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放大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1933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歷屆獲得者
1969拉格納·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簡·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羅·薩繆爾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庫茲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約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綱納·繆達爾
(Gunnar Myrdal)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庫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奧多·舒爾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賓
(James Tobin)
1982喬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羅拉爾·德布魯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羅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裡斯·阿萊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裡夫·哈維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頓·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羅納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貝克爾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W. Fogel)
1994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 Nash Jr.)
約翰·海薩尼
(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裡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羅伯特·默頓
(Robert C. Merton)
邁倫·斯科爾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
1999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爾·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喬治·阿克爾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邁克爾·斯賓塞
(A. Michael Spence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爾·卡納曼
(Daniel Kahneman)
弗農·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萊夫·格蘭傑
(Clive W.J. Granger)
羅伯特·恩格爾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蘭德
(Finn E. Kydland)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羅伯特·約翰·奧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羅傑·邁爾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奧尼德·赫維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羅·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
奧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爾·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裡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編輯]
  • 就業與增長理論奠基人
  • “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2006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佈將200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S.Phelps),以表彰他在加深人們對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係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貢獻。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指出,菲爾普斯的研究對於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和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起著決定性的影響。菲爾普斯將獨享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7萬美元)的獎金。菲爾普斯也是“歐元之父”蒙代爾(1999年)、斯蒂格裡茨(2001年)之後,又一位獲此殊榮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在此之前,芝加哥大學共出了9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緊隨其後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分別有4位和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菲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他被譽為“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目錄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簡介

  菲爾普斯1933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埃文斯頓,1955年獲得美國阿姆赫斯特學院文學士學位,1959年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師從諾獎得主詹姆斯·托賓教授。菲爾普斯曾經執教於耶魯大學賓西法尼亞大學,1971年起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同時擔任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紐約科學院院士、美國經濟學協會副會長、布魯金斯經濟事務委員會資深顧問、美聯儲學術會議專家、美國財政部和參議院金融委員會顧問、《美國經濟評論》編委等。

菲爾普斯教授的學術研究及學術貢獻

  菲爾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巨集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菲爾普斯在上世紀60年代對當時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提出了挑戰。根據當時的這一理論,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存在穩定的負相關關係,即此消彼長的關係。菲爾普斯指出,通貨膨脹不僅與失業有關,也與企業和雇員對價格和工資增長的預期有關,從而提出了“菲爾普斯曲線”。他還與哥倫比亞大學的同事們一起研究並建立了工資與價格定價的非協同模型,運用不完全信息等理論來研究自然失業率、隱含工資合同、滯後效應與失業等重要問題。他的研究對經濟學理論和巨集觀經濟政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菲爾普斯指出,今天的經濟政策是制定未來經濟穩定發展政策的前提,這已成為當今許多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菲爾普斯的理論在上世紀首先被運用在美國和西方其他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政策制定中。在今天新的全球經濟背景下,菲爾普斯的經濟理論也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註中國經濟

  這位經濟學大師對中國經濟也並不陌生,他曾多次訪華,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廣泛瞭解和研究。2004年5月,菲爾普斯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一次學術論壇上作了一個與中國經濟有關的演講。在今年5月的“2005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他通過模型分析得出結論稱:“中國目前的發展模式,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但也是複雜的。”

  菲爾普斯對中國經濟很感興趣。用他自己的話說,每次討論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關係時,他總是非常興奮。他曾在演講中稱,中國經濟的表現非常好,這得益於中國在過去20年來選擇了非常正確的經濟政策。他就中國經濟特別談了三個問題:結構性因素對就業與增長的影響、外國經濟景氣狀況對中國的影響、經濟過熱與投資過熱問題。今天看來,他的見解仍顯示出這位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的深刻洞察。

  在談到結構性因素對中國就業與增長的影響時,他認為,中國必須改變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戰略,也就是說,為了追趕上美國和歐洲已經掌握的更高技術水平,中國應該採取更強有力的國內政策與措施,來進一步推動科學技術發展,以成功地過渡到經濟增長主要依賴科技發展的階段。而為了適應激勵不同層次商業人士的創新計劃,並從中挑選出更有商業前景的創新計劃,中國將需要發展一種新型的金融機構,以向這些有商業前景的企業提供融資幫助。這些話,現在聽來也很有價值。

  對於中國國內一直在談論的經濟過熱與投資過熱問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持續的過度投資導致了資本存量的逐漸增長,最終會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對中國政府而言,所有經濟活動的過熱,或者由過度投資引起的經濟過熱問題,只是一個短期問題。中國需要解決投資決策中的低效率問題。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應該進一步推動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加強金融結構的調整。

  對於國外經濟景氣狀況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菲爾普斯認為,歐洲經濟及美國當時出現的小規模衰退,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不過,他並不建議運用凱恩斯主義的分析框架來估計最近幾年出現的持續衰退的影響。他認為,美國和歐洲通行的低利率,顯著地影響了中國的投資膨脹。隨著投資活動的增長,工資水平將上升,投資增長也會伴隨著新的就業機會增加。結果,就業人數就增加了,吸引了更多來自農村地區的工人。但是當美國和歐洲經濟開始複蘇時,將會導致世界實際利率上升。所以,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將面臨越來越多的難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埃德蒙德·菲爾普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