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效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辦學效益[1]
辦學效益是指教育產出和教育投人之問的比值,也就是資金、生源等與畢業生數量、質量及其他辦學成果之間的比值。在教育投入一定的前提下,教育產出提高,辦學效益也就提高。相對而言,如果學校的辦學條件一般,而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都很高,則說明這所學校的辦學效益高。
辦學效益的涵義[2]
(一)教育投資的性質和特點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具有一定熟練程度的勞動後備力量和各種專門人才。因此,從勞動力再生產的角度來考察,教育費用不是消費性支出,而是一種投資。教育投資是投入到教育領域中,用於培養一定熟練程度的勞動後備力量和專門人才,以及提高現有勞動力素質的人力和物力的貨幣表現。教育投資是為了保證社會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用於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投資。
教育投資,就其性質而言,無疑是一種生產性投資。因為,對教育的投資同對物質生產部門的投資一樣,其最終結果都將導致社會產品總量的增加。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①對物質生產部門投資的結果直接表現為物質產品數量的增加或質量的提高;②對教育投資的結果則直接表現為達到一定規格和標準的勞動者的數量的增加,確切地說,表現為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前一種投資的結果易於被察覺,因為物質生產部門投資的結果通常是有形的。而後一種投資則很容易被忽視,因為教育投資的結果表現為勞動者勞動能力的增長,它是無形的。在這些勞動者進入物質生產領域之前,他們的勞動能力尚沒有表現出來,不能直接表現為物質產品數量的增加或質量的提高。所以,長期以來,教育支出被誤認為是非生產性支出或消費支出。
如果從教育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來考察,就會發現把教育支出看成是消費支出是完全錯誤的。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這兩種要素不斷地被消耗,需要不斷地補充。要實現擴大再生產,必須追加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因此,用於培養一定熟練程度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費用,在性質上是與用於生產各種生產資料的費用相同的,即這兩種費用都是發展生產力,實現擴大再生產所必需的。既然用於生產各種生產資料的費用是一種生產性投資,那麼,毫無疑問,用於培養一定熟練程度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費用也同樣是一種生產性投資,是用於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投資。
教育投資是對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投資,與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投資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
1.間接性。物資資料生產部門的投資投入到生產過程之後,經過生產過程,產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物質產品,可以直接取得經濟效益。教育投資則不同,它投入教育部門之後,經過教育過程,產出的只是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或專門人才,並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只有教育部門培養的勞動者進入物質生產部門之後,創造了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使產品的數量增加或質量提高,才能取得經濟效益。因此說,教育投資具有間接性的特點,是間接獲得經濟效益的一種投資。
2.條件性。勞動者勞動能力的發揮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為前提。勞動者只有通過勞動力市場與生產資料相結合,他的勞動才能成為使用價值的源泉,因而才能成為財富的源泉。因此,教育投資要帶來經濟效益是有條件的。假定教育部門培養的勞動者是合格的勞動者,要使教育投資發揮經濟效益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必須有足夠的勞動崗位,使教育部門培養的勞動者都能夠與生產資料相結合;②必須完善勞動力市場,保證勞動者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以及必要的合理流動。
3.長期性。教育投資的長期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①由於教育投資具有間接性的特點,而且勞動力再生產的周期很長,所以,教育投資見效果的周期也很長,甚至比某些大型水利工程、電力工程基本建設投資見效果的周期還要長一些。儘管在現實中也可以看到教育投資能較快地收到經濟效果的事實(如開辦某種短期技術培訓班),但是j一般說來,培養一定熟練程度的勞動者,特別是培養專門人才的周期是很長的。因此,在年輕時進行教育投資最有效,與老年時再投資相比,所花時間少而獲利年限長;②由教育所形成的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可以長期地、多次地在生產中發揮作用,不斷地帶來經濟效益。中國古代思想家管仲說:“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樹也;一樹百穫者,人也。”可見,古人就已經看到教育投資可以長期帶來經濟效益的事實。
4.個人性。無論教育費用由誰來支付,由教育投資所形成的教育資本存量(即受教育者的知識和技能),在受教育者一生中始終屬於他(她)自己所有,既不能出賣,也不
(二)辦學效益的涵義
辦學雖然要花費一定的成本,但是,它可以培養和提高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從而給個人和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辦學效益是通過教育投資獲得的。與物質生產部門投資相比,教育投資獲取效益的過程具有間接性的特點。物資生產部門的投資投入到生產過程之後,經過生產過程,產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物質產品,可以直接取得經濟效益。教育投資則不同,它投入教育部門之後,經過教育過程,產出的只是教育成果——受教育者的知識和技能,或者說是受教育者全面素質的提高,並不能直接獲得經濟效益。只有教育部門培養的勞動者或專門人才進入物質生產部門之後,創造了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使產品的數量增加或質量提高,才能取得經濟效益。因此,根據教育投資在不同階段上產出,我們把辦學效益劃分為辦學的內部效益和外部效益。
辦學的內部效益指教育資源利用效率,是指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所花費的教育成本和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之間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辦學的內部效益=教育成果/教育成本
辦學的外部效益亦稱教育的經濟效益,是教育投資通過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質,在經濟領域內獲得的收益,主要表現為受教育者個人收入和社會收入的增量,以及其它間接收益。用公式表示:
辦學的外部效益=教育收益/教育成本
辦學的內部效益與外部效益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辦學內部效益是辦學外部效益的前提,辦學外部效益是辦學內部效益在經濟領域中的轉化形式。在一般情況下,辦學的內部效益與外部效益成正比,即辦學的內部效益越大,辦學的外部收益越高。如果我們能夠降低教育成本,或者在教育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教育成果,那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顯然會提高教育投資的收益率。另一方面,辦學內部效益轉化為外部效益又是有條件的。這是因為,勞動者勞動能力的發揮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為前提。教育部門培養的勞動者或專門人才只有和生產資料相結合,他的勞動才能成為使用價值的源泉,因而才能成為財富的源泉。因此,假定教育部門培養的勞動者或專門人才是合格的,辦學內部效益要全部轉化為外部效益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①必須有足夠的勞動崗位,使教育部門培養的勞動者都能夠與生產資料相結合;
②必須有完善的勞動力市場體系,保證勞動者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把辦學效益定義為:教育投資在教育領域內和教育領域外所獲得的種種有益效果。廣義的辦學效益包括辦學的內部效益與外部效益,狹義的辦學效益是指辦學的內部效益,即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所花費的教育成本和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之間的比率。在研究辦學效益督導與評估過程中,辦學效益是指狹義的辦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