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個別化教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個別化教學

  個別化教學是指教學方法個別化,當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針對班級教學中學生的程度差異時,為顧及個別能力、興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難,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設計不同之教學計劃。個別化教學是指教學方法個別化,當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針對班及教學中學生的程度差異時,此與個別教學不同,個別教學僅是一種「一對一」的教學實施型態,它可能是個別化教學,也可能不是個別化教學,關鍵乃在於其是否為符合該生能力需要而特別設計的教學方案。所以個別化教學乃是一種須分別由學生編組、課程組織、教材編選、教學方法、課表安排以及成績評量為方面來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

  個別化教學是為了適合個別學生的需要、興趣、能力和學習進度而設計的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並不意味著獨自學習。

個別化教學特點

  a.教學目的明確;

  b.試圖使學習適合學生個別差異,打破傳統教學固定步調模式,學生能自定學習步調;

  c.採用掌握學習法;

  d.重視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由於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和進步教育運動的影響,這類個別化教學形式日趨消失。個別化教學對教育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真正在教育中有著廣泛深遠影響的個別化教學活動,當推50年代興起的程式教學運動。

個別化教學的特質

  1.學習能力的個別診斷:採多元評量方式,應用客觀的測驗、課程本位評量、觀察、晤談、資料檔案查閱等方式,發掘學生學習的長短處及當前之成就水準。學習能力的個別診斷:採多元評量方式,應用客觀的測驗、課程本位評量、觀察、晤談、資料檔案查閱等方式,發掘學生學習的長短處及當前之成就水準。

  2.教材的個別設計與提供:根據評量診斷之結果,設計教材教法等提供教學。教材的個別設計與提供:根據評量診斷之結果,設計教材教法等提供教學。

  3.個別的成績評鑒:須採多元的評量方式;且須賴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來決定評量方式,以配合學生學習方式的需求。個別的成績評鑒:須採多元的評量方式;且須賴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來決定評量方式,以配合學生學習方式的需求。

個別化教學設計的要素

  1.透過診斷、評量確認學生的優缺點。透過診斷、評量確認學生的優缺點。

  2.釐定所欲達成的教學目標;含長程目標及短程目標。釐定所欲達成的教學目標;含長程目標及短程目標。

  3.決定教學策略與教學環境。決定教學策略與教學環境。

  4.決定目標的評鑒方式。決定目標的評鑒方式。

個別化教學計劃的內容

  1.學生的基本資料及IEP的設計與執行人員。學生的基本資料及IEP的設計與執行人員。

  2.學生當前的各項能力與表現的敘述:包括各項生理能力、智力學習能力行為、基本學科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情緒發展、特殊才能等的現況分析與需要。學生當前的各項能力與表現的敘述:包括各項生理能力、智力、學習能力與行為、基本學科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情緒發展、特殊才能等的現況分析與需要。

  3.此項個別化教學計劃預定實施的期限:包括起迄日期。此項個別化教學計劃預定實施的期限:包括起迄日期。

  4.年度目標(長程目標)和短程目標的敘述。年度目標(長程目標)和短程目標的敘述。

  5.提供特殊教育相關服務之項目、起迄日期及負責人員。提供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之項目、起迄日期及負責人員。

  6.各項短程目標執行的起迄日期。各項短程目標執行的起迄日期。

  7.各項短程目標所需採用的教學資源與設備:包括教材教具、教學環境及教學策略等。各項短程目標所需採用的教學資源與設備:包括教材、教具、教學環境及教學策略等。

  8.評量或評鑒的日期和方式。評量或評鑒的日期和方式。

個別化教學教學模式

  程式教學是個別化教學的典型代表。所謂程式教學,是指一種能讓學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學習自我教學性材料(以特定順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個別化教學方法。20世紀60年代早期,程式教學運動像一股旋風席卷了美國教育界。其創始者通常被認為是教學機器的發明人普萊西,但對程式教學貢獻最大的卻是斯金納

  程式教學就像一個自我教學的包。它以精心設計的順序呈現主題,學習者以自己的速度進行學習,然後完成填空、選擇或者問題解決,學生每一個反應之後都會出現及時反饋。這種程式能夠融入書、教學機器(即一種融入程式學習形式的機器設備)或電腦。推崇程式教學的研究者強調,哪怕是最困難的課,以小步子呈現,學生也能以自己的速度學習。

  掌握學習由布盧姆等人提出,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達到完成80%—90%的評價項目)。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並不能決定他能否學會教學內容,而只能決定他將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達到對該項內容的掌握程度。即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對某項學習任務的掌握水平,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則要花較長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掌握程度。

  基於這一理念,布盧姆等人主張,要將學習任務分成一系列小的學習單元,後一個單元中的學習材料直接建立在前一個單元的基礎上。每個學習單元中都包含一小組課,它們通常需要1—10小時的學習時間。然後,教師編製一些形成性測驗。學完一個單元之後,教師對學生進行總結性測驗來評價學生的最終水平。達到了所要求的掌握水平的學生,可以進行下一個單元的學習。如果學生的成績低於規定的掌握水平,就應當重新學習這個單元的部分或全部,然後再測驗,直到掌握。

  採用掌握學習這個方法,學生的成績是以成功完成單元內容所需時間而不是以在團體測驗中的名次為依據的。學生的成績仍然有差異,這種差異表現在他們所掌握的單元數或成功學完這些單元所花的時間上。

獨立學習

  獨立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學習某一個主題的學習方式。在20世紀60年代,它被引入彈性模塊式時間表。所謂彈性模塊式時間表,是為了增加彈性,將一天的上課時間或作息時間劃分成許多小的時間單元,然後將上課時間劃分成全班教學(約占40%)、小組教學(約占40%)和獨立教學(約占20%)。根據教師的專業經驗,全班、小組和獨立教學之間的比例是可以變的。獨立學習要求學生要有好奇、興趣和獨立的閱讀和學習技能。

適應性教學

  適應性教學是從匹茲堡大學的個別化處方性教學發展而來的。適應性教學首先對學生的能力和學習技能,包括加工信息的技能、學會學習的技能、興趣、態度等進行最初診斷以及階段性診斷,然後對課堂教學作出靈活性的調整,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所採用的方法有:改變不同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主題、科目的時間量;為不同的學生設立不同的目標;根據能力、需要、任務對學生分組;調整任務和作業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方式、能力傾向、興趣等;提供可選擇的不同課程內容

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包括同伴輔導、成人輔導和模擬一對一教學情景的個別化教學程式。

  同伴輔導可分為同年齡個別輔導和跨年齡個別輔導。跨年齡個別輔導的具體做法是,將一半高年級學生送到低年級,將一半低年級學生送到高年級,或者在圖書館等其他學校設施中進行。研究表明,同伴輔導能夠提高輔導者和被輔導者的成績。事實上,許多研究還發現,輔導者比被輔導者收穫更大,同伴輔導常常既提高了年長的差生的成績,也提高了被輔導學生的成績。

  成人輔導是指一對一的成人對兒童的個別輔導,這是最有效的教學策略,它從根本上解決了教學的適當水平問題。這種方法的主要障礙是代價高。但是,小規模地、給在常規課下有學習問題的學生提供成人個別輔導,還是可行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YamyHuang.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個別化教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