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0个条目

國民財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民財富(national wealth)

目錄

什麼是國民財富[1]

  國民財富是一個國家在特定時點上所擁有的一切財富的總和。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來源[2]

  斯密在《國富論》序言中的第一句話是:“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將斯密《道德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情操論》中的泉。構成這種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國勞動的直接產物,或是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來的物品。”這表明斯密對於財富性質與來源不同於前人的觀點。在斯密之前,重商主義重農主義是兩種重對矛盾是對斯要的財富觀。密理論的一個重要的財富觀。重商主義的財富觀認為,貴金屬(貨幣)是衡量財富的惟一標標準,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金銀。除了開采金銀礦以外,對外貿易是貨幣財富的真正來源。因此,要使國家變得富強,就應儘量使出口大於進口,因為貿易出超才會導致貴金屬的凈流入。一國擁有的貴金屬越多,就會越富有、越強大。因此,政府應該竭力鼓勵出口,不鼓勵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進口。由於所有貿易參加國不可能同時出超,而且任一時點上的金銀總量是固定的,一國的獲利總是基於其他國家的損失,因此,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弈”。而重農主義的財富觀則認為,只有農業勞動才能創造財富,其他類型的勞動均不創造財富;財富來源於土地的自然生產力,因此應該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給農業生產以適當的保護。而斯密認為一國財富的實質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而不是重商主義認為的金銀、貨幣。財富的來源是一年投入生產的勞動,不是來自於貿易流通,也不是來自於重農主義的土地自然生產力。斯密認為,包括農業勞動在內的一切生產性勞動都創造財富,這也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勞動價值論。此外,斯密還認為一國財富有總量和人均之分,作為衡量一國財富的標準應該是一國的人均財富而不是一國的總財富。斯密在《國富論》中說:“這類產物或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來的物品,對消費者人數,或是有著大的比例,或是有著小的比例,所以一國國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給情況的好壞,視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接下來斯密論述了影響人均財富的因素。他從兩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一是勞動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二是從事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的人數比例。在這兩個影響因素中,斯密認為前者起主要的作用,在未開化的漁獵民族問,雖然一切能夠勞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從事有用勞動,儘可能以各種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給他自己和家族內因老幼病弱而不能漁獵的人。不過,他們是那麼貧乏,以致往往僅因為貧乏的緣故,迫不得已,或至少覺得迫不得已,要殺害老幼以及長期患病的親人;或遺棄這些人,聽任其餓死或被野獸吞食。主要因為在未開化民族中,人們勞動的熟練程度很低,技術水平低下;反之,在技術水平高度發達、熟練程度很高的文明民族中,雖有許多人全然不從事勞動,而且他們所消費的勞動生產物往往要超過大多數勞動者消費量十多倍乃至百倍,但由於社會全部勞動生產物非常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給,就連最下等最貧窮的勞動者,只要勤勉節儉,也比野蠻人享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而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高低的原因取決於社會分工的精細程度。另一方面,斯密認為從事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的比例也影響著一國的富裕水平,即這一比例越大,越有利於一國人均財富的增長;反之,一國則變得越貧窮。斯密關於國民財富的觀點是在對重商主義財富觀的反思中建立起來的。重商主義所持有的是一種靜態的財富觀點,並且認為財富來源於流通領域。相反,斯密認為勞動才能創造財富,財富來源於生產領域,這是一種動態的財富觀,所以,將斯密的財富觀看做是對重商主義財富觀的一種革命絕不為過。

國民財富的分類[3]

  1.按來源分組:可分為國民財產和自然資源兩大類。所謂國民財產,是指在某個時點上,一個國家由多年勞動創造所積累下來的物質資料總量。如生產工具,原材料、燃料、消費品等。我國計算國民財產,只包括具有實物形態的社會勞動產品,不包括現金存款等貨幣形態的金融資產。國民財產的內容,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兩大部分。它反映了以往生產發展的結果,是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固定資產又分為生產性固定資產和非生產性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也分為生產性流動資產和非生產性流動資產。自然資源是自然界的產物,不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是沒有價值的。因而,自然資源不能用貨幣單位計算總量,而只能用實物單位分別計算各種自然資源的數量。列入國民財富統計範圍的自然資源,是指已探明用於生產和可用於生產的自然財富。如土地、森林、礦藏、水力資源及其他野生生物等。未發現和尚未探明的自然資源,只是潛在的國民財富,不包括在國民財富統計的範圍之內。

  2.按所有制分組:可分為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個人所有制及其他。國民財富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中,占有的形式和利用的情況是根本不同的。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民財富出大部分是屬於國家所有,特別是自然資源幾乎全部都屬於國家的全民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屬於集體所有,居民個人占有國民財富的比重就更少些。而在資本主義國家,絕大部分的國民財富集中於少數剝削階級手中,成為他們剝削、掠奪、奴役勞動人民的手段。例如在美國,占居民總數10%以下的壟斷資本家,卻占有80%以上國民財富。因此,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國民財富'這個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從來就不是“全體國民”的財富,而是少數統治階級的財富。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占統治地位,國民財富,顧名思義,絕大部分是全民所有或者是集體所有,只有少部分是個人所有。由於國民財富占有形式不同,因而利用情況也不盡相同。在資本主義社會,國民財富披統治階級少數人利用發財致富,形成兩極分化,富的越富,窮的越窮。而在社會主義國家,匯民財富能夠更科學、更充分、更合理地被利用為民造福,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促進社會再生產不斷擴大,物質財富日益增長。國民財富的總額愈大,社會積累勞動資料的技術水平就愈高,社會主義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就會愈益發展。

  3.按經濟用途分組:可分為生產性需要的財富(生產力的物質要素)和非生產性需要的財富(不同用途的各種消費品)。生產性需要的國民財富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和預定用於生產的生產資料。例如,生產性房屋和構築物,機器和設備,土地及其資源,用於生產的原料、材料、燃料等等。非生產性需要的財富,是指用作非生產性消費的物質財富。如住房,校舍、醫院及其設備,公園,運動場及其設備,科學和教育機關的房屋和設備,國防用構築物和技術設備,衣服和靴鞋的儲備、食品儲備,為非生產性消費服務的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等等。分析這兩部分國民財富的比例關係很有意義。生產資料在國民財富中所占比例越大,說明發展國民經濟的生產潛力愈大,此外,國民財富還可按物質生產部門(工業農業建築業等)分組,按地區分組,等等。

國民財富的規定[1]

  (一)國民財富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意義上的國民財富僅指的是物質財富,目前,國民財富的概念已經社會化,其範疇已由物質財富擴展到了精神財富,諸如科學技術、生產技能、文學藝術和文化遺產等。

  (二)國民財富既含有已開發出來的財富,又含有存在於大自然的財富。從物質角度講,財富是指有價值的物質,價值是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從大自然中開發出來的物質資料,含有人類勞動,具有價值,理應屬於國民財富的範疇。而存在於大自然中的物質,雖然大多數並沒有加人人類勞動,如海洋、礦藏等均是大自然作用的結果,目前還沒有從價值上進行衡量,但由於存在於大自然的財富是人類繁衍的必要物質條件,是國民經濟得以持續運行的物質保障,因而也將其納人國民財富的範疇。

  (三)國民財富中的物質財富是實物資產與金融資產的融合體。金融資產是國民財富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國民財富中的金融資產僅包括國外金融資產凈值和儲備資產,並沒有將國內金融資產與負債列在其中。其原因除了是一個國家範圍內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可以互相抵消外,更重要的是國外金融資產凈值和儲備資產的增減,反映一個國家的財富的變化。

  (四)國民財富是一個存量。流量與存量國民經濟統計中的一對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中,流量是按一定時期測算的量,具有時間量綱;存量是在一定時點上測算的量,不具有時間量綱。由於構成國民財富的各項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並不受時間長短的直接影響,通常都只能就某一時點進行測量,所以國民財富是—經濟存量。

參考文獻

  1. 1.0 1.1 《MPA必讀核心課程》編寫組.公共財政學.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
  2. 於中鑫.亞當·斯密:經濟學鼻祖.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08.
  3. 佟哲暉.經濟統計學 上冊.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泡芙小姐,123,KAER,连晓雾,方小莉,Gaoshan2013,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民財富"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