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社會經濟結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會經濟結構(social economical structure;society economic construction;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structure of social economy)

目錄

什麼是社會經濟結構[1]

  社會經濟結構是指國民經濟中不同的經濟成分、不同的產業部門以及社會再生產各個方面在組成國民經濟整體時相互的適應性、量的比例及排列關聯的狀況。

社會經濟結構的形成和演變[2]

  一、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條件下的社會經濟結構

  對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條件下的社會經濟結構進行研究和分析,這主要是因為研究商品經濟的社會經濟結構特別是在我國構建現代市場經濟的改革實踐中,不能不考慮到自然經濟的社會經濟結構的一些影響。

  第一,自然經濟不僅是與商品經濟直接對立的一種社會經濟結構,而且也是商品經濟的前身,對其進行比較研究使我們能更準確地把握商品經濟的社會經濟結構特征。

  第二,自然經濟的社會經濟結構至今仍是世界上較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社會經濟形式,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提出的“二元經濟結構”就是對這種社會經濟結構特征的概括。因此,發展中國家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如何使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重點,由單純的資本積累轉向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促進“二元經濟結構”向同質的一元經濟結構的轉換。

  第三,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成熟性,阻礙了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這不僅僅是由於市場機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而且也是政府的巨集觀調控機制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因此,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結構由自然經濟向統一的市場和發達的社會分工相聯繫的商品經濟轉變的同時,構建政府有效的巨集觀調控體系,也是發展中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

  有鑒如此,在我們考察商品經濟的社會經濟結構之前,有必要先對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經濟結構進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從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歷史上至少存在過四種自然經濟的基本形式:①公社經濟;②古代城邦經濟;③西歐中世紀的莊園經濟;④中國的小農經濟和地主經濟,其中中國的小農經濟和西歐的領主莊園經濟是自然經濟的典型範例。然而,自然經濟無論採取哪種具體的社會經濟結構,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都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占有經濟”;二是“農業經濟”。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但人類最初的生產勞動是絕對地依賴於自然條件的,人的生產行為最初只“限於占有現成的,自然界本身業已為消費準備好的東西來再生產他自身的軀體”,是一種“動物式的本能的勞動形式”,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在很大方面仍然是“自然的生物”。在這種“占有經濟”條件下,人們主要是通過採集、捕魚、狩獵、輔助園藝等方式直接占有現成的自然產品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人類的生產勞動只能控制自然界中現成的生活資料,而不能控制生活資料的形成過程;只能在偶然的機會獲得自然的恩惠,而不能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里得到預期的收穫。

  因而,在“占有經濟”階段,人類的生存是沒有保障的,對自然界的依賴是第一位的。隨著畜牧業農業中的分離,畜牧業和農業都得到了較大發展。畜牧業和農業就成為人類主要的社會生產方式以及滿足人類生活需要的主要基礎。人類進入了自己生產發展史的新階段。有目的的和系統的勞動變成了社會生產的一種普遍形式和基礎,於是占有經濟就轉化為生產經濟即農業經濟,滿足需要的動物方式為社會方式所取代。在這種農業經濟條件下,人類的生產勞動不僅能控制自然界中現成的生活資料,而且通常能在肯定的空間、肯定的時間里得到預期的收穫;不僅能取得自然界中可直接用於消費的生活資料,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活資料的全部形成過程。儘管在漫長的年代里,這種生產經濟實際上只是以農業和土地財產為基礎的農業經濟,然而,這種農業經濟相對於占有經濟來說,卻是一種周期迴圈的、可靠的、恆定的生產方式。無論是“占有經濟”,還是“農業經濟”,都是作為人們直接從自然界再生產自己的經濟,也即是以農業和土地財產為基礎,以人和自然的物質交換,即生產使用價值為目的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自然經濟的社會經濟結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自然經濟的社會經濟結構的基礎是農業和土地財富。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經濟形式中,“土地財產和農業構成經濟制度的基礎”,土地始終是社會的第一種基本的、生死攸關的生產資料和基本經濟來源,是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制度以及家庭生活的基礎。人們的經濟、政治活動都圍繞著土地財產權或土地所有權而展開。文化、藝術也均反映農業發展的需要,只有農業才是占主導地位的產業部門,社會人口的絕大多數都從事耕作和飼養牲畜。在這種經濟中,手工業、古老的加工工業和商業,都只是作為農業這個基礎的器官和功能而存在,是這個基礎所派生併為之服務的。

  第二,自然經濟生產規模十分狹小,社會分工極不發達。在自然經濟的社會經濟結構中,生產都是以既定的社會組織為前提,而作為前提的社會組織又基本上是自然發生的。這是因為,自然經濟的各種類型的經濟主體都是生產組織與血緣組織的重合構成的,如部落、家庭、莊園等,各種不同的具體勞動如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建築業等都統一在一個自發形成的生產單位,它們直接長期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小而全,自給自足的經濟實體,因而社會生產往往是分散進行的,生產規模十分狹小,而且只能進行一種簡單的再生產。同時,由於生產中人的“活勞動”占統治地位,生產以人自身為器,人們對自然界的這種狹隘關係制約了人們之間的生產關係。因此,自然經濟只有生產部門之間的分工,而沒有生產過程本身的分工,社會分工極其不發達。

  第三,自然經濟生產的目的是使用價值,因而排斥商品交換。在自然經濟的社會經濟結構中,生產是為了滿足勞動者家庭和生產資料所有者的消費需要,“經濟的目的是生產使用價值”。由於農產品根本不進入或只有小部分進入流通過程,甚至代表土地所有者收入的那部分產品只有小部分進入流通過程,因此生產和消費是直接統一的。又由於自然經濟的經濟條件的全部或大部是由自己生產的,並直接從本經濟單位的總產品中得到補償和再生產,因此,自然經濟排斥商品交換。由此可見,自然經濟的以實物形態的使用價值和有限的消費為目的的生產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生產,交換基本上只限於人與自然之間的交換,商品交換則只存在於古代世界的縫隙中。

  第四,自然經濟是迴圈型的、自我封閉的社會經濟結構。自然經濟的微觀結構是小農業和手工業結合的自給自足的家庭經濟,生產是一種年復一年,代復一代地重覆的低效率、慢節奏的簡單再生產。由於每個經濟單位都生產和再生產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基本上沒有商品交換,整個再生產過程就只是生產——分配——消費——生產,封閉式的再生產迴圈缺乏普遍的社會交往和社會聯繫,因而,基本上不具備社會性。由於再生產過程的封閉性,產業模式是:資源——生產——消費。生產從當地資源出發,滿足當地消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產和消費都是簡單的,周而複始的。因而,自然經濟結構是原始的、分散的、缺乏整體性。儘管自然經濟的這種自我封閉的迴圈型的生產方式有強大的再生產自身的能力,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卻非常緩慢,長期停滯不前。

  二、商品經濟占統治地位條件下的社會經濟結構

  自然經濟是社會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經濟結構形式。然而,在自然經濟內部也不斷產生著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孕育著新的社會生產方式。早在原始公社發展的盡頭就已出現了商品交換,產生了商品經濟的萌芽。商品交換不僅導致了原始社會的解體,最後也導致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解體。不過在那一歷史階段占主導地位的生產方式是自然經濟而不是商品經濟,商品經濟還處在初級階段上。因此,我們把那一時期的商品經濟叫做古代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成為人類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經濟結構,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成長起來的。

  近代商品經濟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工業革命產生的工業高漲驟然加快了生產社會!化的步伐,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也促進了企業組織形式的發展,工商業及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導致了流通的擴大,信用關係的進一步完善,涉及商品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領域的近代商品經濟這一社會經濟結構從此形成。但商品經濟的發展還處在中級階段上。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信用交換關係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商品生產經營者的財產組織形式有了突破性的變化和質的飛躍,股份制企業成為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主要組織形式,社會生產與交換方式的國際化趨勢得到進一步加強,社會經濟運行的自動調節功能逐漸失靈,以市場導向為基礎,通過巨集觀調控來配置社會資源的多層次、多結構的現代商品經濟即現代市場經濟的結構框架逐漸形成。商品經濟已進入它的高級階段。商品經濟占統治地位條件下的社會經濟結構與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條件下的社會經濟結構完全相反,這一社會經濟結構,使以自然為紐帶的人對共同體的依賴關係被人與人之間的商品交換關係所代替,是一個物化的世界和間接的共同體。它產生和存在的基礎是:

  第一,社會生產的分工。社會分工使社會生產細化為不同的物質生產部門,從而使不同產品的交換成為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商品交換從其物質內容來看是不同使用價值的讓渡,而從其實質來看,這種不同使用價值的交換卻是不同形式的具體勞動的對象化,是社會生產分工的物質存在形式的具體表現。由此可見,商品經濟同社會生產分工互為表裡,商品經濟通過物的交換表現社會分工,而社會分工則以各種具體勞動的形式生產各種商品的使用價值。各個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商品生產者通過勞動產品的交換而相互依存,並形成社會生產的有機整體。

  第二,商品生產經營者獨立的所有權社會分工為商品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礎。但是,“只有獨立的互不依賴的私人勞動產品,才作為商品互相對立”。要使產品能當作商品相互發生關係,它們的所有者必須各自以商品所有者的資格互相對待。商品交換之所以要按照等價的原則採取買賣的形式來進行,就是在於交換的雙方是各自產品的所有者。所以,生產者對產品以及生產條件獨立的所有權,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另一基礎。對於現代市場經濟來說,這種作為商品經濟基礎的獨立的所有權,不一定表現為私人所有權一種形式,它可以是個體的,也可以是私營的,更多地則是表現為股份公司的形式。因為只要股份制企業這種財產所有權有其實質的內容,在內部是統一的,對外是獨立的,在全社會範圍內是一個獨立的經濟法人,其勞動仍然具有私人勞動的性質,才能也能夠構成現代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模式運作。與自然經濟相比,商品經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生產的目的不是使用價值,而是交換價值價值的增殖。人們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受價值規律的左右,由市場供需來支配。這不僅強有力地調動了企業生產積極性的不斷高漲,迫使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努力發展生產力,同時,也加快了社會經濟的增長速度

  第二,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是一個開放的迴圈系統。商品生產通過市場聯繫不僅形成了完整的國內市場體系,而且形成了世界市場。這種市場體系結構的無限性、多維性和複合性,不僅已不存在社會生產和流通的地域限制,而且強有力地推進了生產社會化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的發展。

  第三,社會生產的科學技術基礎顯得異常重要。以大工業為開路先鋒社會化商品經濟,一開始就是以科學技術作為生產的基礎的,而隨著為市場需求進行的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又進一步強有力地促進了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增長必須以科學技術的發展來作保證。由此可見,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非常重要。第四,社會經濟表現為一個完全的整體性結構。商品經濟的社會聯繫形式是商品交換關係,無數單個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集合就表現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活動,表現為國民總產品國民收入總供給總需求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等等,所有這些便構成了整個商品經濟的巨集觀結構體系。

社會經濟結構的分類[2]

  對社會經濟結構進行分類,不僅有利於我們對某一獨立系統的結構進行獨立研究和分析,也有助於我們在各種結構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對社會經濟結構的整體分析和研究。根據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社會經濟結構一般可以進行如下的分類。從社會經濟結構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有機統一體來看,生產力由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及其在生產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等因素構成,與此相適應,生產力結構可以分為勞動力結構科學技術結構生產專業化協作結構生產力地區結構生產技術結構規模結構自然資源結構等。

  生產關係結構可以分為生產過程及其結構、分配過程及其結構、交換過程及其結構、消費過程及其結構等各種生產關係方面的結構。根據社會經濟結構的系統性特點,我們還可以對社會生產總體的生產結構、分配結構、交換結構和消費結構內部作更細的劃分。從社會總產品的最終用途來看,生產結構可以分為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兩大部類產品結構,從而社會生產也劃分為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兩大部類生產結構。生產資料又可以分為生產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與生產消費資料的生產資料消費資料又可以分為生存資料、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

  生產結構還可以按生產的特殊部門分為農業、輕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對外貿易等部門結構。各部門又分為許多行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等等。分配結構可以分為可分配的社會總產品及其結構,分配的社會形式結構,企業c、v、m的初次分配結構和國民收入再分配結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又可分為積累與消費結構、積累基金結構(或投資結構)、消費基金分配結構等。交換(流通)結構可以分為流通的產品總量及其結構、流通的社會形式或渠道結構、流通的環節結構和流通的區域經濟結構等。消費結構可以分為社會消費晶的總量及其結構、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結構、集體消費結構、個人消費結構等。根據社會經濟結構是社會生產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有機結合,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歷史的具體的內在統一的涵義,以及它的最為重要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特點,本書主要研究社會經濟結構中對經濟增長有著重大影響的四個結構,即經濟制度結構、三元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其目的是要通過從巨集觀整體上研究和分析這些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係,以促進中國經濟整體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社會經濟結構的內容[1]

  社會經濟結構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內容,即產業結構分配結構交換結構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其中最重要的是產業結構

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3]

  據西方學者解釋,從生產率提高的速度看,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是,一些部門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快,另一些部門生產率提高的速度慢;從經濟發展的過程看,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是,一些部門正在迅速發展,另一些部門漸趨衰落;從同世界市場的關係看,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是,一些部門(開放部門)同世界市場的聯繫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門(非開放部門)同世界市場沒有密切聯繫。

社會經濟結構的作用[4]

  第一,經濟結構以一定的形式把人與物結合起來,使生產力中人的要素與物的要素相結合,成為現實的生產力。

  第二,經濟結構直接決定社會的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構成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的現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1.0 1.1 顧海.管理學.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5年04月.
  2. 2.0 2.1 曹新.社會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3. 葉航.巨集觀經濟學教程.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4. 程連昌,李文燕.公共基礎知識 (修訂版) (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考試推薦用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泡芙小姐,Yixi,方小莉,Mis铭.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經濟結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75.167.146.* 在 2020年10月26日 16:24 發表

中國的地主經濟具體指?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