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諾貝爾經濟學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諾貝爾經濟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
放大
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nobelprize.org/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稱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其評選標準與其它獎項是相同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1969年(該銀行的300周年慶典)第一次頒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丁伯根共同獲得。

目錄

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年得主

1960s

1969年

  他們發展了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進程,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經濟計量學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s

1970年

  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

1971年

  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係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2年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福利理論

1973年

  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1974年

  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1975年

  前者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後者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他們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1976年

  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1977年

  對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資本流動作了開創性研究。

1978年

  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見解。

1979年

  在發展經濟學方面頗有建樹,提出了二元經濟模型進出口交換比價模型

  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1980s

1980年

  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數學模型

1981年

  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巨集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

  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1983年

  概括了帕累托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

  國民經濟統計之父,在國民帳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極大地改進了經濟實證分析的基礎。

1985年

  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986年

  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應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1987年

  對經濟增長理論做出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1988年

  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

1989年

  建立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

1990s

1990年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991年

  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1992年

  將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擴展到對於人類行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場經濟行為。

1993年

  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1994年

  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1995年

  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巨集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1996年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 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7年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9年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2000s

2000年

  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2001年

  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般理論奠定了基石。他們的理論迅速得到了應用,從傳統的農業市場到現代的金融市場。他們的貢獻來自於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

2002年

  傳統上,經濟學研究主要建立在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並能作出理性決策的假設基礎之上。長期以來,經濟學被普遍視為是一種依賴於實際觀察的經驗科學,或者是建立在演繹、推理方法基礎之上的思辯性哲學,而不是在可控實驗室中進行檢測的實驗性科學。然而,現在經濟學研究越來越重視修正和測試基礎經濟理論的前提假設,並越來越依賴於在實驗室里而不是從實地獲得的數據。這種研究源於兩個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領域:一個是用認知心理學分析方法研究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行為的領域;另一個是通過實驗室實驗來測試或檢驗根據經濟學理論作出預測的未知或不確定性領域。卡納曼和史密斯正是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先驅。卡納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學分析方法與經濟學研究融合在一起,而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發現了人類決策的不確定性,即發現人類決策常常與根據標準經濟理論假設所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他與已故的阿莫斯·特維爾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人類行為的期望理論

2003年

  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序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研究人員在進行估量關係、作出預測以及檢驗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時,往往以時間序列,即以按時間排列的觀察周期的形式來使用數據。這種時間序列顯示了國內生產總值、價格、利率股票價格等的演變。在上個世紀80年代,兩位獲獎者發明瞭新的統計方法來處理許多經濟時間序列中兩個關鍵屬性: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非穩定性。在金融市場上,隨著時間的隨機波動,即易變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為股票和各類有價證券的價值取決於易變性的風險。波動可以隨著時間發生很大變化:一個波動很大的動蕩期後總是一個波動很小的平靜期。恩格爾所發明的“自動遞減條件下的異方差性”(ARCH)理論能精確地獲取很多時間序列的特征,並對能把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進行統計模型化的方法進行了發展。現在,他的ARCH模型已經不僅是研究人員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場上的分析家也用它來進行資產定價和證券投資風險評估。 大部分整體經濟時間序列都有一個隨機趨勢,一次暫時的失調會產生長期持續的影響。這些時間序列被叫做“非穩定的”序列。格蘭傑論證出,當用於穩定時間序列的統計方法運用於非穩定的數據分析時,人們很容易做出安全錯誤的判斷。他的重大發現是,把兩個以上非穩定的時間序列進行特殊組合後可能呈現穩定性。格蘭傑把這種現象叫作“共和體”。他這一方法在對諸如儲蓄和消費的關係、匯率和物價的關係以及短期和長期利率的關係等經濟學領域的研究中有著意義非凡的作用。

2004年

  他們一是通過對巨集觀經濟政策運用中“時間連貫性難題”的分析研究,為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實際有效運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對商業周期的研究中,通過對引起商業周期波動的各種因素和各因素間相互關係的分析,使人們對於這一現象的認識更加深入。

2005年
2006年

  菲爾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巨集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2007年

  在現代經濟學最為基礎的領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包括公共選擇理論博弈論激勵理論信息理論以及機制設計。被譽當今國際經濟學最受尊敬的經濟學大師。

  其博士課題為“一種合作博弈理論(A Theory of Cooperative Games)”,對博弈論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博弈論:矛盾衝突分析》(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及《經濟決策的概率模型》(Probability Models for Economic Decisions)。

  • 里奧尼德·赫維克茲(Leonid Hurwicz) 猶太人,1917年出生於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來到美國。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經濟學會院士,總統獎獲得者,明尼蘇達大學校董事會講座教授。

  開始時興趣主要是計量經濟學,對動態計量模型的識別問題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47年首先提出並定義了巨集觀經濟學中的理性預期概念。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機制和機構設計以及數理經濟學。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開創了經濟機制設計理論。他曾於1990年由於“對現代分散分配機制的先鋒性研究”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

2008年

  保羅·克魯格曼自由經濟學派的新生代,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貿易模式區域經濟活動

2009年

  奧利弗·威廉姆森被譽為重新發現“高斯定理(又譯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於他的宣傳功勞,才使高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並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奧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對經濟治理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的經濟治理邊界的分析”。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中文名為歐玲,埃莉諾·奧斯特羅姆1933年出生於美國,現供職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美國著名政治學家、政治經濟學家、行政學家和政策分析學家。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獲頒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她對經濟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對普通人經濟治理活動的研究”。

2010s

2010年
  • 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生於1940年,196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獲數學學士學位;1963年,年僅23歲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教學生涯。

  “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衝突。他的理論是遠遠可以適用於勞動力市場之外其它領域,可以用於整個房地產市場在經濟學以及家庭經濟學等等。

  • 戴爾·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生於1939年2月2日,美國公民,現任職於美國西北大學。莫滕森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維拉馬特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他的學術思想影響了皮薩里迪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戴爾·莫滕森其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勞動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等經濟理論。

  “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衝突,他們的理論是基於微觀經濟學理論的,也就是市場合理產出。

  • 克裡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1948年出生在塞普勒斯Nicosia,他擁有塞普勒斯和英國雙重國籍。現任倫敦經濟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他還是該校經濟表現研究中心負責研究項目的主管,1976年以來他一直在該中心任職。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巨集觀經濟學的多個領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勞工、經濟增長和經濟政策。
2011年
  • 克裡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生於1942年10月21日。1963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以後,去加州伯克利大學讀了一年的研究生,然後回到哈佛大學繼續學習,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68一1970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學擔任經濟學助理教授。1970年,他前往明尼蘇達大學任經濟學副教授,併在1974年任教授直至1990年。1990年以後,西姆斯一直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由於其傑出的研究成就,西姆斯擔任了眾多的學術兼職,並擁有很多榮譽頭銜。他1988年成為美國藝術和科學研究院的院士,1989年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 讓·梯若爾Jean Tirole)1953年8月9日出生於法國,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現擔任法國圖盧茲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科研所長,同時在巴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兼職教授,並先後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被譽為當代“天才經濟學家”。讓·梯若爾累計發表過300多篇論文和11本專著。在當代經濟學三個最前沿的研究領域博弈論、產業組織理論和激勵理論均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2015年
  • 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1945年10月19日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是一位微觀經濟學家。 曾就讀於愛丁堡Fettes學院,是愛丁堡Fettes學院的基金會學者,併在劍橋大學獲得他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他在那裡工作中的應用經濟學系教授、理查德·斯通爵士和特裡·巴克菲茨威廉學院的研究員和研究主任。
2016年
  • 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哈佛大學Andrew E. Furer經濟學教授,經濟計量學會、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英國科學院院士,不完全合約理論的開創者之一。他至今仍是該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 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öm),出生在芬蘭赫爾辛基,他獲獎理由與契約理論有關。霍姆斯特姆理論:如果管理者的績效薪酬強調短期現金流,那麼他的行為可能會忽視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他們獲獎理由與契約理論有關,契約理論目標之一是要解釋為什麼合同有各種形式和設計。

2017年

  他是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獲獎,獲獎理由是行為經濟學的成就。

2018年

  表彰二人在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方面研究的傑出貢獻。

2019年

  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2020s

2020年

  他們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瞭新拍賣形式”。

2021年

  他們獲獎理由因為對因果關係分析的方法學的貢獻。

2022年
  • 本·伯南克1953年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奧古斯塔,1979年畢業於美國劍橋麻省理工學院,1979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伯南克有神童的稱號,大學入學考試SAT成績1590分,離滿分僅差10分,被哈佛大學錄取。目前為美國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他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在2006年至2014年擔任美聯儲主席,併成功帶領美國走出金融危機。
  • 道格拉斯·戴蒙德生於1953年。本科期間就讀於布朗大學。期間,他曾短暫在芝加哥大學擔任加里·貝克爾的項目助理。1975年,他獲得學士學位,隨後進入耶魯大學學習,並於1976年獲得碩士學位(M.A),1977年獲學術學位(M. Phil),1980年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一直在芝加哥大學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現在,他是該校布斯商學院的莫頓·米勒講席講授(Merton H. Miller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Finance)。
  • 菲利普·迪布維格1979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併在耶魯大學獲終身教授職務。《經濟理論雜誌》編輯、副主編;《金融研究評論》編輯、副主編;現任Boatmen's Bancshares銀行與金融教授。

  獲獎理由是表彰他們在銀行與金融危機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當天發表聲明說,獲獎者的研究成果“加深了我們對銀行在經濟中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為什麼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

2023年
  • 克勞迪婭·戈爾丁(Claudia Goldin),1946年生於美國紐約,197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是哈佛大學亨利·李榮譽經濟學教授。CNBC稱,戈爾丁1989年至2017年間曾擔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下屬美國經濟發展項目主任。她也是國家經濟研究局“經濟中的性別”小組的聯合主任。作為一名經濟歷史學家和勞動經濟學家,克勞迪婭的研究課題廣泛,涵蓋女性勞動力、性別收入差距、收入不平等、科技變革等。她曾撰寫的論文和書籍包括《理解性別差距:美國婦女的經濟史》《事業與家庭:女性走向平等的百年之旅》等。

  獲獎理由是表彰她在女性勞動力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在當天發表的新聞公報中說,戈爾丁首次全面梳理了幾個世紀以來女性的收入和勞動力市場參與情況。她的研究揭示了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勞動力市場中仍然存在性別差距的主要根源。

2024年
  • 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和詹姆斯·A·羅賓遜(James A. Robinson)三位學者。他們的開創性研究探討了制度如何影響國家的繁榮。他們分析了歷史因素,特別是歐洲殖民化,如何導致不同國家的經濟表現迥異。他們的研究表明,包容性制度(促進公民參與和公賓士理的制度)是長期增長的關鍵,而掠奪性制度(集中權力和財富的制度)則會阻礙經濟發展。他們的研究幫助解釋了為何一些曾經富裕的國家後來落後,而另一些國家則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繁榮。這項研究為各國如何建設更強大、更公平的制度提供了重要見解,以支持社會的長期繁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諾貝爾經濟學獎"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7.34.130.* 在 2009年8月27日 03:28 發表

美國經濟如此出風頭原來是經濟學的研究前衛得不得了..相比之下較為穩定的歐洲(尤其是德法,現代)此領域的獎項幾乎沒有..若能將美國的蓬勃和歐洲的穩定結合在一起豈不是很完美,不過也許二者本來就相剋的,今後中國會走誰的路呢? 數學,政治不新穎了,博弈很熱門,02年Kahneman的“認知心理學”手段頗搶風頭,ARCH聽起來像炒股理論..

回複評論
119.33.222.* 在 2010年10月1日 20:57 發表

真正的經濟大師都產自歐洲,經濟領域,美國土產的經濟學家都是玩票!更簡單的說,美國生出來不過200年,一開始就是農奴加資本主義,沒有經歷經濟形態的歷史演變,沒有經濟文化,只有實用的經濟利益手段,和這些手段的方法,勉強可以稱為經濟理論。

美國生於資本主義,必將與資本主義共同滅亡。整個美國文化與資本主義完全合體,歐洲和亞洲都是文化與經濟組織形式可分離的。沒有資本主義牟利手段,美國這個國家也就消失了!

回複評論
陆志轩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4日 13:30 發表

汗 就知道批評 中國的吶 人家美國在差 但也第一強國 超級大國

回複評論
Whufangy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8月4日 15:15 發表

我們沒有......

回複評論
218.77.90.* 在 2015年5月15日 20:40 發表

努力吧!

回複評論
222.169.183.* 在 2021年3月3日 15:57 發表

計量經濟學的比較多啊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