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首次出版:1758年
目錄 |
《經濟表》作於1758年末,由法國人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著述,至今只發現其手稿。次年,該表又修訂了兩次,刊印量很少。魁奈前後製作的《經濟表》有11個版本,加上他的門徒說明和修改的表式,總共將近50種。《經濟表》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社會財富的生產、流通、分配有規律的運行過程的簡明圖示說明,這對經濟理論的研究是一個很大的貢獻。魁奈在“純產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餘價值,並把剩餘價值起源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直接生產領域,為科學地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奠定了基礎。
魁奈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著名代表人物,重農學派的創始人。
18世紀末法國革命前夕思想醞釀時期,資產階級經濟思想領域中出現過一個重要流派——重農學派,這個學派在經濟學說史上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對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過程進行了分析,它的創始人弗朗斯瓦•魁奈是法國最後一個專制君主和法蘭西王朝沒落的代表者路易十五的御醫,同時又是法國的第一個經濟學家。他是預言法國資產階級必然要取得勝利的先知,使政治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魁奈原本是個醫生,58歲時才開始研究經濟問題,但因他作為醫生有機會接近各方面的群眾,深知民間疾苦,同時他在進入凡爾賽宮之後,有機會和統治階級的各種人物接觸,瞭解到對於當時經濟問題的各種議論和看法,加上他對自然科學研究的深厚的素養,能夠對經濟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他把全部分析總結在一張表上,這就是著名的《經濟表》。
1、整個社會普遍實行的是大規模租地農業經濟;
2、社會劃分為三個主要階級,三個階級間無數買賣行為都合成一次總的交換,貨幣只在三個階級之間流通,每個階級內部的流通略而不談;
3、各階級之間的流通採取固定不變的價格;
4、社會再生產假定是簡單再生產;
5、國外市場略而不談,即不考慮對外貿易。
- 一、對資本的見解、對資本在流通過程採取的形式,是魁奈對社會資本再生產過程分析的一個部分。
《經濟表》是魁奈理論體系的全面總結,也是重農主義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石,為進一步研究社會資本再生產規律提供了方法論的啟示和若幹獨創見解,從而形成馬克思經濟理論的一個重要來源。
重農學派把社會分成三個階級:
(一)生產階級,即真正從事農業的階級:租地農場主和農業工人。他們之所以被稱為生產階級,是因為他們的勞動提供剩餘——地租。
(二)占有這種剩餘的階級,其中包括土地所有者和依附於他們的家僕,君主以及所有由國家付給薪俸的官吏,最後還包括以什一稅占有者這一特殊身份出現的教會。為簡便起見,我們以後把第一個階級簡稱為“租地農場主”,把第二個階級簡稱為“土地所有者”。
(三)從事工商業的或不生產的(不結果實的)階級,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不生產的,是因為從重農學派的觀點看來,他們在由生產階級供給他們的原料中所加上的價值,只是等於他們所消費的由生產階級供給他們的生活資料的價值。魁奈的《經濟表》就是要通過圖解來清楚地說明:一個國家(實際上就是法國)每年的總產品,怎樣在這三個階級之間流通,怎樣為每年的再生產服務。
- 二、運用理性分析,去發現事物內在聯繫的必然性,去尋找自然秩序。
根據這一認識,魁奈提倡研究經濟學要用抽象法。而他的《經濟表》正是在這一個經濟學方法論的指導下產生的。《經濟表》基本上有兩個模式,前後是個演變的過程。在第一,二,三版和見於米拉波1790年的《人類之友》中的《經濟表》濟表》所採取的是一個曲折連接線的模式。在魁奈和米拉波合著的《農村哲學》中,複雜的模式開始讓位於提要的模式。而在魁奈的《經濟表分析》中,提要的模式最後發展為《經濟表算學範式》的新模式。這一模式成了《經濟表》的基本模式。
魁奈《經濟表》的出發點是總的收成,是農業在上一年所生產的總產品。也就是說流通是在生產過程結束之後才開始的,是從生產的成果或者說是收穫出發,而其基礎就是商資本的迴圈。在流通開始前,三個階級的情況是這樣的:
(一)生產階級在生產過程中,最初原預付為100億里弗爾,每年再投入價值20億的“年預付”。魁奈假定“原預付”的資本可用十年,每年損耗為10億。投入的資本每年可創造出價值50億里弗爾的年總產品。從實物構成上來說,在這50億里弗爾的總產品中,40億為糧食,10億為工業原料。而就價值構成來說,這價值50億的總產品分別包括以利息形式補償“原預付”的耗損或折舊的價值,補償“年預付”價值和“純產物”,也就是剩餘產品的價值;它們分別為:10億里弗爾,兩個20億里弗爾。此外,在流通前,生產階級不掌握著在上一年度流通中收回的20億里弗爾,並交給地主(土地所有者階級)作為地租。
(二)土地所有者階級在流通開始時,有生產階級交給他們的地租,20億里弗爾。這20億里弗爾是國內流通所需的貨幣總額,在即將開始的流通中起著重要的杠桿作用。
(三)不生產階級在流通開始前,已有加工製造出來的工業品價值20億里弗爾。這有一半是生活用品,另一半則是生產用品。從價值形態上說,也就是有10億為經營資本,10億為不生產階級在生產期間所必需的生活費用。
魁奈在《經濟表》中把整個流通過程歸結為包括商品和貨幣流通的五次交換行為,每次均流通10億里弗爾產品,共50億里弗爾產品,其中工業製造品20億,農業30億。具體過程如下:
1、土地所有者用生產階級交付的20億地租中的10億來和生產階級交換他們所必需的生活資料;
2、土地所有者用剩下的10億地租向不生產階級購買工業品。
3、不生產階級用出售工業品給土地所有者所得的10億里弗爾向生產階級購買生活資料。
4、生產階級為了生產向不生產階級購買價值10億里弗爾的工業品(生產資料)。
5、不生產階級又以向生產階級出售工業品所得的10億里弗爾向他們購置農產品以作為工業原料。
經過上面五次交換,即整個流通後形成了這樣的結果:
(1)土地所者用他們在流通前所取得的20億里弗爾貨幣地租,換取了10億的生活資料和10億的工業品,得到了他們所“應得”的“純產品”。
(2)不生產階級得到了10億的生活資料確保生存需要和10億的農產品(工業原料),保證合併再生產的繼續。
(3)生產階級以上一年度生產中的價值30億的農產品(20億的生活資料,10億的工業原料)換得價值10億的生產資料和20億的貨幣。除了這30億進入流通外,生產階級還有價值20億里弗爾的農產品保留在他們手中,作為種子和本階級的生活資料,不參加流通。
這樣整個運動於是完成。在本年度,簡單的再生產可以再進行,而在本年度生產結束後,同樣的流通又可以再進行。這就是魁奈《經濟表》所闡述的主要內容,也是魁奈在經濟學說史上的一個傑出的貢獻。
在經濟學尚處於初創階段,在法國當時重商輕農的重商主義氛圍下,魁奈的《經濟表》可算得上是一個富有創見的卓越嘗試,是經濟學家對資本主義巨集觀經濟分析的第一次天才探索。對此,馬克思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個嘗試是在18世紀30-60年代政治經濟學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毫無疑問是政治經濟學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
①英國人夏爾·季德和夏爾·利基特對《經濟表》也給於了很高的評價:“重農學派的分配方案中最值得註意的東西,不是他們所作的論證,而是他們強調財富的流通事實上總是遵循著某些規律,經及各階級的收入怎樣取決於這種流轉的過程。”
② 魁奈的《經濟表》的重要意義還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經濟表》中運用了抽象法,抽象掉了考察和探索中不必要的因素,而對本質問題進行科學和集中的分析研究,從而使闡述的主要問題得出明晰清楚的結論。這種分析方法給後人以極大的啟示。像馬克思的兩大部類的分析和列昂節夫的投入—產業表的經濟計量分析,都受到魁奈經濟表的啟發和影響。
(二)《經濟表》以每年從土地上生產出來的總產品,即一年收穫的終結為迴圈的開始,實際上已正確地分析了簡單再生產的基礎。
(三)《經濟表》把各階級的收入來源,資本和所得的交換,再生產的消費和個人消費,以及把農業與工業,即生產的兩大部門之間的流通,看成是再生產過程的要素。這些在當時,無疑都是幾乎天才般的認識,對後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借鑒。
(四)《經濟表》所資本的整個生產過程,看作是再生產過程,把流通過程表現為僅僅是這個再生產過程的形式;貨幣流通表現為僅僅是資本流通的要素,是為再生產過程服務的,受生產制約的,從而總結了重商主義政策把國家致富之路放在流通領域的教訓,重新提出以生產領域作為富國的根基。
(五)《經濟表》再次論證了土地所有者階級是不事生產、不勞而獲的階級,因而可以就此引出了十分重要的結論:土地所有者階級終日游手好閑,卻以收地租的方式占有了純產品,那末他們就應該擔負國家的全部稅收。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則應被免除納稅的義務,以便更好地維持再生產過程。不僅如此,國家還應該取消對他們的干預政策,放棄工業法規,廢除行會制度,倡導自由競爭和自由進行對外貿易。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曾指出,重農學派名為重農,其實是為資本主義工商業鳴鑼開道的。魁奈的主張明顯地反映出早期資產階級經濟學說的反封建特點。他提出的不幹預工商業的理論,就是經濟自由原則。這正是當時資產階級在經濟上追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