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收益遞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收益遞增(Increasing Returns)

目錄

什麼是收益遞增

  收益遞增是指這樣一種趨勢——產品構成的某個模塊領先者更加領先,失去優勢者進一步喪失優勢,造成“贏者通吃(Winner-Take-Most)”的結果。這是“正反饋(Positive Feedback)”在市場、企業和行業內起作用的機制:強化獲勝者的成功,或加大失敗者的損失。

  遞增收益具有放大的作用:如果一家公司(市場中諸多競爭者之一)或一項技術或一種產品靠某種優勢贏得先機,遞增收益能放大其優勢,該公司或技術或產品就能一直領先直至“鎖定”(Lock-in)在市場中。當然,鎖定也是暫時的,技術的進步一浪高過一浪,鎖定(比如說IX)S的鎖定)最多只能持續某一特定波浪所經歷的時間。遞增收益不僅能使某種產品成為標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商業運作的機制。

收益遞增的特點[1]

  ①市場不穩定;

  ②多種可能的結局;

  ③不可預測;

  ④鎖定市場的能力

  ⑤劣質產品有可能主導市場;

  ⑥獲勝者的利潤豐厚等。

收益遞增因素的分析[2]

  1.收益遞增的主要因素分析

  (1)梅特卡夫定理(Metcalfe’s Law)著名的網路定理——Metca比定理是說,在Intemet中,當節點(用戶)之間的連線數目增加時,這些連線造成的效果會呈倍數增加,即網路總的交易機會正比於基於Internet節點數目的平方;每一位新用戶將會給其他網路用戶帶來額外價值。Metcalfe定理的數學表達式為:V(價值)=N2(N為用戶數)。它在理論上揭示了:在網路經濟中。隨著成本的投入、用戶的增加,收入(或資本化以後的價值)將呈現二次方程式的增長趨勢。該定理認為Intemet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所以Internet上聯網的電腦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增殖”以指數關係不斷變大。

  (2)摩爾定理(Moorel’s Law)

  摩爾定理是英特爾公司前總裁摩爾提出的一條經驗定理,是指電腦晶元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番,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該定理30多年來一直運行良好,反映了這位英特爾公司總裁的敏銳洞察力。

  (3)達維多定理(Davidow’s Law)

  達維多定理認為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廠商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並不總是性能最好、速度最快的,但它幾乎總是新一代產品的首家推出者。同樣,微軟公司的MS—DOS和Windows也並不是當時最好的微機操作系統,但它通過和IBM結成戰略聯盟,並不斷推出新產品,終於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目前無人能與之抗衡。實際上達維多定理體現的是網路經濟中的馬太效應(Matthews Effect)。

  以上是目前公認的網路經濟三大定理,並被認為是造成收益遞增的主要因素。其實,這三大定理的背後有著更重要的原因。只有清楚這些背後的原因及其適用範圍,才能明瞭他們在網路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例如梅特卡夫定理是基於每一個新上網的用戶都因為別人的聯網而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機會。對於梅特卡夫定理,雖然有不同意見,但它至少指出了網路具有極強的“外部性”和正反饋性:聯網的用戶越多,網路的價值越大,聯網的需求也就越大。這樣。我們可以看出梅特卡夫定理並沒有說明供給方面的收益遞增,而是指出了從總體上看消費方面存在效用遞增——需求創造了新的需求。

  對於摩爾定理,它的背後實際上是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學習曲線是一種動態生產函,是指隨著經驗的積累,每單位產出所需要的勞動的數量會有所下降,勞動生產效率在提高。學習曲線說明瞭隨著產出的增加,廠商不斷改進它的生產,結果單一產品的成本不斷下降。學習曲線最初是在飛機製造業中發現的,生產過程實際上也是在學習,現在主要被認為在IT硬體業中發揮巨大作用。

  2.收益遞增的其他因素分析
  (1)可數字化產品的拷貝成本極低

  拷貝成本極低指的是網路經濟中可數字化的產品進行複製的成本幾乎為零。微軟公司為了生產第一張Windows光碟支出了2億美元。但從第二張光碟開始,每張支付的成本僅為50美分。在傳統的實物經濟中,由於受廠商規模的限制,各生產要素之間的比例不能很好的同時發生變化,邊際成本曲線必然在某個產出點之後呈上升之勢。而在網路世界中,人們只要到網上下載就可以得到這些產品。對廠商來說,則幾乎沒有邊際成本。可以說,拷貝成本極低的現象是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的根本分水嶺。實物產品(對應原子世界)的複製受物質世界資源稀缺性的影響,必然是有成本的,而且往往是邊際成本遞增的。它改變的基本上是消費者的物質存在。可數字化產品(對應比特世界)的複製是信息本身的複製,不依賴物質世界(準確地說還依賴存儲媒介和傳輸通道)稀缺的資源,是僅僅只需很少的成本。僅僅改變消費者的精神存在。

  (2)交易成本的下降

  Coase認為,廠商組織是“價格機制的替代物”,廠商的存在是為了節約交易費用,即用費用較低的廠商內部交易替代費用較高的市場交易;廠商的最優規模由企業內部交易的邊際費用等於市場交易的邊際費用或等於其他企業內部交易的邊際費用的那一點決定。網路從多方面降低交易成本。

  (3)企業內各種營運成本下降

  由於現代廠商越來越依靠電腦網路進行管理,廠商的自組織能力越來越強,管理費用越來越低。從MIS到MRP、從MRPII到ERP,廠商在網路環境下不斷重新整合自己的戰略資源。20世紀90年代初,哈默博士更是提出基於現代IT技術的BPR(企業流程再造)。企業流程再造成功後的廠商其營運成本一般都會有大幅度地降低。

  (4)企業外交易成本下降

  企業外交易是指廠商和廠商之間、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易。在網路經濟之前,由於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由於搜尋成本高昂造成的價格分散,使得市場難以產生高效率。電腦網路不能從本質上解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在網路經濟中理性人也不願意透露對自己不利的信息),但它可以很好地解決搜尋問題。通過網上的軟體代理(如Yahoo!搜索引擎),可以快捷地找到想要的相關信息;作為消費者則可通過Choiceboard自己設計想要的產品或服務。各種電子商務平臺更為B2BB2C提供了非常好的介面。網路中接近零費用的信息成本,極大地降低了主觀不確定性,降低了錯誤決策的成本。

  (5)高昂的進入成本

  高昂的進入成本使得廠商的具有向下的平均成本曲線,許多傳統的壟斷性行業都具有這種平均成本曲線。隨著產出的增加分攤到每個產品的成本減少,造成收益遞增。而網路經濟在這一點上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有關可數字化產品或服務的進入成本中,大部分是知識成本。這一塊可以說不是沉沒成本,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轉化為別的可數字化產品的投入。例如,一個軟體廠商投入資本研製開發一種軟體。儘管這種軟體在發行後銷路不佳,但由於初始投資很大程度上用於智力投資,所以他們可以較容易的轉而開發其他軟體。

  以上已經分析了產生網路經濟中收益遞增的主要因素,但應該指出廠商的收益曲線是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如果導致成本下降因素的作用不能抵消導致成本上升因素的作用,收益仍然會遞減。因此,不能對網路經濟中收益遞增做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要看到收益遞增所必須滿足的幾個基本條件。如果達到“關鍵多數”或臨界點等上述幾個基本條件不能滿足,那麼收益遞增是達不到的。

信息產業的收益遞增[3]

  信息經濟時代,信息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改變了傳統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對在傳統物質經濟時代形成的經濟學理論形成了挑戰,主要表現為信息產業具有收益遞增的特征,其原因可歸結如下:

  (1)生產信息商品的主要資源是信息或知識

  信息產業強調知識和技術含量,對傳統物質資源依賴較小,而主要依賴信息資源。信息資源不同於傳統的物質資源,它不會枯竭,而會在使用過程中越來越豐富,這有助於開發成本的降低。

  (2)信息商品擁有高昂的固定成本和極低的邊際成本

  這使得信息商品的單位成本隨著銷售的增長而降低。

  (3)企業內各種運營成本及企業外交易成本下降

  由於信息產業依靠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管理的成本越來越低。不論是以前的MIS還是現在的ERP,信息產業不斷在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自身的運營成本。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進行信息搜尋,降低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成本

  (4)信息產業中存在學習效應

  學習效應的含義是指隨著產出的增加,廠商不斷改進生產,單一產品的成本不斷下降。學習效應最初是在飛機製造業中發現的,現在主要被認為在IT的硬體業中發揮巨大作用。

  (5)深度的顧客適應與鎖定

  複雜的信息產品通常難以掌握,一旦用戶選擇了某種信息產品並且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在適應之後就不會輕易轉移到其他產品上去,因為這要意味著放棄原先的知識和經驗,重新接受訓練,重新學習,必須付出巨大的時間、精力等成本。經濟學把這一類成本稱為“轉移成本”。當轉移成本足夠高時,鎖定就出現了。

  在信息產業中,很多軟體具有這種特性,比如用戶習慣了MSOffice之後不會輕易轉向WPSOfficeo這種機制確保了占據市場優勢的產品能夠贏得更大的優勢,使這些市場易於鎖定,但是鎖定不是永遠的。

  (6)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是指一個新的消費者選擇消費某種產品時,將提高該產品現有消費者的效用。換句話說,這種產品的消費群體越大,消費該產品的邊際效用就越高。用美國學者夏皮羅與瓦里安的說法就是:“連接到一個網路的價值取決於已經連接到該網路上的其他人的數量。”

  信息產業具有很強的網路效應,許多產品(如Intel的晶元,微軟的操作系統)使用的人越多,每個人的效用就越高,效用越高又會促使更多的人選擇該產品,從而使該產品的生產與需求規模很大甚至形成壟斷。由於網路效應的存在,一種早期偶然領先的產品最終也能占據市場,網路效應是導致信息產業收益遞增的一個主要原因。

  收益遞增導致的趨勢是使領先者更加領先,而落後者更加落後。這是一種能在市場、經濟和行業中發生作用而產生正反饋的機制,它可以加強市場中成功者的力量,或者使正在蒙受損失的失敗者的處境更加惡化。收益遞增創造的不是均衡而是動蕩:如果一個產品、一個公司或者一種技術——在市場中競爭的某種東西——因為運氣或者聰明的策略而領先的話,收益遞增能夠放大這種優勢,於是這種產品或這個公司、這種技術就能繼續壟斷整個市場。收益遞增不僅僅使一個產品成為市場的標準,它還使經濟有了新的運行模式。

  信息產業中,由於網路效應的存在和收益遞增規律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行業中有領導地位和領先意識的大型企業已經或正在採用相應策略來利用網路效應和收益遞增的規律。標準競爭策略就是其中的一種。標準是生產者遵循的技術規定,生產者遵循同一種標準能給標準的擁有者帶來極大的利益。在市場上,如果一個企業有能力將目己的產品標準化併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時,該產品的價值就越高,使用的人就越多。市場上的主流產品的使用價值已大大越過它的物質表現,在許多方面是生產這種產品的人所想不到的,這樣,即使價格再高也有人願意買。在這裡,價高少買、價低多買的需求規律信息商品也就不起作用了。

參考文獻

  1. 徐巨集玲著.模塊化組織研究[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10
  2. 朱水林主編.電子商務概論[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8
  3. 山東省教育廳組編.大學IT[M].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8.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NG GAO,Dan,KAER,HEHE林,Yixi,Gaoshan2013,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收益遞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