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
目錄 |
什麼是職業教育[1]
職業教育是指按照社會上各種職業的需要,對勞動者或預備勞動者開發智力,培訓職業興趣,培訓擁有從事特定職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實用知識和技能技巧人才的教育。在我國,有時也稱為職業技術教育。這種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業務水平,以適應各種職業所需要的熟練勞動力和專門人才。按照我國現行的教育體系,職業教育一般指中等及中等以下的職業教育,而把系統地培養高等文化、科學、理論知識使之具有管理國家、社會和從事科學研究以及其他各行業、各部門工作的高級人才列入高等教育的範圍。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在職業教育中也逐步形成了高、中、初三個層次,並與普通教育相平行,當然,在培養目標上各有側重,在培養方法上不盡相同。
對職業教育的含義,國內外有不同的解釋和規定。在國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觀點。狹義的觀點認為,職業教育只指培養工人及相應一級人員的學校。廣義的觀點認為,除此之外,還包括培養技術人員的學校,稱為技術學校和技術教育。如原聯邦德國的職業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專科以下,職業教育以上的各級各類高校。美國的技術教育指專科教育,而職業教育包括技術教育和職業中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組織在使用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名稱時,技術教育是培養技術人員的學校,職業教育是指培養工人的學校。
我國通常把專科學校列為高等教育的範圍,而把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中學、其他形式的就業前的職業培訓,通稱為職業教育或職業技術教育。人們從事各種職業,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而這種知識和技能,並不是人們生來就有的,而是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的,因此,在任何社會制度下,對勞動者進行一定的職業教育都是生產本身的客觀要求。特別是在現代化企業里,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對勞動者技術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和迫切了。
職業教育的特點[2]
一、職業教育總體的特點
1.專業性。所謂專業性,是指職業教育是專業教育,或專門教育,是培養某一職業領域專業人才教育。這個特點主要是相對於普通基礎教育而言的,基礎教育沒有專業性,而具有基礎性,是為各行各業人才培養打基礎。同時,雖然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專業特點,但它的專業又不同於職業教育,它主要側重培養具有學術性、理論性和基礎性的人才。只有職業教育,不論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職業教育,都是培養一線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術工人、新型農民以及其他勞動者,與一線職業的對口性很強,偏重理論的應用、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2.區域性所謂區域性,主要是指職業教育為區域辦教育和依靠區域辦教育。關於為區域辦教育,是指其為特定區域(經濟、社會)服務。社會與教育的互動發展表明,教育的區域功能越來越重要,即區域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和區域教育的聯繫更加緊密,其中,職業技術教育的區域經濟功能已經成為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並且職業技術教育真正承擔起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任,培養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必須針對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針對崗位需求狀況,調整專業設置就及專業方向,修訂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以更好地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
關於依靠區域(社區)辦教育,是指為更好到服務於區域,它必須充分利用區域(社區)教育資源,依托社區行業、企業、事業單位辦教育。現代職業教育的辦學和管理模式不再是單純的學校模式,職業學校教育是一種學校和社會密切結合的教育,主張企業、行業、社會和個人的廣泛參與。尤其要重視組建有企業人士參與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企業領導或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教學改革,修訂培養計劃,指導教學設計、教學改革;並要選聘一定比例的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又有一定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以加強技能、技術教育。學校也要積極與企業聯繫,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加強與企業合作的緊密程度。以便建立起與社會、企業聯繫緊密、溝通及時的技術教育訓練體系。
3.實用性所謂實用性,就是指職業教育強調實際訓練,突出技能、技術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一線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一般規律,就是要突出職業教育的“實用”、“實訓”、“應用”等特點。要通過建立實訓基地,加大實訓力度,不斷培養第一線的各層次應用型人才。例如,美、德等發達國家的職業學校都特別重視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把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動手能力作為教學的中心環節。美國社區學院學生的實習、實驗和實踐時間一般占總學分的三分之一左右,基本上每周都有一項實習。德國提出:在課堂上流汗的不應是教師,而是學生。在其職業教育“雙元制”教學體系中,實踐課和理論知識課比例為1:1,有的學校甚至已調整為1.3:0.7。總之,必須使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必須考慮實踐教學方案和實訓基地的融合,加大實踐能力培養,要多給學生創造接觸直接獲取實踐經驗為主的企業生產環境,通過校內模擬訓練和校外現場實習等一系列實踐性教學環節,使學生瞭解、熟悉並掌握企業的生產規律、工藝、設備和技術等。
4.開放性所謂開放性,主要指職業教育在教育對象、教學時間等各方面註重靈活性,實施彈性教育。職業教育要強調在專業設置、課程編製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具備靈活性。職業教育的對象不僅是應屆學生,同樣還包括為轉崗、換崗而繼續學習的群體,可以說職業教育對象的差異性非常大,同時,他們對學習時間上的要求也是靈活多樣的,必須安排白天、晚上、周末、假日等不同時段的教學,以便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上課時間。而具備靈活性、彈性特征的教育,就是解決差異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提倡彈性化的學分製為職業教育教育賦予了新的力量,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趨勢。
5.生產性所謂生產性,就是指要強調實踐教學與具體生產、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擬合度,給學生以良好的訓練,甚至強調使學生進入工作世界,頂崗實習,經受實踐鍛煉,以便更好地為生產服務。學生所具有的技能、技術應該是他畢業後社會上同行業中仍急需的技能、技術。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及時關註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等的變遷及更新,及時在培養目標、課程開發及專業設置等方面做出積極地反映。特別是目前社會上技術發展更新更快,不重視這個問題,學生在校學習的技能、技術很快就會落伍。因此,職業教育在教學內容等方面要比較明顯地突出新知識、新技術及新工藝。要儘可能為實訓基地配備最先進的設備,使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學會和使用本行業較先進的技術。需要註意的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一般是建立在校內實訓基地基礎之上。而校內實訓基地不可能像工廠、企業那樣利用廣闊的廠房和流水線,進行真正的生產,主要是註重生產內涵和流程上的模擬性。
6.時代性所謂時代性,即關註時代變化,體現現代性,及時反映現代教育發展潮流和趨勢。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技術、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的教育,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及時關註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等的更新發展,及時在培養目標、課程開發及專業設置等方面做出積極地反映,這無疑使職業教育具備鮮明的時代特色。因此,職業教育在教學內容等方面要比較明顯地突出新知識、新技術及新工藝。同時,職業教育還必須關註現代教育理念,尤其要按照終身教育的要求,承擔起培養現代人的責任,不僅僅關註人的生產功能,還應關註人的可持續發展,對其學習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高發展的能力等加強培養。
二、職業教育各環節所表現出的特點
從職業教育內部各要素各環節上看,它所具備的具體特點是:
1.辦學方針: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關於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
2.培養目標的特色:技能型、技術型人才職業教育主要特征體現在人才的培養目標上。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技能型、技術型人才。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的特點,強調學用結合,強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現場等能力,強調對人員管理、設備運行等有更強的組織協調與技術管理能力,強調要具備適應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相應本領,著重培養能適應本社區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技術型專門人才,即主要從事成熟理論與技術的應用和操作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
3.教師類型的特色:雙師型教師普通學校,尤其普通高等學校的師資往往強調教學與科研能力,強調深厚的理論知識和極強的科學探索能力,而對技術轉化及實際操作能力要求不高。職業教育的師資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強調既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熟練掌握技術,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即師資以“雙師型”為主。所謂的“雙師型”教師,實質上是指教師既具備寬厚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普通學歷證書),又必須掌握相當熟練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企業或第一線工作經驗)。在國外,職業教育對教師的“雙師型”素養的高要求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德國,高職教師除了要求教師有較高理論水平(博士學位)之外,還特別重視教師從事專業實際工作的能力(必須有5年以上從事專業實際工作的經歷,包括有3年以上在企業工作的經歷),並且教師大都要有兩個職稱,即工程師和教師。在奧地利,對職業學校的教師也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有相應的學歷外,還要求他們有幾年以上的行業(企業)工作的實踐經驗,其中不少教師是本行業的專家。
4.專業設置:以“發展需求”為驅動一般而言,普通大學專業設置按學科分類而設,且強調寬泛性、融合性、穩定性和巨集觀性。而職業教育(高職)的專業設置卻有自身特色,不是針對學科而是針對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職業崗位不像學科那麼相對穩定,而是千變萬化、日新月異的。因此,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具有實用性、針對性、及時性和靈活性等特點。進一步講,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強調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設置專業,強調社會需要“我”乾什麼,而不是“我”能幹什麼,即以“發展需求”為驅動:要針對地區、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實際要求設置和調整專業。因此,專業設置應註意把握住市場的需求特點,要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狀況搞好社會調查,並通過對詳盡地占有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論證之後,再決定設置哪些專業。辦職業教育要善於發現新的社會需求,新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設置新的專業。此外,專業設置也需考慮學校師資情況和設施情況(尤其雙師型師資及實訓基地情況)。
5.課程的特色:以實踐訓練課為主。強調能力本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人才的流動性進一步加快,市場需要的是經過職業的基本訓練的工作者,所以它要求職業的基本訓練在學校完成。職業教育適應這種需要,按照職業崗位對應用能力的需要組織教學,基礎知識以“必須、夠用”為限,不強調理論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技術的熟練性和服務的規範性。這意味著,非常註重實踐性教學。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甚至要求達到40%以上,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實踐教學提倡在職業崗位分析的基礎上,以能力的培養為中心,而非學科本位。要求學生具有基本實踐操作技能、專業技術與綜合實踐能力,尤其是職業信念、職業態度、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等,要滿足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崗位的需求。
6.教學條件的特色:突出實訓基地建設職業教育要完成技能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任務,必須突出職業教育的“實用”、“實訓”、“應用”等特點。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要給學生充分實踐的機會,除了進行驗證和探索的實驗室之外,還要大力建設培養實踐能力的實訓基地,加大實訓力度,培養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強調針對性強、模擬性高、模擬性實、開放性大的實踐教學基地,形成好的技術教育學習環境。同時,要面向社會,依托行業、企業以及行業主管部門,走產學結合的道路,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建設好校外實訓基地,培養技能、技術型人才。
學校與企業合作建設實現教學方案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學校應依靠企業進行實訓教學,同時,要努力使校內實訓基地體現教育和企業運行特點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社會效益,並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對外輻射、服務功能。這是職業技術教育的特色和質量要求決定的,是培養職業技術教育人才的根本途徑,是學校生存的一個根本條件。被視為“德國經濟騰飛秘密武器”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就是企業與教育成功合作的一種典型模式,其中的“雙元”分別指學校和企業,對學生進行二元培訓,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人才,學生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操作,鍛煉實踐技能。產學結合,學校從而可以得到政策、經費、項目、科研的支持以及學生、教師實際訓練場地的支持。因此,職業教育應該敞開校門,走向社會,密切與社會、與企業的聯繫,嘗試與企業或用人單位協同完成教學及實訓過程,使學生既學到基本的理論知識,又掌握實踐技術與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培訓出合乎社會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7.教學管理方面:柔性管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尤其在經濟體制轉型條件下,出現了教育對象不斷擴大,學生的個性需求持續高漲,就業制度和形勢發生了變化等新情況,學年制已不能完全適應這種客觀要求。在當前,人們對教育活動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已達成共識,學分制的引進和創新,就是“人化”的教育思想的充分體現,它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髮展的需要。相對與學年制而言,學分制的優點在於:有利於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良好學風;有利於學校充分挖掘辦學潛力,合理配置教學資源,提高辦學效益;有利於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教授質量;有利於解決特困生的經濟困難,學生可暫時離校,以工養學等。可以說,學分制是當前高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選擇。‘推行學分制,有利於職業教育形成開放、靈活、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
從各國教育發展趨向看,實行大範圍的全面學分制,以提供大量的課程和課程模塊,開出符合不同需要和標準的課程,實行進出自由、彈性的學制和學程是職業教育最佳的教學運行模式。這樣做既有利於適應社會需要,也適應學習者的個人需要。進一步分析,學分制的思想體現了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盧姆的著名論斷——“所有學生都能學好”,即學生學習成績好壞並非決定於學習能力的高低,而是“在適當的學習條件下,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學校所教的知識”,適當的學習條件就是以學習時間多少為根本特點的。因此,只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或機會,再加以正確的指導,學生都能獲得學業上的成功。可以說,在學分制下,幾乎沒有學會、學不會的學生的區別,只有花少或花多時間學習的學生的區別。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學分制實施和推廣,它必將為職業教育發展及更好地培養技術型人才提供切實的保障,而且職業教育生源的多樣性和邊緣化更需要這種以“柔性”管理見長的教學管理制度,從而使職業教育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
職業教育的作用[1]
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這個巨集偉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職業教育是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職業教育是教育與經濟的重要結合部,與經濟的聯繫最為緊密,它更直接地為經濟建設服務。普通基礎教育要為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實行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分流。要加速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必須迅速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素質優良的勞動技術大軍,直接參加第一線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有切實的保障。
(2)職業教育促進年輕一代全面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的生產部門和新的勞動分工的出現,職業和勞動崗位的轉換就會越加頻繁,這就要求工人儘可能向多方面發展。恩格斯指出:“生產勞動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全部的即體力和腦力能力的機會。”各種教育和訓練能夠使人逐步擺脫簡單、重覆、乏味而緊張的勞動,智力得到更充分的開發,體能得以健全發展,勞動技能多樣化,更能適應勞動分工不斷轉換。
(3)職業教育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職業教育是從原始的生產勞動過程中勞動技能的培養訓練直接衍化出來的,它與生產勞動有著更緊密、更直接的結合。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直接培養能夠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產勞動和其他各種社會勞動的勞動者。為達到這一目的,必須緊密地結合生產勞動和其他社會勞動的實踐,從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使受教育者熟練地掌握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職業教育中,必須十分強調學與用的緊密結合,為用而學,理論知識要為實際應用服務。
(4)職業教育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建設的核心是發展生產力,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主要是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像我們這樣一個人均資源不太豐富的大國,要發展經濟,更必須依靠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首先是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要依靠教育和培訓,其中職業教育與培訓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須把教育與培訓提到一個戰略地位,用發展的眼光來發展職業教育。
(5)職業教育是通向就業的橋梁。職業教育可以為勞動者創造良好的就業條件。先培訓後就業也是一條正確的方針。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一切從業人員,都要像汽車司機那樣有證書才能上崗。為了提高職工隊伍的素質,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就業培訓制度,使青年在就業前就能受到一定的基礎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職業技術教育能創造職業變換能力,可以適應職業變換和流動的趨勢,使勞動者能夠及時地按照社會的需要頂崗工作,從而獲得適當的職業變換的能力。
(6)職業教育有利於逐步消除勞動差別。在社會主義社會裡,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複雜勞動與簡單勞動之間仍然存在差別。加強職業教育,普通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是縮小這種勞動差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斯大林所說的:“不能否認,用提高工人文化技術水平的辦法,來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本質差別,對於我們是不能不有頭等重要意義的。”綜合以上所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職業教育是一項有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的偉大事業。對我國當前的情況來說,更是一項帶有戰略意義的緊迫任務。
職業教育的任務[1]
職業教育是使每一個勞動者在就業前和就業後能受到所從事或將要從事的職業、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教育與培訓。它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職能:
(1)職業教育是國家智力開發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提高勞動者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的任務。
(2)職業教育擔負著培訓大批中級和初級專業人才的任務,滿足社會對中初級專業人才的需要,使中初級專業人才和高級專業人才保持合理的比例。
(3)職業教育是實現勞動力資源平衡的一個杠桿。國家通過各類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計劃地提高勞動人口的就業能力,提供就業的機會與條件,影響就業的方向,儲備人才資源,實現資源平衡。
(4)對受教育者來說,接受職業教育一方面是實現就業和轉業的手段,一方面是已就業者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以適應所從事的職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