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國際競爭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競爭力(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目錄

什麼是國際競爭力

  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下,與各國的競爭力相比較,其創造增加值和國民財富持續增長的能力。它是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整體國際競爭力的“量化概念”。

國際競爭力的組成要素

  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由三大部分組成:核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和環境競爭力,包括八大要素:國家經濟實力、國際化、政府管理金融體系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學技術、國民素質。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八個要素都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要素相關。而科學技術、國民素質就是高校硬核心競爭力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國際競爭力的發展趨勢[1]

  1.挖掘本國國際競爭優勢的能力。這實質上是一國國際競爭力發展的戰略定位問題;每一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具有一項或者多項在國家競爭中的優勢因素,要允分發揮自身潛在的優勢,避免自己的劣勢,揚長避短。處理好國際競爭力發展過程中引進吸收與對外輸出的協調發展。

  2.充分的開發和利用資本。資本竟爭和過程競爭是把握一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成長的關鍵因素。資本包括有形資本無形資本人力資本,其中人力資本的成長和作用的發揮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們的規模和發展是當今國際前提和基礎。過程競爭是追求企業價值鏈的最優化。只有資本競爭而缺乏過程競爭,難以把一個核心競爭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3.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變革的產業定位和結構調整。為了適應新技術革命的發展,要建立新的產業競爭關係,以此來增強一國的國際競爭力。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處理好基礎設施、科學技術、教育、政府效率之間的發展關係,推動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並依據一國國情,充分發展優勢產業,制定有利於本國朝陽產業的政策,引導產業的調整。

  4.重視價值觀念的發展,發揮價值觀念在一國國際竟爭力長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要用現代價值觀念構築社會的新型關係,激勵人們實現自身的價值,推動人力資本的快速發展,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中國國際競爭力的現狀[1]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持續穩定的發展,從而國際競爭力也獲得了較大的提高。在1993年首次參加的世界轉型國家國際競爭力評比中,中國列第一位。中閏國際競爭力的上要優勢在於經濟的發展速度上;例如世界經濟在新的世紀里一片蕭條,世界上要的發展國家及新興國家在衰退的邊緣苦苦掙扎之際,中國經濟依然以8%左右的高速增長而一支獨秀,令世人矚目。中國的竟爭優勢主要表現在經濟實力方面,如經濟增長率,包括人均GDI,增長、投資儲蓄、資本流人的水平都是處於世界的前列。

  (一)中國國際競爭力水平比較

  自從1994年中國首次參加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完成的<國際竟爭力年度報告》的評比以來,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總體來說是在30位左右波動。這種變化可以從1994--2002年間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排名情況可以看出(見表1)。這大致反映了巾國的國際競爭力的水平,在參加評比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的排名屬於中等偏下水平。

  表1 中國曆年來國際競爭力排名

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名次343126272429313331

  但是從僅僅中國在國際竟爭力徘名的名次中很難發現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下麵以2002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的總體排名情況和分項排名為例來看看中國國際競爭力的詳細情況(見表2,表3),並以此分析中國在國際竟爭中優勢和不足。

  表2 2002年中國與國際競爭力排名前十位的國際和地區

國別美國芬蘭盧森堡荷蘭新加坡丹麥瑞士加拿大中國香港愛爾蘭中國
排名1234567891031
得分10084.35184.29282.80281.155199980.402979.47277.76176.21852.199

  表3 2001-2002年中國國際競爭力中各分項指標排名

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益國家基礎結構
20017354039
20023304335

  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202年中國國際競爭力得分為5.19分,總體排名居世界3位,比20年的3位上升了2位。而表3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國際競爭力四個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的是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在202年排名世界第三位,較200年的排名上升了4位,僅僅次於美國與盧森堡。近年來,中國國際競爭力綜合水平比較比較穩定,排名一直在維持在3位左右,這主要取得益於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步的發展。在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發展的今天,經濟能夠保持持續穩步的發展勢頭,說明中國的國際竟爭力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從另外三個方面競爭力看,隨著改革的日益深人,中國政府效能竟爭力和國家基礎結構竟爭力也在不斷得到改善,排名分別從200年的第3位和3位上升到202年的3位和3位,但是仍然處於較低水平,有待大力提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進一步加大對國家基礎結構的投資力度,尤其是教育與科研方面的投人。但是在企業效益競爭力方面,中國從199年以來排名連續5年呈下降趨勢,從而影響了中國整體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在今後的改革中,如何改善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效益是中國巫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只有逐步縮小與世界先進企業的差距,提升企業的效益,並改進政府的執政水平和辦事的效率,使得中國經濟的硬環境和軟環境都能都到顯著的提高,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中國國際競爭力不足的具體表現

  從上述的數據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國際競爭力近年來依然未能得到實質的提升,從表三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差距所在和發展的方向。當前的不足具體表現在:出口的增速放慢,出口競爭力出現較大的下降,資本市場不完善、市場體系不建全、對外管理、開放打的競爭力比較弱。雖然在近年來進行了較大的投人,但是在基礎設施、國民素質、科技、企業管理上不僅沒有優勢,而且是中國國際競爭力不足的根本所在;例如在國民素質方面,雖然進行了多年教育制度的改革,但是教育的思路依然是應試教育的模式,對教育沒有一套統一的規劃和清晰的目標,這直接影響到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根據加0年《洛桑報告》的資料顯示,我國2000年本國常住者獲取專利授權的增長率出現負值,排名下降了8位,以1996一1997年專利權件數為例,當年我國這一數字僅為145件,而我國臺灣省是1948件,南韓是149件,差距十分明顯。

  再拿這一指標的年平均增長率進行分析1993--1997年,我國企業和公民獲得專利的年均增長率呈下降趨勢,平均下降為12.7%。知識產權無形資產尚未形成主流,與世界科技的主要競爭力發展不像一致,人力資本是國際竟爭力發展的主體,不是追求低勞動力成本,而是致力於開發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的高成本和高受益基礎上發展;但是我國依然是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主要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無節制的資源開發來獲得發展。此外,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和企業運營效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企業依賴於改革開放後市場的開放帶來的效應,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並未有實質性的轉變,企業往往迫求短期效率,而忽視了企業長期的發展,企業尚未成為科技開發的主體,我國企業R&D投人僅占全國的45%左右,與多數市場經濟國家企業科技投人約占全國70%-80%的情況相差甚遠。這其中我國大中型企業R&D投入比例之低,及其他企業的外延式擴張模式,是導致科技競爭力低位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這當然還有我國企業制度和激勵機制方面的問題。像我國大中型企業R&D占銷售額的比重平均僅為0.5%,而發達國家企業的R&D經費占銷售額的比例一般為3%左右,其中高科技企業一般為5%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0%。加之政府的運行缺乏透明度和官僚作風嚴重,從而使中國的核心競爭力難以得到提高。

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建議[1]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革命的作用,是世界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格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各方面的跡象表明,這種競爭格局的變化還會繼續下去,而且在21世紀會變得更加激烈和動蕩,這種變化可以從近兩年來的發展基本上得到了證實,發展中國家在未來國際競爭力發展中將獲得更大的機會,同時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當然中國也不例外。因此,為了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全面繁榮,為實現中國在未來的50年內全面實現小康的巨集偉目標,必須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水平。為此,筆者認為,從目前中國國際競爭力與世界前列國家的差距來看,在將來必須制定切實有效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1.保持目前的競爭優勢

  從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來看,許多學者認為,隨著中國在政治、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的深化,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也講逐漸顯現,中國的經濟在今後一段時期內仍將保持目前高速的增長勢頭和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目前中國廣大的農村市場依然處於低迷的狀態,這是中國經濟繼續穩定發展的巨大隱患,沒有廣大農村的繁榮,在農民占絕大多數的中國,消費需求就很難拉動,很多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例如就業、環保、人口的流動、城市治安等社會問題凸現,對經濟持續發展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因而,為了保持目前中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必須為經濟、長期穩步發展提供個良好的巨集觀環境

  2.擴大競爭優勢的範圍。

  要力爭把現有的優勢化為長期的優勢,不斷擴大軟性竟爭的優勢,例如提政府的辦事效率,完善法制,改變法制目前註重立法,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不良的發展態勢,營造一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社會;逐步加強基礎建設,提高國民素質,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資力度,對教育體系進行一個長期的規劃,例如目前中國盲目的將英語作為一種能力而不是一種工具來對待,忽視基礎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應該不同,研究生的培養應該強調是否具有創新能力,而不是語言能力,很多學生將大量的時間用於記憶單詞和語法上,根本就沒有時間來得及思考,創新能力必然缺乏。這不利於中國國際竟爭力的提升。

  3.追求核心競爭力。

  這就需要對中國的國情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和認識,不應盲目的與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看齊,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一些傳統產業,中國應該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而在一些尖端科技等不具有優勢的產業,採取跟的戰略。

  4.縮小中國國際競爭力劣勢與其他優勢國家的差距。

  在保持竟爭優勢的同時,縮小劣勢同美國等國的差距。要充分利用中國高速增長的優勢帶動競爭實力的提高和競爭基礎的加強;利用對外資的巨大吸引力來帶動高科技產業的成長;同時啟動高級人才市場,全面促進高級人力資本市場化的發展;提高金融業的競爭力,促進整個桂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率的提高;加強城市體系的開發和建設。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陶田.關於提升中國國際競爭力的若幹思考.上海理工大學商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3年6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林巧玲,Lin,刘维燎.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際競爭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3.231.238.* 在 2012年4月2日 11:44 發表

文章上面時候寫的

回複評論
61.224.197.* 在 2016年7月25日 16:27 發表

ㄌㄌ師ㄑ ㄌㄌㄌㄌㄌㄌ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