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經濟全球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目錄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繫而形成的全球範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經濟全球化、國際化的現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

  (1)生產國際化。這主要是指國際生產領域中分工合作及專業化生產的發展。現代生產分工已經不是在國家層次上的綜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門層次和企業層次的專業化分工。這種分工在國際間進行,形成了國際生產網路體系。其中最典型是企業生產零部件工藝流程和專業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飛機有400 萬個零部件,由分佈在65個國家1500個大企業和15,000多家中、小企業參加協作生產德國拜耳公司與35000多家國內外企業建立了協作關係,拜耳向它們提供中間產品,由它們加工成各種最終產品。這種企業層次的國際化,使未來在一個企業內部進行的設計、研製零部件的加工或購入、組裝和總裝等一系列的活動環節分佈到國外進行,即企業的不同部門、工廠、車間,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國際範圍內進行組織,從而也形成了生產組織的國際化。

  (2)產品國際化,也就是生產總額中出口生產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現為現代國際貿易的迅速增加。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以及眾多的企業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卷入了國際商品交換。現在的國際貿易已占到世界總生產額的1/3以上,並且還在穩步增長。國際貿易的商品範圍也在迅速擴大。從一般商品到高科技產品,從有形商品到無形服務等幾乎無所不包。在我們的國家裡,到處可以吃“麥當勞”快餐,喝“可口可樂”飲料,看“日立”電視機,坐“賓士”汽車等等。

  (3)投資金融國際化。生產和產品的國際化使得國際間資金流動頻繁,大大促進了投資金融的國際化。為適應於國際化的潮流,各國放寬了對投資金融的管制,甚至採取諸多措施鼓勵本國對外投資的發展。以國際直接投資為例,從1991年到1993年,國際直接投資總存量的增長速度相當於世界商品和進出口的兩倍,1995 年國際直接投資總存量達2500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際資本的輸出入更加自由,金融資本嚴重地與商品資本相分離,脫離生產發展而迅速膨脹。目前,世界金融交易量已遠遠超過了世界貿易量。而世界大銀行致力於在世界各國廣設辦事處代表處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屬銀行以及附屬金融機構,並與其他銀行組成合資銀行或國際銀行集團。有資料表明至1992年2月底全球至少有40家銀行的海外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保持在25%以上。金融投資的國際化反過來又會促進生產和產品的國際化。

  (4)技術開發與利用的國際化。首先從國際技術貿易的發展來看,由於技術對生產和經濟的重要作用,生產國際化自然帶動國際技術貿易的不斷增長。資料表明:1965年世界各國技術貿易總額為 30億美元,1970年達110億美元,80年代初為160億美元,到80年代中期猛增到400~500億美元。其次,從研究與開發的情況來看,一方面由於各國在科技發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業又為了獲得先進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國間設立研究與開發據點便成了一種趨勢,以至於許多企業形成了全球範圍內的研究與開髮網絡,從而促進了研究與開發組織體系的國際化。另一方面,由於現代科技發展以高科技開發為中心,而高科技研究開發投入高,風險大,使很多企業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形成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聯合開發,這是現代技術開發活動國際化的又一顯著特征。例如,1990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和西門子公司結成了共同研究開發新產品的戰略聯盟,1992年初日本東芝電氣公司也加入這一聯盟,三家聯手開發256兆位超微晶元。

  (5)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生產、投資、貿易發展的國際化使各國間經濟關係越來越密切,特別表現在區域間經濟關係上,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以區域為基礎,形成了國家間的經濟聯盟。如歐洲共同體,美、加、墨自由貿易區等等。歐共體自成立來,一直朝著經濟一體化和政治一體化方向推進。1985年 2月,歐共體執委在《關於完善內部市場的白皮書》中,提出了建立歐洲統一大市場的目標,確定使12個成員國分散的市場連成一個擁有3.2億人口的統一市場,在統一市場內實現商品、勞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這種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不僅大大推動集團內的經濟自由化程度提高,而且也會影響到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的進程。

  (6)資本流動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必然帶來貿易全球化,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又必然帶來資本的全球化。這三者間相互聯繫,相互依賴。如今各地區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場形成了有機整體,資金以光的速度在全球流動,哪裡增資就流向哪裡。

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準則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誌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準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跨國併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鐘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準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  超額利潤

  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研究和瞭解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認可,但目前沒有統一概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

  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繫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

  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

  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據說最早是由特·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範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規範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也有人從生產關係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衝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多了國際投機,增加了國際風險,並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衝擊。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由於實力不同,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將得利最多,而發展中國家所得甚少。因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將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之外,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成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新技術殖民地”。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极參与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經濟全球化及其客觀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動下,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 (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種資本形態(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運動超出國界,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關係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世界市場加速擴大,世界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大大超過歷代水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涵蓋了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各個領域,囊括了世界經濟和與世界經濟相聯繫的各個方面及全部過程。其主要表現為:國際分工從過去以垂直分工為主發展到以水平分工為主的一個新階段;世界貿易增長迅猛和多邊貿易體制開始形成;國際資本流動達到空前規模,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增;國際經濟協調的作用日益加強。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這是因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第四,國際間相互投資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要求,促進了各國經濟的較快發展。但同時,也使世界經濟的發展蘊藏著巨大的風險。

  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來看:

  第一,有利於各國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一國經濟運行的效率無論多高,總要受本國資源和市場的限制,只有全球資源和市場一體化,才能使一國經濟在目前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擺脫資源和市場的束縛。經濟全球化,可以實現以最有利的條件來進行生產,以最有利的市場來進行銷售,達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提高經濟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

  第二,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區域統一,使國際分工更加深化,各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事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比較優勢的產品的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經濟全球化可以促進產業的轉移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加速流動;可以彌補各國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不足,積极參与國際市場競爭,迅速實現產業演進和制度創新,改進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積極開發新產品,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第三,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和生產力的較大提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了在全球化範圍內的科技研究和開發,並使現代科學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迅速傳播,現代科技創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國家的科學技術活動,都必須也只能以世界上現有的科技成果為前進的基礎。由於經濟全球化帶來科學技術的世界性流動,使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可以進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進科學技術,藉助“後發優勢”,促進科技進步、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

  第四,促進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經濟關係更加複雜,它使以往的國別關係、地區關係發展成為多極關係和全球關係,推動了處理這些關係的國際協調和合作機制的發展,並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全球性經濟規則的產生,使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國家出讓或放棄部分主權,形成和遵守這些經濟規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是一個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融合滲透的過程。

  但是,經濟全球化是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經濟全球化中占有主導地位和絕對優勢的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資本主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性特征會得到充分體現;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會更加突出,使國家之間的市場競爭和民族衝突會更加激烈和尖銳;少數大國一手操縱世界經濟事務,使平等互利原則和國際間的合作屢遭破壞;局部地區的民族摩擦、經濟危機以及政治經濟的震蕩也極易在全球範圍內傳播和擴展,增加了國際政治經濟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

  跨國公司是當今世界經濟中除國家以外最活躍的國際行為主體,是當今世界經濟活動的主要組織者。跨國公司作為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產物,它的迅速發展不僅使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加強,反過來也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推動了國際分工的深化和經濟全球化在生產、投資、貿易、金融、技術開發等方面的發展,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

  1.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生產的全球化;

  2.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資本的全球化;

  3.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貿易的全球化;

  4.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技術的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對不同資本主義國家產生的影響

  由於世界各國在自然資源、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經濟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對不同的資本主義國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西方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占有更多的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

  第一,發達國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和高新科學技術,在全球分工體系中處於優勢地位。發達國家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賴以發展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世界研究與開發的投資、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優勢,集中精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術產業,而將傳統工業和一般技術成熟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第二,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器,是實現全球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載體。目前,主宰全球經濟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中,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只有5家。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全球性的聯合、兼併和擴張,進一步發展其高度發達和高度集約型的經濟,使其產品競爭力始終高居世界領先地位。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作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浪潮,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衡量經濟全球化的利弊與得失,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研究經濟全球化給我國提供了哪些機遇,帶來了哪些風險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據統計,流人我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在改革開放之初(1979—1982年)累計為11.66億美元。以後逐年上升,進人20世紀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計達到4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額自1993年以來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發展中國家的第一位。在過去 20年,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占所有發展中國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30%。由於經濟全球化實現了人才、資本、信息、知識和物質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我國能夠引進、吸收世界上的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根據我國的國情進行管理創新。事實上,進入我國的跨國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經給了我們很多啟迪和借鑒。

  第二,有利於加速我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經濟全球化使我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我國工業化進程。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及出口商品結構,強化經濟競爭力。

  第三,有利於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經濟全球化為我國企業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极參与國際競爭的機會,可以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國科技人才、跨國公司、國家之間以及民間的全球性科技活動日趨活躍,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積极參与,就能有效地促進我國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企業可以利用國外的技術或在外國產品的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外部鏈接

  • 經濟全球化文摘[1]
  • 經濟全球化文摘[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全球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