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革命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價格革命(Price Revolution)
目錄 |
價格革命又稱作物價革命,是指15世紀地理大發現後,西班牙人入侵美洲,破壞了美洲印地安人的印加和阿茲提克文明,並且掠奪大量(主要是黃金白銀)貴重金屬輸入歐洲,但是各項物資並未增加,加上人口增加,以致商品農產品產量不足,物價急遽上漲,尤其是糧食價格。
蒙古的戰爭逃難人群涌入再加上新航路開闢的另一個經濟後果是引起“價格革命”。在白銀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向東流動時,它所經過的地方必然發生下述現象:物價迅速上漲,貨幣貶值,出現偽幣,投機活躍。在一個世紀里,西班牙的物價上升了大約四倍,其他歐洲國家雖然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但它們傳統的經濟關係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物價猛漲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以致被稱為價格革命。這裡帶來的不但是西歐物價的漲幅,也帶來了東西方物價的差異。
價格革命產生的歷史背景[1]
15、16世紀是西歐社會經濟劇烈變動的時代,傳統社會經濟模式的衰落和變化成為這個時代的鮮明特征。在農村,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農民份地制逐步瓦解,生產方式出現了大的變革,農產品商業化,這些變化為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創造了必要前提條件。在紡織、採礦、印刷等部門,英國在16世紀初就出現了上千個手工工場。1348年英國出口的寬幅毛呢僅4500匹,到l6世紀4O年代,則每年達122354批,增加近3O倍。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商品經濟的高漲,大量新型城鎮在鄉村涌現,城市商品貨幣關係深入農村,城市勞動力和資本向農村轉移、鄉村工商業中心也蓬勃興起。1561年至1562年,倫敦的呢布出口統計表列舉了22個郡的117個昵布生產中心,其中僅約20個城市是舊的呢布生產中心。這些新興城市作為資本、商品生產、交換、消費的集中點,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引起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這一變動的結果與16世紀物價上漲具有密切的關係。
這次物價上漲涉及了工業和農業的各種商品,上漲幅度前所未有,在時間上持續了一個世紀,所以在經濟史上被稱為“價格革命”。16世紀西歐“價格革命”的機理不斷有新的探索,近代早期席卷整個歐洲的物價持續上漲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傳統的解釋往往將其歸因於美洲貴金屬的大量涌進這種倚重於美洲貴金屬流入的觀點(即貨幣數量理論),簡單因果論的解釋模式有著極其悠久的理論傳統。早在價格革命時期的西班牙薩拉曼卡學派就提出了這種解釋,他們認為發生於西班牙的物價飛速上漲是由於美洲金銀大量進口所致。其後,法國思想家博丹也支持這一解釋。而到了現代,費雪提出了著名的貨幣數量方程式,即“PT=MV”(分別代表價格、交易量、貨幣、流通速度),認為在均衡條件下價格水平是貨幣供給量的函數。早在1895年,德國史學家韋埃伯在其著作中就將16世紀西歐物價飛漲歸結為美洲金銀流入的影響。進入20世紀,美國曆史學家漢密爾頓更是成為這一理論的集大成者,他以極其詳實的數據資料論證了美洲白銀輸入對於西班牙和歐洲的影響,從而使貨幣數量論成為占主導地位的解釋模式。
這樣的價值革命,帶給西方的是改變了國家從立國開始以來就進入長期通縮的趨勢,中國每一次改朝換代以後,隨著人口的增長,白銀的人均占有量逐步降低,而人均創造的財富卻是逐步增長,這樣的結果就是只有通縮,而通縮的趨勢造就人們生產不如存錢和放貸,很多白銀會埋入到地下,進一步加劇了通縮的趨勢,這樣的通縮會扼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西方彙集全球的貴金屬,美洲金銀的持續流入,改變了這樣的趨勢,西方世界的崛起與之是有特別的關係的。西方的這個時代是剛剛被黑死病戲虐的歐洲,人口減員三分之二以上,而其後的人口恢復所帶來的人口增長過程當中,價格暴漲的背後就是人均占有貨幣量的增加,也就是貴金屬數量的增加,這與世界貴金屬聚集西方是分不開的,這個過程才是誕生當今資本社會的關鍵。
這樣的貨幣激增,給後世帶來的巨大影響就是西方的崛起、定價權和財富的集中,物價高對內可能是存款的貶值,但如果是對外貿易,則原來物物交換的天平就要被打破了,高昂的物價可以換取更多的財物,也帶來了更多的貿易需求,全球貿易時代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 ↑ 劉麗娟,馮慧敏.淺析英國“價格革命”產生的原因[J].法制與社會,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