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消費(Consumption)——投資、出口、消費被稱為發展經濟的“三駕馬車"
目錄 |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
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後者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於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是“生產過程以外執行生活職能”。它是恢復人們勞動力和勞動力再生產不可少的條件。通常講的消費,是指個人消費。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過來影響生產。因為只有在消費中產品才成為現實的產品,並創造出新的生產需要。生產的目的是消費,但並不都是為了消費。
例如,資本主義生產就是以剝削雇佣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為目的的生產。這就決定了勞動人民的消費被限制在很狹小的範圍內。勞動人民消費水平的低下又阻礙甚至破壞生產的發展,經濟危機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社會主義制度下,社會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這就消除了生產和消費的對抗性矛盾。並且消費也成為推動整個社會生產的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消費者同消費資料相結合的方式即消費方式,包括消費者以什麼身份、採用什麼形式、運用什麼方法來消費消費資料,以滿足其需要,消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廣義的生活方式是指人們生存和活動的方式,狹義的生活方式是人們與消費資料結合的方式,即消費方式。消費方式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生產方式的社會性質決定消費方式的社會性質;生產方式的自然形式決定消費方式的自然形式;生產方式改變了,消費方式也要相應改變。消費方式反作用於生產方式,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的消費方式,為生產開拓市場,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完善,落後或超越生產方式的消費方式,會妨礙生產力的發展,破壞或損害生產關係的進步和完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消費方式也日趨發展,如方便食品、家用電器、現代交通信息工具的出現,又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消費方法,改變著人們以前的消費方式。
一是計劃型,按家庭收入的實際情況和夫妻生活目標制定計劃,消費時大致按計划進行,非常理智,很少出現盲目和突擊性消費。
二是隨意型,這種類型的人完全按個人喜好和臨時興趣進行消費,較少考慮整體消費效益,所謂錢多多花,錢少少花是這部分人的突出特點,較易出現盲目和浪費性消費。
三是節儉型,消費時精打細算,能省即省,並且善於利用再生性消費。這一類型的消費方式能夠使家庭逐漸殷實,然而過於節儉的意識有時可能因過量購買便宜貨而造成積壓性消費。
這三種消費方式都各有利弊,過分按計劃消費,遇到臨時性的消費時有可能錯過好產品;年輕的夫妻大多喜歡隨意型消費,但沒有計劃的隨意消費有可能導致入不敷出,影響夫妻關係;節儉型的消費大多是老年人的選擇,但同樣適用於年輕的家庭,適當的節儉可以帶來可觀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