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世界經濟是世界各國的經濟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而構成的世界範圍的經濟整體。它是在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基礎上,把世界範圍內的各國經濟通過商品流通、勞務交換、資本流動、技術轉讓、國際經濟一體化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把各國的生產、生活和其他經濟方面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它不是各國國民經濟、國家集團經濟簡單的機械的總和,而是在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的基礎上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國際經濟關係相互聯繫又相互矛盾著的各國國民經濟與國家集團經濟構成的總體系,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後形成的。
世界經濟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世界經濟的形成與發展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和發展緊密相連的。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之前,人類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自然經濟占據統治地位,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國際經濟交往,但只是偶然的、個別的、局部的現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簡稱戰後),在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的嶄新時期,在發展的速度、質量和領域等方面都超過了以往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特別是冷戰結束後,伴隨著新技術革命向縱深發展,世界各國和地區為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化趨勢,不斷調整經濟結構,積極進行經濟政策與體制的變革,世界經濟迅猛發展。步人21世紀,經濟全球化浪潮進一步推動世界經濟向著市場化、集團化、網路化、自由化方向繼續深化發展。作為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成為一柄雙刃劍,在給世界經濟創造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因此,研究當代世界經濟的演變及其規律性,有助於從深層次把握當前世界的走向。
(一)世界經濟的萌芽
地理大發現是西方史學對15至17世紀歐洲航海家開闢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這是中古時代受到新科學觀念(地圓說)的鼓舞,某些當事者和探險家為尋求財富(黃金)的欲望所驅策而產生的歷史事件。主要有:
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抵達美洲,1498年達伽馬開闢繞過非洲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至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以及1642至1643年荷蘭人塔斯曼航行抵達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一帶等。地理大發現引起了人們思想上的變革,擴大了世界市場,開始了殖民掠奪,導致西歐發生價格革命,從而加速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過十程,對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很大促進作用這一時期是指從15至17世紀地理大發現到18世紀中葉西歐產業革命前夕。在封建社會後期,資本主義經濟首先在歐洲出現了萌芽,如以義大利北部城邦為據點形成了最初的貿易中心。商品的流通和交換從深度和廣度上空前地發展著,逐步衝破了以自給自足為主要特征的自然經濟的藩籬。15世紀以後,地理大發現引發了西歐國家的海外殖民浪潮,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隨之擴展到大西洋沿岸。對外貿易的發展,新市場的開拓,加深了各國和地區間的經濟往來,逐步形成了區域性的國際商品市場。由於西歐備國正處於產業革命前夕,手工業方式仍為生產的基礎,社會化程度不高,這一時期現的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只是一種早期的原始形式。不過正是這種早期的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標誌著世界經濟的萌芽。
(二)世界經濟的初步形成
這一時期是指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60年代。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以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為標誌的近代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並導致了產業革命的發展,完成了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過渡。產業革命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增長,引起了國際經濟關係的深刻變革,促進了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發展,為世界經濟的形成準備了必要的條件。但是,這一時期各國間的經濟關係主要以商品交換為主,資本的流通還不占主要地位,各國間的經濟活動也僅限於商品流通領域,而未深入擴展到金融領域。此外,因部分國家和地區仍處於封閉狀態,還沒有納入資本主義體系,這時的世界經濟尚處於不完備狀態。因此,世界市場、國際交換和國際分工雖已形成,但世界經濟尚未最終形成。
(三)世界經濟的最終形成
這一時期是指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期。在這期間,出現了電力的使用和電動機的發明為標誌的近代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新興的科學技術再次促進了資本主叉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一系列新興的工業部門蓬勃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專業化程度和協作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尤其是科技革命使交通運輸和通信業發生了真正革命,極大地便利了世界經濟的聯繫,為世界多方博弈的當代世界經濟經濟的最終形成提供了物質條件。在生產關係方面,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不僅商品輸出不斷增長,資本輸出迅猛擴大,而且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逐漸融合,形成了金融資本。建立在壟斷基礎上的金融資本,不僅統治個別國家,而且統治世界:既操縱國內生產和交換,也操縱國際生產和交換。資本日益國際化,加速了世界範圍內經濟整體的形成,也使世界市場不僅有了商品市場,而且有了資本市場,世界市場的機制更加完善。資本主義諸強國為了給自己的商品和資本尋找到更廣闊的市場,迅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亞、非、拉美、大洋洲中越來越多的國家被卷入國際經濟生活。到20世紀初,隨著國際分工、世界市場、國際交換的不斷發展,特別是資本國際化的產生髮展以及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帶有鮮明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及殖民體系一統天下特征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世界經濟主要行為主體包括:主權國家和非國家主體(即跨國公司、世界經濟組織、地區性國家集團等)。正是主權國家和由跨國公司、國際組織、國家集團等組成的非國家主體,通過國際分工、貿易、金融等紐帶建立起來的各種關係,構成了當代世界經濟體系的主要內容,推動著世界經濟的運行。
經濟全球化並不意味著世界經濟各部分是單一的無差別的經濟體。實際上,主權國家依然是世界經濟中最主要的部分,決定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進程。跨國公司、世界經濟組織、地區經濟集團等非國家經濟行為主體在影響世界經濟的運行、發展上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戰後世界經濟組織發展迅速。主要有:
(1)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於1995年1月1日。它的前身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
世界貿易組織總部設於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是世界貿易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它標志著統一的世界貿易組織與規則的誕生,將對國際貿易關係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有:第一,它制定的多邊貿易規則已成為各締約國普遍接受的共同規則。第二,主持多輪多邊貿易談判,使各國關稅大幅度下降。第三,為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提供談判和合作的場所。第四,為調解各國的貿易糾紛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各國政府間國際貨幣金融組織,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11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在經營上實行獨立運作。是二戰後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它的宗旨是:第一,在國際貨幣問題上進行磋商與合作,促進國際金融的發展。第二,促進國際貿易的均衡發展。第三,促進各國匯率的穩定。第四,為經常性交易建立一個多邊支付和彙總制度。第五,為會員國融通資金。第六,爭取減輕各成員國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基金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是理事會,執行董事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建立與活動,對於加強國際貨幣合作、建立多邊支付體系、穩定國際匯率、促進國際收支的調整進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對會員國提供各種類型的短期和中期貸款,暫時緩和會員國因國際收支逆差所造成的困難與問題,有助於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3)世界銀行。它的宗旨是:第一,對用於生產目的的投資提供便利,以協助會員國的復興和開發。第二,通過保證或參與的方式促進私人對外投資。第三,鼓勵開發生產資源,促進國際貿易平衡發展,以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第四,與其他國際貸款機構相配合,提供貸款保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相互補充,前者的首要任務是保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後者側重支持會員國的經濟發展計劃和經濟開發。1980年世界銀行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權,自此該行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貸款,以資助中國的農業、工業、交通、環保等部門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