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教育體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教育體系[1]

  教育體系是指一個國家各種教育機構有機構成的總體,它包括學前教育機構、學校教育機構、業餘教育機構、社會教育機構等。

教育體系的特點[2]

  教育體系與教育系統不同,後者是指教育的具有各自特定功能的各種巨集觀、微觀要素按一定目標和方式組成的集合。它與教育體制也不同,教育體制是指關於各級各類教育之間及其與外部相互關係的制度,其中包括教育體系的構成規則,而教育體系是教育體制的主要表現形式或客觀存在。教育體系的構建,不僅取決於教育體制的有關規定,而且取決於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等實體形態的建設。

  教育體系的相對完整性、內部協調性和互補性、適應社會和經濟結構的變動以及儘可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接受更多、更好、更高層次的教育需求是其質量的核心指標。教育體系的完整構建應是終身教育體系。

教育體系的歷史

  1.古代教育體系

  原始社會大多由長者通過實際活動身教與口耳相傳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圖書文字”和“象形文字”。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成均”,這就是學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校”。孟子說:“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稱為“庠”,到周成為“序”。“序”又分“東序”、“西序”,前者為大學,在國都王宮之東,是貴族及其子弟入學之地;後者為小學,在國都西郊,是平民學習之所。商代生產力日益發展,文化日趨進步,科學日漸發達,因之學校又有增加,稱為“學”與“瞽宗”。“學”又有“左學”、“右學”之別,前者專為“國老”而創,後者專為“庶老”而設。國庶之界在於貴族與平民。“學”以明人倫為主,“瞽宗”以習樂為宗。

  西周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學校組織比較完善。當時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按學生入學年齡與教育程度分為大學、小學兩級。鄉學主要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而定。因地方區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別。一般情況下,塾中優秀者,可升入鄉學而學於庠、序、校;庠、序、校中的優秀者或升入國學而學於大學。國學為中央直屬學校,鄉學是地方學校。春秋戰國時代,官學逐漸為私學替代,出現新興階層“士”,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提倡“以吏為師,以法為學”。

  西漢私學重新恢複發展,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建太學,置《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齡在18歲以上。漢平常時,規定郡、國設學,縣邑設校,鄉聚設庠序。校學設經師一人,庠、序置《孝經》師一人。魏晉南北朝,晉武帝在太學外另設國子學。

  唐時,京師設國子監,長官稱國子監祭酒,學校六所,國子學,太學,四門學(以上專收貴族官僚子弟),律學,書學,算學。教師稱博士。入學年齡在14歲以上,19歲以下(律學為18歲以上,25歲以下),地方有府學,州學,縣學,設博士,文學,助教與教官。

  宋代除了太學外,有律算書畫醫諸學,書院制度開始興起。宋初有四大書院——白鹿,岳麓,應天,嵩陽。南宋書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國小學,回回國小學,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學。元代書院始設“山長”。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國子監,學生稱貢生、監生。明代國子監分南北兩監(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國學生。清代正式形成五貢——副貢、拔貢、優貢、歲貢、恩貢。明清府和州縣設孔廟和學官(學校),府學教官稱教授,縣學稱教諭。明學稱學正,副職均稱訓導,學生院試進學後的生員(秀才),按成績優劣依次分廩生、增生、附生。還有啟蒙教育,明清有三類:私塾,義學,專館。清光緒三十一年,廢除科舉建立京師大學堂為新式學校。

  2.現代國民教育體系

  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是相對於傳統國民教育體系而言的。它應當具有全面性、普遍性、開放性特征,能夠解決傳統國民教育體系無法解決的難點、盲點問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和全體社會成員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適應人才需求的多樣性。能夠激發中華民族的教育創造力,合理配置現有教育資源,充分開發利用潛在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和有效再生、擴大的機制。它應當具有嚴謹的體系和合理的結構,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兩翼,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各個層次,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各個階段。

國民教育體系與終身教育體系的關係[3]

  國民教育體系主要是指主權國家通過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對本國所有享有公民權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種不同層次、不同形態和不同類型的教育服務系統。終身教育體系則是針對人生各個階段的發展需求以及社會政治和經濟的變化而建立的教育服務系統。

  終身教育是貫穿人一生、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民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基石,沒有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作為依托,終身教育體系也就難以建立。可以說,國民教育體系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辦學理念上看,國民教育體系側重於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尤其是國民的基礎能力素養方面。而終身教育則在終身學習理念的倡導下立足於對每一個人的生涯發展能起到促進作用的立場出發,促進個人的終身學習,使每一個社會成員在一生中能持續地學習,以滿足其在一生中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各種學習需求。21世紀的教育必須擴展為終身教育,終身教育之路導向美好未來,不論年齡有多大,都必須有機會學習新的技能

  從辦學特點上來講,終身教育體系從人的發展出發,強調人受教育的終身性、靈活性,超越了國民教育體系階段性、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因而更具包容性。

  從主要內容上看,國民教育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系統,即以具體的教育形態為主的學校教育,因而,它主要是指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而終身教育體系則對國民教育體系進行了空間和時間上的延伸,更大範圍地囊括了諸如職業培訓社區教育休閑教育等,以及貫穿人的幼兒期、青少年期、成人期和老年期的一種統合而協調的體系。

  從辦學體制上來講,終身教育體系不僅包括了由國家、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依據國家的教育發展規劃舉辦的制度化的國民教育體系,而且還涵蓋了以自主的、自願的、自由的乃至自助型的非制度化的教育形態

  教育規劃綱要在談及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時,強調要使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體現了對完善國民教育體系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認識。

參考文獻

  1. 柳海民.教育原理.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2. 袁運開主編.簡明中小學教育詞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08月第1版.
  3. 國民教育體系與終身教育體系的關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2-09-2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y桑,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教育體系"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