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經濟增長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經濟增長理論

  經濟增長理論:是研究解釋經濟增長規律和影響制約因素的理論。

  一國或一個地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總量的不斷增加,即用貨幣形式表示的國民生產總值的不斷增加。通常用一定時期內國民生產總值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長速度來衡量,其公式為:

  GNPt = GNPb(1 + r)o式中,GNPt代表期末的國民生產總值;n代表基期至期終的年數;r代表平均增長率(亦稱增長速度)。為了避免物價變動的影響,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都採用不變價格計算。一般地,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是以國民生產總值經價格變化調整後的年增長率來衡量;而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經過指數化後計算其年增長率來衡量的。

  經濟增長受以下幾方面的制約:

  (1)資源約束。包括自然條件、勞動力素質、資本數額等方面。

  (2)技術約束。技術水平直接影響生產效率

  (3)體制約束。體制規定了人們的勞動方式、勞動組織、物質和商品流通、收入分配等內容,規定了人們經濟行為的邊界。

  關於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大致有兩類:一類純粹考慮經濟增長一般,建立所謂一般增長模式;另一類引入制度因素來研究經濟增長問題。前一類以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為主要代表,後一類以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增長論為主要代表。

經濟增長理論的演進[1]

  經濟增長理論200餘年的發展歷史其實就是經濟學200多年的發展史。以拉姆齊1928年的經典論文為分水嶺,我們把經濟增長理論一分為二。1928年以前是經濟增長理論的奠基階段,這一階段的增長理論稱之為古典增長理論(為了與新古典增長理論的稱呼相一致);1928年以後是經濟增長理論的成熟階段,這一階段的增長理論包括新古典增長理論和內生增長理論

  1.增長理論的奠基階段(古典增長理論):亞當·斯密-拉姆齊。從經濟學的發展角度看,古典增長理論先後跨越了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兩個範式,所以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其實包括了很多特征完全不同的增長理論。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分工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馬爾薩斯《人口原理》中的人口理論、馬克思《資本論》中的兩部門再生產理論(或馬克思再生產圖式),都是屬於古典經濟學範式的增長理論。而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中的“創新理論”、阿倫·楊格《遞增的報酬和經濟進步》中的“斯密定理”則可以歸入新古典經濟學範式的增長理論。”

  古典增長理論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思想庫,而這些思想或理論又有著不同的分析框架、不同的研究思路,因此,任何一個經濟學家也不可能從大量的原始素材中歸納出系統的結果。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像馬克思包括制度內生變數的增長理論、熊彼特強調金融因素與產業資本結合的增長理論,在古典增長理論中確實包括了比現代增長理論更加豐富的思想。

  古典增長理論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研究方法上的。古典增長理論豐富多彩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源於經濟學家們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視角。馬克思的經濟增長理論完全建立在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之上,因此,馬克思以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為主要的分析框架。而熊彼特的增長理論則完全是建立在奧地利學派的分析傳統之上。

  在現代經濟學家看來,作為古典經濟學家的亞當·斯密、馬爾薩斯、馬克思等人是將經濟理論與增長理論完全結合起來的一代人。如果經濟增長研究的是“為什麼有的國家遠遠富於其他國家”、“如何解釋真實收入隨時間的大幅度提高”(戴維·羅默,中譯本1999)的話,那麼,古典經濟學家無疑是真正的增長理論家,古典經濟學是經濟增長理論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時期。

  然而,繼古典經濟學範式之後崛起的新古典經濟學範式在性質上發生了重大轉變——經濟學研究的重點轉向了“靜態的市場均衡”(馬歇爾語),也就是“供求相等的價格均衡”,這種轉變促使經濟增長理論從新古典經濟學的視野中消失了。而那些明確申明自己不屑於新古典經濟學派經濟學家,如楊格熊彼特等人才能夠創造出優秀的增長理論。所以,新古典經濟學是經濟增長理論的一個低潮時期。

  2.增長理論的成熟階段(現代經濟增長理論):拉姆齊-至今。

  (1)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兩個起點。通常認為,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起點是哈羅德一多馬模型的出現。如果從研究的內容上看,哈羅德一多馬模型確實可以作為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起點。因為哈羅德一多馬模型是將凱恩斯的思想動態化的典型例子,它試圖在凱恩斯的短期分析中整合進經濟增長的長期因素,並強調資本積累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從方法上具備了研究動態問題的角度來說,那麼,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真正起點開始於1928年的拉姆齊。這一年,英國經濟學家弗蘭克·拉姆齊在《經濟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儲蓄的一個數理理論”的經典論文。所以,新古典方法論上的起點最早可以前推到拉姆齊。20世紀60、70年代卡斯和庫普曼斯的工作主要是運用拉姆齊的思想對索洛模型進行新古典式的改造。

  (2)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發展的三個高潮。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經歷的第一個高潮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由哈羅德、多馬開創的,他們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致力於將凱恩斯的短期分析動態化。

  第二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索洛和斯旺建立的新古典增長模型推動了一個持續更久、規模更大的興趣浪潮。這次浪潮在1970年到1986年間經過一段相對被忽視的時期後又重新興起。

  第三次浪潮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因羅默和盧卡斯的研究工作而興起的。這次浪潮引發了內生增長理論的發展,而內生增長理論是針對新古典模型中理論上、實證上的缺陷而產生的。

  (3)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特征。現代經濟增長理論最核心的特點不是體現在研究結果上,而是體現在研究方法上。在古典增長理論階段,研究經濟增長問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研究方法,這就使得經濟增長理論呈現出研究方法與研究結論上豐富多彩的特征。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則是通過不斷採用標準化、主流化的研究方法,形成對經濟增長問題的系統研究成果。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方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兩個方面: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代理人(agent)的最優化決策與動態時間序列方法。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另一個特點體現在研究結論上。與古典增長理論豐富多彩的結論不同,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結論顯示了良好的可比性、擴展性,它對經濟增長源泉的不同解釋都可以放到生產函數中加以比較。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同的增長理論可以很容易地比較彼此之間的差異,同時也有利於經濟增長理論在現有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

經濟增長理論的基本問題[1]

  1.經濟增長理論的內核。經濟增長理論經歷了古典增長理論和現代增長理論兩個階段,伴隨著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和完善,現代增長理論已經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內核。這些內核構成研究經濟增長理論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1)經濟增長理論第一個最重要的內核就是經濟增長中的“均衡”思想。現代經濟增長理論是建立在均衡分析框架基礎上的。因為均衡的概念已經構成了主流經濟學體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所以經濟增長理論最核心的內核當然也離不開均衡概念。

  在阿羅—德布魯靜態一般均衡中,均衡概念繼承了瓦爾拉斯的均衡內涵,不過在阿羅—德布魯的世界中,構造模型的方法適合用來說明靜態的一般均衡,然而經濟增長是一個動態過程,所以經濟學家必須從靜態均衡概念上發展出動態均衡

  均衡概念從靜態條件發展到動態條件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不僅有助於使均衡概念動態化起來,更為重要的是,促使均衡概念動態化的方法也導致理性預期學派(實際經濟周期學派)的出現。

  回顧歷史,從20世紀20、30年代,哈耶克繆爾達爾就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其後,希克斯哈羅德盧卡斯普雷斯科特等經濟學家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表明預期概念如何將靜態條件擴展到動態條件。毫無疑問,正是由於預期概念的引入,均衡概念才可以擴展到經濟增長研究。

  均衡是“一種典型的由於應用了某些投入而得到的結果,這種結果符合經濟參與者的預測。許多理論家,特別是那些應用?經濟人?假設的理論家,還要求均衡的其他條件,使每一個參與者實現正確預期的最優化”(Phelps,1966)。顯然,阿羅—德布魯的靜態一般均衡中,均衡就意味著每一個市場的需求和供給都相等(市場出清),市場處於帕累托最優狀態,在經濟增長理論中,均衡意味著每一個市場在每一個時間位置上的需求和供給都相等(市場持續出清)。經濟增長理論中的均衡就是通常所說的“平衡增長”。

  從均衡的內涵出發,經濟增長理論分離出了理論角度的兩個特征:市場總是出清的,市場出清總是最優的。

  (2)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內核是經濟增長中的“最優”思想。從經濟增長理論的“均衡”內核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最優”的思想。對於經濟增長理論而言,增長意味著所有的潛在資源都處於充分利用的狀態,這當然是建立在充分就業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的狀態基礎之上。從這個角度分析,經濟增長理論中確實包含著“最優”的思想,而且經濟增長理論中的“最優”不僅是某個時點上的,還是整個時期的。

  2.經濟增長理論的主題。經濟增長理論的主題可以從理論研究中找到,也可以從經驗研究中找到。我們借用卡爾多的說法,經濟增長的全部理論與經驗研究都是圍繞著兩個主題展開的:

  (1)人均產出持續增長,且其增長率並不趨於下降;(2)人均產出的增長率在各國之間的差距巨大。用更加精煉的方式表述,這兩個主題就是(1)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來源到底是什麼?(2)經濟增長是否會產生收斂性的結果?前者代表了經濟學家研究經濟增長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如增長因素分析主要試圖從經驗角度計量不同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而不同的增長模型則是從理論上解釋了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後者代表了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結果的關註——即經濟增長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分佈狀況。

參考文獻

  1. 1.0 1.1 沈坤榮.經濟增長理論的演進、比較與評述(上)[J].經濟學動態.2006,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增長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Spirit107 (討論 | 貢獻) 在 2007年12月6日 15:34 發表

沒有增長理論的結構主義學派

回複評論
202.113.208.* 在 2008年11月19日 23:24 發表

謝謝編者

回複評論
Pzhili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3月9日 14:53 發表

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屬於那種分類,哪些理論涉及此方面?

回複評論
Pzhili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3月9日 14:54 發表

期待迴音,544932263

回複評論
Pzhili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3月9日 14:54 發表

Spirit107 (討論 | 貢獻) 在 2007年12月6日 15:34 發表

沒有增長理論的結構主義學派

你指的是什麼意思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