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學年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學年制(Scholastic Year System)

目錄

什麼是學年制[1]

  學年制是指不考慮學分,由學校按系科、專業制定教學計劃規定學生的修業年限、應修課程,檢查學生在規定的年限內是否完成了規定的課程,並將是否通過相應的課程考試和畢業考試作為能否准予畢業、授予學位評判標準。學年學分制是學分制和學年制的一種調和,當學生畢業取得的最低學分及其中的必修課學分數、選修課學分數以及滿足畢業的其他要求之後,即可畢業、拿學位。當然,為了保持正常學習負擔,學年學分制在一般情況下每個學期為學生限定了修習學分的上下限,大多數學生為取得畢業達到的學分,需要一定的年限。

學年制的優缺點[2]

  學年制的優點在於:第一,對學生實行統一的要求,使所有學生保持一致的學習進度,進而保持比較低的淘汰率;第二,能保證學生達到國家或學校規定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三,有利於管理,國家對人才可以實行計劃培養、整齊管理和統一分配。

  學年制也存在嚴重的不足,主要是不利於新興學科較快進入高校教學,不利於學生因材施教,不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因此,不少高校引入學分制來彌補學年制的不足,從而形成“學年學分制”,即既規定修業年限又實行學分制。

學年制的產生及其在我國的發展[3]

  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理論的奠基人是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論家、實踐家誇美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並與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

  縱觀人類教育發展史,大約在公元前300年,以孔子創立私塾和蘇格拉底(Socrates)講學為標誌,開創了平民受教育的先河,最初的教育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個別教學。早在公元1世紀上半葉,古羅馬就曾實行過分班教學,教育學家昆體良(Marcus Fabius Quntinlianus)不但稱贊並論證了這種教學形式的優越性,而且嘗試實行了分班教學這一教學模式。然而在西歐中世紀的大變動中,分班教學的做法被廢棄了。

  16世紀末期是歐洲封建社會開始解體,資本主義正在形成的時代。1640年至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取代封建制度的開始。機器逐步代替了手工,生產力大大向前發展,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導致生產關係的變革,從而引起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發生深刻變化。一些進步的資產階級思想家開始從政治、哲學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探索改造社會的良方,一批反對封建神權和特權的資產階級教育家在“天賦人權論”政治思想的指導下,開始設計革新教育的新途徑,他們認為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知識是完全可能的。

  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之後,開始廢除封建專制制度,取消封建貴族的教育特權,國家在法律上承認教育權利人人平等,並開始干預教育。受教育的範圍大大擴展,“一切男女青年都應該進學校”,“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迸學校,而且一切城鎮鄉村的男女兒童,不分貧富貴賤,同樣都應該進學校”。教學內容也發生了變化,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要求學校擴充教學內容,開設自然科學技術知識、職業訓練和藝術等學習科目,以培養適合資產階級需要的、有相當文化程度的、能夠正確使用機器以便為資本家創造更多利潤的雇佣工人。當時主要的教學形式是個別教學,這種教學形式費時費力,不經濟,不僅效率低,而且不利於集體協作精神與組織紀律性的培養。這種手工業方式的個別教學法已不能適應17世紀近代教育的歷史潮流,西歐的一些先進學校開始了班級授課的嘗試,使教學組織形式開始從個別化向集中化轉變。誇美紐斯總結和吸收了個別進步學校實行的集中教學的經驗,從理論到實踐都進行了新的探討和研究,併在理論上給予了首次系統論證。而現代造紙術、印刷術在社會的廣泛應用,又為學校提供了物美價廉的教科書、參考書,為班級授課制創造了物質條件,這樣學年制就建立起來了。

  在我國,由於資本主義發展較晚,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入侵以及資本主義的傳入才被引入。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開辦京師同文館,這是一種有別於封建官學、私學以及書院的由洋務派創辦的洋務學堂,京師同文館學制八年,對全國同類學堂起到了示範作用,我國第一次採用了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這種組織形式。1902年,清政府頒佈《欽定學堂章程》宣佈廢除科舉制度,興辦採用班級授課制的學校,學年製成為我國學校普遍採用的教學組織形式。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進行教學改革,改年級製為選科制。1922年,當時的教育部頒佈“新學制”,正式確定實行選科制和學分制。這樣“五四”時期以後,我國近代高校引進併發展了學分制,並且成為近代高校主要的教學管理制度。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我國學習前蘇聯的辦學經驗,改革舊的學分製為學年制。在很長時間里,學年製成為高等學校唯一的教學管理模式,並對學校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影響深遠。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又有某些高校試行學分制,現又有部分高校正式實行學分制,但章行學年制的高橙仍然占名數。

對學年制的全面認識[3]

  學年制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是計劃經濟體制教育思想和教育體制的反映,也必然服務並適應計劃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共存亡。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學年制已從整體上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對於學年制我們應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一方面看到學年制已不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將被學分制取代;另一方面我們應當承認學年制曾經做出的積極貢獻,並相信它還將繼續存在一段時間,甚至可能長期存在下去。

  1.學年制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的要求

  教育是國家的一個基本職能,具有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教育要實現自己的多元化功能,必須在教育體制上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相統一相適應。也就是說教育體制與國家體制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從屬關係,教育體制必須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相適應。

  黨的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召開,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從此中國進入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如今,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已基本構成。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為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與計劃經濟體制相應的學年制已找不到生存的空間,將逐漸被學分制取代。具體地說,在學年制的管理體制下,教師被動地按學校的計劃授課,學生被動地按學校的計劃聽課,這種高強度的計劃性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複合型人才和有競爭意識的人才,因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過去統一的教學模式。大學生的價值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的自我意識、競爭意識增強了,自主選課、發展個性的要求增強了,因而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對就業幫助不大的課程就不願學;對有興趣的、將來便於擇業的、社會上熱門的專業、課程,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並要求有學習的選擇權。所以,那種統一式的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越來越不受歡迎,甚至受到學生抵制。

  2.學年制的貢獻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班級授課制形成以後,廣大勞動人民的子女受教育變成了可能;拓寬知識內容,特別是系統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變成了可能。班級授課制的產生和形成在滿足大機器生產發展需要,把科學引入課堂和推行普及教育運動,更新人的素質,培養集體協作精神和組織紀律性上,做出了歷史上其他教學組織管理形式都不曾有過的重大貢獻。

  在我國建國初,中央政府根據中國的歷史傳統和國情,借鑒原蘇聯經濟發展成功的經驗,選擇了中央統一管理國民經濟的計劃經濟模式,與之相適應,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高等教育,也嚴格納入了國家經濟發展的計劃體系之中。為了使高等教育更好地為鞏固和發展新生政權服務,1952年秋,中央教育部開始了大規模的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和專業調整。隨著院系調整的完成,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高等教育體制確立,高等學校“停止實行學分制,普遍實行學時制”。從學分制廢止以後直到1978年,我國高校實施的是單一的學年制制度。客觀地說,為適應計劃經濟體制而形成的高度集中型高等教育體制和學年制教學管理制度,在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改造和發展過程中,起了積極作用。建國初期,我國工業正處於大發展時期;興建大批工程項目,建立國家的工業體系,但絕大多數工廠缺乏成熟的、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技術人才短缺成為當時經濟建設中的一個突出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及時進行院系調整,把專業分得細一些,學生學得專一些,按照國民經濟具體部門和國民經濟建設的具體要求培養專業對口的工程師,確實適應了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對我國工業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這與當時國家建設對專門人才的需要是相適應的,對新中國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才剛剛建立,還遠不夠健全,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在高等教育領域,由於計劃經濟的慣性作用,學校還或多或少地受到國家計劃的約束,不能成為人才市場的主體,還缺少一定的辦學自主權,學年制仍然是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辦學的主導形式。儘管學年制是計劃經濟體制下教育思想和教育體制的反映,與計劃經濟相適應,但這隻是從整體上而吉。在實踐中,市場經濟體制下也可以有學年制存在,即使在市場經濟體制相對完善、實行學分制較為普遍的美國,也有一些大學不搞學分制。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都實行學年制,多年來一直是美國的名牌大學;哈佛大學的學分制三興三廢,其教育質量、學術聲譽並未因此而下降。可以說實行何種學生修業制度並非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定因素,是否實行學分制與我們的國情及高校性質有很大關係。所以學分制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中將繼續存在。

參考文獻

  1. 郭曉雲主編.普通高等學校新增本科專業申報審批與考核評估及規範化建設工作手冊 第四捲.中國教育出版社,2005.4.
  2. 虞國慶,漆權主編. 高等教育學. 南昌市: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8.
  3. 3.0 3.1 蔡先金,宋尚桂等編著.大學學分制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學年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