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與自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20世紀最好的50本書之一
- 作者: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首次出版:1962年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
- 全書名:《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 被譽為:
- 20世紀最好的50本書之一
- National Review雜誌整理的20世紀最好的100本非小說書籍列表上排名第10
- 戰後所發行的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
弗里德曼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出版之後在理論界掀起了一場思想的革命,它使經濟自由主義深入到經濟學界的每個角落。這本書至今已經賣出超過五十萬本、並且被翻譯為十八種語言。這本書指出自由市場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應該被提倡的概念,並且對此提出了許多驚人的結論。
《資本主義與自由》是米爾頓·弗里德曼1956年6月在在瓦巴西學院作了一系列演講,經過他的妻子羅絲·弗里德曼的整理,於1962年第一次以英文版本發行,由芝加哥大學出 版社出版。全書的自由主義思想體系十分完整,涉及的問題很廣,既表明瞭哲學觀點,又反映了經濟、社會主張。
《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著重介紹了弗里德曼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作者同時介紹了政治自由,以進一步來討論它與經濟自由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繫。並且,作者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歷程闡述了經濟自由的必然性。
《資本主義與自由》出版之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在理論界掀起了一場思想的革命。它全面介紹與宣揚了弗里德曼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使經濟自由主義深入到經濟學界每個角落,給當時的資產階級統治者也提供了理論參考。尤其是作者所提出 的關於政府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研究,以及對各種具體的經濟措施的規定的考察,都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目錄 |
《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以美國的觀點寫成,這一書的初版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僅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當時美國社會仍未脫離經濟大恐慌的陰影,同時冷戰也剛開始升溫。在約翰·肯尼迪和之後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執政下,聯邦政府在國防、社會福利、和公共建設等領域的開支急遽增長。兩大主要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支持增加政府開支。因為經濟大恐慌而產生的新政也被大多數社會上的知識份子支持,並以凱恩斯主義的理論替政府干預辯護,19世紀時的自由放任理想大多都被拋棄了。弗里德曼在書中極力反對這些現象,並且主張經濟的中央集權必然導致個人和政治自由的毀滅。
該書主要闡明瞭兩個思想:第一,資本主義社會一切活動的最終目的是達到經濟自由,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得以實現的基礎。第二,國家集權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是弊多利少。政府的職能範圍應受到限制,應儘可能地 通過市場和價格制度來加以執行。
本書的結構除序言和緒論外,共有13章。前五章主要闡述基本理論問題;從第六章開始是基本原理在各項具體政策和措施中的應 用,以此來補充和證實基本原理的可靠性;最後一章是全書的一個總結。
序言
序言章節概述了弗里德曼立下的自由主義原則,主張應該限制並且減少政府的權力。佛利民選擇使用“自由主義”一詞古典的定義,而非美國當時流行的定義。
1. 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間的連結
在這個章節中,弗里德曼主張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而且事實上也是政治自由的一部分。他主張若是生產資料被掌握在政府手中,真正的政治異議和言論自由都是不可能存在的。除此之外,經濟自由的重要性在於,任何出於“雙方自願和知情”的自由貿易,必定是在雙方皆認可了貿易對自己的利益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的。
2. 政府在一個自由社會中的角色
依據弗里德曼的說法,一個自由社會中的政府應該確保法律秩序以及財產權利,同時也應該對一些技術性的壟斷採取行動反制,並且減少市場失靈的負面效果。政府也應該謹慎控制貨幣的發行。
3. 對貨幣的控制
弗里德曼討論了貨幣在美國的發展,並舉出1913年頒佈的聯邦儲備法案作為轉戾點。這個法案不但沒有穩定貨幣,反而使聯邦儲備系統在許多情況下犯下了大錯。弗里德曼主張聯邦儲備系統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將每年增加的貨幣發行量限制在3-5%。
4. 國際金融和貿易協議
這個章節提倡終結佈雷頓森林協定,改採取浮動的外匯制度,並且終結所有對國際貨幣的控制和貿易障礙,即使是“自願”簽訂的進出口配額管制亦然。弗里德曼說這是平衡貿易體制的唯一解決方法。
5. 財政政策
弗里德曼反駁了凱恩斯主義經常提出的:以維持政府開支來“平衡商業周期”及維持經濟成長的論點。相反的是,聯邦政府的開支使得經濟變的更不穩定。佛 利民利用了他長年累積的實際研究結果,證明瞭政府開支的擴張事實上是與GDP的擴張幅度相同,而非凱恩斯主義所宣稱的倍數擴張。弗里德曼進一步探討了造成這 一結果的原因。
6. 政府在教育上的角色
在這一章節里弗里德曼鼓吹教育捲制度,使挑選公立和私立學校的學生都能被教育資金顧及。弗里德曼相信在民主社會中每個公民都需要基本的教育。雖然當前每人平均獲得的教育投資不足(以對職業和技術學校的投資而言),但要求政府應該提供免費的技術教育是相當愚蠢的。他主張了一些替代的 解決方法,以一些私立、一些公立的方式來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
7. 資本主義與歧視
弗里德曼主張,在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中,考慮到市場貿易跨越人際層面的本質,實行歧視是相當困難的,而且自然會付出額外代價。因此政府不該定立反對歧視的平等雇佣法條(亦即稍後1964的民權法案),因為這些法條限制了雇主依據自己標準挑選員工的自由。佛利民指出這些禁止雇佣自由的論述與納粹實行歧視法條的理由如出一轍。同樣的,工作權利法等管制也應該被撤銷。
8. 企業和勞工的壟斷及社會責任
弗里德曼指出,壟斷可以分為三種:政府壟斷、私人壟斷、或公共管制,這些都是不完美而且不可取的。壟斷可以來自許多層面,但直接和間接的政府干預是最常見的原因,並且應該儘可能的消除之。所謂的“社會責任”—亦即鼓吹公司必須替造福社區而不只是賺取利潤的這種概念,對於資本主義社會是非常危險的、而且只有可能導致極權主義。
9. 職業執照
在這一章節里弗里德曼提出了一個激進的立場,反對所有形式的由政府管制的執照。他指出在產業界里最積極鼓吹執照制度的,通常是那些產業界里的既得利益份子,希望以此排除其他競爭者加入。佛利民以醫學界為例子,先後檢驗了登記、保證書、和執照這三種制度,他解釋了為何這三種中第一個是最理想的、第二種次之、而第三種最差勁。他主張政府並沒有正當的理由強迫實行執照制度,那隻會造成更低的醫學品質並且導致業界壟斷集團的出現。
10. 收入的分配
弗里德曼檢驗了累進稅制,指出累進稅制原先是設計用以重新分配收入以讓社會更為公平,但他發現在事實上,富裕階級往往能透過各種法律漏洞逃避重新分配的影響。他主張若是能改採統一的、沒有扣減的平頭稅將能達成更為公平的結果。
11 社會福利制度
雖然社會福利制度原先都出於善意,但這些制度事實上並不如設計者所想像的會幫助到窮人。弗里德曼在這裡專註於探討美國的福利制度,研究那為什麼會變成一個特別累贅龐大而又不公正的制度。
12 貧窮的紓解
他主張以負所得稅制來作為解決貧窮問題的方式,以政府補貼而不是法定工資的方式來保障每個人的最低收入,他認為法定最低工資是錯誤而且沒有效率的。
13 總結
這本書的總結指出政府的干預如何一次又一次的造成了與政策設定的目標相反的結果。真正造福了美國和在全世界的是自由市場,而不是政府,自由市場會繼續讓這個世界變的更好。而政府,儘管它可能出自於善意,應該滾出那些不屬於它也不需要它管制的領域。
緒論中,弗里德曼圍繞肯尼迪總統的一句經典“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討論了自由人和國家的關係。自由人關心的僅僅是政府能否保護他們的自由,他們並不介意國家能為他做些什麼,也不關心他能為國家做些什麼;政府存在的必要意義在於保護人們的自由,歷史已經證明,對自由最大的威脅是權力的集中。通過政府這一工具我們可以行使我們的自由;然而,由於權力集中在當權者的手中,它也是自由的威脅。
接著,弗里德曼討論瞭如何從政府取得好處而同時又能迴避對自由的威脅的問題:首先政府的職責範圍必須具有限度——保護法律 和秩序,保證私人契約的履行,扶植競爭市場。第二,政府的權力必須分散——原因有二:“保存自由”是“保護性原因”,另一個是“建設性的原因”,因為歷史上工農業、文明的巨大進展從沒有來自集權的政府。
隨後,弗里德曼亮出了本書的主要論點——競爭的資本主義是一個經濟自由的制度,並且是政 治自由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還有本書的次要論點——政府在致力於自由和主要依賴市場組織經濟活動的社會中所應起的作用。本書的頭兩章“在抽象的水平上論述 這些問題。後面幾章則把這些原則應用於各種特殊的問題”,也就是說,前兩章與後面若幹章節是理論與應用的關係。在緒論的最後,弗里德曼“對這本書所闡述的政治 和經濟觀點加上一個…正確和適當的名稱是自由主義”。
第一章是《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之間的關係》,與緒論一樣,再次體現出了弗里德曼的寫作風格——開門見山:他在第一節末尾便寫道“這一章的論點是:這種觀點是一種錯覺;在政治和經濟之間有著密 切的聯繫……”。根據弗里德曼在這一章的敘述,政治自由和經濟自由之間的關係可以總結如下:
首先是經濟自由在促進政治自由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經濟安排中的自由本身在廣泛的意義上可以被理解是自由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經濟自由本身是一個目的;另一方面,經濟自由也是達到政治自由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手段。 對此弗里德曼舉的兩個例子十分貼切,英國由於外匯控制所禁止的去美國度假的政策和美國由於政治觀點而不准公民去蘇聯度假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儘管一個是妨礙經濟自由,一個是妨礙政治自由。
經濟安排是獲取政治自由的一個手段(這與十九世紀初期邊沁和哲學激進主義者把政治自由看作為經濟自由的一種手段的觀點 相反,弗里德曼也在後文提到了,但他傾向於哈耶克等人的觀點,認為經濟安排是獲取政治自由的手段),因為經濟安排對權力的集中和分散權力具有影響,而由於競爭 性資本主義能把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分開,所以這種能直接提供經濟自由的經濟組織也促進了政治自由。關於政治自由和自由市場之間的關係,歷史的例證和上述一 致但歷史僅僅表明資本主義是政治自由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意、德、日的法西斯統治時期的情況可以看為特例,但這些國家中公民仍然比蘇聯享有更多的 自由。
弗里德曼認為,自由市場的存在並不排除對政府的需要;相反地,政府的必要性在於它是“競賽規則”的制定者,又是解釋和強制執行這些已被決定的規則的裁判者。市場所做的是大大減少必須通過政治手段來決定的問題範圍,從而縮小政府直接參与競賽的程度。
正如緒論所言,對自由的基本威脅是強制性的權力,但“通過使經濟活動組織擺脫政治當局的控制,市場便排除了這種強制性的權力的泉源。它使經濟力量來牽制政治力量,而不是加強政治力量”。
第二章是《自由社會中政府的作用》,延續了前兩章的寫作風格,條理清晰、通俗實在。正如第一章指出的,自由市場的存在並不排除對政府的需要;政府在自由社會 中的作用首先是規則制定者和解釋和強制執行這些規則的裁判員;此外,本章還用了另外兩個標題來闡述政府在自由社會中的作用:由於技術壟斷和鄰近影響而採取的行動以及根據家長主義理由而採取的行動。在具體闡述這些作用前,弗里德曼對在有些情況下採取政治手段的 必要性加以了一些說明,為“不可分割的項目而使用…資源…必須使用政治渠道來調和我們之間的差距”,這裡的不可分割使用的資源實際上指的是公共物品,比如 弗里德曼在此舉的國防費用開支的例子,通過政治渠道可以“破壞沒有順從的條件下的取得一致意見”。
作為規則制定者和裁判員,一個自由社會政府的基本作用在於“提供我們能夠改變規則的手段,調解我們之間對於規則意義上的分歧和迫使否則就不會參加游戲的少數幾個人遵守這些規則”。一系列輕微的變化的累積的 影響在一場比賽或一個社會的性質上可以構成游戲或社會性質的劇烈的改變,這也即繆爾達爾提出的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迴圈累積因果聯繫”理論。弗里德曼提到了兩個具體的現實問題,一是政府對於財產權定義與保護;二是政府對貨幣制度的責任。總之,在自由社會中,政府提供了法律和秩序的維護,以 防止一人受到另一人的強制行為;提供了自願參與的合同的強制執行;提供了財產權的意義的定義;提供了對這種權利解釋和強制執行的辦法以及提供了貨幣機構。
第二,對於妨礙交換自由的壟斷,弗里德曼認為由於技術條件使壟斷形成時,在私人壟斷、國家壟斷或公共調節三種情況中私人壟斷害處最少,因為當社會迅速改變時,後兩者作出的反應相對較少。當若技術壟斷是某種必要的勞務或商品其壟斷力量相當大,那麼即使是短期的,公共調節或國家壟斷可能危害較少,從而論證了政府在此 的重要地位。另一個:“鄰近影響”實際上是所謂外部性問題,比如污染,“對單獨行動的個人來說,要想回進交換或取得應有的補償是不可能的”,又如公路、公 園等公共設施的收費問題,
只有對負責任的個人自由才是可維護的目標。政府根據家長主義理由“不主張對瘋子和兒童的自由”。因為“在負責的和不負責 的個人之間不可避免地必須划出一條界線”。也就是說,對於某些特殊群體,如缺乏對己負責能力的兒童等,政府必須以家長主義的理由來進行干預,這樣實際上是 為了更好的自由社會的建立。
最後的“結論”中,首先簡單的總結了上述三個方面的作用,隨後對美國政府對社會過多的干預進行了批評,並且列出了美國 政府“根據上述的原理看不出有任何正確的理由來從事的某些活動”,弗里德曼一口氣列舉了14條,比如對農業的評價支持方案,進口關稅或出口關稅限制等等,最後 還補充了一句“這個清單是遠遠不夠全面的”,總之就是嫌美國政府管的範圍太大了。
第三章為《貨幣的控制》,在第二章里對此論題已經預告過了,這一章主要討論國內貨幣政策,根據前言的說法,從這一章開始,本書進入理論的應用階段,開始討論具體的問題。接著第二章的結尾,弗里德曼繼續對政府過多的干預經濟 進行了批評,認為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不能作為政府擴大幹預經濟事務範圍的藉口,經濟蕭條、經濟周期是由於政府管理不當而造成,而不是由私有制經濟的不穩定 性造成。“政府的措施構成了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我們迫切需要的是減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預”。
商品本位(金本位是其表現形式之一,弗里德曼認為在美國並沒有百分百的金本位制)的貨幣制度安排是不合適的,其基本缺點是“需要使用真正的資源來增加貨幣存量”,同時,引入信用因素將誘惑政府去發行 信用貨幣;商品本位實際上趨向於變成包含國家廣泛的干預的混合本位。一戰爆發時出現大規模地放棄金本位;大戰結束,聯邦儲備不再是管理和監督銀行金本位的 而已成為能決定美國貨幣量和影響全世界金融的一個獨立權威機關。但聯邦儲備沒有很好的履行其職責,以致把一次緩和的經濟收縮轉變為一場大的災難,這是指 1929年的那次股市崩潰繼而引起的經濟大蕭條,聯邦儲備的本意的企圖減少“投機”而緊縮貨幣,股市在導致緊縮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反過來,股市崩潰對經濟的信心和個人花錢的意圖有一些間接影響。這些影響對經濟活動的進程起著抑製作用,1930年底,當銀行倒閉導致廣泛的銀行擠兌,收縮的性質起了劇烈的變 化;在1931年早期,存在著恢覆信心的苗頭。聯邦儲備從事輕度的通貨收縮行動來減少它自己現有的債務,然而,暫時性的複蘇時期是短促的。重新開始的銀行 倒閉引起了另外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並且再次導致貨幣數量的重新下降。“聯邦儲備系統再次置若罔聞”。1931年9月,英國放棄了金本位,儲備系統對黃金流 向國外作出猛烈和迅速的反應,加強了國內金融的困難。在兩年多嚴重經濟活動的收縮之後,儲備系統提高貼現率,阻止了黃金外流,但帶來了銀行倒閉數量驚人的 增加和銀行擠兌。分析完這次災難的過程後,弗里德曼提出應成立一個法治的政府,而不是人治的政府來執行貨幣政策,以使公眾能通過政治當局對貨幣政策進行控制同 時又可使貨幣政策不受政治當局的“胡思亂想”的支配。
討論完國內貨幣問題後,第四章《國際金融和貿易安排》討論的則是國際貨幣安排問題,同時還有國際貿易問題。
國際貨幣安排對經濟自由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當時對美國經濟自由最嚴重的威脅來自收支平衡問題,如果對外匯進行直接控制,這將逐步使市場經濟轉變為集權主義, 這些手段比美國面臨的問題本身更嚴重;對於黃金在美國貨幣制度上的作用,作者弗里德曼認為它主要是一種其價格受到維持的商品,但政府控制黃金價格和自由經濟是 不相調和的。
對於當時美國的支付和資金外流問題,弗里德曼認為必須爭取一個足夠大的收入帳目以防止存款者對其喪失信心使銀行受擠兌而被迫倒閉;弗里德曼還提出了取得國外收支平衡的另一機制,具體措施包括四點,一是減少美國外幣儲備或增加外國的美幣儲備,二是迫使美國國內價格作出現對於國外價格的降低(在純 粹的金本位下主要的調整機制),三是通過外匯率的變動來達到,弗里德曼主張實行浮動匯率制,認為“只有自由浮動外匯率才是完全自動調節和不受政府控制的”,最後一個方法是使用政府對貿易的直接控制或干預來減少花費的美元和擴大收入。然後弗里德曼重點闡述了作為自由市場解決辦法的浮動匯率制度,但“贊成浮動匯率並不 意味著贊成不穩定的匯率”,如果基本的經濟政策和條件是穩定的,匯率就將是非常穩定的,而匯率的不確定是根本的經濟結構不穩定的徵兆,接著弗里德曼列出了為黃 金和外匯自由市場所需要的政策措施。本章最後,弗里德曼主張排除美國對貿易的限制,因為浮動匯率制度能有效和直接地走向完全自由的貿易,政治和軍事方面的理由 除外。
第五章是《財政政策》,第一句就給出了本章準備批判的對象,即那種認為擴大政府支出可以消除失業的觀點,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政策的演變, 財政政策被作為一個平衡器,即當私人開支下降時政府增加其開支,反之亦然。而弗里德曼認為這種平衡器本身就是不平衡的:當蕭條出現時,政府忙著制定支出方案, 等到方案開始執行時,衰退已經過後,所以,開支會惡化而不會緩和衰退。使用聯邦預算作為一個平衡器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它本身的特點就是擾動和不穩定,國民收入最不穩定的組成部分是聯邦政府開支,它遠不能抵消波動的其他因素。弗里德曼對凱恩斯的乘數理論進行了批判:先舉了一個例子,政府開支增加100美 元,乘數為3,這樣,政府開支會使收入增加為300美元,弗里德曼認為“這種簡單分析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這種吸引力是虛假的”,首先,存在擠出效應:政府 開支使私人開支減少;其次,乘數原理並沒有說明政府的100美元花費在什麼地方,若“花費在私人本來就想購買的東西上”,比如公園門票,這樣僅使人們省下 了100美元,而並未增加任何人的收入;第三,這種分析沒有說明政府所花費的來自何處。進行了一些理論分析後,弗里德曼給出了其和學生合作對美國及其他國家做 的現實資料的研究的結果,“實際的結果更接近於貨幣數量論的極端,而不是凱恩斯主義的極端”。所假設的100美元的政府開支的增加平均大致增加了100美 元的收入。所以,現對於收入的政府開支的增加,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擴展性的”,從而弗里德曼從理論分析方面和實證分析方面否定了Keynes的乘數原理。
第六章是《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延續前面幾章的立場,弗里德曼再次就政府對教育的干預進行發難。政府對教育干預往往有兩個理由,一是“鄰近影響”(這個名詞 在第二章中首次出現,似乎就是外部性的意思),二是對孩子們和其他對自己行動不負責任的個人的家長主義的關懷。由於對於公民的一般教育和職業教育,鄰近影響和家長主義關懷具有不同含義,於是弗里德曼對這兩種教育進行了分析:對公民的一般教育具有相當大的鄰近影響,最低水平的學校教育對社會具有最大的益處。隨著學校教育水平的上升,社會得到的利益會持續下降。為了對政府所規定的最低學校教育提供經費,政府可以發給家長們票證。如果孩子進入“被批准的”教育機關, 這些票證就代表每個孩子在每年中所能花費的最大數量的金錢。這樣,家長們就能自由地使用這種票證,再加上他們所願意添增的金額向他們所選擇的“被批准的” 教育機關購買教育勞務。教育勞務可以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私營教育機關或非營利的教育機關所提供。(這是最近我國討論較多的“教育券”的問題,弗里德曼的分析思路 可以借鑒)。政府的作用限於保證被批准的學校的計劃必須維持某些最低標準,教育之所以要國有化,重要的原因在於“如果沒有國有化,則不可能提供被認為是對 社會穩定所必要的共同的價值標準”,另一個原因是所謂“技術壟斷”。弗里德曼反對教育國有化,在論及高等教育時,他認為“對高等學校教育而言,以鄰近影響或以 技術壟斷為理由的國有化甚至是更為軟弱無力。”對於學校的補助不能用於局限於公文學校,而是補助給個人,和前面的初等教育情況相似,這一安排能“使各種不同類型的學校進行更有效的競爭”,“更有效地使用它們的資源”;對於職業教育,其“功能是提高人類在經濟上的生產力”,職業教育的主要費用是在訓練期間拿 不到收入,由於推遲掙錢的時期而損失的利息(機會成本),以及接受訓練所需的特殊費用,如果額外報酬超過了額外的費用,就會進行職業教育的投資,市場的不完全性導致了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足,但弗里德曼不贊成對職業教育進行干預,因為政府用其一般收入的款項來直接補助職業或專科學校教育這種形式的干預不合適,這樣使得個人的投資減少而無法達到前面所說的均衡點。總之,弗里德曼的觀點可以總結為:主張對初等和高等教育的私人進行補貼而不贊成對教育機構進行補貼,對於職 業教育,不主張各種干預。
第七章是《資本主義和歧視》,這裡的歧視含義很寬泛,“在對歧視下一定義或加以解釋時,存在著真正的問題”,歧視可以指市場上人們對於某種有形或無形商品的偏好,比如弗里德曼舉了付錢聽演唱會的例子,人們會對不同的演唱會付出不同。歧視最多的是指就業方面的歧視,美國許多州里都建有的公正就業實施委員會的任務就在於防止在就業過程中由於種族、膚色或信仰的原因而受到的歧視(這實際上破壞了契約自由)。歧視除了就業外,還經常在言論領域發生作用。弗里德曼還論及勞動權利法,些法律禁止把加入工會作為取得就業職位的一個條件,因為和公正就業實施委員會一樣,它也干預了就業契約的自由: 一個規定特殊的膚色或信仰不能被當作為就業條件;另一個則規定工會會員的資格不能被當作為就業條件。弗里德曼亮出自己的觀點:“作為一個自由主義者,我對兩者都反對”。因為在競爭條件下,只要存在很多雇主,具有各種特殊需要的雇員將有可能在相應的雇主那裡找到工作來滿足他們,所以弗里德曼認為“勞動權利法律僅就它本身而論,不會對工會壟斷力量有任何巨大的影響”;最後弗里德曼提出一個特殊問題,關於學校教育的種族隔離政策,由於學校大多由政府經營和管理,所以政府應決定強制執行種族隔離和種族同校,可弗里德曼卻認為這兩者都不是好的解決方法,“恰當的解決辦法是消除政府對學校的經營,並且准許家長把他們的孩子送進他們要孩子進的那種學校”。
第八章是《壟斷以及企業和勞工的社會責任》,“當一個特殊的個人或企業對一個特殊的物品或勞務具有足夠的控制力在很大的程度上 來決定其他個人獲得物品或勞務的條件時,壟斷就存在”。對於自由社會,壟斷引起兩類問題。第一,通過減少個人的可供選擇的辦法,壟斷的存在意味著對自願的 交換進行限制。第二,壟斷的存在引起逐漸被稱為壟斷者的“社會責任”的問題。弗里德曼就如下問題進行了闡述:壟斷的範圍、壟斷的來源、政府應採取的政策以及企業和勞工的社會責任。壟斷的範圍包括企業壟斷、勞工壟斷和政府所造成的壟斷。壟斷的來源有技術方面的原因、政府的直接和間接支援和私人間的相互勾結。分析 完這兩個問題後,弗里德曼給出政府應有的政策:最迫切需要的是消除直接支持企業和勞工壟斷的措施,兩者均應從屬於反托拉斯法;其次要廣泛的改革賦稅法以減少壟斷力量,取消公司稅等(後面提到,取消公司稅的目的是使公司對慈善事業的捐款加大)。第四個問題是企業和勞工的社會責任,責任來自壓低價格和工資率以便避免價格通貨膨脹,弗里德曼認為假使能有效的加以實施,不管是法律上的或自願的物價控制,最後會導致自由企業制度的毀滅而被中央控制制度所代替,同時這種方法在防止通貨膨脹方面也不是有效的。
第九章是《職業執照》,弗里德曼依然對政府的干預行為進行著不依不饒的反對,這一章里,他首先論述一般性的問題,然後選取最具挑戰性的醫葯行業的執照頒發為例子進行論證其不可取性。執照制度似乎起源於中世紀的行會制度,“執照的發給往往在實質上不過建立了中世紀行會那種 規章制度”,“在決定誰該獲得執照時……考慮的問題所涉及到的事情往往和專業能力沒有任何關係……假使少數幾個人決定其他人是否可以從事一種職業,所有各 種無關的條件可能要被加進”,比如有些州把從業資格與其共產主義信念聯繫在了一起(哥倫比亞地區的初級中學的音樂老師、印第安納州的專業拳擊和摔跤運動員 等),這是荒唐的。總之,弗里德曼註意到了很多執照的頒發關註的往往是政治上的便利而非消費者的經濟性考慮,並認為能抵禦這種行為的“唯一方法是建立一般性的 行動原則來反對國家從事某種活動”,“和贊成通過規章制度來執行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性質一樣”。最後一段對於行醫執照的不合理性,弗里德曼“稍加思索”便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首先,發給執照是醫療職業界能對醫生的數量進行控制的關鍵,美國醫學協會或許是美國最強大的一個工會,主要通過控制進入醫學院的學生的數 量來實現控制人數的目的,因為在美國人們必須領得執照才能開業行醫,而為了得到執照,他必須是一個被批准了的學校的畢業生。這造成了沉重的社會代價,對開業行醫的人如此,對於購買醫療服務的公眾也是如此;另外,執照的頒發並不具有良好的效果,並不能提高合格的標準,減少了醫療服務的數量。那麼如何解決醫療服務的質量問題呢?弗里德曼建議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公司制,同時個人診所也會繼續下去,“醫生將建立個人的信譽,而某些病人會喜愛個人診所的易於保密和私人友誼。某些方面的疾病會由於牽涉的方面很小而不適合於醫療集體來加以治療,如此等等”。
第十章是《收入的分配》,弗里德曼首先提出在一個自由市場的社會裡,收入分配的直接的道德原則是“按照個人和他擁有的工具所生產的東西進行分配”。這一原則和均等待遇的原則在一定的限度內並不矛盾;在一個市場經濟中,根據產品計酬的有效作用主要不在於收入分配而在於資源分配,因為它使資源不受強迫而能有效地加以分配,但它卻不大可能被付諸實施,弗里德曼對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說進行了批評,認為只有接受資本主義的道德標準才能說的通,但若接受社會主義的“各盡所需,各盡所能”,則不應當把勞動者的所獲和其所得相比,而應和 它的需要相比。另外,弗里德曼還認為馬克思混淆了所有合作的資源的總產品和邊際產品的概念。
根據產品計酬的資本主義產生了相當程度的收入和財富不均等的特征,這往往使人誤解為資本主義比其他制度造成了更大範圍的不均等,但弗里德曼認為資本主義的擴大和發展並不意味著不均等的加劇,資本主義的巨大成就在於不 僅使財產積累,更重要的是為人們擴大、發展和改進其能力所提供的機會,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會使得不均等的幅度減少。
最後弗里德曼討論了政府如何採取 措施來改變收入分配,主要是累進的所得稅和遺產稅,但他寫道“我的印象是:這些稅收的措施雖然不是完全沒有影響,但它們在縮小用一些統計收入數字來劃分家 庭的平均地位之間的差異的問題上具有比較小的(雖然不是可以忽視的)影響”,雖然稅率高且累進程度也高,但其影響會“消失在兩個途徑之中”:使稅收前的分 配更為不均等,這是稅收通常具有的歸宿效果,通過高額稅收來阻撓進入高額稅收的行業的活動,高了這些活動的收益;造成立法上的和其他的條例來迴避稅收使真 正施加的稅率比名義稅率低得多。繼而,弗里德曼提出政策建議,“個人所得稅的最好的結構是在收入的一定的免稅額以上抽取固定比例的稅”,還認為“納稅減免額可 能是累進的一種合理的辦法”,“用統一稅率的所得稅來代替累進的稅率結構”等。
第十一章是《社會的福利措施》,這一章對一些具體的社會福利措施進行了分析,主要有:
(1)公共住房。因為公共住房具有較大的鄰近影響,所以對之收取較高賦稅,使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相等,反駁者認為建議公共住房的理由不 是鄰近影響,而是作為幫助低收入人們的手段,還有人以家長主義為理由,家長主義的理由是:被幫助的家庭“需要”住房比“需要”其他東西更為迫切,弗里德曼作為 自由主義者“趨於拒絕這一論點”,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對貧窮家庭採取現金補貼;
(2)最低工資法。弗里德曼很直截了當的表明自己的觀點:“如果最低工資法有任何 影響的話,那末,它們的影響顯然是增加貧窮”,理由是“很難要求雇主按照最低工資雇用所有以前在最低工資率以下被雇用的人。這樣做顯然是不符合雇主利益 的。因此,最低工資的影響是使失業人數多於沒有最低工資時的情況”。
(3)農產品價格的支持。弗里德曼認為政府支持農產品的價格完全出於政治意圖,這種制度使 得儲藏倉庫和設備的供應者往往成為主要的受益者,同時對消費者也不利,消費者要付兩次款,價格支持方案還是執行外交政策的一個主要障礙,為了維持高於世界 市場的價格的國內價格,就必須對許多項目的進口施加限額,政策的反覆無常對其他國傢具有嚴重的不利影響;
(4)老年和遺族保險。這可以分解三部分,要求廣大階層的人們必須購買被具體規定的養老金,要求必須從政府那兒購買養老金以及一個收入再分配的辦法,弗里德曼認為沒必要把這些合併起來:可以要求個人支付自己 的養老金;可以允許個人從私人公司購買養老金;同時可以要求個人購買具體規定的養老金。政府也可以從事出售養老金的事務而又不強迫個人購買具體規定的養老 金,並且要求這項事務收支相抵。此外,政府顯然能夠並且已經從事於收入的再分配而不需要使用養老金的辦法。弗里德曼反對養老金能改變收入再分配,反對養老金機 構國有化,認為國有化的唯一優點便是有助於強制執行養老金的購買,但若引入競爭,個人的自由選擇和私人企業爭取顧客的競爭會促進現有的各種養老金契約的改 善。弗里德曼還反對強制購買養老金,“它剝奪了我們對我們相當大部分的收入的控制”。
第十二章是《貧窮的減輕》,其中一個途徑是私人慈善事業,但在政府福利活動擴展的情況下,造成私人慈善活動的相應下降,對於政府,弗里德曼建議實施負所得稅,認為這一安排向個人提供了最有用的形式的幫助即現 金(前面的教育補貼、住房補貼等處,弗里德曼也是偏愛現金補貼,這也許是他一貫的立場),政府正在實施的各項方案往往顯得非常浪費,而負所得稅唯一的缺點只是 政治上不大受歡迎,政客獲不到政治利益。
第十三章為《結論》,弗里德曼指出“在今天,自由的保存和擴展正在受到來自兩個方面的威脅。一個 威脅是明顯而清楚的。這是來自保證要埋葬我們的那些克裡姆林宮裡的壞人的外部威脅。另一個威脅則選為難於辨認。這是來自希望改造我們的那些具有良好意圖和 願望的人們的內部威脅(正如亞當·斯密所說的‘在一個國家中可以有大量的破壞’)”,這裡的“克裡姆林宮”顯然是指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巨 大成就對於資本制度的衝擊,而後者指的是以凱恩斯為首的國家干預主義經濟學者,弗里德曼再次都這兩者對自由的危害提出指責,前者迫使美國將資源的大部分 用於國防,而對於後者,弗里德曼認為逐漸興起的自由主義思潮是一個“有希望的預兆”。
《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的影響非常巨大,但影響所及在政治經濟學的領域也有所不同。一些弗里德曼提倡的理想在許多地方被試驗並且成功實行了,例如在斯洛伐克實行的平頭稅制度、以及幾乎徹底取代了佈雷頓森林協定的浮動匯率制度(亦即當今國際間採用的制度)、以及在颶風卡特裡娜後美國政府以教育捲制度補助難民學生,這些只是其中一些例子。不過,一些提議則很少被考慮實踐,例如終結執照制度、廢止公司所得稅(主張改採對股東的所得 稅)。雖然政治家也常宣稱他們正努力朝向書中所提倡的“自由貿易”,但從沒有人會考慮將他所提議的於10年內廢除所有關稅的計劃付諸實行。無論如何,弗里德曼普及化了許多之前在經濟學界外極少為人所知的理念,這本書和其他作品也使佛利民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文學評論雜誌稱呼這本書為“戰後所發行的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然而,書中的許多理想在今天依然被視為相當激進(或者如同批評者所言的:反動)而且具爭議性。
《資本主義與自由》還被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列為20世紀最好的50本書之一,並且在National Review雜誌整理的20世紀最好的100本非小說書籍列表上排名第10。
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