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綠色農業是指以生產並加工銷售綠色食品為軸心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以“綠色環境”、“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為主體,促使過分依賴化肥、農藥的化學農業向主要依靠生物內在機制的生態農業轉變。
綠色農業有三大特點:
一是註重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合理地使用化學物質,著力實現清潔生產,將廢棄物進行有機化處理,實現資源迴圈利用,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
二是倡導“以人為本”。綠色農業要生產出營養合理、衛生安全、數量充足的綠色食物。生產過程中以安全為標準,合理使用農藥、化肥。
三是倡導農業全程一體化管理。將農產品的產前、產中和產後全程進行綠色化管理和控制。
首先綠色農業是真正的貿工農一體化。綠色農業把農產品按產業關聯度,拓展為一個系列,在綠色種植、養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實行一體化經營。既強調產前的環境監測,又強調產中投入品的標準,還強調產後的綠色加工、銷售,既具有種養業的環境標準、生產標準,又有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的生產標準和環境標準,通過企業建立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保證加工原料的品質劃一,質量達標。
其次,由於綠色食品的收購價明顯高於常規農產品(一般比普通農產品價格高40%左右),綠色農業具有高增值性。第三,由於綠色農業倡導以保護優良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生產安全優質產品為核心,堅持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努力實現農業的良性互動而不是惡性迴圈。所以綠色農業特別強調可持續發展。
綠色農業概念的提出是基於以下現實背景:一是源於提升我國綠色食品發展的需要:二是基於現代農業環境的污染逐年加重,農業資源利用不合理的嚴酷現實;三是農產品安全性不夠等問題凸顯。
我國目前正面臨著農業人口多,資源少,生產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等問題.已無法通過增加更多的農業資源來增加農產品的生產,只能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途徑來解決。因此。大力提倡的綠色農業模式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有效發展模式。只有選擇綠色農業模式。才能做到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有機結合,生產和保護結合。合理開發和利用結合。只有將綠色農業發展模式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才能更好地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健康發展.更加符合人類生存和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
生態農業是以生態理論為基礎,因地制宜地在某一區域建立的農業生態系統,它既不同於傳統的封建莊園式農業,又有別於大規模集約化經營的“石油農業”。這種農業發展模式吸取了傳統農業與現代化農業的精華,通過合理配置農業生產結構,在不斷提高生產率的同時,保障生物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生態農業從維護生態環境和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出發,註意保持區域內物質、能量之間的自然生態平衡,達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它是高效、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但生態農業主要強調生態效益,對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沒有具體的指標和標準的規定。綠色農業以維護和建設產地優良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生產綠色食品為核心,以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為重點,充分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先進工業裝備和先進管理理念,以促進農產品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綠色農業的理念貫穿於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強調的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它倡導通過理性行為,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建立具有生態合理、經濟高效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它保持人類生命力、自然生命力和經濟生命力的和諧持續發展,使農業走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發展的良性迴圈軌道。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和環保意識的增強,綠色農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產有地方特色的綠色農產品,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可靠途徑。
很好,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