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教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個別教學[1]
個別教學是指教師分別對個別學生進行傳授與指導的教學組織形式。
個別教學法是在自學的基礎上,結合採用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如使用教學機器的程式學習和電腦輔助教學等)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學法。其主要特征是:充分發揮學員的自主精神,學員可以自主地學習教材,教師負責輔導和考核,必要時再進行少量啟發性、總結性講課。
(1)古代的個別教學。
個別教學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教學組織形式。人類最初的教育活動,一方面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由兒童對成人的模仿而進行,另一方面也靠成人逐個向兒童傳授知識、技能而進行。學校出現以後,由於學校教育被統治階級壟斷而且受教育的人數不多,學校教學普遍採用個別教授形式,由一個教師面向一兩個學生進行教學,從傳授知識到佈置、檢查和批改作業都是個別進行的。可以說個別教學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2)近代的個別教學。
與古代的個別教學有所不同,近代的個別教學,是針對班級授課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倡學生的獨立活動而形成的新型的組織形式。其中影響較大的是20世紀初出現的道爾頓制和文納卡特製。
道爾頓制是美國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1920年在馬薩諸塞州的道爾頓市公立學校形成和實施的。道爾頓制有兩條基本原則、三項主要措施。兩條基本原則:一是“自由原則”,即學生自己計劃處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剋制自己的活動,由此發展學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二是“合作原則”,學校是社會的“實驗室”,應充滿合作精神。三項主要措施:①“作業安排”,為學生規定經過周密計劃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是以個別學生為立足點,是學生進行個別作業的指南。②“實驗室”,實驗室是一般按學科設置,其中配備有本學科學習所需要的各類參考書目、實驗器材、模型、標本等。③“成績記錄”,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記錄,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成效和進度。道爾頓制保留班級形式。
文納卡特製是美國教育C.W.Washburnel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納卡特鎮公立學校實行的一種個別化教學組織形式。把課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必修學科”,包括讀、寫、算、歷史、地理等。教師要編輯兒童自學和自我訂正所用的教材,還要制定診斷測驗。第二部分是“課程中活躍而有生命的部分”,是為了培養兒童的個人能力和社會意識的“活動課程”,由兒童自己設計、自己進行,教師加以指導。文納卡特製完全打破班級制謀求徹底的個別化教學。
(3)當代的個別教學。
美國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凱勒在實驗基礎上確立的“個別化教學體系”和威斯康星大學的“個別指導教育”。特點是:①在採取師生一對一的關係時設計了相應的學習內容和教材。②讓學生在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自己訂出學習進程,安排學習活動。③採用了新的教學技術手段。如近些年利用互聯網開展的網路教學。
個別教學的優缺點[1]
優點:①真正意義上照顧了學生的個別差異,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有利於因材施教和“英才教育”。②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如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
缺點:①降低教學的成效,代價高,不經濟。②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由於缺乏學生間的互相交流與學習,容易養成孤獨、不善交際等不良個性,不利於學生的社會化發展。③不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④不利於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技能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