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建設規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生产规模)

建設規模(scale of construction)

目錄

什麼是建設規模[1]

  建設規模是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規定的全部設計生產能力、效益或投資總規模,亦稱生產規模。生產規模反映了勞動力勞動手段勞動對象等生產力要素在投資項目中的集中程度。其銜量標誌有“生產能力”、“職工人數”及“固定資產原值”等。對於以手工勞動為主,機械化水平較低的行業,一般用“職工人數”衡量;對於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行業,可用“固定資產原值”表示。

建設規模的特點[2]

  在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技術進步加快、市場需求多變的今天,項目建設規模的發展趨勢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是生產社會化水平與技術水平的提高,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使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均衡性、節奏性不斷增強,項目建設規模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二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各行業及企業之間的協作關係越來越密切,需要許多專業化的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作配套;

  三是技術進步速度加快,新產品層出不窮,人們的需要也隨之變化,使轉向快、善於拾遺補漏的中小企業應運而生。因此,在經濟發展中,大、中、小規模的企業將長期共存。

建設規模的影響因素[2]

  評價與確定投資項目的建設規模,需要從巨集觀和微觀多角度加以分析,影響項目建設規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工程項目的生產規模應首先適應國家、地區及行業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需要。這是因為工程項目的建設規模的大小,往往關係到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總量的發展和比例關係的協調。確定擬建項目的生產規模要考慮國家產業政策,主要是按照產業政策所規定的投資項目的經濟規模標準作為項目的最低生產規模。

  (2)市場需求。確定擬建項目的生產規模,首先要考慮市場對產品數量的需求,以及市場需求的時間、範圍等。項目只有按市場需求來確定生產規模,才能保證項目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另外,項目的生產規模還與市場需求的特點有關。市場需求量大、產品規格簡單、品種少、需求穩定的產品,應以大規模的企業生產為主;市場需求變化快、生命周期短的產品,則適合按小規模方式組織生產。

  (3)項目行業的技術經濟特點。由於各工業部門有不同的生產技術特點,這些特點對項目的生產規模有很大的制約作用。不同行業企業的規模與其技術經濟指標的依存關係也不同,故有各自不同的規模結構。例如機械工業,其產品結構較複雜,品種規格多,就應以少數大型企業為中心,在搞好專業協作的基礎上,主要發展中小型企業;採掘業的規模主要取決於礦物儲藏量和地質條件;電力業的規模主要取決於發電機機組的大小和負荷程度等。

  (4)資源、設備製造能力、資金等供應的可能性。除了考慮上述三項因素外,還需充分考慮資金條件、土地條件、設備條件和原材料能源、水資源、交通運輸條件、協作配套條件等。如資源供應不穩定或運輸困難及價格昂貴使生產成本提高,或籌資不足、土地面積限制、協作配套不能滿足、技術裝配限制等都會限制規模。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在一些地區不允許建設規模過大的或污染物排放超量的企業。

  (5)規模經濟的要求。規模經濟亦稱為規模效益,它是伴隨著生產能力的擴大而出現的單位成本下降和收益遞增的現象。在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按照經濟效益的高低,通常可以把項目生產規模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虧損規模虧損規模是指銷售收入小於總成本費用的規模;

  起始規模也稱最小經濟規模或盈虧臨界規模,是指銷售收人等於總成本費用時所對應的規模。

  合理經濟規模也稱適宜經濟規模,是指銷售收入大於總成本費用,並保證一定贏利水平的生產規模,可見合理經濟規模是一個區間。

  最佳經濟規模最佳經濟規模是指項目經濟效益最高的生產規模。

  最佳經濟規模是最理想的規模,擬建項目的生產規模最好能達到這個水平。但受許多因素的限制,最佳經濟規模一般很難達到,而虧損規模和起始規模,都不符合企業生產動機,因此在通常情況下,企業一般選擇合理經濟規模。

  (6)投資主體風險承受能力。規模越大,項目越複雜,投資額也越大,因而投資主體要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因而,項目建設規模的大小亦取決於項目投資主體的實力、項目管理經驗等方面承受風險的能力

  總之,在確定企業規模時,必須對上述幾個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既要從滿足需要出發,又要考慮是否具有可能,更要註意經濟效益,切不可把確定企業規模的工作簡單化。

建設規模的確定方法[3]

  項目合理建設規模的確定方法包括:

  1. 盈虧平衡產量分析法。通過項目產量與項目費用和收入的變化關係,分析項目的盈虧平衡點,以探求項目合理建設規模。當產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如果繼續擴大規模,項目就出現虧損,此點稱為項目的最大規模盈虧平衡點。當規模處於這兩點之間時,項目盈利。所以這兩點是合理建設規模的下限和上限,可作為確定合理經濟規模的依據之一。

  2. 平均成本法。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潤屬“對偶現象“。成本最低,利潤最大;成本最大,利潤最低。因此,有人以爭取項目達到最低平均成本為手段,來確定項目的合理建設規模。

  3. 生產能力平衡法。在技改項目中,可採用生產能力平衡法來確定合理生產規模。最大工序生產能力法是以現有最大生產能力的工序為標準,逐步填平補齊,成龍配套,使之滿足最大生產能力的設備要求。最小公倍數法是以項目各工序生產能力或現有標準設備的生產能力為基礎,並以各工序生產能力的最小公倍數為準,通過填平補齊,成龍配套,形成最佳的生產規模。

  4. 政府或行業規定。為了防止投資項目效率低下和浪費資源,國家對某些行業的建設項目規定了規模界限。投資項目的規模,必須滿足這些規定。經過多方案比較,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項目建議書)階段,應提出項目建設(或生產)規模的傾向意見,報上級機構審批。

參考文獻

  1. 田皓編.項目評估方法及應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06.
  2. 2.0 2.1 宮元娟主編.技術經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2.
  3. 張廷鋒.論項目建設規模.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3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Yixi,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建設規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