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自主創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自主創新概述

  自主創新是指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是自主創新的內容而非內涵。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國家競爭力越來越體現在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科技實力上,經濟競爭力、文化影響力最終取決於自主創新能力。它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是支撐一個國家崛起和發展的筋骨,是一國持久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也是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對於企業來說,自主創新能力就是自主集成和應用各種技術知識並由此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包括技術搜索能力、學習能力、研究開發能力等;對於國家來說,自主創新能力就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意識地促進科學技術知識的生產、流動和應用併在此過程中創造財富從而實現價值增值的能力。自主創新能力主要是一種制度能力,而不完全是一種技術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等同於國家競爭力。

自主創新的類型

  原始創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原理性主導技術等創新成果。原始性創新意味著在研究開發方面,特別是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領域取得獨有的發現或發明。原始性創新是最根本的創新,是最能體現智慧的創新,是一個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的重要體現。

  集成創新:是指通過對各種現有技術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者新興產業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指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學習、分析、借鑒,進行再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發展中國家通過向發達國家直接引進先進技術,尤其是通過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方式獲得國外先進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實現自主創新,不僅大大縮短了創新時間,而且降低了創新風險。

自主創新面臨的問題

  1.慣性技術領域成為自主創新的“瓶頸”

  目前我國十分重視對世界慣性技術發展趨勢的跟蹤和對新原理的闡釋和應用,但忽視對慣性技術領域原創性發現和發明的研究,這使整個產業處於“跟蹤狀態”。由於市場發育不夠,國內慣性產品交易是一對一簽約,尚無可供利用的公共市場交易平臺。慣性技術專業領域的拓展,是“需求牽引”的敏感性問題。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是“技術拉動”的動力源泉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到學科建設與發展,直接影響人才的培養、就業、流動,以及專業人員群體的生存狀態與發展空間等一系列問題的複合體。

  2.中國傳統文化對自主創新的“阻滯”

  創新活動具有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如熊彼特所言,技術創新的風險與利潤成正比。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但缺乏科學精神和創新魄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務實求驗的經驗思維”致使人們凡事“後饋法古”;國人習慣於“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和“執兩持中的中庸思維”,導致民眾“不為天下先”,這種幾千年來的小生產者的思維模式是導致國民缺乏主體意識、冒險和創新精神的根源。

  3.中國的大多數企業尚未成為技術開發與創新的“主體”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企業缺乏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已經開始擎肘我國的經濟發展。“美國創意,日本設計,南韓研發, 中國製造”為人稱道。中國是“製造大國”,卻不是製造強國,生產的產品低附加值,曾引發了一些國際貿易爭端。重大和基礎科學的研發成本高、風險大、需時長、見效慢,現行領導考核指標體系無法納入科技創新可能帶來的未來績效,管理者追求利益短期化。相當數量的行業壟斷,致使部分企業自主創新基礎薄弱,創新意識淡薄,創新能力不強,知識有效供給不足,創新動力不足,以及創新活動封閉、部門所有、資源分割等,嚴重製約自主創新網路的形成。

  4.缺乏有效支撐自主創新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

  由於法律法規制定的相對滯後,相關創新體制不健全,以及人為因素等,致使我國自主創新環境建設至今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有利於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充滿活力的體制尚未完全形成,有利於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有效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基礎科技和推廣等的公共領域的投入尚無體制和制度上的保證。

  5.自主創新環境的構成鏈條“不完善”

  我國的創新政策鏈、技術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不完整。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數量少,服務範圍小、質量差、效率低;缺少國際間的科技創新合作,重引進、輕吸收、欠創新、少自主,難以形成雙向交流過程。在國際科技交流上,表現出被動消極,合作地位不平等,難以形成自主創新的跨越發展;缺少地區性的創新人才、資源和信息的合作,難以形成自主創新的“合力”;或產學研之間缺乏密切合作,難以將自主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成生產力;技術創新涉及多環節、多部門,但各個環節之間相互脫節,沒有形成有效的運行網路。我國科技資源十分有限,沒有科學合理的和強有力的巨集觀調控,不能優勢資源集成和共用。企業自主創新和社會自主創新所必需的市場環境國家創新體系尚存不足。

自主創新的策略

  1.組織制度和體制創新

  制度和體制創新最重要的是進行自主創新組織的創新。在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融合的基礎上,發展廣泛的社會關係網路和構建獨具特色的技術社區,促進自主創新要素的流動和積聚,形成適合個人或集成創新且高度分散的組織形式,制定與國際創新機制相協調的自主創新體制機制,最終構建一個組織完善、結構合理、範圍廣泛、運行高效的自主創新網路大系統以及網路組織結構

  2.弘揚自主創新的民族精神

  一個民族要自主創新,首要的是國民具備自主創新的精神氣質,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敢於創新的魄力。一個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民族,對於自主創新就仿佛是絕緣體。應鼓勵獨立思考,培養自主創新的精神品質、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從科學方法論和認識論層面提升國人的科學品質和人文品質以及終極人文關懷教育。這就需要中國教育的範式發生“格式塔式”的轉變。

  3.使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真正主體

  企業作為自主創新主體標志著企業將在自主創新中扮演先鋒和主流角色。企業必須成為體制上的市場主體,而不是政府的附屬品。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意識的企業家,構築創新平臺,凝聚創新人才,營造創新文化。健全技術創新機制,使企業成為科技自主創新、轉化、應用和推廣的主體。建立以企業為核心的產學研共同體,使大學、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集中圍繞企業的需求進行研究開發。

  4.充分發揮政府在自主創新過程中的作用

  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研究和公佈長期的科技自主創新戰略,保證和增加對基礎科學和重大科技進步項目的投入,政府積極引導其他創新資源向企業傾斜,把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建立國家創新體系的突破口,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在科技自主創新中,政府職能是不越位、不替代、不缺位。

  5.營造適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文化氛圍

  自主創新是科技創新,也是文化創新和超越。因此,自主創新需要文化轉型。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解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實現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自主創新文化的核心,就是激勵探索、包容個性、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張揚個性和團隊精神。挖掘和培養創新意識、興趣和精神,營造自主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

  6.營造培養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成長的“生態環境”

  自主創新的根本在於創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創新型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營造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氛圍和文化環境,使我國的人口資源變為世界最大的創新人才資源,把人口壓力變成人才優勢,我國就有可能成為世界最有潛力和優勢的創新型國家。建立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的良好激勵機制,就可使優秀創新人才不拘一格脫穎而出,充分施展其才智。

自主創新的關鍵點

  一是自主創新重在“自主”,即獨立自主地進行技術創新活動,把立足點從過多依賴國外技術逐步轉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創新;

  二是“自主”所尋求的是技術自主,而不是技術自立,是在開放的背景下自主把握技術發展方向和進程,博採眾長、為我所用,而不是摒棄外部優秀技術資源,自我封閉;

  三是自主創新只是手段而非目標,不是主體的概念,而是方式的概念。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所謂自主創新就是能夠獨立控制和把握創新目標、創新方式與創新進程的技術創新,其核心內容主要有二:一是以我為主,二是綜合集成。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自主創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