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農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農業

農業(Agriculture)

目錄

什麼是農業[1]

  農業是人類利用自然環境條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動機能,通過人類勞動來強化或控制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過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質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

農業的特點[2]

  從農業生產過程可以看出,農業生產是三類基本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一是生物有機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二是自然環境,如土、水、光、熱等;三是人類藉助勞動手段進行的社會生產勞動。這三類因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使農業生產具有了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交織的根本特點。

  所謂自然再生產,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長髮育過程,即生物有機體同自然環境之間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交換和轉化的過程。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肥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出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物質的植物產品。動物利用植物產品進行自身的生命活動,同時為人類提供肥料等有機物質,再加上微生物的活動,就形成了自然界的物質迴圈和萬物繁衍的過程。自然再生產通過生物自身的代謝活動而實現,是農業再生產的自然基礎。

  所謂經濟再生產,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中,人們通過有目的的活動,利用與改造動植物的生理機能和自然環境條件所反覆進行的社會生產過程。它是人類遵循自然規律,以生物體自身的代謝活動為基礎,根據人類的需要,通過勞動對自然再生產進行作用與指導的過程。

  由於農業生產中的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且密不可分,由此而派生出農業不同於工業和其他物質生產部門的若幹具體特點,主要是:

  1.土地是農業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產資料

  農業生產利用各種自然力的基礎是土地,農業生產分佈在廣闊的土地上,人類的農業活動也主要通過土地而對動植物發生作用。然而土地又具有自身的自然特性和經濟特性,如土地數量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用途的選擇性、肥力的可變性、效用的持續性、質量的差異性、收益的級差性等,這就使農業生產產生了土地集約經營、合理佈局等一系列特有的經濟問題。

  2.農產品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會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現代工業物質文明和加工製成品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消費領域。但是無論怎樣變化,糧、棉、油、肉、蛋、奶、果、茶、菜等這些最基本的農產品仍然需要農業來提供。它們不僅是人們生活必需的,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還要求數量上有所增加,結構質量上不斷改進,否則就會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3.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節性特點

  由於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人們的生產勞動要通過動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而起作用,人們的勞動成果也要通過動植物的生命活動來實現。因此,人們必須認識和遵循動植物的生命活動規律,按照其生命活動周期進行生產活動,如按季節播種、按季節收穫。

  4.農業生產具有空間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由於農業生產活動主要在土地上進行,而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這就決定了農業生產只能在廣闊的土地上分散進行。同時,農業生產中植物的生長髮育,主要依靠光合作用而獲得自然界的物質能量來完成,這就有一個植物葉面的採光面積問題,生產中植物種植越分散,採光面積越大,則從外界獲得的物質能量越多。此外,農業生產要受到氣候環境和地理條件的影響,不同的地域環境和氣候條件則其生產周期、生產季節和生產結構不盡相同,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點。

  5.農業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不一致

  農業生產時間是指農業自然生產全過程所需要的時間,這一時間要受到生物生命活動規律與周期的約束,要受到自然資源環境條件的制約,一般生產周期長,則生產時間持久。農業勞動時間是指人們根據農業自然再生產過程中動植物生長髮育的實際需要而投入勞動的時間,一般具有間斷性和季節性的特點,這也使得農業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產生了非一致性,即在動植物漫長而持續的生長髮育過程中,有時人們不勞動而動植物的生命活動過程照樣在進行。由於農業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不一致,使得農業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使用具有了季節性,農產品的獲得具有了間斷性,農業資金的收支具有了階段性的不平衡性。

  6.農業生產具有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

  由於農業生產大多在自然環境中進行,而自然環境中的諸多因素具有不可控性,使得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特別大。同時,農業生產的周期長,按季節播種、按季節收穫的規律難以改變,使得農產品供給的彈性很小,難以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生產結構和改變生產規模,加之農產品的生物學特性,對加工、儲藏、運輸銷售要求較高,使得農業生產經營具有較大的市場風險

  7.農業生產的成果要在最終產品中體現出來

  農業生產是人與自然結合的事業,其整個生產中有多種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聯合發揮作用,共同促使生產過程的完結,農業生產的成果要在最終產品中才能體現出來。這就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方面生產過程中各種生產要素投入的效果很難測定,例如生產豐收了,是品種因素的作用、肥料因素的作用、自然界風調雨順的氣候因素的作用,還是人類精耕細作的勞動因素的作用,這很難分清;另一方面人類的等量勞動投入在農業生產中難以得到等量效果,使農業生產成果的分配不能完全按照生產要素投入進行計量分配,農業生產的經營管理更為複雜。

農業的性質[2]

  農業是社會生產中的一個重要部門。農業是人類依靠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機能和自然力,通過人們的勞動去協調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強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過程,以取得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和為人類創造良好生活環境的一個生產部門。換句話說,農業是通過人類勞動去實現植物和動物的再生產,來獲得物質資料的社會物質生產部門。

  任何一種社會生產,都是物質能量的轉化過程,農業生產也不例外。農業生產過程就是生物利用太陽能,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物質和能量的轉化過程。由綠色植物形成的植物性產品,即食品飼料,是人類生存和畜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農業首先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在任何社會中,農業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先決條件。人類需要的生活資料絕大部分直接或間接地來自農業,尤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歸根到底要由農業生產出來。因此,農業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一切生產活動得以進行的起點。

  農業的發展是社會分工的前提,是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得以獨立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人類分工的每一步發展,都是以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前提的。只有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一定的高度,能夠為其他生產部門提供必要的生活資料,這些部門才能從農業中獨立出來。而如果沒有農業部門不斷提供日益增多的剩餘勞動,一切非生產部門的存在和發展是不可能的。農業生產作為一種物質生產過程,具有它的自然屬性;同時,作為一種人類社會有組織的經濟活動,又有其社會屬性。農業生態系統和農業技術系統諸因素反映農業的自然屬性,農業經濟系統各因數則說明農業生產的社會屬性。農業的產生和農業內部生產門類的增多,是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發展的結果。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農業這個最古老的經濟部門和第一社會生產部門,才得以產生並不斷地發展;農業內部的分工分業,才得以逐步展開和不斷深化。

農業的地位和作用[1]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1.農業是國民經濟其他部門賴以獨立的基礎

  食物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資料,而食物是由農業生產的。因此,無論是過去和可以預見的未來,農業都是人類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同時,農業是社會分工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只有食物的直接生產者為社會提供的剩餘產品相當多時,其他經濟部門才有可能獨立出來,其他經濟部門的生產者才能安心地從事其他經濟活動。沒有農業人類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農業的發展便沒有社會分工,也沒有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獨立。

  2.農業的發展是國民經濟其他部門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農業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決定了農業為其他部門提供剩餘產品和農業勞動力的數量,進而制約著這些部門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只有農業發展了,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才能得以進一步發展。

  3.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對各國普遍起作用的經濟規律

  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一個普遍的規律是農業產值和勞動力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逐漸下降。由於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環境條件和經濟制度不同,其下降的速度和比重大小也不盡相同。但是,無論是農業比重大的國家,還是農業比重小甚至沒有農業的國家,這一規律都要起作用。一些國家如果本國農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不能滿足國發經濟發展的需要,必然依靠其他國家,其經濟的發展必將受到其他國家和世界農業的影響。

  4.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長期起作用的規律

  農業在利用自然力、轉化太陽能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以及農業所生產的產品在使用價值方面的特殊性表明,不僅過去和現在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即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以後的將來,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農業的貢獻和多功能性[1]

  (一)農業發展的貢獻

  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產品貢獻、要素貢獻、市場貢獻和外匯貢獻等方面。

  1.產品貢獻

  食品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非農產業部門的食品消費主要來源於農業部門。只有農業生產者生產的食品超過維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餘的時候,國民經濟中的其他部門才能得以發展。從理論上說,國內食品生產不足可以通過進口來加以解決,但實際上大量進口食品將會受到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使得食品的供給完全依賴國際市場具有較大的風險或者要具備更為良好的政治與經濟條件。

  2.要素貢獻

  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要素貢獻,是指農業部門的生產要素轉移到非農產業部門,從而推動非農產業部門的發展。農業部門所提供的生產要素有土地、勞動力資本

  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後,農產品出現了剩餘,使得農業勞動力能夠向非農產業轉移,從而為非農產業的發展提供最基本的土地生產要素。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得農業勞動力相對充足,甚至出現了剩餘,這就為其他非農產業部門的發展創造了最基本的生產條件,農業成為其他非農產業部門勞動力資源的重要來源。

  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農業是最主要的物質生產部門,社會資本的積累主要靠農業,工業等其他新生產業部門起點低、基礎薄弱,還無資本積累能力,此時農業不僅要為自身的發展積累資金,而且還要為工業等其他新生產業部門積累資金,農業為國家工業化和新生產業的資本原始積累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3.市場貢獻

  農業對國民經濟的市場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農業要為市場提供各種農產品,以滿足社會對農產品的日益增長的需要,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流通量增加,不僅有利於社會消費成本的降低,而且還可以促進市場體系的完善。另一方面,農業還是工業品的購買者,如農業生產中所需要的化肥、農藥、農膜、機械電力能源等由工業生產的農業投入品,都要通過市場來購買,農村是工業品的基本市場。隨著農業現代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對農用工業品和工業生產的生活資料的需求將日益增加,這就為工業提供了日益廣闊的市場。

  4.外匯貢獻

  農業的外匯貢獻是指通過出口農產品,為國家賺取外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初期,農業的外匯貢獻十分重要。此時由於工業基礎薄弱,科學技術落後,工業品不具有國際競爭力,難以出口創匯,而國家工業化的推進,需要從發達國家進口先進的技術、機械設備和原材料。因此,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業部門通過大量出口農產品的創匯,為國民經濟直接作出外匯貢獻。

  (二)農業的多功能性

  農業多功能性是指農業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纖維等多種商品的功能外,同時還具有其他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非商品產出功能,這些功能所產生的有形結果和無形結果的價值無法通過市場交易和產品價格來體現。

  1.社會穩定功能

  農業問題與社會穩定密切相關。首先,農業是社會穩定的基本前提,農業的穩定發展,可為社會提供充足的農產品,以滿足人民對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要求,可以使人民生活安定、安居樂業。其次,一個國家的自立自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業的發展,如果一個國家的主要農產品不能保持基本自給,過多地依賴進口,不僅會給世界農產品市場帶來壓力,而且也很難立足於世界各國之林,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過多地受制於人就會在政治上處於被動地位,甚至危及國家安全。再次,社會穩定在於農村,農村穩定在於農業,尤其是我國這樣的農村人口比重大的國家,農業由於具有地域性分佈的特點,不僅為廣大農民提供了謀生的手段和就業的機會,而且為他們提供了生活與社交的基本條件及場所,保證了社會的穩定。

  2.生態環境功能

  農業生產活動與自然生態環境密不可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髮育,可以使農業生產免遭自然災害破壞,反過來,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人類如果科學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和進行農業生產經營,農業不僅可以為自身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而且還可以為人類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3.文化傳承功能

  由於農業生產活動和農村生活緊密結合,與城市相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封閉性,因而農業對形成和保持特定的傳統文化,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地域性、民族性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功能,具有傳承傳統文化的功能。

高端農業的發展[3]

  一、高端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高級形式

  從本質上講,高端農業是指憑藉區域特有的農業資源優勢,將高端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相結合,瞄準高端市場,生產高標準、高品質的農產品,以獲得高附加值的一種農業形態,是高端技術、高端產品、高端市場及高附加值的有機統一。高端農業本身並沒有固定的發展模式,根據不同的地域資源稟賦和產業政策導向等表現出諸如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生物農業創意農業等不同的發展形式。高端農業屬於現代農業範疇,現代農業是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經營形式、現代發展理念在農業中的綜合運用,實現產業鏈條的延伸和農業競爭力的提升,而高端農業正是現代農業在這一意義上的集中體現。但高端農業又不等同於現代農業,與一般意義上的現代農業相比,它對產品的標準要求更高,對消費群體要求的方向性更加明確,在整個產業鏈中具有頂端優勢,是現代農業的高級形式。正是由於發展高端農業能夠帶來農業的高效益,實現農民的高收入,因此許多地區已經把發展高端農業列入本地農業發展的規劃。

  二、發展高端農業的必要性

  當前,受全球氣候變暖、國際金融危機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環境越來越複雜,農業產業結構趨同的趨勢日益明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壓力越來越大。為此,積極發展高端農業成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現實選擇。

  1.發展高端農業是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現實選擇近年來,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問題頻頻出現,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產品質量不高、附加值低,難以滿足食品安全現實背景下人們對產品的質量要求,而城鎮高收入消費群體對高品質農產品的強勁消費需求又亟待得到滿足。因此,通過發展高端農業,生產面向高端消費群體的高附加值農產品,獲取較高的品質溢價,從而有效刺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實現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良性迴圈。例如:山東省平度市的“馬家溝芹菜”通過走高端化之路,生產規模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40hm2發展到2011年的400hm2,同時銷售情況更是喜人,一度出現脫銷局面,而且市場銷售平均價格是同期普通芹菜價格的10—15倍,年度總利潤由2005年的1 504.08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2.07億元。農民增收的效益顯著,2002年每公頃芹菜收入僅3萬元左右,2010年達到30萬元左右,增長10倍。“馬家溝芹菜”的成功實踐充分說明,發展高端農業對於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發展高端農業是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選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而發展高端農業是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與傳統農業相比,發展高端農業就是通過高端農業科技的應用,提升農產品的品質,使其滿足高端消費群體在綠色、生態、安全方面的高標準要求,同時運用現代管理方法進行營銷品牌運作,提升農產品品位,塑造高端形象,增加品質溢價,從而實現農業科技、產品品牌創建、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諸環節的轉型升級。同時,發展高端農業使農業與旅游會展、休閑和創意等諸多產業相互融合,即在鞏固傳統農產品生產功能的基礎上,向休閑、審美、生態和創意等方面延伸,發展多功能農業,進而通過提供非實物的服務類產品提高附加值,從而促進產業的融合升級。

  3.發展高端農業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現實選擇由於農業所提供的農產品同質化趨向嚴重,產品之間具有很強的替代性,這進而決定了它是一種競爭力低下的弱質產業。而要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就要切實改變過去單純註重數量的低水平的重覆生產。高端農業是以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為著力點,通過增加高端的農業科技要素投入,引進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達到農業生產的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及市場化經營,從而實現整個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良性互動,提升農業的整體市場競爭力。例如:作為目前世界最大的花卉出口國,荷蘭的花卉產業走的就是一條高端農業道路,憑藉其科技要素投入和產業一體化發展,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力,有效地帶動了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三、發展高端農業的建議

  1.發展高端農業必須堅持理念創新

  沒有理念上的領先,就沒有行動上的率先,發展高端農業必須徹底摒棄過去的陳舊觀念,不斷創新發展理念。首先,要樹立生態理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消費要求已不單是數量上的滿足,綠色、生態、安全的食品已經成為人們特別是高端消費群體的首選,因此,只有生產出符合消費需求的高端農產品,才能占據高端市場,實現農業的高效益。其次,要樹立工業化經營理念。通過引進工業組織形式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實行標準化生產和市場化營銷,把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和消費服務等連為一體,把市場化標準化等工業經營理念貫穿於農業生產與經營的全過程,從而極大地提高農產品質量,提升產品附加值。再次,要創新營銷理念。實踐證明,銷售環節是產業價值鏈中增值最大的環節之一。發展高端農業必須強化農產品營銷理念,構建農產品營銷體系,搭建農產品營銷服務平臺,通過高檔超市、電子商務平臺農業會展等多種形式的渠道擴充銷售途徑,實現與目標市場的無縫對接。

  2.發展高端農業必須選準優勢產業

  由於農業本身受自然條件制約較大,不同地區受大氣、水土及地形等的影響,在糧食、蔬菜、水果、林木、畜牧及魚類等農業產業中,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的產業也不盡相同。在發展高端農業的過程中必須對本地區的優勢農業產業進行判別和評估,進而確定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培育。因為只有在對區域農產品資源類別詳細普查和客觀評估的基礎上,對轄區所屬農產品的比較優勢予以明確,才能選擇具有相對優勢的農產品發展高端農業bJ。通過走高端化道路,轄區的優勢農業產業會表現出比其他地區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帶來更高的收益。荷蘭的花卉產業、法國的葡萄產業、山東平度的芹菜產業等高端農業產業發展的實踐說明,選準優勢產業是發展高端農業的前提。

  3.發展高端農業必須依靠政府主導

  高端農業發展的前瞻性決定了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沒有政府的規劃、統籌與扶持,高端農業的持續、高效發展是難以實現的。首先,在政府的主導下培育體現區域資源稟賦的特色優勢產業,並通過政府的積極宣傳和推介,提高生產經營者的認知度,進而影響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行為選擇。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農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等方面建立穩定資金投入增長機制,在農產品品牌創建方面建立年度目標績效考核機制等,以此調動發展高端農業的積極性。再次,政府部門應積極發揮指導、協調作用,督促農業、工商及質量技術監督等行政部門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水平,為高端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發展高端農業必須提高科技水平

  先進的農業科技是推動高端農業發展的支撐和動力源泉,只有通過對高端技術的綜合應用,才既能做到農業生產方式上的生態環保,又能追求農業生產的高效率,才能生產出綠色、有機、安全、生態的優質農產品。首先,通過自主創新、引進再創新等方式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強化農業高端服務,打造農業高端產業伺服器,著力培育包括生物育種在內的農業高端產業,大力提升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其次,要健全農業科技服務網路。不斷提高農業技術隊伍素質,使其向知識化、綜合化和實用化轉變;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向產前拓寬,向產後延伸,為農民提供全方位、集成化的服務;鼓勵龍頭企業通過給信息、供技術、建基地、搞示範、抓流通,為農民提供系列化服務。再次,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聘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現場指導等方式、方法,提升農戶、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及農業企業家等農業人才的整體科技素質。

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比較[1]

  一、傳統農業的概念和特征

  傳統農業是指開始於石器時代末期和鐵器時代初期,並且在發達國家一直延續到18世紀60年代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它是在原始採集農業和游獵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人類進入定居時代後所發展起來的第一個產業部門。

  傳統農業的主要特征是:技術停滯;粗放式耕作與勞動密集型精耕細作相結合,勞動生產率極其低下;封閉的、自我迴圈和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二、現代農業的概念和特征

  現代農業是從資本主義產業革命到20世紀初,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農業。它的基本特點是物質和能量開放式迴圈,從農業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質,因而加速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現代農業是人類第一次在農業生產和經營中大規模自覺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農業機械的結果,是廣泛採用以機械、化學和生物技術群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農業,同時,它又是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現代農業的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主要方面:

  1.具備較高的綜合生產率  包括較高的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

  2.農業成為可持續發展產業  現代農業廣泛採用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實現淡水、土地等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達到區域生態的良性迴圈。

  3.農業成為高度商業化的產業  農業主要為市場而生產,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過市場機制配置資源。

  4.實現農業生產物質條件的現代化  以比較完善的生產條件、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的物質裝備為基礎,集約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種現代生產投入要素,從而達到提高農業生產率的目的。

  5.實現農業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廣泛採用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生物技術和生產模式,改善農產品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以適應市場對農產品需求優質化、多樣化、標準化的發展趨勢。

  6.實現管理方式的現代化  廣泛採用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技術管理手段,使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後形成比較完整的,緊密聯繫,有機銜接的產業鏈條,具有很高的組織化程度。

  7.實現農民素質的現代化  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勞動力,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提條件,也是現代農業的突出特征。

  8.實現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  通過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農業的效益和競爭力。

  9.建立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政府巨集觀調控機制  建立完善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包括法律體系和政策體系。

  三、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比較

  從現代農業的特征來看,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有如下差異:

  1.現代農業的內涵更為豐富  現代農業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等農業部門,而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

  2.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  傳統農業主要依賴資源的投入,而現代農業則日益依賴不斷發展的新技術投入,新技術是現代農業的先導和發展動力。

  3.現代農業具有多種功能和多樣形式  傳統農業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農產品的供給,而現代農業除了農產品供給以外,還具有生活休閑、生態保護、旅游度假、文明傳承、教育等功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成為新型的農業形態。

  4.現代農業以市場為導向,與傳統農業以自給為主的取向和相對封閉的環境相比,現代農業中農民的大部分經濟活動被納入市場交易,農產品的商品率、市場化程度都很高。

  5.現代農業重視生態環保,強調資源節約、環境零損害,是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

  6.現代農業的組織形式是產業化組織  傳統農業是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以農戶為基本生產單元的一種小生產。在現代農業中,農戶要廣泛參與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分工,加入到各種專業化合作組織中,農業經營活動實行產業化經營。

  四、農業現代化的內涵

  農業現代化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裝備農業,以先進的科學方法組織和管理農業,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文化、技術素質,把落後的傳統農業逐步改造成為既具有高度生產力水平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的過程。

  (一)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農業現代化是從以直接經驗和手工工具為基礎的傳統農業轉變為以現代科學技術、生產手段和經營管理方法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的過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中現代物質裝備的內容將不斷更新,裝備水平將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的整體水平必將不斷提高。

  (二)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

  農業生產是自然環境—生物—人類社會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系統。農業現代化既要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又要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現代化和農民的現代化;既要註重農業生產過程的現代化,又要註重農業與其產前、產後部門的整體現代化和協調發展;既要註重提高當代農業生產水平,又要註重環境的改善、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等。

  (三)農業現代化也是一個歷史性概念

  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就是農業生產力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代農業是現代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以後才出現的,它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農業的具體內容也會不斷變化。

  (四)農業現代化還是一個世界性的概念

  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不能把本國已經達到的技術、經濟水平,同本國過去的情況相比,而是應該同當時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的大多數國家相比較。只有在經濟上、技術上趕上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時,才算實現或基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

  五、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內容

  農業現代化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將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和發展,但根據現代農業的特征,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

  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密切結合的過程。農業生產受土地、動植物、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需要用現代化的物質技術裝備來武裝農業,為農業提供良好的生產條件和生產手段,用現代農業機械代替落後的手工操作,在一切能使用機器操作的部門和單位儘可能多地使用機器進行生產,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和園林化。

  (二)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

  廣泛運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實現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以自然要素作為生產要素直接參加生產過程是農業生產的特點之一,對自然力的利用與控制、對農作物和畜禽的性狀和生長環境的改善、調整和控制,就成為農產品產量增加、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決定性因素。

  (三)農業勞動者的現代化

  勞動者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實質上是農業生產力系統的全面革新和進步,這其中必然包括農業勞動者素質的全面提高,以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

  (四)農業組織管理的現代化

  農業組織管理的現代化主要指在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即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和產前、產中、產後等方面和各環節的經營管理,採取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組織管理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六、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和主要指標

  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是建設起一個發達的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建設起一個富裕的農村,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建設起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1.反映農業發達程度的指標主要

  ①農業生產條件(農民人均擁有的耕地資源、水利化程度);②農業投入水平(農機動力水平、電力水平);③農業生產力水平(土地綜合生產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商品化程度);④經濟結構(農業增加值比重、農業從業人員比重、城市化水平);⑤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2.反映農民富裕程度的指標主要

  ①農民的收入水平;②恩格爾繫數

  3.反映農村環境良好的主要指標

  ①森林覆蓋率;②水土流失程度;③土壤有機質含量;④農業用地污染程度;⑤自然災害成災率。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陳嬈,佟占軍主編.第四章 農業經營管理知識 土地流轉經紀人 基礎知識.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06.
  2. 2.0 2.1 王雅鵬主編.第一章 導論 現代農業經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9.
  3. 張雲剛.發展高端農業的必要性及展望[J].農業展望,2013,(第7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