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人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於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其具體內涵是隨著高等教育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應用型人才層次劃分[1]
1.技術應用型
即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以“應用”為宗旨來設計人才培養計劃、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基礎理論教學以實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強調專業性和應用性;重視實踐環節的教育;強調通過產學研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人才。
2.知識應用型
知識應用型人才是指理論知識比較深厚、技術技能比較扎實,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能力的人才。知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主要由教學型本科院校承擔。
3.創新應用型
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指理論知識深厚、技術能力扎實,具備創造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知識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
應用型人才的特征[1]
1.品格標準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人格,具備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甘於奉獻、敢於創造的創新創業的精神。
2.適應崗位
綜合運用基本理論、科學原理和研究成果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的工程設計、工作規則、運行決策,並轉移到生產、流通、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
3.知識要求
具備扎實、系統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與崗位工作相適應的社會、人文、自然科學知識;具備科技開發的理論和方法。
4.能力要求
具備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應用知識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經營管理、組織交往、應急應變等非技術能力;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技術思想表達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
5.技能要求
具備實驗、製圖、電腦、外語等專業技能和基本工藝操作技能。
1.反應能力
思路敏捷是處理事情成功必備的要素,一個能將事務處理成功的人必須反應敏捷。一件事情的處理往往需要洞察先機,在時機的掌握上必須快人一步,如此才能促使事情成功,因為時機一過就無法輓回。
2.談吐應對
談吐應對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好的知識和修養,得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和不間斷的自我充實,才能獲得水到渠成的功效。
3.身體狀況
身體健康的人做起事來精神煥發、活力充沛,對前途樂觀進取,並能負擔起較重的責任,而不致因體力不濟而功敗垂成。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在一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中,越是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刻的人,才越是有機會成功的人。
4.團隊精神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決不能一意孤行,更不能以個人利益為前提,而必須經過不斷地協調、溝通、商議、集合眾人的力量,以整體利益為出發點才能做出為大眾所接受和支持的決定。
5.領導才能
企業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為其工作,但在選擇幹部人才時,必須要求其具備領導組織能力。某些技術方面的專才,雖然能夠在其技術領域內充分發揮,卻並不一定完全適合擔任主管幹部的職位,所以企業對人才的選用必須從基層開始培養幹部,經過各種磨練,逐步由中階層邁向高階層,使其適得其位,一展其才。
6.敬業樂群
一個有抱負的人必定具有高度敬業樂群的精神,對工作的意願是樂觀開朗、積極進取,並願意花費較多時間在工作上,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恆心。一般而言,人與人的智慧相差無幾,其差別取決於對事情的責任心和勇於將事情做好做實的精神,尤其是遇到挫折時能不屈不撓繼續奮鬥,不到成功絕不罷休的決心。
7.創新觀念
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主要在於不斷地創新。科技的進步是日新月異的,商場的競爭更是瞬息萬變,安於現狀就是落伍。一切事物的推動必以人為主體,人的新穎觀念才是致勝之道,而只有接受新觀念和新思潮才能促成進一步的發展。
8.求知欲望
為學之道不進則退,企業的成員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力求突破,瞭解更新、更現代化的知識,而不能自滿,墨守成規,不再作進一步開展,因而阻礙企業成長的腳步。
9.對人的態度
一件事情成功的關鍵,主要取決於辦事者待人處事的態度。對人態度必須誠懇、和藹可親,運用循循善誘的高度說服能力,以贏得別人的共鳴,才較容易促使事情成功。
10.操守把持
一個人再有學識,再有能力,倘若在品行操守上不能把持住分寸,則極有可能會對企業造成莫大的損害。所以,企業在選擇人才時必須格外謹慎,善於任用明辨取與的人才.避免任用那些利用個人權利營私貪污者、假公濟私的貪贓枉法者危害到企業的成長,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11.生活習慣
從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可以初步瞭解其個人未來的發展,因為生活習慣正常而有規律,才是一個有原則、有理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人。所以觀察一個人生活習慣的點點滴滴,可以預見到他未來的發展。
12.適應環境改善環境
企業在選擇人才時,必須註重人員適應環境的能力,避免選用個性極端的人,因為這種個性的人較難與人和睦相處,往往還會擾亂工作場所的氣氛。一個人初到一個企業,開始時必然感到陌生。如何能在最短時間內瞭解企業的工作環境,並能愉快地與大家相處在一起的人,才是企業期望的人員。能適應環境更善於改善環境,給企業事業註入新的生命活力.人類是從不斷改善自然中得到發展進化的。
應用型人才的能力結構[2]
一、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知識的獲取與再現能力。知識獲取能力指大腦對知識的吸收、加工、儲存能力。在現代社會裡,每天的知識與信息成幾何倍數增長,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在博大精深的學科領域里,能捕捉到多少有益的成分,這與一個人的知識獲取能力有很大的關係。知識獲取能力強,接受新信息、新知識就快,知識面就寬,反之接受新信息、新知識就慢。
知識再現能力指一個人面對實際的學習情景或工作情景對知識的回憶與表現能力。它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機械性的功能回憶,即面對新的學習情景或具體的工作情景,回憶起過去所學知識。第二個層面是簡單的知識加工,即將所已有的知識進行簡單加工,用於解決一般性學習問題或完成一般性工作任務。第三個層面是知識創新層面,即將所獲取的知識進行深度加工、重組,形成新知識用於解決比較複雜的學習問題或實際問題,這是較高層次的再現形式。
對應用型人才而言,在知識上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廣度。即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過硬的應用性知識,還要有一定的人文、科技、方法論、財務、管理、社交等方面的知識。因此,應用型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二、實踐能力
應用型人才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將知識直接應用於社會實踐,因此,實踐能力是應用型人才最本質的特征。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包括:
1.組織工作能力
應具有科學指導和組織實施工作的能力,能把上級指示與本單位實際結合起來抓落實的能力,研究解決工作問題的能力。
2.動手操作能力
應用型人才應當熟悉和掌握所從事的某專業或某行業工作的程式和方法,即專業的實踐操作技能。這種實踐能力是學生畢業之後從事這一專業工作所必需的,其具體內容和要求因專業不同而不同,每一個專業都有一些特殊的專業技能要求。運用專業的實踐操作技能來處理工作對象中的實際問題,表現得直接具體的是對實際工作對象進行動手操作,操作的結果應該是滿足該專業或該行業領域要求的工作成果。
3.謀劃決策協調能力
在謀劃決策時做到明察、多謀、機智、善斷、勇為,具有機敏決斷的能力。
4.調查研究能力
在解決問題時能夠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而對所從事的工作和實際情況有深入的瞭解和清醒的認識,不主觀臆斷,不盲目指揮。
三、創新能力
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是指具有凡事不墨守成規,不循規蹈矩,力求推出新構思、新設計,運用新方法、新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型人才必須具有積極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開展創新活動的前提,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下,才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造力,才能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有理想、有抱負,追求真理,不甘平庸,才能永遠不滿足現狀和已經取得的成績,總是盡最大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熱愛並執著地追求自己的事業。要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運用新穎獨特的方式獲得新答案與成果,追求思維方向的求異性、思維結構的靈活性、思維進程的飛躍性、思維表達的新穎性。要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出新技術、新理論、新觀念、新辦法,這是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的最突出的表現。
四、協同能力
協同能力表現為人與人合作的能力。現實中的工作客體往往比較複雜,完成一項工作往往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協同配合,這種配合主要體現在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合作精神上。維持事業的旺盛生命力的競爭力歸根到底來自團隊的創造力、團隊的合作精神、團隊的進取心,因而信任、信用、合作以及默契等協作精神應是應用型人才的必備品質。應用型人才善於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本身,就體現著自身的競爭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創造工作越來越依靠團體的力量,個體需要與其他個體進行各種有效的交流,才能促進創造事業的共同發展。因此,應用型人才需要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培養健全的人格,提高個人的人格魅力,學會共同生活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五、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己發生變化,懂得國際運行規則和具備國際交往與運作能力的人才備受社會歡迎。因此,應用型人才除了要有寬厚的基礎知識外,還要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特別是要有較強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