經濟機制貫穿其中。”
3.認為體制是經濟模式的外部形式,而機制是經濟模式的具體內容。體制改革將從組織上保證我國的經濟運行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但有了健全的組織形式,還要有相應的支配內在運行的經濟機制來承擔。
4.從經濟運行的層次分析,認為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總是在一定的經濟體制條件下實現的,因此,經濟體制是經濟運行分析的前提。沒有這一前提,就無法對社會主義經濟運行進行科學的分析。當經濟體制發生變化時,就要在新的前提下進行經濟運行的分析;當問題在運用原有機制不能得到解決時,就需要通過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建立相應的新的經濟機制。
- ↑ 曾玉林.中國林業社會化:趨勢、機理與制度創新.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